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瑶族枫染面临失传,以瑶族学生为传授对象,开展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调查研究,传承瑶族枫染技艺。
关键词:传承 发展 瑶族枫染技艺 策略
位于清水江上游黔东南麻江县原河坝乡的“绕家人”,现认定为瑶族,他们夹河而居,进入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清澈见底静静的河流,河两岸的瑶族青瓦木房透出远古的烟尘和瑶族的原生文化元素。曾有專家发文称,瑶族枫染面临的传承危机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一是村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能的认同和自信正在消减,大家都觉得枫染的衣服老气横秋土里土气,已经落伍了;二是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使得传承无人;三是传统文化和技能难以走入市场转化成可依靠的收入来源作养家糊口的支撑载体,年轻人生活在逆境中产生厌学的抵触情绪心理;四是环境变迁和一些政策性因素使枫染原材料减少。这些症结性问题,就是河坝瑶族目前面临举步维艰的祸根。
近年来,贵州乡土文化社在河坝实施了一系列项目,试图在协助村民恢复文化自信的同时,能够运用传统技艺提高收入。在2007年锁定以河坝中心学校五年级瑶族学生为传授对象,在校外开展鼓励孩子们主动向自己的父辈、祖辈学习枫染知识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调查,在调查中学习,将枫染与村寨的文化传统紧密联系起来。河坝瑶族虽然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们将枫染分成枫树种植---种棉花---纺线---织布---画画、枫油染---染布---泡布、檫调枫油等七个相关联的环节,找到每一个环节的乡土能人,还自己设计出田野调查方案并实施。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访问枫染能手,他们用心去聆听老人们唱的枫染古歌:“兄弟姐妹情深深,在家闲着没事情,邀请姐妹来家坐,一同点蜡绣花衣,染成彩布置闺房,等到乡里芦笙唱,情妹围绕哥身旁……”。他们用相机拍下枫染作品、纺线工具,用作文撰写下枫染的故事和传说,用彩笔勾画出枫树、棉花、染料的模样,用季节历展示枫染与环境、季节等的关系,孩子们的调查成果被编辑为小手册,取名“枫树下的孩子”,并参加了2009年在云南举办的“云之南”乡土文化记录大展。这是贵州省第一个由社区当地儿童采集而编写的“乡土教材”!
在“枫染恢复及进入市场能力提升”项目的支持下,村妇女主任韦德静在组建文艺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河坝枫染协会”。她们采取自源头抓起,尝试从种棉花开始恢复、传承原汁原味的枫染工艺。此后,先后举办了枫染作品展示会,本地棉花种植、枫染技术互教互学、枫染能手评比等有传承意义的瑶族村寨枫染、刺绣的活动。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贵州乡土文化社获乐施会资助,又在河坝白兴大寨开展了“民族手工艺与生计改善”项目。半年后瑶族村民,带着自己民族和村子的故事、传统文化、各自的家传珍藏(非卖品),在贵阳市下合群路人民公社酒吧赞助公益的展览场地有瑶族精美的手工艺品出售。
这些有教育模式、管理模式的特色做法既有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急需学校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努力破解。我认为,当前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首先,要加大对瑶族同胞的教育理念宣传。作为一项面向大众的教育理念,要像抓“两基普九”一样,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其次,要加大学校教育与瑶族民众生活关系方面的宣传与推介。再次,要提高学校教育课程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课程开发是瑶族区域教育核心能力建设的关键,是有其独特的要求和鲜明的特点。
2、注重建设,突出特色。学校教育课程开发要求内容要贴近瑶族民众生活和学习的需求,课程的方式和手段具有先进性或创新性,深受瑶族人民的喜爱。
3、开发适合瑶族中年人学习的课程。区域中的瑶族中年群体由于其“中流砥柱”的社会角色,恰恰因当成为瑶族区域教育的重点对象。所以,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他们的娱乐需求、教育需求和文化需求同时,努力开发适合他们进修提高的课程。
4、完善学校教育课程开发机构,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教育课程开发。
从当前的情况看,瑶族枫脂染作品中的服装设计……等,都是一笔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妥善地引进其技艺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课程开发中来,那么,学校教育课程开发的工作会很快得到改善。
5、重视建立和培养教师队伍,尤其是瑶族教师,要保证学校教育课程开发的有效实施。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把当地枫脂染丰富经验的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热情与才华得以有组织、有计划地服务于瑶族区域枫脂染技艺的传承。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认真从事瑶族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志愿者,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瑶族区域教育工作,攻坚克难、创新提高,理想的瑶族教育课程开发愿景终将不期而至。比如:2010年6月《贵州文化遗产》杂志:“让传统技艺与文化记忆一起留存”-------破解河坝枫染传承危机的探索与实践,瑶族手工艺的“公平贸易”探索引起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已作为环保部、财政部下达的课题《贵州传统知识惠益分享案例研究》中的重要案例,为国家正在进行中的传统知识产权立法和相关国际谈判提供参考;2010年9月4日《贵州日报》中的《这就是白兴》小册子等。“‘多彩贵州’让河坝这样的贫困地区看到了另一种发展的契机,我深信河坝瑶族山寨的枫染、刺绣技艺,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关心下,会逐渐步入商品交易的正轨。”提及“绕家人”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技艺,村寨里乡亲们的脸上会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同时也保留了绕家人的许多传统文化特征,承载了许多历史文化信息。1991年,国家博物馆收藏枫脂染、刺绣和民族服饰等工艺品40多件。在贵州省文化厅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45个中,枫脂染名列其中。曾于2006年、2007年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枫香染之乡”,并已于2008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反映了“绕家人”的思想面貌。
参考文献:
【A】章志光的《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B】张楚廷的《感悟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作 者:麻江县河坝小幼连贯九年制学校 杨万甫
(贵州省麻江县河坝小幼连贯九年制学校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组自治州 557600)
关键词:传承 发展 瑶族枫染技艺 策略
位于清水江上游黔东南麻江县原河坝乡的“绕家人”,现认定为瑶族,他们夹河而居,进入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清澈见底静静的河流,河两岸的瑶族青瓦木房透出远古的烟尘和瑶族的原生文化元素。曾有專家发文称,瑶族枫染面临的传承危机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一是村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能的认同和自信正在消减,大家都觉得枫染的衣服老气横秋土里土气,已经落伍了;二是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使得传承无人;三是传统文化和技能难以走入市场转化成可依靠的收入来源作养家糊口的支撑载体,年轻人生活在逆境中产生厌学的抵触情绪心理;四是环境变迁和一些政策性因素使枫染原材料减少。这些症结性问题,就是河坝瑶族目前面临举步维艰的祸根。
近年来,贵州乡土文化社在河坝实施了一系列项目,试图在协助村民恢复文化自信的同时,能够运用传统技艺提高收入。在2007年锁定以河坝中心学校五年级瑶族学生为传授对象,在校外开展鼓励孩子们主动向自己的父辈、祖辈学习枫染知识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调查,在调查中学习,将枫染与村寨的文化传统紧密联系起来。河坝瑶族虽然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们将枫染分成枫树种植---种棉花---纺线---织布---画画、枫油染---染布---泡布、檫调枫油等七个相关联的环节,找到每一个环节的乡土能人,还自己设计出田野调查方案并实施。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访问枫染能手,他们用心去聆听老人们唱的枫染古歌:“兄弟姐妹情深深,在家闲着没事情,邀请姐妹来家坐,一同点蜡绣花衣,染成彩布置闺房,等到乡里芦笙唱,情妹围绕哥身旁……”。他们用相机拍下枫染作品、纺线工具,用作文撰写下枫染的故事和传说,用彩笔勾画出枫树、棉花、染料的模样,用季节历展示枫染与环境、季节等的关系,孩子们的调查成果被编辑为小手册,取名“枫树下的孩子”,并参加了2009年在云南举办的“云之南”乡土文化记录大展。这是贵州省第一个由社区当地儿童采集而编写的“乡土教材”!
在“枫染恢复及进入市场能力提升”项目的支持下,村妇女主任韦德静在组建文艺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河坝枫染协会”。她们采取自源头抓起,尝试从种棉花开始恢复、传承原汁原味的枫染工艺。此后,先后举办了枫染作品展示会,本地棉花种植、枫染技术互教互学、枫染能手评比等有传承意义的瑶族村寨枫染、刺绣的活动。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贵州乡土文化社获乐施会资助,又在河坝白兴大寨开展了“民族手工艺与生计改善”项目。半年后瑶族村民,带着自己民族和村子的故事、传统文化、各自的家传珍藏(非卖品),在贵阳市下合群路人民公社酒吧赞助公益的展览场地有瑶族精美的手工艺品出售。
这些有教育模式、管理模式的特色做法既有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急需学校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努力破解。我认为,当前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首先,要加大对瑶族同胞的教育理念宣传。作为一项面向大众的教育理念,要像抓“两基普九”一样,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其次,要加大学校教育与瑶族民众生活关系方面的宣传与推介。再次,要提高学校教育课程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课程开发是瑶族区域教育核心能力建设的关键,是有其独特的要求和鲜明的特点。
2、注重建设,突出特色。学校教育课程开发要求内容要贴近瑶族民众生活和学习的需求,课程的方式和手段具有先进性或创新性,深受瑶族人民的喜爱。
3、开发适合瑶族中年人学习的课程。区域中的瑶族中年群体由于其“中流砥柱”的社会角色,恰恰因当成为瑶族区域教育的重点对象。所以,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他们的娱乐需求、教育需求和文化需求同时,努力开发适合他们进修提高的课程。
4、完善学校教育课程开发机构,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教育课程开发。
从当前的情况看,瑶族枫脂染作品中的服装设计……等,都是一笔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妥善地引进其技艺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课程开发中来,那么,学校教育课程开发的工作会很快得到改善。
5、重视建立和培养教师队伍,尤其是瑶族教师,要保证学校教育课程开发的有效实施。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把当地枫脂染丰富经验的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热情与才华得以有组织、有计划地服务于瑶族区域枫脂染技艺的传承。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认真从事瑶族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志愿者,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瑶族区域教育工作,攻坚克难、创新提高,理想的瑶族教育课程开发愿景终将不期而至。比如:2010年6月《贵州文化遗产》杂志:“让传统技艺与文化记忆一起留存”-------破解河坝枫染传承危机的探索与实践,瑶族手工艺的“公平贸易”探索引起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已作为环保部、财政部下达的课题《贵州传统知识惠益分享案例研究》中的重要案例,为国家正在进行中的传统知识产权立法和相关国际谈判提供参考;2010年9月4日《贵州日报》中的《这就是白兴》小册子等。“‘多彩贵州’让河坝这样的贫困地区看到了另一种发展的契机,我深信河坝瑶族山寨的枫染、刺绣技艺,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关心下,会逐渐步入商品交易的正轨。”提及“绕家人”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技艺,村寨里乡亲们的脸上会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同时也保留了绕家人的许多传统文化特征,承载了许多历史文化信息。1991年,国家博物馆收藏枫脂染、刺绣和民族服饰等工艺品40多件。在贵州省文化厅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45个中,枫脂染名列其中。曾于2006年、2007年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枫香染之乡”,并已于2008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反映了“绕家人”的思想面貌。
参考文献:
【A】章志光的《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B】张楚廷的《感悟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作 者:麻江县河坝小幼连贯九年制学校 杨万甫
(贵州省麻江县河坝小幼连贯九年制学校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组自治州 55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