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者如果能及时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心理上的共鸣,常常能收到常规教育或空洞说教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独具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捕捉,从寻常行为中挖掘教育契机,从偶发事件中生成教育契机,从而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加以教育。
[关键词]教育契机;寻常行为;偶发事件;教育智慧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40-02
[作者简介]张炜(1974—),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教育契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事物发展或事物转化的关键、枢纽和决定性的环节。教育者如果能及时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心理上的共鸣,常常能收到常规教育或空洞说教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育契机是经常、大量出现的。但跟机遇一样,它是不规则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又是稍纵即逝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独具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捕捉,从每一件小事中探寻到宝贵的教育资源,寻找到合适的教育契机,从而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加以教育。
一、从寻常行为中挖掘教育契机
清代诗人袁枚在《遣兴》一诗中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在他看来,只要“肯寻”,又有“灵犀一点”,“夕阳芳草”这些“寻常物”都可以启示人得到“绝妙词”。作诗是如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教育契机虽然来去无形,但只要我们“肯寻”、“善寻”,看似寻常的学生行为也会成为良好的教育契机。
案例:一天中午,班上学生订阅的《儿童文学》到了,我随手放在讲台上,让订阅的学生自己来取。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就在学生纷纷前来拿书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幕:第一位学生没有直接拿最上面的一本,而是轻轻抽取了第二本,第二个、第三个学生同样如此。我细细一看,哦,原来最上面的一本被捆扎的线割坏了一些,封面也稍稍有些凸起。我不动声色,还剩两个孩子时,排在前面的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稍有破损的书,最后的孩子满面笑容地捧着完好无损的书回到座位。这本是一个很小的细节,想拿一本完好的新书本也无可厚非,再说破损的书也有孩子自觉领走了,没给老师扔下难题。也许有的老师会让事情就此过去,可是我却拿这件细小的事做起了文章。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郑重其事地把这件事向全班做了详尽的描述。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学生吃惊地张大了嘴,大概没料到我观察得这么仔细。而昨天的当事人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甚至满脸通红。随后我满脸微笑地问琳:“你拿了这本破损的书,觉得吃亏了吗?”她微笑着摇摇头。我继续向全班同学说道:“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件小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灵。琳把完好的书留给了别人,把破损的书留给了自己,这就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能够为他人着想的人是最美的,让我们给予她最热烈的掌声。”教室里掌声雷动,我由此引开去:“如果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事做起,学会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那我们班一定是最有凝聚力的班级,我们班的学生一定是最美的学生。请记住:吃亏是福!”说着,我把“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中间。教室里安静到了极点!我相信,他们真的听懂了!就在晨会课结束,我欣喜地看到一位学生主动把讲台上的练习本整理整齐,另一个则弯腰捡起了同桌的透明胶带……
这本是学生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但笔者却在这件小事上“大”做了一番文章,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吃亏是福”的真谛,并自觉自愿地去执行,其效果远远超过了空洞的说教。像这样琐碎但意义重大的事例还有很多,只要教师有一颗敏感而聪慧的心,就能抓住一个个教育契机。
二、从偶发事件中生成教育契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它或大或小,却是对教师思维品质、组织能力、育人水平的一个考验。如果老师对这些偶发事件表示出强烈的冲动,大发雷霆、随意惩罚,则会导致师生矛盾冲突,伤害学生心灵;反之,如果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则会纵容学生变本加厉,有时甚至会削弱自身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没有说服力。其实,偶发事件中蕴藏着教育契机,如果教师很好地加以利用,则能变坏事为好事,成为对全班同学潜移默化教育的一个最佳点。
案例:学校要举行冬季三项比赛了,我利用午习时间把比赛要求跟学生说过后,就让他们午休结束后先自行到体育委员那儿报名,然后再举行班内选拔赛。刚进办公室不久,就有同学前来“告状”:“张老师,磊把鑫打哭了。”“怎么回事?”“磊去体育委员报名参加双摇跳比赛,鑫随口说了一句‘你还参赛,能代表班级形象吗?’磊就冲上去揍了鑫一拳,鑫在哭,磊转身不知走哪儿去了。”一旁搭班的数学老师说:“磊还是改不了臭毛病,动不动就拳头出手,这样的人不能让他参赛,否则还要无法无天。”(磊是我们班所谓的学习和品行“双差生”。)尽管心头也有一丝恼火,但我提醒自己一定要冷静处理。静静地沉思片刻,上课的预备铃响起,是我的班会课,于是我站起身朝教室走去。走进教室,扫视全班,鑫还在小声抽泣,磊则一脸倔强地坐在那儿。师生问候过后,我微笑着说:“今天张老师想送给大家一组成语”,转身在黑板上写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接着说:“各自轻轻地读一读,谁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读过之后面面相觑,灵活的孩子偷偷翻起了成语词典。我让第一个查到的孩子大声读给大家听,随后说:“字典里的解释听到了,你如能举出实际的例子,而且必须是以我们班同学为例的,就证明你真懂了!”话音刚落,孩子们的目光就开始四处搜寻目标,不一会儿小手纷纷举起。第四个发言的是学习委员亮:“我觉得我的成绩比磊好,但他体育成绩比我好,尤其是双摇跳是我们班最厉害的。”“那你觉得他能不能代表我们班参加比赛?”“能,老师不是常教育我们要扬长避短吗?”“其他同学的看法呢?”“能!”大家异口同声。“老师,我,我……”磊满脸通红地站了起来。“怎么,不想为班级争光吗?”“不是,不是!”磊使劲摇头。“那就利用这几天加强练习,给我把年级第一名捧回来。”“嗯!”他一个劲点头。“刚刚亮又送了大家一个成语‘扬长避短’,老师再送一个相关的成语——取长补短,如果你们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好好践行这三个成语,老师相信,未来的你们一定是最棒的!”班会课到此结束,剩下的时间我就让孩子自己阅读课外书。放学时,班长偷偷告诉我,磊和鑫已经互相道歉、握手言和了。接下来一周的冬季三项赛中,磊真的捧回了冠军的奖状。那以后的他开始悄悄地变化!
曾经多次让老师碰壁的磊却在这一偶发事件后悄然发生了改变。试想如果那天笔者直接把两人逮到办公室各自狠狠批评一通,会有今天的效果吗?简单、强制、粗暴的行为因为不能触及孩子的内部世界,往往导致失败。所以,很多时候偶发事件看似坏事,但如果教师能以此为契机,换一种方式,说不定就能巧妙地“化险为夷”,有时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教育是一项富于智慧的事业,而智慧的生成源于教师对学生爱的积累。只有真正爱学生的教师才会随时关注孩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从而抓住一个个教育契机;只有真正爱学生的教师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精心设计一个个“关键事件”。让我们每一个老师都从爱的角度出发,巧抓“关键契机”,巧设“关键事件”,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关键他人”!
参考文献:
[1]杨文海.刚柔结合,灵在其中——小议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葛斌普.浅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关键词]教育契机;寻常行为;偶发事件;教育智慧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40-02
[作者简介]张炜(1974—),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教育契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事物发展或事物转化的关键、枢纽和决定性的环节。教育者如果能及时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心理上的共鸣,常常能收到常规教育或空洞说教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育契机是经常、大量出现的。但跟机遇一样,它是不规则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又是稍纵即逝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独具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捕捉,从每一件小事中探寻到宝贵的教育资源,寻找到合适的教育契机,从而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加以教育。
一、从寻常行为中挖掘教育契机
清代诗人袁枚在《遣兴》一诗中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在他看来,只要“肯寻”,又有“灵犀一点”,“夕阳芳草”这些“寻常物”都可以启示人得到“绝妙词”。作诗是如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教育契机虽然来去无形,但只要我们“肯寻”、“善寻”,看似寻常的学生行为也会成为良好的教育契机。
案例:一天中午,班上学生订阅的《儿童文学》到了,我随手放在讲台上,让订阅的学生自己来取。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就在学生纷纷前来拿书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幕:第一位学生没有直接拿最上面的一本,而是轻轻抽取了第二本,第二个、第三个学生同样如此。我细细一看,哦,原来最上面的一本被捆扎的线割坏了一些,封面也稍稍有些凸起。我不动声色,还剩两个孩子时,排在前面的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稍有破损的书,最后的孩子满面笑容地捧着完好无损的书回到座位。这本是一个很小的细节,想拿一本完好的新书本也无可厚非,再说破损的书也有孩子自觉领走了,没给老师扔下难题。也许有的老师会让事情就此过去,可是我却拿这件细小的事做起了文章。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郑重其事地把这件事向全班做了详尽的描述。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学生吃惊地张大了嘴,大概没料到我观察得这么仔细。而昨天的当事人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甚至满脸通红。随后我满脸微笑地问琳:“你拿了这本破损的书,觉得吃亏了吗?”她微笑着摇摇头。我继续向全班同学说道:“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件小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灵。琳把完好的书留给了别人,把破损的书留给了自己,这就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能够为他人着想的人是最美的,让我们给予她最热烈的掌声。”教室里掌声雷动,我由此引开去:“如果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事做起,学会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那我们班一定是最有凝聚力的班级,我们班的学生一定是最美的学生。请记住:吃亏是福!”说着,我把“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中间。教室里安静到了极点!我相信,他们真的听懂了!就在晨会课结束,我欣喜地看到一位学生主动把讲台上的练习本整理整齐,另一个则弯腰捡起了同桌的透明胶带……
这本是学生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但笔者却在这件小事上“大”做了一番文章,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吃亏是福”的真谛,并自觉自愿地去执行,其效果远远超过了空洞的说教。像这样琐碎但意义重大的事例还有很多,只要教师有一颗敏感而聪慧的心,就能抓住一个个教育契机。
二、从偶发事件中生成教育契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它或大或小,却是对教师思维品质、组织能力、育人水平的一个考验。如果老师对这些偶发事件表示出强烈的冲动,大发雷霆、随意惩罚,则会导致师生矛盾冲突,伤害学生心灵;反之,如果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则会纵容学生变本加厉,有时甚至会削弱自身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没有说服力。其实,偶发事件中蕴藏着教育契机,如果教师很好地加以利用,则能变坏事为好事,成为对全班同学潜移默化教育的一个最佳点。
案例:学校要举行冬季三项比赛了,我利用午习时间把比赛要求跟学生说过后,就让他们午休结束后先自行到体育委员那儿报名,然后再举行班内选拔赛。刚进办公室不久,就有同学前来“告状”:“张老师,磊把鑫打哭了。”“怎么回事?”“磊去体育委员报名参加双摇跳比赛,鑫随口说了一句‘你还参赛,能代表班级形象吗?’磊就冲上去揍了鑫一拳,鑫在哭,磊转身不知走哪儿去了。”一旁搭班的数学老师说:“磊还是改不了臭毛病,动不动就拳头出手,这样的人不能让他参赛,否则还要无法无天。”(磊是我们班所谓的学习和品行“双差生”。)尽管心头也有一丝恼火,但我提醒自己一定要冷静处理。静静地沉思片刻,上课的预备铃响起,是我的班会课,于是我站起身朝教室走去。走进教室,扫视全班,鑫还在小声抽泣,磊则一脸倔强地坐在那儿。师生问候过后,我微笑着说:“今天张老师想送给大家一组成语”,转身在黑板上写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接着说:“各自轻轻地读一读,谁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读过之后面面相觑,灵活的孩子偷偷翻起了成语词典。我让第一个查到的孩子大声读给大家听,随后说:“字典里的解释听到了,你如能举出实际的例子,而且必须是以我们班同学为例的,就证明你真懂了!”话音刚落,孩子们的目光就开始四处搜寻目标,不一会儿小手纷纷举起。第四个发言的是学习委员亮:“我觉得我的成绩比磊好,但他体育成绩比我好,尤其是双摇跳是我们班最厉害的。”“那你觉得他能不能代表我们班参加比赛?”“能,老师不是常教育我们要扬长避短吗?”“其他同学的看法呢?”“能!”大家异口同声。“老师,我,我……”磊满脸通红地站了起来。“怎么,不想为班级争光吗?”“不是,不是!”磊使劲摇头。“那就利用这几天加强练习,给我把年级第一名捧回来。”“嗯!”他一个劲点头。“刚刚亮又送了大家一个成语‘扬长避短’,老师再送一个相关的成语——取长补短,如果你们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好好践行这三个成语,老师相信,未来的你们一定是最棒的!”班会课到此结束,剩下的时间我就让孩子自己阅读课外书。放学时,班长偷偷告诉我,磊和鑫已经互相道歉、握手言和了。接下来一周的冬季三项赛中,磊真的捧回了冠军的奖状。那以后的他开始悄悄地变化!
曾经多次让老师碰壁的磊却在这一偶发事件后悄然发生了改变。试想如果那天笔者直接把两人逮到办公室各自狠狠批评一通,会有今天的效果吗?简单、强制、粗暴的行为因为不能触及孩子的内部世界,往往导致失败。所以,很多时候偶发事件看似坏事,但如果教师能以此为契机,换一种方式,说不定就能巧妙地“化险为夷”,有时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教育是一项富于智慧的事业,而智慧的生成源于教师对学生爱的积累。只有真正爱学生的教师才会随时关注孩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从而抓住一个个教育契机;只有真正爱学生的教师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精心设计一个个“关键事件”。让我们每一个老师都从爱的角度出发,巧抓“关键契机”,巧设“关键事件”,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关键他人”!
参考文献:
[1]杨文海.刚柔结合,灵在其中——小议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葛斌普.浅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