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度被誉为台湾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笔者于2010年12月随北京联合大学考察团队对台湾地区中原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考察交流,将台湾地区的高等技职教育的部分特色进行了总结提炼。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特色鲜明
1.教育体系完善,技职教育本科为主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与技职教育体系,两大系统较为完善。普通高等教育包括学院、师范院校、普通大学等。技职教育涵盖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专科学校按不同的学制主要分为“二专”(即二年制专科,下同)和“五专”。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一般都设立大学部和研究所,大学部有“二技”(即二年制专科)和“四技”(即四年制本科),研究所开展职技教育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两类教育系统实现贯通衔接,技职教育的一贯体系已经建立,不再是终结性教育。
据台湾地区教育部门2010年数据统计,相比1995年,专科学校数减少了57所,而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总量增加了91所;2010年的高等技职教育在校生数中,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比例分别占到8%、75%、14%、3%。说明高等技职教育主体已经从专科转移至本科层次,而且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硕士和博士。
2.办学理念有特色,落实理念动真格
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本次考察的7所高校办学理念各有特色,融会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精神为立校使命,个性鲜明,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朝阳科技大学将勤学(认真学习、追求真理)、敦品(陶冶品行、健全人格)、理性(训练自己、服务社会)立为校训;国立高雄餐旅大学的办学定位在于“餐旅精英的摇篮、餐旅企业的关键伙伴、餐旅教育的新典范”;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教育目标秉承“诚敬恒新”校训,培育具有“知识整合能力、国际竞争优势、科技与人文兼顾”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华技术学院坚持“培植科技社会所需人才,提升民众生活品质为目的”的办学宗旨,等等。
办学理念的宣扬和解读并未停留在宣传层面,而是转换成可实施、可测量、可检查、可考核的工作任务和标准,落实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师的聘任及考核标准制定、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培养过程的设计、素质教育的构建、学校各类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人员的配备,甚至校园环境的设计和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各方面无不体现所在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精髓。
3.全人教育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彰显本质
在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学生基本素质养成也受到普遍重视。以中原大学为例,教育理念即为“全人教育”,以“追求学术与伦理之卓越”为教育目标之一,为达到“手脑并用、宽广学养、关怀情操”的培养目标,学校实施“实做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关怀教育”,力求让学生达到“专业与通识的平衡、人格与学养的平衡、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身与心的平衡”。为加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各院校均设有独立的通识教育中心,统筹全校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与教学,协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培养自信自尊、尊重生命和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创造人文环境。
学校素质教育的另一亮点是实施劳作教育和校园管理。劳作教育作为无学分的必修课列入培养计划,低年级以打扫卫生为劳作教育内容,高年级则结合专业和培养计划安排劳作实践。“入校劳作一年,可以享受三年”,学生进校第一年要轮流清扫校园卫生,包括卫生间等。劳作教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各校倡导学生开展各种以“自治、自律、自尊、自爱”之方式自我管理校园活动,也对他们认识自我、学会做人、关爱社会、珍惜劳动等素质养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4.课程评鉴强调能力取向,重视开展实务专题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在课程设计上逐渐扭转学术体系传统模式,着力推行以学生能力指标地图构建课程评鉴系统,对培养质量和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明显促进。能力指标地图的形成以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为指导,通过“院校教育目标 专业教育目标 职涯发展目标”→能力→课程的链结模式,逐层分解学生能力指标,从而确定对应能力要求的课程设计体系及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中原大学将学生能力指标划分为8大核心能力:专业、统整、创新、实物、伦理、关怀、热忱和沟通,其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效果的评鉴均围绕8大核心能力进行精心设计。这种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模式,有效地融合了学校教育与行业及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便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及课程可提供的能力,选择最佳的学习路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以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为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及学生自我评估提供可靠标准。
实务专题课程是技职教育本科的特色之一,取代了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实务专题一般安排在第三、第四学年,需要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选题来自行业,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获取。开展实务专题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通过实物专题制作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学生自行获取信息并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个具体的实际成品的能力。这可使学生在实作过程中主动应用并修习理论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增强人文和科技素养培养。
5.产学合作制度化,整合资源搭平台
产学结合是技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台湾地区产学研合作成绩斐然,校企合作互利共赢,合作已经内化为一种行为文化,成为“自然力量”使然。这样显著的成效首先有赖于台湾地区的政策支持。2002年起,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在6所高校以项目方式设立区域产学合作中心,给予经费补助,授权负责产学合作事宜。2007年,经济部门下设“整合型产学合作推动办公室”,该办公室的主要宗旨为整合经济部门、科技部门和教育部门相关产学合作资源,推动技职院校进行研发、技术转让、孵化组织整合,协助规划现行各部门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做法,促成资源运用效益最大化。这些政策和措施为促进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各技职院校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的产学研管理机构,如研究发展中心和创新育成中心,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研究发展中心类似于大陆高校的规划处、科技处和国际交流处,其职责主要是了解业界动态,发布企业需求资讯。根据企业需求,教师设定研究和合作方向,可吸纳学生参与专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新育成中心,俗称“企业孵化器”,指学校建立企业培育环境,吸引中小企业进驻并接受辅导,全方位提供创意、技术、管理等整合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的关键能力。企业毕业后将向育成中心支付“学费”,学校教师也由此获得了企业育成的经验,并推广本校教师研究成果。
6.彰显人文关怀,延展图书馆育人平台
图书馆是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重要场所。台湾高校图书馆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各项功能区的规划设计无不着力体现办学理念,彰显人文关怀。云林科技大学特别设置有多功能阅读休息区、个人学子聆赏区、多媒体教学室、电影教学研讨室、数位学习区、音乐频道去、随选视讯VOD系统服务、亲子阅读区、研究小间、讨论室、微缩影资料和视听资料借阅区,所有区域免费开放。
除了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之外,图书馆还设立了教授咨询制度,在馆内专设咨询区域,由符合条件的教授申请提供不计报酬的咨询服务。图书馆安排好每个工作日的教授值日表,公布教授可提供咨询的专业领域及写作、心理、生活辅导范畴。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在网上报名预约,按时来图书馆向预约教授进行咨询。学校为了鼓励教授为学生提供授业解惑的机会,将其参与服务的工作量计入其年终辅导服务考核。
借鉴与建议
1.试点先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职教界有识之士也多次论证高等职业教育不止于专科层次,上延至本科及研究生层次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同时,介于高职(专科)与普通本科教育间的独木桥—“专升本”教育,由“弃职取普”而引发高职人才隐性流失,其所谓的培养质量问题一度饱受诟病。因此,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不论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还是大众化教育规律本身,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类型及职普沟通模式,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在现阶段采取“试点先行、分期推进、适度发展”的原则,选取典型本科院校作为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典型院校应首先为办学基础条件较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且同时承担高职(专科)、高职“专升本”本科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些典型高校设立个别典型专业专本连读或专本硕连读实验班,及高职“专升本”本科专业实验班。实验班教学采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定位,完善各层次间课程衔接,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对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其培养模式进行3年~5年持续跟踪研究,逐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2.引导资源整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建议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特点,建立大区域校企合作中心,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认可度高的院校为牵头单位,整合各院校及其产业行业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参与大区域校企合作院校可以共享合作企业资源,利用合作企业的设备和人力资源,解决教师行业培训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需求;并能够根据需求整合院校人才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等,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各院校成立专门的产学研管理机构,负责广泛了解产业企业的技术等需求,将需求信息加以整理并向全校发布,同时统筹校内师资等资源向企业进行公布和宣传。国家要加大校企合作的政策引导,规范校企合作,对参与产学合作的实训基地、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等合作项目,给予税收、进出口、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惠;多渠道建立专项基金,支持产学合作研发,规避产学合作风险。
3.落实办学理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应用性人才培养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与研究型大学应有所区别。一是加大专业技术教师聘任比例,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为适宜;二是专业技术职务及其级别评定、外聘薪资等方面要兼顾专业技术教师群体特殊性;三是完善教师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兼顾教学、研究、辅导服务等方面。辅导服务不仅体现了大学自身职能,而且更是应用性教育赋予教师的使命,其工作量可包括担任导师、课外辅导、服务教学部门等各种服务工作量化累计,引导教师形成主动服务学生的意识并自愿付诸于行动。建议拓宽研究工作量的计算范畴,鼓励教师多渠道承担产学合作项目等具有实际价值的横向课题。
4.注重能力培养,重塑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综观目前应用性人才培养院校课程体系的建构模式,本科仍未完全摆脱学科体系思维定势,专科学生可持续发展有待加强,因此台湾地区以学生能力指标地图构建课程体系的成功模式值得借鉴。北京联合大学以2011版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为契机,发动全校对课程本质与意义重新思考,在应用性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各专业深入了解北京市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将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能力再进行分类细化,明确实现各项能力需要的教学过程,并设置具体而明确的课程与之对应。初步达到如下预期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更为准确合理,培养方案设计思路有据可依,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统一,实现分层培养因材施教,毕业生培养质量获得有效保证。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尽管并非尽善尽美,但由于我们拥有相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技职教育发展遇到的问题,改革的动因和发展的路径也极其相似,因此,研究分析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对促进大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特色鲜明
1.教育体系完善,技职教育本科为主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与技职教育体系,两大系统较为完善。普通高等教育包括学院、师范院校、普通大学等。技职教育涵盖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专科学校按不同的学制主要分为“二专”(即二年制专科,下同)和“五专”。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一般都设立大学部和研究所,大学部有“二技”(即二年制专科)和“四技”(即四年制本科),研究所开展职技教育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两类教育系统实现贯通衔接,技职教育的一贯体系已经建立,不再是终结性教育。
据台湾地区教育部门2010年数据统计,相比1995年,专科学校数减少了57所,而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总量增加了91所;2010年的高等技职教育在校生数中,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比例分别占到8%、75%、14%、3%。说明高等技职教育主体已经从专科转移至本科层次,而且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硕士和博士。
2.办学理念有特色,落实理念动真格
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本次考察的7所高校办学理念各有特色,融会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精神为立校使命,个性鲜明,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朝阳科技大学将勤学(认真学习、追求真理)、敦品(陶冶品行、健全人格)、理性(训练自己、服务社会)立为校训;国立高雄餐旅大学的办学定位在于“餐旅精英的摇篮、餐旅企业的关键伙伴、餐旅教育的新典范”;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教育目标秉承“诚敬恒新”校训,培育具有“知识整合能力、国际竞争优势、科技与人文兼顾”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华技术学院坚持“培植科技社会所需人才,提升民众生活品质为目的”的办学宗旨,等等。
办学理念的宣扬和解读并未停留在宣传层面,而是转换成可实施、可测量、可检查、可考核的工作任务和标准,落实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师的聘任及考核标准制定、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培养过程的设计、素质教育的构建、学校各类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人员的配备,甚至校园环境的设计和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各方面无不体现所在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精髓。
3.全人教育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彰显本质
在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学生基本素质养成也受到普遍重视。以中原大学为例,教育理念即为“全人教育”,以“追求学术与伦理之卓越”为教育目标之一,为达到“手脑并用、宽广学养、关怀情操”的培养目标,学校实施“实做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关怀教育”,力求让学生达到“专业与通识的平衡、人格与学养的平衡、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身与心的平衡”。为加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各院校均设有独立的通识教育中心,统筹全校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与教学,协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培养自信自尊、尊重生命和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创造人文环境。
学校素质教育的另一亮点是实施劳作教育和校园管理。劳作教育作为无学分的必修课列入培养计划,低年级以打扫卫生为劳作教育内容,高年级则结合专业和培养计划安排劳作实践。“入校劳作一年,可以享受三年”,学生进校第一年要轮流清扫校园卫生,包括卫生间等。劳作教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各校倡导学生开展各种以“自治、自律、自尊、自爱”之方式自我管理校园活动,也对他们认识自我、学会做人、关爱社会、珍惜劳动等素质养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4.课程评鉴强调能力取向,重视开展实务专题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在课程设计上逐渐扭转学术体系传统模式,着力推行以学生能力指标地图构建课程评鉴系统,对培养质量和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明显促进。能力指标地图的形成以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为指导,通过“院校教育目标 专业教育目标 职涯发展目标”→能力→课程的链结模式,逐层分解学生能力指标,从而确定对应能力要求的课程设计体系及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中原大学将学生能力指标划分为8大核心能力:专业、统整、创新、实物、伦理、关怀、热忱和沟通,其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效果的评鉴均围绕8大核心能力进行精心设计。这种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模式,有效地融合了学校教育与行业及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便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及课程可提供的能力,选择最佳的学习路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以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为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及学生自我评估提供可靠标准。
实务专题课程是技职教育本科的特色之一,取代了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实务专题一般安排在第三、第四学年,需要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选题来自行业,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获取。开展实务专题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通过实物专题制作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学生自行获取信息并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个具体的实际成品的能力。这可使学生在实作过程中主动应用并修习理论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增强人文和科技素养培养。
5.产学合作制度化,整合资源搭平台
产学结合是技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台湾地区产学研合作成绩斐然,校企合作互利共赢,合作已经内化为一种行为文化,成为“自然力量”使然。这样显著的成效首先有赖于台湾地区的政策支持。2002年起,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在6所高校以项目方式设立区域产学合作中心,给予经费补助,授权负责产学合作事宜。2007年,经济部门下设“整合型产学合作推动办公室”,该办公室的主要宗旨为整合经济部门、科技部门和教育部门相关产学合作资源,推动技职院校进行研发、技术转让、孵化组织整合,协助规划现行各部门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做法,促成资源运用效益最大化。这些政策和措施为促进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各技职院校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的产学研管理机构,如研究发展中心和创新育成中心,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研究发展中心类似于大陆高校的规划处、科技处和国际交流处,其职责主要是了解业界动态,发布企业需求资讯。根据企业需求,教师设定研究和合作方向,可吸纳学生参与专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新育成中心,俗称“企业孵化器”,指学校建立企业培育环境,吸引中小企业进驻并接受辅导,全方位提供创意、技术、管理等整合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的关键能力。企业毕业后将向育成中心支付“学费”,学校教师也由此获得了企业育成的经验,并推广本校教师研究成果。
6.彰显人文关怀,延展图书馆育人平台
图书馆是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重要场所。台湾高校图书馆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各项功能区的规划设计无不着力体现办学理念,彰显人文关怀。云林科技大学特别设置有多功能阅读休息区、个人学子聆赏区、多媒体教学室、电影教学研讨室、数位学习区、音乐频道去、随选视讯VOD系统服务、亲子阅读区、研究小间、讨论室、微缩影资料和视听资料借阅区,所有区域免费开放。
除了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之外,图书馆还设立了教授咨询制度,在馆内专设咨询区域,由符合条件的教授申请提供不计报酬的咨询服务。图书馆安排好每个工作日的教授值日表,公布教授可提供咨询的专业领域及写作、心理、生活辅导范畴。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在网上报名预约,按时来图书馆向预约教授进行咨询。学校为了鼓励教授为学生提供授业解惑的机会,将其参与服务的工作量计入其年终辅导服务考核。
借鉴与建议
1.试点先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职教界有识之士也多次论证高等职业教育不止于专科层次,上延至本科及研究生层次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同时,介于高职(专科)与普通本科教育间的独木桥—“专升本”教育,由“弃职取普”而引发高职人才隐性流失,其所谓的培养质量问题一度饱受诟病。因此,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不论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还是大众化教育规律本身,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类型及职普沟通模式,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在现阶段采取“试点先行、分期推进、适度发展”的原则,选取典型本科院校作为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典型院校应首先为办学基础条件较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且同时承担高职(专科)、高职“专升本”本科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些典型高校设立个别典型专业专本连读或专本硕连读实验班,及高职“专升本”本科专业实验班。实验班教学采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定位,完善各层次间课程衔接,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对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其培养模式进行3年~5年持续跟踪研究,逐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2.引导资源整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建议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特点,建立大区域校企合作中心,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认可度高的院校为牵头单位,整合各院校及其产业行业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参与大区域校企合作院校可以共享合作企业资源,利用合作企业的设备和人力资源,解决教师行业培训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需求;并能够根据需求整合院校人才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等,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各院校成立专门的产学研管理机构,负责广泛了解产业企业的技术等需求,将需求信息加以整理并向全校发布,同时统筹校内师资等资源向企业进行公布和宣传。国家要加大校企合作的政策引导,规范校企合作,对参与产学合作的实训基地、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等合作项目,给予税收、进出口、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惠;多渠道建立专项基金,支持产学合作研发,规避产学合作风险。
3.落实办学理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应用性人才培养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与研究型大学应有所区别。一是加大专业技术教师聘任比例,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为适宜;二是专业技术职务及其级别评定、外聘薪资等方面要兼顾专业技术教师群体特殊性;三是完善教师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兼顾教学、研究、辅导服务等方面。辅导服务不仅体现了大学自身职能,而且更是应用性教育赋予教师的使命,其工作量可包括担任导师、课外辅导、服务教学部门等各种服务工作量化累计,引导教师形成主动服务学生的意识并自愿付诸于行动。建议拓宽研究工作量的计算范畴,鼓励教师多渠道承担产学合作项目等具有实际价值的横向课题。
4.注重能力培养,重塑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综观目前应用性人才培养院校课程体系的建构模式,本科仍未完全摆脱学科体系思维定势,专科学生可持续发展有待加强,因此台湾地区以学生能力指标地图构建课程体系的成功模式值得借鉴。北京联合大学以2011版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为契机,发动全校对课程本质与意义重新思考,在应用性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各专业深入了解北京市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将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能力再进行分类细化,明确实现各项能力需要的教学过程,并设置具体而明确的课程与之对应。初步达到如下预期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更为准确合理,培养方案设计思路有据可依,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统一,实现分层培养因材施教,毕业生培养质量获得有效保证。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尽管并非尽善尽美,但由于我们拥有相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技职教育发展遇到的问题,改革的动因和发展的路径也极其相似,因此,研究分析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对促进大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