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乔乔发现天不再蓝,水不再绿,河里的鱼虾重金属超标了……日益污染的环境让他心痛,他干不了别的,能做的只是扛起摄影机,用光与影记录大自然的变化。
一部4分30秒的纪录片《家园》,乔乔拍了四年,从两千多个小时的拍摄素材中剪辑而成。为了这部片子,他卖掉了房子和车子,还向亲友借了两百万……
误打误撞拍摄野生动物
乔乔的父母都是中医,曾希望他能继承祖传的中医技艺,但他喜欢看电影和电视,从小就有当导演的梦想,他觉得把人和事创意地剪裁成光和影,很奇妙。虽然父母竭力反对,但他还是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在北京读书期间,乔乔认识了顾长卫等大导演,毕业后担任蒋雯丽导演的首部电影《我们天上见》的纪录片摄影。在一般人看来,乔乔像顾长卫那样,慢慢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业片导演才是正途,但他却将人生拐了个弯,这让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乔乔把镜头对准野生动物,实属偶然。2008年,他原本筹划的毕业作品是一部关于雪的故事片,而那年冬天,北京没下大雪,乔乔便回到了家乡河南省南召市。一天,他在野外听到一声枪响,一只天鹅应声掉落在地上,随后另一只天鹅也盘旋着飞落下来,站在咽气的天鹅旁边,高声哀鸣,持续了三天,最终在悲痛中死去。这件事对乔乔触动很大,天鹅惨死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当时他想:自己一定要拍摄一部关于黄河野生动物的片子,以此唤醒人们心中那份久违的宽厚和善良。
第二年夏天,乔乔参加一位老乡的婚礼,老乡知道他会拍片子,便邀请他充当婚礼的摄像。婚礼当天,老乡家的屋檐下有一对燕子在筑巢。他因此拍成了影视纪录片《巢》:一对燕子把窝垒到了王家电线上,因连日的阴雨,导致燕巢下的电线短路。为了不打扰燕子,王家忍着酷暑,点着蜡烛,硬是没去修电路。王家人朴实的心肠为燕子创造了和谐的生存空间,人与燕两“家”和睦相处,其情浓浓,其乐融融。乔乔用筑巢的家燕和新婚的夫妇这两条线,穿起了他的纪录片《巢》。在这部纪录片中,动物不再是人的附属,而是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电影在拍摄地南召市放映后,引起强烈反响,被当地160多所小学和幼儿园列为生态环保教材,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生态环保,从娃娃做起”这项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展映和播出后,《巢》也屡获大奖。从此,乔乔开始了他的生态电影之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里生活着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湿地生物物种基因库。然而,在拍摄过程中,所到之处的污染让乔乔感到震撼:越往黄河下游走,人群就越多,化工污染也越严重。在宁夏腾格里沙漠,很多化工厂把废弃物倾倒在沙漠,金黄色的沙漠变成了黑色;在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工业区,露天煤矿遍地都是,大地被挖得满目疮痍,空气里烟尘弥漫,地下水严重污染;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地不但利用独特的湿地资源开发建设旅游景区,甚至建起了炼油厂……所以,乔乔要用镜头纪录黄河,以及黄河上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而他的生态记录片《家园》也锁定了黄河。
野生动物真的很美
2011年4月底的一天,乔乔来黄河边上拍摄大鸨,无意间两只灰鹤闯进他的镜头,他很纳闷,按照常理,这时候大批灰鹤都已回迁,很少有留下来的。当他把镜头向两只灰鹤推近时发现,其中一只灰鹤的腿在挣脱人类捕鸟工具时断了,另外一只灰鹤像守候自己的亲人一样与同伴目光相对,久久不肯离去。
“当时我被两只灰鹤眼神中流露出的感情深深打动了,这种情感很像患难夫妻,即便对方落难,也在用行动捍卫着爱情,不离不弃。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无法挥去,每每想起,除了感动仍是感动。”乔乔想用这样的镜头,让人们反思自己对动物的粗暴行为。
大自然中,那一帧帧深情的画面,让乔乔感动,也让他坚定了拍摄的信念。野生动物最打动他的是它们纯真的眼神,乔乔曾无数次许愿:但愿它们只看到人类的摄影镜头,而不要看到枪口。在他拍的片子里,几乎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有着充满灵气的眼神、安逸的神态和矫健的身姿,自由自在又单纯可爱。
野外拍摄久了,乔乔有自己的准则:大自然是动物们的家园,人类作为入侵者,首先要尊重它们,珍惜生命;拍摄是为了展示动物们的生存状态,绝不应伤害它们。他宁可舍弃动物奔跑的壮观场面,也绝不驱车穷追猛赶,因为动物们会傻傻地狂奔一直累到倒地不起。
每年6月是黄河上游调水的季节,大水会凶猛地从上游冲向下游。乔乔在滩涂上拍摄时,收到当地渔民的紧急呼叫,说上游的水马上就要下来了,届时整个滩涂将被淹没。眼看着大水一点点逼近,草丛中雏鸟的窝已经浮起来了。乔乔想,雏鸟刚刚破壳,如果被大水一冲,肯定活不了。当时,他们每人身上都有几十公斤重的设备,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返回岸边,人员和设备都可能被大水冲走,情急之下,乔乔只能用嘴叼着鸟窝一路淌水上岸,等他们终于上岸后,刚才不及膝盖的水已涨到齐腰深了。当晚,他在河岸边整晚没睡,借助腋窝的温度让三只小鸟安然度过了它们生命中最危险的一夜。
乔乔整天在野外拍摄,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危险。一次,乔乔和助手在黄河边上拍黄苇鹣繁殖,当拍完一组镜头准备乘船过河赶往下一站的时候,危险悄悄地向他们袭来。助手扛着三脚架和摄影机刚准备过河,迎面一条体型很大的蛇径直向他游来,蛇的速度很快,荒郊野外如果被蛇咬到会非常危险。助手看到蛇后非常惊慌,一个趔趄,连人带机器被黄河水卷走了,幸好他水性好,很快游到岸边,躲过了一劫。
卖房举债,却依然幸福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与之相关的纪录片也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乔乔认为,电影业的过度浮躁,造成纪录片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而资金、设备和专家等资源的匮乏,电影人的急功近利,致使自然及环境类纪录片摄制在中国尚处于零起步状态。“当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的时候,有人曾声称‘纪录片的春天’来了。但事实是,每年国家生产的纪录片并不多,能够进院线的更是少,在央视纪录片频道和电影频道播出的也是屈指可数。商业片垄断市场,院线和观众冷落纪录片已是不争的事实,我觉得还是叫‘纪录片的冬眠期’更靠谱些。”对于纪录片的未来,乔乔并没有盲目乐观,他选择的注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
四年的拍摄过程,乔乔共耗资490多万元,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基金会的援助,也没有人投资,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在这四年中,乔乔每天一睁眼就是大把的花销,租车、租器材、工资、生活……最初筹集的两百万元五个月就花完了。为了筹措资金,将纪录片继续拍摄下去,乔乔把自己在北京的房子和车子卖了两百多万元,又向亲友借了两百多万元。最后,实在没钱了,他不得不去拍摄一些广告片或商业片,一有钱,就又打点行装,“逃回大自然”。
卖房卖车,另外还借了上百万元,用以拍根本不赚钱的环保纪录片,在很多人看来,的确是一种很疯狂的行为。于是,有人说乔乔是个疯子,而乔乔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也许他们不明白,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只是对父母有些歉疚。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开心的。人的一生也就几十年,我现在的状态,只是身体上的痛苦,这远远比不上精神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痛苦就是不让我拍摄我所钟爱的大自然,那才真叫苦。”
清冷的早晨,一弯月亮还高挂在空中,一群天鹅划过静谧的天空,几只白鹭在黄河滩上悠闲地觅食……这就是纪录片《家园》中黄河中下游的一幕景象。没有旁白,没有人类的主观臆断,在飘渺的音乐声中,只有大自然在向观众诉说它的故事,这也是乔乔想向我们表达的环保理念:用光影保护生态环境。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影像节上,《家园》从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在主竞赛单元角逐中获得“最佳短片奖”。
乔乔致力于“用光影保护生态环境”,用镜头说话,用画面讲故事,他以电影手法而非说教性的理论诠释环保理念,首开生态电影先河。对于乔乔来说,这几年来最美好的时刻,既不是手握国际大奖,也不是被同行称赞,而是守候和拍摄的每一分每一秒。“这也许是我最大的收获。我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影片拍摄,表达对自然生态和生命个体的尊重;通过影片放映,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重视环保,关爱自然,并真正付诸行动。”乔乔这样说。
编辑 钟健 12497681@163.com
一部4分30秒的纪录片《家园》,乔乔拍了四年,从两千多个小时的拍摄素材中剪辑而成。为了这部片子,他卖掉了房子和车子,还向亲友借了两百万……
误打误撞拍摄野生动物
乔乔的父母都是中医,曾希望他能继承祖传的中医技艺,但他喜欢看电影和电视,从小就有当导演的梦想,他觉得把人和事创意地剪裁成光和影,很奇妙。虽然父母竭力反对,但他还是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在北京读书期间,乔乔认识了顾长卫等大导演,毕业后担任蒋雯丽导演的首部电影《我们天上见》的纪录片摄影。在一般人看来,乔乔像顾长卫那样,慢慢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业片导演才是正途,但他却将人生拐了个弯,这让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乔乔把镜头对准野生动物,实属偶然。2008年,他原本筹划的毕业作品是一部关于雪的故事片,而那年冬天,北京没下大雪,乔乔便回到了家乡河南省南召市。一天,他在野外听到一声枪响,一只天鹅应声掉落在地上,随后另一只天鹅也盘旋着飞落下来,站在咽气的天鹅旁边,高声哀鸣,持续了三天,最终在悲痛中死去。这件事对乔乔触动很大,天鹅惨死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当时他想:自己一定要拍摄一部关于黄河野生动物的片子,以此唤醒人们心中那份久违的宽厚和善良。
第二年夏天,乔乔参加一位老乡的婚礼,老乡知道他会拍片子,便邀请他充当婚礼的摄像。婚礼当天,老乡家的屋檐下有一对燕子在筑巢。他因此拍成了影视纪录片《巢》:一对燕子把窝垒到了王家电线上,因连日的阴雨,导致燕巢下的电线短路。为了不打扰燕子,王家忍着酷暑,点着蜡烛,硬是没去修电路。王家人朴实的心肠为燕子创造了和谐的生存空间,人与燕两“家”和睦相处,其情浓浓,其乐融融。乔乔用筑巢的家燕和新婚的夫妇这两条线,穿起了他的纪录片《巢》。在这部纪录片中,动物不再是人的附属,而是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电影在拍摄地南召市放映后,引起强烈反响,被当地160多所小学和幼儿园列为生态环保教材,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生态环保,从娃娃做起”这项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展映和播出后,《巢》也屡获大奖。从此,乔乔开始了他的生态电影之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里生活着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湿地生物物种基因库。然而,在拍摄过程中,所到之处的污染让乔乔感到震撼:越往黄河下游走,人群就越多,化工污染也越严重。在宁夏腾格里沙漠,很多化工厂把废弃物倾倒在沙漠,金黄色的沙漠变成了黑色;在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工业区,露天煤矿遍地都是,大地被挖得满目疮痍,空气里烟尘弥漫,地下水严重污染;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地不但利用独特的湿地资源开发建设旅游景区,甚至建起了炼油厂……所以,乔乔要用镜头纪录黄河,以及黄河上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而他的生态记录片《家园》也锁定了黄河。
野生动物真的很美
2011年4月底的一天,乔乔来黄河边上拍摄大鸨,无意间两只灰鹤闯进他的镜头,他很纳闷,按照常理,这时候大批灰鹤都已回迁,很少有留下来的。当他把镜头向两只灰鹤推近时发现,其中一只灰鹤的腿在挣脱人类捕鸟工具时断了,另外一只灰鹤像守候自己的亲人一样与同伴目光相对,久久不肯离去。
“当时我被两只灰鹤眼神中流露出的感情深深打动了,这种情感很像患难夫妻,即便对方落难,也在用行动捍卫着爱情,不离不弃。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无法挥去,每每想起,除了感动仍是感动。”乔乔想用这样的镜头,让人们反思自己对动物的粗暴行为。
大自然中,那一帧帧深情的画面,让乔乔感动,也让他坚定了拍摄的信念。野生动物最打动他的是它们纯真的眼神,乔乔曾无数次许愿:但愿它们只看到人类的摄影镜头,而不要看到枪口。在他拍的片子里,几乎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有着充满灵气的眼神、安逸的神态和矫健的身姿,自由自在又单纯可爱。
野外拍摄久了,乔乔有自己的准则:大自然是动物们的家园,人类作为入侵者,首先要尊重它们,珍惜生命;拍摄是为了展示动物们的生存状态,绝不应伤害它们。他宁可舍弃动物奔跑的壮观场面,也绝不驱车穷追猛赶,因为动物们会傻傻地狂奔一直累到倒地不起。
每年6月是黄河上游调水的季节,大水会凶猛地从上游冲向下游。乔乔在滩涂上拍摄时,收到当地渔民的紧急呼叫,说上游的水马上就要下来了,届时整个滩涂将被淹没。眼看着大水一点点逼近,草丛中雏鸟的窝已经浮起来了。乔乔想,雏鸟刚刚破壳,如果被大水一冲,肯定活不了。当时,他们每人身上都有几十公斤重的设备,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返回岸边,人员和设备都可能被大水冲走,情急之下,乔乔只能用嘴叼着鸟窝一路淌水上岸,等他们终于上岸后,刚才不及膝盖的水已涨到齐腰深了。当晚,他在河岸边整晚没睡,借助腋窝的温度让三只小鸟安然度过了它们生命中最危险的一夜。
乔乔整天在野外拍摄,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危险。一次,乔乔和助手在黄河边上拍黄苇鹣繁殖,当拍完一组镜头准备乘船过河赶往下一站的时候,危险悄悄地向他们袭来。助手扛着三脚架和摄影机刚准备过河,迎面一条体型很大的蛇径直向他游来,蛇的速度很快,荒郊野外如果被蛇咬到会非常危险。助手看到蛇后非常惊慌,一个趔趄,连人带机器被黄河水卷走了,幸好他水性好,很快游到岸边,躲过了一劫。
卖房举债,却依然幸福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与之相关的纪录片也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乔乔认为,电影业的过度浮躁,造成纪录片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而资金、设备和专家等资源的匮乏,电影人的急功近利,致使自然及环境类纪录片摄制在中国尚处于零起步状态。“当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的时候,有人曾声称‘纪录片的春天’来了。但事实是,每年国家生产的纪录片并不多,能够进院线的更是少,在央视纪录片频道和电影频道播出的也是屈指可数。商业片垄断市场,院线和观众冷落纪录片已是不争的事实,我觉得还是叫‘纪录片的冬眠期’更靠谱些。”对于纪录片的未来,乔乔并没有盲目乐观,他选择的注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
四年的拍摄过程,乔乔共耗资490多万元,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基金会的援助,也没有人投资,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在这四年中,乔乔每天一睁眼就是大把的花销,租车、租器材、工资、生活……最初筹集的两百万元五个月就花完了。为了筹措资金,将纪录片继续拍摄下去,乔乔把自己在北京的房子和车子卖了两百多万元,又向亲友借了两百多万元。最后,实在没钱了,他不得不去拍摄一些广告片或商业片,一有钱,就又打点行装,“逃回大自然”。
卖房卖车,另外还借了上百万元,用以拍根本不赚钱的环保纪录片,在很多人看来,的确是一种很疯狂的行为。于是,有人说乔乔是个疯子,而乔乔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也许他们不明白,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只是对父母有些歉疚。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开心的。人的一生也就几十年,我现在的状态,只是身体上的痛苦,这远远比不上精神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痛苦就是不让我拍摄我所钟爱的大自然,那才真叫苦。”
清冷的早晨,一弯月亮还高挂在空中,一群天鹅划过静谧的天空,几只白鹭在黄河滩上悠闲地觅食……这就是纪录片《家园》中黄河中下游的一幕景象。没有旁白,没有人类的主观臆断,在飘渺的音乐声中,只有大自然在向观众诉说它的故事,这也是乔乔想向我们表达的环保理念:用光影保护生态环境。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影像节上,《家园》从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在主竞赛单元角逐中获得“最佳短片奖”。
乔乔致力于“用光影保护生态环境”,用镜头说话,用画面讲故事,他以电影手法而非说教性的理论诠释环保理念,首开生态电影先河。对于乔乔来说,这几年来最美好的时刻,既不是手握国际大奖,也不是被同行称赞,而是守候和拍摄的每一分每一秒。“这也许是我最大的收获。我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影片拍摄,表达对自然生态和生命个体的尊重;通过影片放映,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重视环保,关爱自然,并真正付诸行动。”乔乔这样说。
编辑 钟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