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切合当下课改新理念,围绕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教学实践入手,提出课堂气氛的精彩需要激趣和求实的观点。以初中课文《幼时记趣》为例讲述如何激趣,并通过语文学科的特点反映在激趣的过程中要不忘求实,让学生在一堂深中既感受亲切引发共鸣,又有所积累感悟。
关键词:激趣;求实;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04—001
近年来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乐学”氛围,学生就往往放言无忌。妙语连珠,连观摩的老师也会为学生的表现笑的前俯后仰。这种难得的精彩场面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的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智力劳动的爱,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
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我以我所教过的苏教版语文七年级的一篇《幼时记趣》为例谈谈我对尝试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一些感受。《幼时记趣》是一篇充满了奇思妙想,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生动的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达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因为本文是七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充满了童真童趣,为了让学生感受亲切引发共鸣,我参考了全国特级教师曹双英的“联想教学法”,从而自组了文章的开篇:
师:为了放松大家的心情,在开课前,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大屏幕展示)大家看看这是什么?
生:一块石头。
师:对!一块石头。不过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是一件收藏品。你们再仔细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石头上有彩色的图文像金鱼。
生:像蛤蟆(大笑)。
生:不对,像二龙戏珠。
学生们开始很踊跃的发言讨论,气氛热烈起来,有的甚至用短语为石头起了艺名,什么“鱼戏莲叶间”,“百鸟朝凤”等等。
师:你们真会观察!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经过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就会发现它的审美价值。这说明,观察和想象是很重要的,我们也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充满了想象力的文章——《幼时记趣》。
以上是那堂课上我对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初步的尝试,但是在良好的开端下,课堂气氛出奇的好,特别是在课堂的小练习中,我布置了一篇小短文:“同学们,你们也刚刚度过自己美妙的童年,或许也有过这样的物外之趣,讲一讲,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学生们在作业本上畅所欲言,有的写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分成两组玩打仗的游戏,有的写小时候把书本卷起当话筒唱歌,还有的写小时候最喜欢过家家,把沙土当作米,水当作油,野草当做蕖,做饭吃。学生们在本次课堂中一扫以前看见作文题目就头疼的毛病,个个踊跃发言,令在场观摩的教师也兴奋不已。
由这堂实验课引发了我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认识:1、一定要找到学生和教材之间最佳的契合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时代气息;2、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角色定位适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幼时记趣》的教学中心环节,教师就应将发问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想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引导、指点、促进作用。对学生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可以予以肯定;3、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在鼓励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筛选,加以灵活的处理。正如中国著名的特技教师钱梦龙说过的:“我之所以爱教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教师从事的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中学语文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更强调它是一门科学,“热闹”和“虚空”不是课改的必须,更不是新课标的目的,诵读、理解、感悟、积累、运用才是语文教学的内核。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彩引用相关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活泼。但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学生也不能无所顾忌。这就需要谈起我们常听到的老一辈教师提起的“语文姓语”,学科的独立性不容忽视。小到生字词的正音解义、解题,大到对课文“形象表达”,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小至对一个细节化的生活情景的想象品味,大到对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无一不是“语文”的。尤其是“形象表达”这是大多数学生平时习作中的最大的薄弱环节之一,所以在一堂課上师生一起有意识的分析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然后结合各自生活体验进行“仿写”的过程,学生形象表达的能力乃至感悟生活的能力一定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而这种能力也必然会在今后的写作中实现迁移。
因此,一堂精彩的课,必然也是高效求实的。它体现在除了教师以其出色的教学机智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着良好的课堂氛围之外,还需要教学过程紧凑、生动、热烈,教材内容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教学内容丰富、饱满,从而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中考题型的一些微调,我从中发现更多的题目注重考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特别体现在阅读题目中,学生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课堂上如何求实的问题,“求实”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含义:
1 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得到不断激发,教学过程紧凑、生动、热烈:
2 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得到了充分的吸收与表达训练,知能共进:
3 教材内容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教学内容丰富、饱满。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开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在竭力的效仿、革新,同时又在徘徊和迷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为别人的精彩课堂而喝彩,同时也在追求自己的精彩。在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后总结着经验教训,唯有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真求实的课堂,才永远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激趣;求实;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04—001
近年来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乐学”氛围,学生就往往放言无忌。妙语连珠,连观摩的老师也会为学生的表现笑的前俯后仰。这种难得的精彩场面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的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智力劳动的爱,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
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我以我所教过的苏教版语文七年级的一篇《幼时记趣》为例谈谈我对尝试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一些感受。《幼时记趣》是一篇充满了奇思妙想,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生动的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达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因为本文是七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充满了童真童趣,为了让学生感受亲切引发共鸣,我参考了全国特级教师曹双英的“联想教学法”,从而自组了文章的开篇:
师:为了放松大家的心情,在开课前,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大屏幕展示)大家看看这是什么?
生:一块石头。
师:对!一块石头。不过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是一件收藏品。你们再仔细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石头上有彩色的图文像金鱼。
生:像蛤蟆(大笑)。
生:不对,像二龙戏珠。
学生们开始很踊跃的发言讨论,气氛热烈起来,有的甚至用短语为石头起了艺名,什么“鱼戏莲叶间”,“百鸟朝凤”等等。
师:你们真会观察!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经过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就会发现它的审美价值。这说明,观察和想象是很重要的,我们也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充满了想象力的文章——《幼时记趣》。
以上是那堂课上我对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初步的尝试,但是在良好的开端下,课堂气氛出奇的好,特别是在课堂的小练习中,我布置了一篇小短文:“同学们,你们也刚刚度过自己美妙的童年,或许也有过这样的物外之趣,讲一讲,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学生们在作业本上畅所欲言,有的写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分成两组玩打仗的游戏,有的写小时候把书本卷起当话筒唱歌,还有的写小时候最喜欢过家家,把沙土当作米,水当作油,野草当做蕖,做饭吃。学生们在本次课堂中一扫以前看见作文题目就头疼的毛病,个个踊跃发言,令在场观摩的教师也兴奋不已。
由这堂实验课引发了我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认识:1、一定要找到学生和教材之间最佳的契合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时代气息;2、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角色定位适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幼时记趣》的教学中心环节,教师就应将发问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想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引导、指点、促进作用。对学生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可以予以肯定;3、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在鼓励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筛选,加以灵活的处理。正如中国著名的特技教师钱梦龙说过的:“我之所以爱教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教师从事的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中学语文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更强调它是一门科学,“热闹”和“虚空”不是课改的必须,更不是新课标的目的,诵读、理解、感悟、积累、运用才是语文教学的内核。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彩引用相关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活泼。但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学生也不能无所顾忌。这就需要谈起我们常听到的老一辈教师提起的“语文姓语”,学科的独立性不容忽视。小到生字词的正音解义、解题,大到对课文“形象表达”,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小至对一个细节化的生活情景的想象品味,大到对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无一不是“语文”的。尤其是“形象表达”这是大多数学生平时习作中的最大的薄弱环节之一,所以在一堂課上师生一起有意识的分析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然后结合各自生活体验进行“仿写”的过程,学生形象表达的能力乃至感悟生活的能力一定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而这种能力也必然会在今后的写作中实现迁移。
因此,一堂精彩的课,必然也是高效求实的。它体现在除了教师以其出色的教学机智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着良好的课堂氛围之外,还需要教学过程紧凑、生动、热烈,教材内容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教学内容丰富、饱满,从而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中考题型的一些微调,我从中发现更多的题目注重考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特别体现在阅读题目中,学生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课堂上如何求实的问题,“求实”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含义:
1 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得到不断激发,教学过程紧凑、生动、热烈:
2 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得到了充分的吸收与表达训练,知能共进:
3 教材内容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教学内容丰富、饱满。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开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在竭力的效仿、革新,同时又在徘徊和迷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为别人的精彩课堂而喝彩,同时也在追求自己的精彩。在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后总结着经验教训,唯有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真求实的课堂,才永远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