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的着力点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yagongz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实现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孜孜追求的奋斗目标.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构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又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任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并非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简单相加,而是由二者有机耦合而成的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交融的整体.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回流趋势显现以及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如何促进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正成为众多城市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外生冲击,结合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95个地级市层面特征数据,实证研究了户籍地教育公共品供给状况对流动人口回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户籍地教育公共品减少显著阻碍了流动人口回流,减少幅度越大,阻碍越严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阻碍倾向不分户口类型,但对家中有男孩、家庭规模较小的流动人口更加明显.引入代际视角后的研究
集体所有制与地方性制度约束影响农地合约的可选择性和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导致新古典意义的"农地市场化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绩效提高"路径难以实现,因此,"三权分置"改革后,不同农地合约结构对制度绩效的影响备受关注.在集体地权可分割、乡村治理体系转型的前提下,本文构建了一个农地合约结构与制度绩效的分析框架,并对松江集体村社型家庭农场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在"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农户"阶梯型农地合约结构下,若相关利益主体围绕集体共有农地资源达成一致协定并能实现共同获益,集体共有产权下的农地合约可以提高制度
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了国企"混改"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国企"混改"过程中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动机.结果显示,非国有股东参股促进了国有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机制检验发现,非国有股东参股通过治理效应路径和融资约束路径共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具体表现为非国有股东参股带来的监督治理效应和融资约束强化效应均增强了国有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而促使国有企业增加金融资产投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参股推动的国有企业金融资产投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前5名应收账款欠款人信息以及前5名大客户信息的披露数据,本文较为直接地考察了企业是否以及如何利用应收账款的产品质量担保功能与大客户构建合作型客户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客户集中度越高,企业提供给大客户的信用政策越宽松,即应收账款金额越多,信用期限越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与主要客户地理位置相似度较低的企业、处于竞争性行业的企业以及营商环境较好的地区,上述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增强.最后,本文发现,在与大客户构建合作型客户关系时,企业向这些大客户提供的应收账款越多,企业的业绩越好.
资本运作一方面可以提高股价,另一方面可以让公司股票停牌,那么是否会成为大股东度过质押风险的方式呢?基于此,本文以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越大;这一关系在质押股权面临的平仓风险越高和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2)机制检验发现,随着质押比例的提高,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后的停牌时间越长;从股价提升的效果来看,资本运作在短期内能提高股价,缓解质押风险,但从长
资金流量表数据表明,劳动报酬上涨对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了解释国民储蓄率演变趋势的劳动报酬假说,认为200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是居民劳动报酬上涨推动的。具体来说,居民劳动报酬上涨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造成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劳动报酬上涨导致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企业储蓄率下降;而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又导致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和政府储蓄倾向下降,进而使得政府储蓄率下降。基于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保护股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是否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
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流动性进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此货币资金的配置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交互效应面板分位数回归,测度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流动性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实体经济流动性配置陷入了资金越充裕的企业越易于获得融资,越易于获得融资的企业资金越充裕的窘境。这种流动性配置的“马太效应”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对尾部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及头部企业的一半;虚拟经济对尾部企业的“分流效应”高达头部企业的3倍,从而强化了流动性配置的失衡。因此,当前密集出台的一系
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有效解决部分国企的僵尸化现象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新时代全面深化国企混改背景下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去僵尸化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高层治理可以显著降低冗员规模和提升资本密集度,进而降低国有企业的僵尸化倾向,而仅持股等股权结构维度的治理影响较弱;当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治理的能力更强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前述治理作用.通过细分僵尸企业识别指标,本文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可以在抑制低息贷款获取和改善盈利能力两方面降低
本文构建"政策目标—目标群体—权利授予和意义—价值取向"的四维政策学习观察框架,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农民公共就业服务政策.研究发现:与基于社会学习的注意力分配理论逻辑相契合,也与城乡二元分立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乡关系演变趋势相适应,国家农民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实现了"从无到有",再"从有到优"的转变.其具体演变历程包括农民公共就业服务缺失、城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吸纳和覆盖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等三个阶段,并呈现出政策目标日趋科学化、政策确立的服务价值取向日趋合理化、政策确立的服务理念日趋成熟和政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