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做记者之前,我写过代码。另外,我是一个苹果迷。2007年iPhone刚发布时,我就帮很多人破解过。办公室整个一层楼,大部分iPhone都是我破解的。
此后,陆续发生的几件事催生了我的想法,使我决定变成一个“让事情发生的人”。最大的刺激是2008年去美国排队见乔布斯。Macbook Air发布时,我就在现场,而且离他很近。当时激动得不得了,有种朝圣的感觉。
乔布斯展示完Macbook Air后,有记者开玩笑说,如果乔布斯一直活着,五年之内,iPhone、Macbook一定能变成主流产品。当时,这两款产品都还不算主流。
正因热爱苹果,后来我加入了apple4.us—— 一个极客范儿的群体博客网站。最开始,大家在apple4.us上分享的是与苹果产品相关的文章,再后来,网站来了一群相同气质、不同类型的作者,其中包括工程师、产品经理、设计师、作家、时尚界人士等,话题已从苹果产品延展至移动互联网为社会带来的变化、科技与人的关系等。
此时的apple4.us正发生质变,它已成为一个在内容上跨界性非常强的小网络。我发现,它的内容产生方式,跟《IT 经理世界》很不一样,没有人付钱,没有专门人提供选题,但作者们照样文思泉涌,而且新问题被写成文章后,又能吸引更多新用户进来。
刚加入apple4.us时,我一直处在兴奋中,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有没有人更新了内容。apple4.us给我带来了灵感。我当时想,能不能做一个规模化的、一千倍大的apple4.us。接着,我和成远做了一个类似apple4.us的群体博客N3。
N3也挺成功的,不到三个月,它的流量就已超过《IT经理世界》官方网站,但它并未达到我的预期。最终,我们暂停了N3。
后来,我离开《IT经理世界》,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做了一个中小企业搜索广告投放的数据分析服务公司——Meta搜索。这个产品没能切中痛点,没人愿意付费,以失败告终。
创业失败后,我去了西藏旅行,此后经历了一段苦闷的日子,直到我看到Quora。Quora的产品形态,满足了我对“一千倍apple4.us”的想象。当时的Quora,不提供中文版。有一天,我跟张亮坐下来讨论,我说,我们可以做一个中文版的Quora。之前的创业团队都对我比较信任,他们回来和我一起做了知乎。
知乎模拟的是线下一群人坐在一起认真而深入讨论一个问题的场景。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坐到一起,可以互相不认识,讨论围绕限定的共同话题展开,不能跑偏,一个人讲完,大家可以复议,可以互相修改答案,可以赞同或反对,可以感谢,可以评论。如果一个人不遵守这一默认的讨论规则,会被点“没有帮助”、“折叠”或“举报”。
知乎的核心功能是,如果用户想讨论某一问题,可以将问题发到知乎上来,整个社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之得到合适的回答,并且把它沉淀下来。系统化知识、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将每个人的知识聚集起来为公众所用。
随着知乎用户的不断增加,有些领域会越来越热,比如金融、电影、法律等。在最开始,可能都比较零星,只偶尔有一两个问题,但随着该领域受关注度越来越高,话题吸引了大量用户,用户产生了更多内容,内容则进一步吸引用户,然后沉淀出其中一部分优质内容。知乎就是这样在良性循环中前进的。
此后,陆续发生的几件事催生了我的想法,使我决定变成一个“让事情发生的人”。最大的刺激是2008年去美国排队见乔布斯。Macbook Air发布时,我就在现场,而且离他很近。当时激动得不得了,有种朝圣的感觉。
乔布斯展示完Macbook Air后,有记者开玩笑说,如果乔布斯一直活着,五年之内,iPhone、Macbook一定能变成主流产品。当时,这两款产品都还不算主流。
正因热爱苹果,后来我加入了apple4.us—— 一个极客范儿的群体博客网站。最开始,大家在apple4.us上分享的是与苹果产品相关的文章,再后来,网站来了一群相同气质、不同类型的作者,其中包括工程师、产品经理、设计师、作家、时尚界人士等,话题已从苹果产品延展至移动互联网为社会带来的变化、科技与人的关系等。
此时的apple4.us正发生质变,它已成为一个在内容上跨界性非常强的小网络。我发现,它的内容产生方式,跟《IT 经理世界》很不一样,没有人付钱,没有专门人提供选题,但作者们照样文思泉涌,而且新问题被写成文章后,又能吸引更多新用户进来。
刚加入apple4.us时,我一直处在兴奋中,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有没有人更新了内容。apple4.us给我带来了灵感。我当时想,能不能做一个规模化的、一千倍大的apple4.us。接着,我和成远做了一个类似apple4.us的群体博客N3。
N3也挺成功的,不到三个月,它的流量就已超过《IT经理世界》官方网站,但它并未达到我的预期。最终,我们暂停了N3。
后来,我离开《IT经理世界》,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做了一个中小企业搜索广告投放的数据分析服务公司——Meta搜索。这个产品没能切中痛点,没人愿意付费,以失败告终。
创业失败后,我去了西藏旅行,此后经历了一段苦闷的日子,直到我看到Quora。Quora的产品形态,满足了我对“一千倍apple4.us”的想象。当时的Quora,不提供中文版。有一天,我跟张亮坐下来讨论,我说,我们可以做一个中文版的Quora。之前的创业团队都对我比较信任,他们回来和我一起做了知乎。
知乎模拟的是线下一群人坐在一起认真而深入讨论一个问题的场景。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坐到一起,可以互相不认识,讨论围绕限定的共同话题展开,不能跑偏,一个人讲完,大家可以复议,可以互相修改答案,可以赞同或反对,可以感谢,可以评论。如果一个人不遵守这一默认的讨论规则,会被点“没有帮助”、“折叠”或“举报”。
知乎的核心功能是,如果用户想讨论某一问题,可以将问题发到知乎上来,整个社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之得到合适的回答,并且把它沉淀下来。系统化知识、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将每个人的知识聚集起来为公众所用。
随着知乎用户的不断增加,有些领域会越来越热,比如金融、电影、法律等。在最开始,可能都比较零星,只偶尔有一两个问题,但随着该领域受关注度越来越高,话题吸引了大量用户,用户产生了更多内容,内容则进一步吸引用户,然后沉淀出其中一部分优质内容。知乎就是这样在良性循环中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