虚心劲节山野间,清风白月映婆娑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艺经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系统的中国传统技艺,在这过程中紫砂壶以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端庄清丽的个性风采、气场生动的造型艺术,被赋予了超越茶器本身的人文内涵。“竹韵壶”也是如此,其以独特的造型风格及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语言,表达了“虚心劲节山野间,清风白月映婆娑”的人文情怀,是一款兼具审美价值和人文追求的紫砂作品。
  关键词 竹韵壶;造型风格;人文情怀
  紫砂壶是一种实用的生活茗具,也是一种艺术品,紫砂壶风格各异、变化无穷,自明代中期以来,历代能工巧匠不懈努力,以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通过丰富多样的形态,展现出紫砂文化深厚的渊源,紫砂壶是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紫砂壶造型丰富,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三种,各呈姿态、各领风采。其中花器的主要特点是模拟自然界动植物的形态,来塑造紫砂壶的具体造型,同时赋予茶器独特的人文内涵。“竹韵壶”(见图1)运用花器的艺术语言,以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端庄清丽的个性风采、气场生动的造型风格,辅以贴塑、雕刻等装饰工艺技法诠释了“虚心劲节山野间,清风白月映婆娑”的人文情怀。
  1 造型设计与风格
  “竹韵壶”是在借鉴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设计而成,形制端重又不失灵巧。壶体呈扁球形,壶肩线与壶口线上下平行,一同勾勒出壶颈,壶盖轻压壶口,盖与壶口严丝合缝,盖与壶颈弧面交接平稳、过渡流畅、融为一体;盖面上凸,竹节状桥形钮横跨其上,细竹枝蜿蜒其侧,显得生动逼真,丰富了壶盖的层次;整个壶体曲面收放自如,主视面舒展流畅;竹段形直流自壶肚上半部微微上翘胥出,竹段有力有度,粗壮中透着丝丝秀雅,典雅别致,枝节处长出的嫩芽顽强地爬向壶身,竹叶摇曳,给人空灵真实的感觉,惟妙惟肖,富有生命的意趣;另一侧竹枝由粗而细巧妙地弯成耳形把,随壶身势而动,与壶流呼应,塑形细腻精致、节线清晰逼真;壶圆底平滑流畅,下接三圆足,这就使壶体匀称而又层次丰富,三足与壶钮在形势上巧妙呼应的同时,支撑出了整把壶的气韵。壶身骨肉亭匀,壶体、流、把及钮线条柔和,点、线、面的过渡交接清晰,手法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壶型整体通融连贯、光洁似玉。
  “竹韵壶”采用传统原矿紫泥全手工精制而成,色澤浑厚古朴、温润典雅,整体布局独特,既不单调又不累赘,传统中又有创新,古朴中不失雅致,营造出难得的视觉美感。
  2 人文寓意与情怀
  “竹韵壶”运用紫砂花器造型语言,模拟自然界中竹子的基本形态,壶嘴、壶把、壶钮皆塑成竹节之形,并用贴塑的装饰手法将生动的竹叶贴在壶身,把竹的灵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原生于山野的竹子摇曳生姿、婀娜挺秀、怡人心怀,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留下了完美的形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东坡经历三度人生浮沉,始终不变的是对竹的喜爱,因竹坚韧不屈的品质,古今仁人义士多爱竹。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以及竹的清疏之影尽可入诗怀,借以象征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品性,显示出清新淡雅、高贵脱俗的审美特征。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和“四君子”,已上升为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以竹为情、以竹自勉,竹节情早已深刻地印记在人们心里。
  “竹韵壶”吸收大自然的灵气,巧妙地把竹元素引入主题表达中,以独特的造型风格及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语言,表达了“虚心劲节山野间,清风白月映婆娑”的人文情怀,讴歌了清新淡雅、高贵脱俗、虚心坚韧的人生品格。
  3 结 语
  紫砂壶艺经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系统的中国传统技艺,在这过程中紫砂壶被赋予了超越茶器本身的人文内涵。“竹韵壶”巧妙地把竹元素引入主题表达中,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虚心劲节山野间,清风白月映婆娑”的人文情怀,是一款兼具审美价值和人文追求的紫砂作品。
其他文献
宜兴均陶是宋代以后宜兴丁蜀地区生产的一种上釉陶器,它通过泥条盘筑或泥片镶接技法拍打成型,生坯上釉之后在高温氧化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作为宜兴“五朵金花”中仅次于紫砂的第二朵奇葩,它以温润醇厚、朦胧静雅的釉色以及神奇独到、妙手生花的拇指堆贴工艺而蜚声中外。  宜兴陶瓷博物馆内藏有一件均陶大缸,名为龙头荷花缸。此缸是明代初期的一件经典作品,缸口直径1.1m,通高0.85m,饱满周正,造型大气。龙头荷花缸历
期刊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紫砂器皿,到明清两代宜兴紫砂更是有了蓬勃发展。紫砂泥科学上的定义是含铁质粘土类粉砂岩,烧成后的紫砂泥有双层气孔结构,透气性良好又不漏水,自明代饮茶方式由煮茶改为泡茶之后,紫砂壶就以它独特的优势受到了饮茶人士的青睐。紫砂壶造型多变,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从外观装饰上来看,主要有“花货”和“光货”之分,花货常常为仿生器型,造型栩栩如生;光货则光洁素雅,但壶
期刊
宜兴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得益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悠然自得的生活环境,紫砂壶不断繁荣更新,从当地丰厚的人文元素和雅致的生活方式中汲取養分,融入传统文化精髓而呈现出独特的文人意蕴,历代相传,成为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紫砂壶之美,在于“形、神、气、态”,由造型表现出精神气质,一名优秀的紫砂艺人必善于塑造形体,以简练大方之形、纯朴典雅之色、安详恬静之态,赋予作品独一无二的精魂。  1 造型——三
期刊
2017年4月20日,由西安市文物局、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承办的“运河陶·丝路情——宜兴当代紫砂茶器巡展”在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展出紫砂茶具、矿料及制壶工具共52件套,其中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的“调色盘”、顾绍培的“天龙鼎珠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的“竹露生香壶”、储集泉的“静夜思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顾治培的“六角培
期刊
李守才  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均陶)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陶协-陶瓷艺术专委会副会长  省工美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委  省工藝美术名人、大师评委
期刊
李守才从事均陶堆花工作47年,始终以“诚信做人,诚信作品”要求自己。“爱好、勤奋、坚持”,这是李守才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自觉践行。  宜兴均陶是陶都艺苑中的一颗明珠,尤以均釉和堆花两项制作技艺蜚声中外,拥有和紫砂一样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因此,均釉、堆花和紫砂并称为“宜兴三绝”。2014年11月,宜兴均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遺产代表性项目。放眼均陶历史,传承、创新铸就了均陶今天的辉煌,一代
期刊
5月11日,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专程来宜调研《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的实施情况并召开座谈会。2007年4月1日《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十年来,也是宜兴紫砂快速发展的十年,紫砂经济不断增长,紫砂文化不断繁荣,紫砂人才不断成长,紫砂交流活动频繁,紫砂声誉不断提振,紫砂影响日益扩大。座谈会上,储红飙副市长代表市政府汇报了《条例》实施十周年来市政府所做的工作,丁蜀镇党委书记陈雪峰、市經信委党委书记
期刊
摘 要 在人类历史中,艺术与宗教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静观古今中外绘画艺术,从荒凉大漠中的石窟壁画到礼拜堂穹顶之上的基督故事,虽然创作内容、风格不同,但他们都因宗教而产生。东方如此,西方亦如此。一方面,宗教和艺术存在同一性,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而在另一方面,它们也存在着抗争性,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又相互制约、相互斗争,这种斗争在本质上其实是神性与人性的斗争。  关键词 宗教;艺术;莫高窟壁
期刊
儒、释、道是中国独有的古典哲学,这三者几乎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每一次历史的变革、时代的演进都脱不开这三者的影响力。几千年以来,这三种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深入地影响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文化和生活,儒家诞生于诸子百家之时,至秦汉独尊儒术方才风行天下;释即是我们常说的佛门,这起初是一门外来学说,于东汉时期流入我国,但随着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佛门亦衍化出数个分支,也具有了十分鲜明的中华文
期刊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让我们的生活不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情感,而一个人的情感又决定了他的审美,所以现代社会诞生出了许多新形势的“美”,例如各种新颖的建筑设计,带有科幻色彩的科技长廊,还有工业化重金属带来的一种厚重的美。这些前所未有的东西无不刺激着我们的感官,而这些都是很久以前所没有的,所以我们将以前的“美”统称为带有古典韵味的古典美并以此来做出区分。于是乎在造型艺术创作的领域,就需要思考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