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之于食物,或之于人,“日久见之”总是最深切。
本期,我们探访三位“将生活寄情于美食”的达人,在他们手中,食材变幻出新的风味,让生活因时间的推移而更具“风味”:
调酒师阿Kit和Joseph在盏盏夏令白兰花之中,实现毡酒美梦,既是吾土吾情,集体回忆,更是造毡酒入酿,意想不到的好材料。
面包师Zahir Mohamed从南非带来的酸种,也是源自埃及,家族培养了49年,用来做面包,瓶中是岁月的味道,酵母带着近乎陈年葡萄酒的香气,无比醉人,然而要让它们好好工作,带来美味,便需要耐心的等待。
味觉大师Kammie当了十年的Barista、炒豆师、咖啡评审,对果酸、花香、烟熏之类,细致且幽微的气息与味道,尤其敏感,尤其着迷,就连简单的甜点,一杯热巧,一球雪糕,她都要从地球另一端,搜罗原颗的可可豆,在自家小小的咖啡店里,由豆做起。
这三位美食达人呈现出他们自信骄傲的美味作品,让我们的味蕾如品艺术般,越品越微妙越深情……
白兰花→调酒师的毡酒美梦
盛夏街头,一个阿婆,一片蕉叶,地摊卖花。花瓣素白,花托雅绿,淡丽幽芳,消暑清凉,你我经过,帮下婆婆,做个好心,手留余香,寻常不过。
然而,看在英国回流的调酒师阿Kit眼里,盏盏夏令白兰花,既是吾土吾情,集体回忆,更是造毡酒入酿,意想不到的好材料。
“世界上,几乎每个地方都拥有土产的酒类,拥有属于他们的味道,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希望酿一瓶能代表香港的酒。”阿Kit说道。虽然在英国留学,并在欧洲修练成为调酒师,不过由入行至今,他的Shaker当中除了洋酒烈酒,还有不少以中药材与本土香料炮制的浸泡酒,“我过去曾用姜、桂圆、杞子、黄皮来浸,但浸泡酒风味较简单直接,始终不及蒸馏酒般多变。”于是在年多前,阿Kit拉上当护士的酒友Joseph,在八乡老屋的实验室内发一场造酒梦。Joseph说:“我们决定要造毡酒,因为酿制毡酒的过程中,都会加入本土植物作蒸馏,往往最能反映地方特色。”
阿Kit和Joseph从本土花种入手,鸡蛋花、洛神花、菊花通通没过关,经一年试验,他俩却在八乡实验室附近的小农场找到灵感——白兰花。“众花中,独白兰花经过蒸馏后,依然能够辨认,这是一种很有回忆的味道,会联想起七、八十年代街上婆婆卖花的风土人情。”阿Kit说道。两人跟老花农买花,这个种了五、六十年白兰的花农却跟两人慨叹土产白兰仅在夏季当令,利润不多,没多少人种了。
走在白兰树林荫下,两人决意给这瓶毡酒更多寄托,将更多土产味道注入酒酿,“十五年陈皮,来自西环电车路;上等龙井,购自九龙城茗香;代表香港的檀香,则是上海街永利,材料都是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老店,这些世代相传的老味道,我们希望能藉着这瓶酒带到世界。”Joseph说。
也许,你会觉得有人喝大两杯,言过其实。不过这个酿酒梦,二人可是全力以赴,由于香港未能批出蒸馏酒牌照,酒只能在外国造,于过去一年,阿Kit便减少了教授调酒、做顾问的工作,而Joseph甚至辞去十年的官立护士职位,全情投入,远赴荷兰毡酒厂,上堂深造,试酒酿酒。回港时间,便埋头八乡工作室,萃取各种作物香气精华,再带到荷兰蒸馏……酒名向吾土致敬——作“白兰树下”。 缕缕花香 描绘生活的风物诗
今天,在阿Kit于八乡的工作室,有机会品尝到“白兰树下”首批样品。“每瓶酒在荷兰都需要两个星期酿制,酿好后还要等瓶中风味融和内化才能出货,而且本地白兰,会因步入冬季而减产,所以每批产量只有1,000支。”Joseph说。每瓶仅500毫升,因此每一滴,都是他俩心血结晶,得珍而重之。认真的品酒,检验成酒的状态,是一件需动用五感,凝神贯注的事。阿Kit把一小杯毡酒送进嘴里,仔细感受“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先闻闻原酒的香气,感受白兰花淡淡的清香,接着会有传统毡酒主要草本杜松子的香气,入口后会有柑橘味道,余韵则能多少感受到陈皮、当归的药材甘味与龙井带来的茶韵。”什么都不加,是最纯粹的方式酒酿的风味。不过毡酒素为调酒学中最重要的基酒之一,当然要用来调配Cocktail。“我在酿‘白兰树下’时,便希望它能胜任多款Classic cocktail,例如Dry Martini、Gin&Tonic、Negroni等等,在酒吧中占一席位。”阿Kit边说,一手俐落挤出橙皮油份,送进刚刚调好的Gin&Tonic,作最后的garnish。笔者试了一口,味道带微微苦甜,富气泡感的汤力水,加上一点的柠檬酸,让“白兰树下”的花香更加舒展,喝下更有惊喜,中药材的草本香,在尾韵突围而出,冰凉沁心,享受程度不输过去喝过任何一杯的Gin&Tonic。这瓶白兰树下,就如一首本土的风物诗,告诉你我,在这个年代,这片土地,除了金融房产,还有许多的可能性。
祖传酸种→来自南非的热情面包魂
传说,面包由古埃及人发明,主要材料仅有水、面粉和酵母。酵母,是当中的风味来源。
“我从南非带来的酸种,也是源自埃及,家族培养了49年,用来做面包,表皮更脆,酸香浓厚,口感会更有韧劲。”Zahir Mohamed说。瓶中是岁月的味道,酵母带着近乎陈年葡萄酒的香气,无比醉人,然而要让它们好好工作,带来美味,便需要耐心的等待。
“我真的好愛做面包,我认为面包可以触动人心,拉近人与人的关系。”这是Zahir的口头蝉。生于南非一个烘焙世家,祖先是埃及人,六代也是面包师。从小他便喜爱守在祖母身边,帮手搬面粉,搓面团,十来岁便亲手焗出第—个面包。家人望他出人头地,打份好工,Zahir却好动爱自由,与其穿衬衫当白领,更爱那件布满面粉印的Tshirt,将双手塞进湿淋淋的面筋中。二十岁出头,他便花尽积蓄,在南非当地的小社区开bakery cafe服务邻里。当家作主,短短几年,他便拥有三家分店,算是有点成绩。可惜,成功来得快去得也快,年半前店子卷入人事纠纷,Zahir无可奈何,只得把店子结束。“那时,我心碎了,一下子失去一切,想要离开。选择香港,因为这里没人认识我,对我而言一切也是未知。”29岁的他,决定离开故乡,重新开始。
“眼前高楼大厦,繁忙景象,我这辈子都未曾见过,还很兴奋告诉司机,我得在这里做点大事。”人生路不熟的Zahir,幸好热情厚脸皮,到处请人试他的面包,又到PMQ搞Workshop教烘焙,更学习粤语,努力融入这个城市。“在这城市,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还在这里认识了太太,她是一个很体贴、很温柔的香港女生,与众不同。这段时间他们看着我成长,看着我比过往坚强百倍。”
21个月后,Zahtr决心落地生根,在苏豪的小巷重开了他的bakery cafe,名字沿用南非时的店名Baked。店铺小小,只有两行吧位,另一边就是开放式厨房,客人可以看到面团在烤箱胀升,闻到面包出炉的焦香,一切很亲近。“Baked的概念不是一家餐厅,更像是客人的另一个家,亲切的服务、好的咖啡、好的面包,一顿饱足的早午餐。”Zahir兴奋地说着。
三日炼成古法酸种面包
DAY1
培植液种
将酸种跟比例1:1的温水与面粉混合培养“液种”(Poolish),并静置一夜,让酵母菌造化,发展出更多香气。
DAY2
制作面团
将“液种”混合水和面粉,搓成面团。面团做好后,需雪藏过夜待用。让面团在低温下发展出更多醋酸和乳酸,增加面包风味。
DAY3 入炉烘焙
取出面团,用刀片为面团割线,让面团能在炉中均匀发胀。入炉前,烤炉中要有足够的水蒸气,缓慢表皮形成,让面团有足够时间胀升。
面包美味的关键是时间
“像样的酸种面包,要花三天时间,但在一片面包中,你可以吃尽有益的菌类与营养,这就是报酬。”第一天,取出祖传的酸种,跟温水与面粉混合培养“液种”(Poolish),是发酵前的准备工序。第二天,制作面团,将“液种”加上水和面粉,经折叠、搓揉而成。第三天,收成正果,将冷藏过夜的面团,放入煽炉烤焗成面包。出炉切片一尝,啡黑面包皮焦化松脆,满是气孔的包芯,带微妙细腻的酸香,都由时间成就而来。出奇是包芯比平日吃的酸种面包,更绵软细润,更富水份。“我的面包,面粉和水的比例,达到一比一,甚至更多,虽然面团会较难处理,但吃来口感就更独特了。”Zahir解释说。
风味深邃的Sourdough在Cafe中变成一款款Open Sandwich的基底,像片海绵股吸尽上层食材酱汁的滋味。Zahir除了为大家准备了传统的班尼迪蛋,在吐司上还有很多费时准备的配菜,例如Sous Vide真空慢煮两小时的肉眼扒,有用酱油、大蒜、青柠汁腌制焖煮过夜的蘑菇……当中Zahir最爱是以祖母食谱改良的“咖喱肉酱”,用自家制的香料咖喱胆,加上免治牛肉与番茄焖煮四小时而成,再盖一只太阳蛋,是南非人的最佳早点,大概也是Zahir思念家人的方式,如他说“我希望,能为我的面包,我的料理,投入所有感情,为客人奉献自已全部。”
地址:香港中环苏豪伊利近行走14号D铺
可可豆→味觉大师的千变万化
Kammie当了十年的Barista、炒豆师、咖啡评审,岁月有功,味觉训练有素,愈喝愈精,愈试愈辟,对果酸、花香、烟熏之类,细致且幽微的气息与味道,尤其敏感,尤其着迷,就连简单的甜点,一杯热巧,一球雪糕,她都要从地球另一端,搜罗原粒的可可豆,在自家小小的咖啡店里,由豆做起。
很難相信,在一家巷弄里的咖啡店,会吃到这样的一球黑巧克力雪糕。舌尖感受到的,先不是单纯的甜味,而是层叠而至,既甘且甜的滋味,慢慢滑进喉咙,渐渐渗出樱桃股的酸涩。可可味道很立体。更难相信的是,做得这么好,竟然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雪糕师“我本业是咖啡,正职是为一间连锁咖啡店炒豆。这家小店算是自己玩玩,因为做厌吃厌炒蛋牛油果多士这些cafe food,所以便索性卖雪糕配咖啡。”Kammie说道。虽非本业,Kammie做雪糕却有六年时间,因为过去家中宴友,常有剩酒,于是通通成了自家雪糕的口味。做酒的雪糕很难掌握,酒精影响了冰点与凝固,背后的复杂比例和计算,却练就了Kammie能够灵活运用不同食材,做成雪糕,从威士忌到客家擂茶,都难不倒她。
从咖啡豆到可可豆的延伸
不过,当中最讲究依然是用单一产地可可制作的口味。“基本上我每星期会选用不同产地,不同风味的可可豆,有重花香的,有吃来像水果的。”对,就像咖啡一样。对咖啡的理解,多少也让Kammie对处理可可豆,可以举一反三“可可豆,买回来也要炒制,深炒的风味浓厚,可冲巧克力牛奶,浅炒的有水果风味,用来做雪糕,相对有个性。”像咖啡一样,可可世界同样变化多样。因此小店提供一个Tasting Set,除了雪糕与热可可牛奶外,也有可可豆壳浸的冷泡茶,纯以可可碎即煮的可可原浆……前者像椰糖似的清香,后者像果浆般化不开的酸涩,加糖又是不一样的感受,尽是些你味蕾未曾有的感受。
Hushush Ice Cream.Coffee
地址:香港西贡福民路(食街)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