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思考

来源 :教育界·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师范教育转变到教师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地方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合格教师的重任,因而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实施中,思想观念必须更新,要从传授性教育观念转变为发展性教育观念。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教育需要调整课程设置重点与模块,更为突出师德、理念、知识、技能与素养。
  【关键词】教师教育;发展性教育;师德;理念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
  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培养是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承担着输送合格教师的重任。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基础教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地方师范院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教师教育的思想观念、课程设置重点及模式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和精心实践。
  一、从传授性教育观念到发展性教育观念的转变
  地方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必须从师范教育转变到教师教育,这种转变是师范生培养观念的进步。师范教育、教师教育,两者都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就本质而言彼此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师教育的内涵较师范教育更为丰富,可以说培养的宽度在不断地扩展,培养的手段更为多样,培养的时效在不断地延伸,培养的模式不断趋向科学,培养的效果更为显著。
  长期以来,师范教育表现为一种传授性教育思想观念,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课堂为中心。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在校期间要参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暑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场地是在课堂之外。其余大部分学习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学生经常性地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授,做笔记,最后在教室中参加考试。
  其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师范院校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尽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案例式等方法促进师生互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启发式与案例式的教学手段有点不符合当代学生的口味,而且由于问题与案例的设置不合理,学生反而不合作。
  其三,师范技能的训练缺乏长期性。师范技能对师范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是以后站好讲台的基本条件。这些技能训练有课程安排和课时安排,可是课程结束后没有约束机制和跟踪指导,很多学生因此荒废了。最典型的是“三笔字”,很多学生没有坚持不懈地练习,一到正式场合出手就非常尴尬。师范技能是长期苦练的结果,这种苦练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训练,非常单调也非常枯燥,但是必须要坚持。
  与师范教育思想观念不同,教师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性教育,这种发展性教育由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
  首先,持续发展。从本质而言,学校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中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发展规律、心理规律。不能以训练出教书手为目标而片面追求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没有专业学识、教育学理论、通识素养作为师范生的根基,技术与实践只会成为空中楼阁,瞬间崩塌;如果只是学习理论知识,没有技能和实践,犹如有枪无弹,无法打中靶标。对师范生的培养也并非一锤子买卖,不是一毕业培养过程就完结了,还必须要跟踪指导,甚至还要将其回炉重造。
  其次,全面發展。地方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要从德育、智力、体育、美学、劳动多方面进行。教师职业有着其特殊性,其直接面对的是学生,而且是长时间地面对学生,同时在各个方面又会影响学生的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家长、社会各方面打交道,具有复杂性。教师从事的是智力性工作,需要教会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过程。因此,师范生的培养要注重智商与情商的结合、德育与体育的结合、美育与劳动的结合。
  再次,协调发展。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协调好各种关系。要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从属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与开放的关系。教师只是起着引领作用,师范生则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主体。要协调课内与课外关系,没有课内活动,课外活动会失去基础,课内活动更有利于素养的形成;没有课外活动,课内活动就失去了目标,课外活动更有利于能力的提升。要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师范生需要进行理论学习,没有理论,就没有思维与素养的提高,就不能具备中学教师的知识体系,实践也缺乏指导;没有实践,理论学习的效果得不到检验,教学水平也不能进一步提升。
  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侧重点与模块的调整
  当前师范生在毕业后不能自动获得教师资格证,必须参加统一组织的考试。2018年6月21日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2018年9月10日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两次大会对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促使教师教育在课程改革上应该在侧重点和模块上进行相应调整,应该要突出师德、理念、知识、技能、素养,而且几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一)师德
  教师必须具有职业道德,要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中牢牢树立起此观念。这种职业道德外化为教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让教师在言行上有约束,同时内化为品质与操守,让教师在境界上有升华。师德是对现任的所有教师的要求与约束,同样是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而且要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师范生毕业后担当的是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因而必须具备比较完善的师德。师德需要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特别是在学生时代更容易塑造,这与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教育中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师德呢?
  首先是道德情操。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区分是非的观念,要有区分善恶的观念,同时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得失观。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对待教书与学生,才能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以正气之身作为垂范。
  其次是爱岗敬业。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与事业。教育是过程性工作,没有终点,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是一项长期付出的工作,付出与酬劳可能在一段时期不成正比,但是尽职尽责是本分。   再次是博爱之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同事,热爱自己的弟子。教师就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没有爱心,对待学生就不能一碗水端平,就会导致在管理学生时顾此失彼,也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变化。
  教师教育加强师德培养符合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德道修养。2018年,《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强调:“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地方师范院校根据这个指示精神,一方面要重视学校的师德建设与师风建设,树立师德模范,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奖惩制度;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教育中的师德教育与师风教育,大幅度地增加相关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的比重。
  (二)理念
  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要更新学生的教育理念,树立新课改理念。新课改改的是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要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与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相匹配。在新课改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很多地方的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民办中学进行了艰苦的尝试,摸索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模式。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师范生如果不熟悉新课改理念,毕业后可能无法适应最新的教育环境,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可以这么说,理念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理念的目标,没有好的理念,行动就无法展开或者失去方向,行动无法展开,理念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顺应新课改发展趋势,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要培养师范生什么样的新理念呢?
  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让师范生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服从的理念中脱离出来。要充分地信任教学对象,倚重学习对象,解放学习对象和发展学习对象,简而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对象的主动性,让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中心人物、学习的中心人物、思考的中心人物、成长的中心人物。
  在理解和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理念的基础上,要让师范生懂得构建民主化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必能达到一种理想状态,形成师长正确引导和弟子良好成长的局面。
  要让师范生了解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知识的传授只是浅层的目标,能力的培养也不是目标的终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协同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样的合格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三观”,遵守法律与道德,拥有基本的文化素养,懂得粗浅的科学技术,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总而言之,在教学目标上就是强调“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的整合。
  要让师范生树立终身学习观,指导教师在理论、知识、技能与素养上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终身学习在未来社会将是一种常态化,每个成员不但在学习,而且在不断地学会学习。
  要让师范生明白对学生的评价要从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不能以某个偶然分数与某个偶然行为对学生进行定性分析来判断学生的好坏,而是要长时段观察学生,从而归纳总结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对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知识
  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的系统知识。知识是师范生以后进行教学的基础性支撑,没有系统性的知识,教学或者不能顺利展开,或者会中断,从而影响整个授课进程,甚至达成不了既定目标。现在师范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取教师资格证,而且要通过笔试与面试两道关卡,没有知识的储备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有机统一的,学科知识是基础,教育知识是推手,通识知识是支撑。教师教育是按照学科来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准教师毕业后从事专门学科教学。
  成为好教师的要求非常多,首先要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深不见底,教师如果没有扎实与渊博的知识是无法填满深渊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在师范生培养中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片面强调学生的师范技能和师范实践,忽视了学科知识的夯实。技术与技能只是教学的辅助,学科知识才是教学的支撑。试问学科知识不扎实,哪位教师能够去传其道,授其业,解他人之惑?当学科知识不扎实的时候,教师无法讲清楚知识点及其内在的关联,不能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不敢在课堂上随时应对学生的质疑。师范生如果学科知识不扎实,那么教师教育生产的就是废品,学科知识的残缺是无法用技巧来掩饰的,而且短期内是无法扭转现状的。
  其次,教育知识是推手,它能让师范生有效地组织教学,有效地维持课堂,有效地处理师生关系,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有效地处置突如其来的事件,有效地协调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可以让师范生懂得如何与学生打交道,明白师生的交往不只是简单的一种传授知识与接收知识的关系,还有认知交流、日常生活关心、学生意志的养成、学生个性的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通过思想等方面的交流,能够叩开学生的心扉,解开学生的心结,促进学生的觉醒,激发学生的斗志。
  作为一名师范生,拥有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就基本具备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条件,但是也未必尽然。教学过程并非囿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会突破专业知识的范围,很多情况是非专业知识的交流,所以教师需要更为广阔的眼界与学识。通识知识是弥补教学遗缺的重要补充。通识知识具有跨学科性和综合性,兼通文理,融合方方面面,通识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师范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正确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技能
  地方師范院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师范技巧与能力、教学技巧与能力和现代教育技巧与能力。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扎实的技巧与能力,这是站好讲台的前提。
  师范技能主要是说、写、画。说,首先是必须能讲普通话,这是时代的必然,一口方言会导致师生交流的困难。其次,说话要流畅,这样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知识。写包括用粉笔进行书写,用钢笔进行书写和用毛笔进行书写。现代电子产品在教学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以为可以不用手写,殊不知手写并非完全可以回避。画,是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无论文理都需要,比如数学课需要画几何图形,地理课需要画地图,语文课需要简笔画等。   教学技能涵括的内容比较多,对其掌握需要长期的揣摩与实践。首先,撰写教案的技能,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以及重点、难点。其次,说课与评课,这个与讲课不同,主要是介绍自己对教学的构思,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之间,要求简洁,清晰。通过说课与评课,学生对教学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从而可以检查与反思教学设计的缺陷。再次,教材解读是备课的一个重要前提,以本为本方能真正抓住教学的真核,方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住学生真正所需,最终来源于书本而高于书本。
  现代教育技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对于现代教育技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PPT的制作,稍微扩大一点就是制作比较精美一点的PPT,把图案做得精美一点,或者插入一些视频,使图文与视频并茂。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是相当粗浅的,没有把握其精义,矮化了现代教育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推陈出新,慕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把教育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素质
  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素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形成,是各方面的品质与能力的综合。高素质的教师会受到学生欢迎、学校欢迎、家长欢迎、社会欢迎,高素质是优秀教师的衡量指标。教师如果只是偏重于某一个方面,教学效果未必能达到满意的程度,特别是在教学效果评价多元化的情况下。
  开设拓展素质的课程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与各种人进行交流,通过礼仪课的学习,学会灵活地待人接物。教师要以学识征服学生,开设学术性的讲座,提升学术方面的素养,从而服务于教学。教师要多才多艺,通过歌唱技巧课与舞蹈课的训练,提升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实现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根据需要开设相应的素质拓展课,是培养品质好与能力强的教师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地方院校在师范生培养中具有显著的两重性:一方面是本科教学,要严格遵循“以本为本”的基本宗旨,要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类本科人才;另一方面是服务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要紧紧抓住基础教育的时代脉搏,了解基础教育的人才需求。教师教育改革要以两重性为依据,在教育思想理念上进行急剧转变,在课程设置重点与模块上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9-04-23].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教师专業标准(试行)[Z].2012-02-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想适应如今软件产业发展对IT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改革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以就业为导向,探讨了课程体系的改革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人才 培养模式  如今,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张,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会面临着激烈的就业
针对茂名市存在城市供水矛盾的现状,通过现状分析和预测,比较了茂名市的农业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等污水再生回用潜在对象的状况。结果表明,目前茂名市生活污水再生回用的
现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陈设装饰时代的来临,使"轻装修,重装饰"已经成为室内设计行业的新理念。本文从室内陈设设计开始,通过室内陈设设计的理念、原则和设计方法
【摘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将传统讲授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对讲授内容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从而实现讲授法和讨论法两大教学模式的整合,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研究热情,培养了研究能力,是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对分课堂;研究生教育;立体化学  一、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研究生课堂教学存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学校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高校继续教育的品牌化建设。文章就系统分析法在高校继续教育品牌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系统分析法;高校继续教育;品牌化 ;建设  系统分析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我们所要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放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把
以干拌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为基础,对干拌自密实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以及劈裂抗拉强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了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之间的关
如果你读过很多科学和技术新闻,可能对这个说法印象深刻——石墨烯对什么都有好处。石墨烯由仅有一个原子那么薄的碳构成,却实实在在地拥有最高级别的电子、光学、力学性能。将
通过多年来二灰碎石基层在潍坊市城市道路中的应用,结合2006年荣获“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的北海路工程,介绍了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教育仿生是已经兴起的一门教育研究科目,对于拓展教育研究视野,解决教育疑难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以语文教学为例,从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学科建设角度论述了教育仿生的运用领域,从比
针对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探讨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准则,以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住宅问题,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