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生在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分析了需要理顺的关系;提出如何加强角色转换意识,积极缩短适应期的方式方法等。
关键词:角色转换 心理障碍 关系 态度 行为
1 大学生角色转换中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将进行的是一个艰苦的角色转换过程,由于受自身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常产生以下一些心理障碍:
1.1 心理期望值过高,与现实有落差,产生失落感 刚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有很高的理想抱负,期望一开始就脱颖而出,但真正开始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所落实的工作岗位不够理想,与原来设想中的岗位相差甚远,不甘于平庸,却又无法改变现状,因而产生失落心理。有的一年半载未受到领导重视,就产生消极心理,不好好干工作,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1.2 不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畏难心理 有的大学生在进入新的工作单位后,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开展工作,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不知道如何着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的人生轨迹均由父母设计,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较少,又担心自己做错了事,会造成不好的印象,因而难以进入状态,总觉得不适应,这样就往往产生了急躁、畏难心理。
1.3 自以为是,过高估计自己而表现出自傲心理 有些毕业生常以文凭、学位或毕业于名牌学校而自居。曾经有位大学生到单位报到,很骄傲地对前来车站接应的工作人员说:“我毕业于某某大学,今后就指导你们的工作了。”轻视实践,放不下架子,只想搞高层次的工作,看不起基层工作和基层工作人员,甚至认为一个堂堂的大学毕业生干一些不起眼的事是大材小用,有失身分,实际上是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从而很难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1.4 见异思迁的浮躁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表现出不踏实、不稳定的特征。这山望着那山高,一阵想干这项工作,一阵想干那项工作,对交给的本职工作坚持不下去,缺乏敬业精神,不能深入地了解本职工作的性质、职责范围和工作技巧,就职很长时间后仍未能稳下心来进入新的角色,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了很差的印象。
2 角色转换中要及时理顺个人和家庭、企业、社会的关系
2.1 个人和家庭的关系 近几年工作的大学生都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独生子女,也很少有人经过生活痛苦的磨练。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家庭几乎倾尽所能,供其上学。几十年来,成为家庭宠爱和照顾的中心。而进入社会后,则要变成为家庭其他成员尽一份责任的人,开始回报父母,赡养老人。这是一种从家庭宠儿到家庭各种事务经济压力和多种责任的承担者的转变。
2.2 个人和企业的关系 在学校里,考不好成绩不会给班级和学校造成经济损失,还会有补考的机会。而在企业中,如果做不好工作,有可能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没有挽回的机会。在学校里,如果你和同学不能相处融洽,你仍然可以当一个不合群的“小鸭”,保持自己的个性,孤芳自赏。而在企业中,如果你不能和同事搞好关系,有一天被企业领导认为不能进行团队合作时,就必然成为出局的人。在学校里,老师往往是你尊敬和崇拜的对象。而在企业中,你的上级也许不是你尊敬和崇拜的对象,甚至还可能让你讨厌,但你必须服从他的领导和管理。
2.3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大学生是社会的骄子,是全社会培养的对象,享受着各种免费或优惠的待遇。但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你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必须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学生时代因为父母的付出,你可以从家里“要”到;因为老师的付出,你可以从学校“要”到;因为社会、国家的付出,你可在社会中“要”到。但如果转变为企业员工之后,你必须先“给”,否则你什么也“要”不到。企业员工与学生心态有着重大不同,将“要”的心态变成“给”的心态,是成为企业员工的关键。
3 加强角色转换意识,积极缩短适应期
大学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上述一些不适应是自然的,应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加强角色转换意识,积极缩短适应期,而不应因此而造成职业心理障碍,失去信心。如果把求职比作职业生活的序幕,那么就业才是正剧的开始。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舞台之初,一般要经历角色领悟、角色认同、角色实现三个阶段。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地渡过适应期呢?
3.1 在角色领悟阶段,立足现实,增强独立意识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应尽快从对大学生活的沉湎中解脱出来。学生时代相对单纯、自由,学习生活上依赖教师和家长,工作后大学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要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人们也开始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来看待,这就要求大学生有独立意识。
3.2 在角色认知阶段,虚心学习,树立岗位意识 大学毕业生作为职业岗位的新手,必须充分地了解和熟悉工作环境的情况,工作对象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对新工作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应主动地关心和搜集有关信息,比如本职业的传统和现状,本单位的历史和前景等等。在工作之余,应主动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交往,了解情况;对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尽早有针对性的注意积累,这样才能在适应角色上领先一步。
3.3 在角色实现阶段,大胆实践,加强协作意识 大学生理论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还是一个新手,面对许多实际工作,缺乏经验和办法,但没有必要因此而自卑、退缩,相反应打破大学生是“时代骄子”的说法造成的心理压力,敢于实践,善于请教,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最终充分发挥出知识上的优势。在角色实现过程中,良好的同事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4 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正确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1 树立积极适应的心理态度 对新的环境,有的人不适应,有的人消极适应,而我们要倡导那种积极地、主动地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态度。因为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谈得上对环境的改造。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挫折容忍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有合理的期望值,摈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能够受点儿委曲,对别人的不理解、不尊重能够泰然处之,干活不挑挑拣拣,利益面前,也别斤斤计较。
4.2 注重人际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学子,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留下良好的最初印象非常重要。要克服好面子的心理弱点,放下大学生的架子,摆正自己当徒弟的位子,踏踏实实地向工人师傅学习。要形成踏实、勤快、能干的良好印象,打水扫地、苦脏累险的活儿多干点,在生产现场,做到眼勤、手勤、脑勤、口勤等。
4.3 坚信自己的道路选择,做企业的新主人 青年学子选择到国有企业工作,把自己的命运同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本身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道路。我们要坚信自己的道路选择。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青年知识分子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做企业改革的弄潮儿和企业发展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才能迅速而顺利地实现由学校“学生”到“企业职工”的转变,成为企业的新主人。
参考文献:
[1]李黄珍,苏海晏.从“学校人”到“企业人”角色转换速成法[J].职业. 2008.(25):9.
[2]曾美英,窦秀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7:186-190.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云南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立项编号:GG08014)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角色转换 心理障碍 关系 态度 行为
1 大学生角色转换中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将进行的是一个艰苦的角色转换过程,由于受自身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常产生以下一些心理障碍:
1.1 心理期望值过高,与现实有落差,产生失落感 刚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有很高的理想抱负,期望一开始就脱颖而出,但真正开始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所落实的工作岗位不够理想,与原来设想中的岗位相差甚远,不甘于平庸,却又无法改变现状,因而产生失落心理。有的一年半载未受到领导重视,就产生消极心理,不好好干工作,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1.2 不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畏难心理 有的大学生在进入新的工作单位后,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开展工作,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不知道如何着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的人生轨迹均由父母设计,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较少,又担心自己做错了事,会造成不好的印象,因而难以进入状态,总觉得不适应,这样就往往产生了急躁、畏难心理。
1.3 自以为是,过高估计自己而表现出自傲心理 有些毕业生常以文凭、学位或毕业于名牌学校而自居。曾经有位大学生到单位报到,很骄傲地对前来车站接应的工作人员说:“我毕业于某某大学,今后就指导你们的工作了。”轻视实践,放不下架子,只想搞高层次的工作,看不起基层工作和基层工作人员,甚至认为一个堂堂的大学毕业生干一些不起眼的事是大材小用,有失身分,实际上是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从而很难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1.4 见异思迁的浮躁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表现出不踏实、不稳定的特征。这山望着那山高,一阵想干这项工作,一阵想干那项工作,对交给的本职工作坚持不下去,缺乏敬业精神,不能深入地了解本职工作的性质、职责范围和工作技巧,就职很长时间后仍未能稳下心来进入新的角色,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了很差的印象。
2 角色转换中要及时理顺个人和家庭、企业、社会的关系
2.1 个人和家庭的关系 近几年工作的大学生都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独生子女,也很少有人经过生活痛苦的磨练。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家庭几乎倾尽所能,供其上学。几十年来,成为家庭宠爱和照顾的中心。而进入社会后,则要变成为家庭其他成员尽一份责任的人,开始回报父母,赡养老人。这是一种从家庭宠儿到家庭各种事务经济压力和多种责任的承担者的转变。
2.2 个人和企业的关系 在学校里,考不好成绩不会给班级和学校造成经济损失,还会有补考的机会。而在企业中,如果做不好工作,有可能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没有挽回的机会。在学校里,如果你和同学不能相处融洽,你仍然可以当一个不合群的“小鸭”,保持自己的个性,孤芳自赏。而在企业中,如果你不能和同事搞好关系,有一天被企业领导认为不能进行团队合作时,就必然成为出局的人。在学校里,老师往往是你尊敬和崇拜的对象。而在企业中,你的上级也许不是你尊敬和崇拜的对象,甚至还可能让你讨厌,但你必须服从他的领导和管理。
2.3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大学生是社会的骄子,是全社会培养的对象,享受着各种免费或优惠的待遇。但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你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必须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学生时代因为父母的付出,你可以从家里“要”到;因为老师的付出,你可以从学校“要”到;因为社会、国家的付出,你可在社会中“要”到。但如果转变为企业员工之后,你必须先“给”,否则你什么也“要”不到。企业员工与学生心态有着重大不同,将“要”的心态变成“给”的心态,是成为企业员工的关键。
3 加强角色转换意识,积极缩短适应期
大学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上述一些不适应是自然的,应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加强角色转换意识,积极缩短适应期,而不应因此而造成职业心理障碍,失去信心。如果把求职比作职业生活的序幕,那么就业才是正剧的开始。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舞台之初,一般要经历角色领悟、角色认同、角色实现三个阶段。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地渡过适应期呢?
3.1 在角色领悟阶段,立足现实,增强独立意识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应尽快从对大学生活的沉湎中解脱出来。学生时代相对单纯、自由,学习生活上依赖教师和家长,工作后大学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要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人们也开始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来看待,这就要求大学生有独立意识。
3.2 在角色认知阶段,虚心学习,树立岗位意识 大学毕业生作为职业岗位的新手,必须充分地了解和熟悉工作环境的情况,工作对象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对新工作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应主动地关心和搜集有关信息,比如本职业的传统和现状,本单位的历史和前景等等。在工作之余,应主动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交往,了解情况;对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尽早有针对性的注意积累,这样才能在适应角色上领先一步。
3.3 在角色实现阶段,大胆实践,加强协作意识 大学生理论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还是一个新手,面对许多实际工作,缺乏经验和办法,但没有必要因此而自卑、退缩,相反应打破大学生是“时代骄子”的说法造成的心理压力,敢于实践,善于请教,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最终充分发挥出知识上的优势。在角色实现过程中,良好的同事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4 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正确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1 树立积极适应的心理态度 对新的环境,有的人不适应,有的人消极适应,而我们要倡导那种积极地、主动地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态度。因为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谈得上对环境的改造。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挫折容忍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有合理的期望值,摈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能够受点儿委曲,对别人的不理解、不尊重能够泰然处之,干活不挑挑拣拣,利益面前,也别斤斤计较。
4.2 注重人际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学子,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留下良好的最初印象非常重要。要克服好面子的心理弱点,放下大学生的架子,摆正自己当徒弟的位子,踏踏实实地向工人师傅学习。要形成踏实、勤快、能干的良好印象,打水扫地、苦脏累险的活儿多干点,在生产现场,做到眼勤、手勤、脑勤、口勤等。
4.3 坚信自己的道路选择,做企业的新主人 青年学子选择到国有企业工作,把自己的命运同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本身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道路。我们要坚信自己的道路选择。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青年知识分子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做企业改革的弄潮儿和企业发展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才能迅速而顺利地实现由学校“学生”到“企业职工”的转变,成为企业的新主人。
参考文献:
[1]李黄珍,苏海晏.从“学校人”到“企业人”角色转换速成法[J].职业. 2008.(25):9.
[2]曾美英,窦秀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7:186-190.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云南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立项编号:GG08014)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