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农村班级里学生人数众多,因此教师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对大多数学生进行辅导、检查。本文提出,可以把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强弱搭配,进行协作学习,互帮互利,促使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共同提高,最终实现师生“共赢”。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协作增效” 合理分组 协作意识 师生共赢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其中有一部分讲的是“协作增效”,对我教学很有启发。
什么叫作“协作增效”呢?概括地说,两三个人携手合作比单独任何一个人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就是协作增效。不是按你的方法或我的方法,而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比较高明的方法。协作增效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这样的人际关系和团体会扬弃敌对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合作。类似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在自然界中,小鸟在犀牛背上吃东西,双方都能受益,因为小鸟吃饱了,犀牛干净了。协作增效说到底也就是“共赢”。又如把一个瞎子和一个没有双腿的人丢到森林里,这两个人谁都出不了森林,肯定丢掉性命,但如果他们合作,瞎子背着没腿的人,让没腿的人指路,就能逃出莽莽森林。
我所支教的农村学校一个班有七八十名学生。每天光上课和批改作业就耗费了大量精力,更何况单词默写的批改和课文背诵的常规检查呢?我想若把“协作增效”用到我班的英语学习上,能否让我和学生“共赢”呢?为此我作了以下的探索和实践。
一、把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
合理分组是保证协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首先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成绩、个性、能力、性格的均衡等因素,进行强弱搭配,就近安排座位(前后相邻两对同桌),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4至6人一组,这样不仅可以便于互相帮助、检查和讨论问题,而且可以使每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有利于小组间的竞赛和竞争气氛的形成。分组后要向他们讲明目的,把他们绑定在一起是为强化团体合作意识,鼓励互帮互学。同时还要注意让优等生尽量做到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被拖累影响,带动中等生转化成优等生,而中等生能充分地发展自己并且带动后进生进步,让后进生也尽可能地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在这样一个既有强弱搭配又有个人发展空间的小组中,每个人都为同学的发展献计献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学生乐意学,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有效合作,学习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他们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只有合作才能成功。
现在的中学生,从小便得到父母过多的宠爱,再加上不少家长只关注学习成绩,使学生养成了自私、不和群的不良性格,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针对此,教师必须把他们绑在一起,必要时强制他们互帮互助,并明确小组长的责任。例如,在我划分的16个小组中,开始时有的组长对自己的组员漠不关心,对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所以我一方面加强检查、督导,另一方面教育学生齐心协力,乐于助人,懂得有礼貌地接受和感谢别人的帮助,体会帮助与被帮助的温暖与快乐,使学生从内心体会到集体力量的温暖,从而乐于主动地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
三、做好协作学习的指导和评比工作
在协作学习中,教师不是局外人,也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协作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在开展协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与技能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调控,从而在相互协作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和教学互长。如检查单词拼写时,可以指定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的情况,然后在放学前课代表把情况汇总给教师,如这样汇总:一组:全会背;二组:某某不熟……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如负责矫正发音不准的学生的读音,让背诵不熟练的学生第二天重背,指导对弱一些的学生适当放低要求等,强调团体协作意识,只有人人都比原来有进步,都有发展,才算合格。为了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还要适当抽查一部分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比,从而促进各小组之间形成你追我赶,使学生互相比辅导效果、比成绩、比进步快慢,逐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实现师生共赢
共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和心智的框架。海伦·凯勒曾说:“只身一人,我们能做的少而又少,并肩协作,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
在协作学习中,教师为了使学生学会,要尽量讲得更清楚、更透彻,从而既锻炼自己的能力,又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了不使自己为小组丢“面子”、拖后腿,尽可能地听得认真,学得主动、投入。这不仅是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互助互爱、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由于是同学关系,学生克服了紧张、害羞等因素,表现得更为自然,练习得更加主动、大胆和充分,学会如何帮助他人、容忍他人的缺点、听取他人的意见等,融入集体中,增强团体意识,共同得到提高,远比教师一个人“单兵作战”效率高得多。
教师也是极大的受益者,可以省去部分检查学生单词拼写和课文背诵的时间;在练习题的讲解上,减轻负担,让学生在小组中自己解决,从中受益,并且印象深刻。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钻研自己的业务,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可以说一举多得。如此能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视竞争为动力,更好地处理各成员之间的关系,集思广益,树立协作增效的团体协作意识,从而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211.
[2]初中英语辅导报.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协作增效” 合理分组 协作意识 师生共赢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其中有一部分讲的是“协作增效”,对我教学很有启发。
什么叫作“协作增效”呢?概括地说,两三个人携手合作比单独任何一个人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就是协作增效。不是按你的方法或我的方法,而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比较高明的方法。协作增效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这样的人际关系和团体会扬弃敌对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合作。类似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在自然界中,小鸟在犀牛背上吃东西,双方都能受益,因为小鸟吃饱了,犀牛干净了。协作增效说到底也就是“共赢”。又如把一个瞎子和一个没有双腿的人丢到森林里,这两个人谁都出不了森林,肯定丢掉性命,但如果他们合作,瞎子背着没腿的人,让没腿的人指路,就能逃出莽莽森林。
我所支教的农村学校一个班有七八十名学生。每天光上课和批改作业就耗费了大量精力,更何况单词默写的批改和课文背诵的常规检查呢?我想若把“协作增效”用到我班的英语学习上,能否让我和学生“共赢”呢?为此我作了以下的探索和实践。
一、把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
合理分组是保证协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首先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成绩、个性、能力、性格的均衡等因素,进行强弱搭配,就近安排座位(前后相邻两对同桌),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4至6人一组,这样不仅可以便于互相帮助、检查和讨论问题,而且可以使每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有利于小组间的竞赛和竞争气氛的形成。分组后要向他们讲明目的,把他们绑定在一起是为强化团体合作意识,鼓励互帮互学。同时还要注意让优等生尽量做到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被拖累影响,带动中等生转化成优等生,而中等生能充分地发展自己并且带动后进生进步,让后进生也尽可能地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在这样一个既有强弱搭配又有个人发展空间的小组中,每个人都为同学的发展献计献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学生乐意学,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有效合作,学习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他们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只有合作才能成功。
现在的中学生,从小便得到父母过多的宠爱,再加上不少家长只关注学习成绩,使学生养成了自私、不和群的不良性格,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针对此,教师必须把他们绑在一起,必要时强制他们互帮互助,并明确小组长的责任。例如,在我划分的16个小组中,开始时有的组长对自己的组员漠不关心,对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所以我一方面加强检查、督导,另一方面教育学生齐心协力,乐于助人,懂得有礼貌地接受和感谢别人的帮助,体会帮助与被帮助的温暖与快乐,使学生从内心体会到集体力量的温暖,从而乐于主动地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
三、做好协作学习的指导和评比工作
在协作学习中,教师不是局外人,也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协作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在开展协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与技能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调控,从而在相互协作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和教学互长。如检查单词拼写时,可以指定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的情况,然后在放学前课代表把情况汇总给教师,如这样汇总:一组:全会背;二组:某某不熟……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如负责矫正发音不准的学生的读音,让背诵不熟练的学生第二天重背,指导对弱一些的学生适当放低要求等,强调团体协作意识,只有人人都比原来有进步,都有发展,才算合格。为了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还要适当抽查一部分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比,从而促进各小组之间形成你追我赶,使学生互相比辅导效果、比成绩、比进步快慢,逐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实现师生共赢
共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和心智的框架。海伦·凯勒曾说:“只身一人,我们能做的少而又少,并肩协作,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
在协作学习中,教师为了使学生学会,要尽量讲得更清楚、更透彻,从而既锻炼自己的能力,又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了不使自己为小组丢“面子”、拖后腿,尽可能地听得认真,学得主动、投入。这不仅是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互助互爱、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由于是同学关系,学生克服了紧张、害羞等因素,表现得更为自然,练习得更加主动、大胆和充分,学会如何帮助他人、容忍他人的缺点、听取他人的意见等,融入集体中,增强团体意识,共同得到提高,远比教师一个人“单兵作战”效率高得多。
教师也是极大的受益者,可以省去部分检查学生单词拼写和课文背诵的时间;在练习题的讲解上,减轻负担,让学生在小组中自己解决,从中受益,并且印象深刻。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钻研自己的业务,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可以说一举多得。如此能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视竞争为动力,更好地处理各成员之间的关系,集思广益,树立协作增效的团体协作意识,从而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211.
[2]初中英语辅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