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在人参和西洋参药性差异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j2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分离度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大鼠血清中与人参和西洋参药性差异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研究温凉药性的作用机制,进而探究炮制对药性影响的效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数据,对比分析人参、红参、西洋参和西洋红参组的代谢物轮廓谱差异,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数据库生物信息的提取检索,共鉴定出16种潜在差异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并对其代谢的相关通路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比16种潜在差异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在各组中的含量变化趋势发现,其中10种潜在差异生物标志物与人参和红参的温性药性相关,9种潜在差异生物标志物与西洋参和西洋红参的凉性药性相关.对差异生物标志物的相关代谢通路深度分析发现,人参和西洋参主要对氨基酸代谢、糖酵解、脂肪酸等能量代谢的调节发挥整体药效作用并表现出药性温凉的差异.各组之间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变化规律提示红参组能量代谢强于人参组,与传统炮制理论“人参经炮制后温补作用更强”相一致.而西洋红参的药性与西洋参相似,整体表现为凉性,但凉的程度不及西洋参,对机体具有微凉作用.可见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研究中药药性差异机制及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厚皮香八角Illicium ternstroemioides茎枝中的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类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从海南厚皮香八角茎枝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解析和文献对比,分别鉴定为burmanicumolide D(1)、veranisatin A(2)、veranisadnB(3)、dihydroconiferylalcohol (4)、pinoresinol(5)、(-)-matairesinol(6).其
该研究基于自制的抗原和抗体,对比研究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ic-ELISA)和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dc-ELISA)快速检测中药材黄芪、生姜、大枣和莲子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残留,通过考察不同样品提取方法来降低不同药用部位中药的基质效应.通过优化AFB1与HRP的摩尔比例提高dc-ELISA方法灵敏度.该研究中,ic-ELISA和dc-ELISA的灵敏度(IC50)分别为0.046、0.023 ng·mL-1,检出限(LOD)分别为0.007、0.004 ng·mL-1,检测时间分别为3h、
优化岩生忍冬黄酮提取工艺并初步探究其抗炎镇痛、免疫增强和抑制细胞焦亡等药理学作用,为岩生忍冬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岩生忍冬黄酮提取工艺;分别建立二甲苯耳肿胀、角叉菜胶足跖肿胀、醋酸扭体反应和舔足反应等小鼠抗炎镇痛模型并评价其抗炎镇痛作用;建立小鼠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分析岩生忍冬黄酮对单核细胞碳廓清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含量的影响;复制D-半乳糖小鼠慢性/亚急性衰老模型,通过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
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e flavescenstis的干燥根,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在医药领域有广泛应用.该实验以苦参中的有效成分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为研究对象,探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经“TLR9-MyD88-STAT3”通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B细胞的功能影响从而发挥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构建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DBA/1J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
为探索鲜芦根抗慢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将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桂龙咳喘宁组(GLKCN,1.125 g·kg-1)、鲜芦根高剂量组(LG-HD,15 g·kg-1)、鲜芦根低剂量组(LG-LD,7.5 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改良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造模第15天,开始灌胃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连续20d.末次给药后,取材.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 G)相比第四代通信网(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有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在服务质量方面:要达成高可靠低时延,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有着更高的网络能效(提升100倍)和更低的端到端时延(降低至十分之一);在应用场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发展,智能终端设备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网络边缘产生了大量对内容的检索请求。随着新型应用的不断涌现,用户开始订阅各种类型的实时服务,如社交网络、直播视频、网络游戏、天气监测等。在这种以内容为导向的服务中,对内容的交付时延要求越来越严格。在传统的集中式架构中,对内容的检索请求通常被转发到核心网的内容服务器,大量的内容回传导致了回程链路的拥塞,进而使获取内容的时延增加,降低了服务质量
系统地评价银杏酮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日期截至2020年5月,纳入银杏酮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该研究共纳入16项RCTs,样本量1615例,全部为急性期患者.多数RCT报告了产生随机
研究芩暴红止咳口服液抗炎、止咳、祛痰和平喘的药理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其作用机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抗炎作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观察止咳作用;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观察祛痰作用;磷酸组胺和氯化乙酰胆碱联合致小鼠哮喘观察平喘作用;采用TCMSP数据库及文献查找芩暴红止咳口服液各中药化学成分,利用BATMAN-TCM进行成分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查询炎症、咳嗽、痰、哮喘相关疾病靶点.药物与疾病靶点相交集后,分别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
网络药理学构建的疾病-基因-药物的多层次网络,可以从整体上预测药物靶点,已经被广泛用于中医方剂药物物质基础研究和作用机制研究.然而目前大多研究在构建药理网络时将所有的中药在复方中的药效作用都做均一性处理,没有体现出差异性.另一方面,也缺乏对于多个成分间协同作用机制的深入挖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以群体协同为核心的网络模块划分方法,同时参照中医君臣佐使理论对药理网络进行加权处理,以痰瘀同治方为例,构建其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药理网络,寻找网络中的群体协同模块,并结合网络拓扑分析,对比加权前后的网络变化,探索寻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