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病房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671例出院患者,采用多学科会诊前瞻性管理-反馈-培训的干预措施,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2017年1—8月为干预前阶段,2017年9月—2018年4月为干预后阶段,比较干预前后的每月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医院感染指标。
结果通过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专项管理(ASP),急诊科病房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比例从36.7%下降至18.6%,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频度(DDDs)由211.92下降至82.22,使用强度由29.18 DDDs/100日/人下降至11.56 DDDs/100日/人,微生物送检率明显升高(0.61±0.08到0.78±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病房的平均住院日、人次均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医院感染发病率和碳青霉烯耐药菌(CROs)感染/定植率无明显变化。碳青霉烯类DDDs与平均住院日呈正相关(P=0.034),医院感染发病率和CROs感染/定植率存在正相关(r=0.545,P=0.029)。
结论医院进行碳青霉烯类药物ASP是安全、有效的。CROs感染/定植可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在ASP基础上做好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可能增加ASP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