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发改委收取1340万元赞助费。国资委挤占资金5190万元。最高人民法院挪用业务经费1064万元。铁道部违规收费1517万元。……
中央一级的资金管理不规范现象为何如此泛滥?在预算中为什么赋予中央部门如此巨大的财权?政府的预算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经过了人大的监督?
2008年9月,审计署再次被国内外媒体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4年,刘家义的前任李金华审计长,曾因为直率深刻披露中央单位虚报、挪用资金等违规事实,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
今年3月,审计长刘家义履新。公众高度关注新审计长的举措与作为,更是在关注这个关乎公共财政分配与使用效率的政府部门,工作风格会不会随着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李金华时代未完成的审计体制破冰能否有所突围?
8月27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审计署新任审计长刘家义报告了200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其中,审计署共审计了53个中央国家部门,延伸审计了368个所属单位,审计发现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金额293.79亿元,部门所属单位存在问题金额170.7亿元。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总行、中石油、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等20个部门和单位被点了名。
媒体纷纷猜测,部分点名,是否因为审计署遇到压力而不得不退缩。
9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要把审计监督与行政监察、行政问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和管理问责制度。
9月5日,审计署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公布49个部门单位2007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同时公布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原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49个中央国家部委中,44个部委未完全执行审计决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审计报告中点名的“常客”。总体看来执行情况较好的中央各部门整体预算,部分存在问题的资金数额亦触目惊心。
针对此次审计报告的特点,以及报告所指出的资金管理不规范现象,本刊记者专访了审计署新闻发言人。
中国报道:您如何评价本次审计报告?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审计报告发布以来,从反映情况看,我们觉得社会各界对这个报告是比较满意的。前段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审计工作报告进行分组讨论,很多常委对这次报告表示非常满意,说这一次审计工作报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报告是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没有回避问题,而且从体制上、机制上来揭露一些问题,比以往更高了一个层面。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不仅代表了依法行政和法制化建设的推进,也表现出政府官员素质在不断提高。
今年审计工作报告里,在每一个审计内容后面都有一段关于被审计单位对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这反映了目前审计报告着重点的不同。审计的目的不仅在于揭露问题,而是要促进整改来解决问题。报告一方面反映审计成果;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认真去整改的态度,实事求是地从审计查出问题的静态数据和审计后的整改情况这两个角度反映了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互动关系。
中国报道:与此前数年的审计报告相比,此次报告有哪些特点?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今年审计的力度跟往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弱,而且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首先,今年审计报告改变了以往先表述中央预算执行具体情况的做法,而是立足于全局,提出了关于中央预算执行总体情况的审计评价。
其次,在已经暴露的问题中,有些是管理不严、政策执行不到位造成的,有些是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审计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通过深化改革,从根本上促进问题切实解决。
另外,今年的审计报告没有一一罗列被审计单位名称,而是注重在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评价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集中反映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如对铁路建设项目,主要揭示了主管部门在铁路项目建设管理中还存在违规转分包工程,多列预算,多结算工程款等问题,并特别指明了有多少项目存在这些问题。
中国报道:此次审计报告深入探讨了如何加强财政管理等问题。这是否意味着。如果中央某些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按照审计署的办法和要求整改财务制度。加强财政管理,这些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就不会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实际上,近几年的审计可以看出,中央部门违法违规问题在不断下降,尤其到今年,这个数字应该说更低了。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整个有问题的资金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占较高比例,尤其在中央本级占到98%。这些问题实际上突出反映了一个体制跟机制上的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大范围的单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有这样问题单位的比例这么高?这需要引发对这些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根源的思考。
从1996年审计署开展中央预算审计开始,至今13年中,审计署持有一贯的工作思路,目前的工作力度甚至比以前更大一些。通过揭露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整个财政管理中的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原来提到的建议细化部门预算的问题,提了四五年,后来终于被采纳,从机制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机制互相间的综合配套,不是靠一两项措施就能解决,而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所以这个过程可能是比较漫长的,对我们也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
中国报道:从2003年底第一次审计公告出炉,有些中央部门经常被点名,比如教育部。坊间有声音表示,虽然第一次看到审计报告时充满了新鲜感和期望值,但如今觉得有些政府部门似乎并无太大的整改力度。您如何看待这些“屡教不改”的现象?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从近几年反映的情况看,目前,在法律法规非常明确的情况下,各个部门的整改是到位的。但也应承认,确实存在一些体制上、机制上还不明确、不明细、不完善的问题,整改起来确实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问题反映也比较突出,但仅从某一个单位解决问题是有难度的。只要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没解决,有些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要从发展的态势看这个问题。很多问题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成因复杂,需要时间及方方面面的力量来解决。有些问题,审计报告提了很多年,从各个角度来讲它在体制上、机制上会有什么样的一些弊端,但我们可能暂时还不能看得特别准,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
中国报道:我国是政府审计制度模式,即“行政模式”,这一模式的典型特点是最高政府审计机构隶属于政府,受其领导,并对其负责。改革开放30年来,审计监督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1982年,我国新宪法确定了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审计署正式成立,到1984年底,全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内普遍建立起了审计机关。审计机关按照“边组建、边工作”的方针,一面组建机构,创造工作条件,一面逐步推开工作。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法律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之后,审计机关确立了“加强改进、发展提高”、“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以全面贯彻落实《审计法》为契机,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为核心,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打假治乱为重点,加大了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的查处力度。
25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系,努力促进审计工作从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转变,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审计机关始终坚持围绕党和国家经济工作中心开展监督,25年来,全国共审计380多万个(次)单位,直接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300多亿元,审计监督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宏观调控,推进依法治国,促进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央一级的资金管理不规范现象为何如此泛滥?在预算中为什么赋予中央部门如此巨大的财权?政府的预算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经过了人大的监督?
2008年9月,审计署再次被国内外媒体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4年,刘家义的前任李金华审计长,曾因为直率深刻披露中央单位虚报、挪用资金等违规事实,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
今年3月,审计长刘家义履新。公众高度关注新审计长的举措与作为,更是在关注这个关乎公共财政分配与使用效率的政府部门,工作风格会不会随着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李金华时代未完成的审计体制破冰能否有所突围?
8月27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审计署新任审计长刘家义报告了200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其中,审计署共审计了53个中央国家部门,延伸审计了368个所属单位,审计发现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金额293.79亿元,部门所属单位存在问题金额170.7亿元。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总行、中石油、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等20个部门和单位被点了名。
媒体纷纷猜测,部分点名,是否因为审计署遇到压力而不得不退缩。
9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要把审计监督与行政监察、行政问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和管理问责制度。
9月5日,审计署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公布49个部门单位2007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同时公布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原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49个中央国家部委中,44个部委未完全执行审计决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审计报告中点名的“常客”。总体看来执行情况较好的中央各部门整体预算,部分存在问题的资金数额亦触目惊心。
针对此次审计报告的特点,以及报告所指出的资金管理不规范现象,本刊记者专访了审计署新闻发言人。
中国报道:您如何评价本次审计报告?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审计报告发布以来,从反映情况看,我们觉得社会各界对这个报告是比较满意的。前段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审计工作报告进行分组讨论,很多常委对这次报告表示非常满意,说这一次审计工作报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报告是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没有回避问题,而且从体制上、机制上来揭露一些问题,比以往更高了一个层面。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不仅代表了依法行政和法制化建设的推进,也表现出政府官员素质在不断提高。
今年审计工作报告里,在每一个审计内容后面都有一段关于被审计单位对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这反映了目前审计报告着重点的不同。审计的目的不仅在于揭露问题,而是要促进整改来解决问题。报告一方面反映审计成果;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认真去整改的态度,实事求是地从审计查出问题的静态数据和审计后的整改情况这两个角度反映了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互动关系。
中国报道:与此前数年的审计报告相比,此次报告有哪些特点?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今年审计的力度跟往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弱,而且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首先,今年审计报告改变了以往先表述中央预算执行具体情况的做法,而是立足于全局,提出了关于中央预算执行总体情况的审计评价。
其次,在已经暴露的问题中,有些是管理不严、政策执行不到位造成的,有些是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审计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通过深化改革,从根本上促进问题切实解决。
另外,今年的审计报告没有一一罗列被审计单位名称,而是注重在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评价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集中反映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如对铁路建设项目,主要揭示了主管部门在铁路项目建设管理中还存在违规转分包工程,多列预算,多结算工程款等问题,并特别指明了有多少项目存在这些问题。
中国报道:此次审计报告深入探讨了如何加强财政管理等问题。这是否意味着。如果中央某些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按照审计署的办法和要求整改财务制度。加强财政管理,这些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就不会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实际上,近几年的审计可以看出,中央部门违法违规问题在不断下降,尤其到今年,这个数字应该说更低了。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整个有问题的资金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占较高比例,尤其在中央本级占到98%。这些问题实际上突出反映了一个体制跟机制上的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大范围的单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有这样问题单位的比例这么高?这需要引发对这些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根源的思考。
从1996年审计署开展中央预算审计开始,至今13年中,审计署持有一贯的工作思路,目前的工作力度甚至比以前更大一些。通过揭露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整个财政管理中的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原来提到的建议细化部门预算的问题,提了四五年,后来终于被采纳,从机制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机制互相间的综合配套,不是靠一两项措施就能解决,而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所以这个过程可能是比较漫长的,对我们也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
中国报道:从2003年底第一次审计公告出炉,有些中央部门经常被点名,比如教育部。坊间有声音表示,虽然第一次看到审计报告时充满了新鲜感和期望值,但如今觉得有些政府部门似乎并无太大的整改力度。您如何看待这些“屡教不改”的现象?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从近几年反映的情况看,目前,在法律法规非常明确的情况下,各个部门的整改是到位的。但也应承认,确实存在一些体制上、机制上还不明确、不明细、不完善的问题,整改起来确实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问题反映也比较突出,但仅从某一个单位解决问题是有难度的。只要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没解决,有些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要从发展的态势看这个问题。很多问题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成因复杂,需要时间及方方面面的力量来解决。有些问题,审计报告提了很多年,从各个角度来讲它在体制上、机制上会有什么样的一些弊端,但我们可能暂时还不能看得特别准,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
中国报道:我国是政府审计制度模式,即“行政模式”,这一模式的典型特点是最高政府审计机构隶属于政府,受其领导,并对其负责。改革开放30年来,审计监督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1982年,我国新宪法确定了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审计署正式成立,到1984年底,全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内普遍建立起了审计机关。审计机关按照“边组建、边工作”的方针,一面组建机构,创造工作条件,一面逐步推开工作。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法律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之后,审计机关确立了“加强改进、发展提高”、“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以全面贯彻落实《审计法》为契机,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为核心,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打假治乱为重点,加大了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的查处力度。
25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系,努力促进审计工作从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转变,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审计机关始终坚持围绕党和国家经济工作中心开展监督,25年来,全国共审计380多万个(次)单位,直接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300多亿元,审计监督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宏观调控,推进依法治国,促进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