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癫(癎)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高抗癫痴药物疗效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筛查无脑结构性损伤的儿童或青少年隐源性癫(癎)患
【机 构】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西安,710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癫(癎)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高抗癫痴药物疗效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筛查无脑结构性损伤的儿童或青少年隐源性癫(癎)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部分患者行瓜氨酸代谢相关基因SLC25A 13和ASS1基因检测,以明确癫(癎)病因诊断.结果 共159例隐源性癫(癎)病例,18例血清瓜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1.53 ~ 3.61倍,其中6例行SLC25A13和ASS1基因检测,均未发现致病性突变或新突变.经抗癫(癎)药物治疗至少1年,发作完全控制率为7/18、发作频率减少>75%者占3/18、减少50% ~ 75%者占3/18、减少<50%者占5/18,抗癫(癎)药物疗效较血清瓜氨酸水平正常患者降低(Z=1.759,P=0.039).结论 儿童或青少年隐源性癫(癎)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至正常参考值上限1.53 ~ 3.61倍时,其抗癫(癎)药物疗效可能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不同病理基础内侧颞叶癫(癎)患者异常脑功能活动分布模式的差异,探讨异常活动脑区在内侧颞叶癫(癎)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的静息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凝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八项血凝指标,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伤后24?h内血凝指标检测结
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175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可以引起人类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条件致病菌。
目的 研究岳阳地区汉族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 based typing,PCR - SBT)
目的 探讨海马神经元癫(癎)模型转染微小RNA(miRNA)-212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培养7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正常对照
目的 评价脑磁图对岛叶癫(癎)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8例岛叶癫(癎)患者术前采用MRI、视频脑电图和脑磁图等项技术综合评价致(癎)灶性质并定位,部分患者植入颅内电极并记录皮质脑
目的 评价长程视频脑电图对癫(癎)和非癫(癎)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因发作性事件就诊并拟诊为癫(癎)或可疑癫(癎)的279例患者的长程视频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