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伊莱恩·肖瓦尔特在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所著的《她们自己的文学》是一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女性主义文献。本文主要就这本著述中体现的肖瓦尔特女性主义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词伊莱恩·肖瓦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女性主义
性主义是基于女性经验发起的有关妇女的不平等和两性伦理议题的政治运动。女性主义批评是女性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欧美诞生,是西方妇女运动高涨的产物。美国女性主义批评的任务是要阐明女性主义的批评原则和理论态度,肯定女性经验,并对以往和现存的文学史进行重新探索和研究,深入分析两性文学传统的差异性,同时要求构建全新的女性主义批评理念。
德·波伏娃于1949年创作的《第二性》确立了现代女性主义的原则。她指出:男人的支配权是通过意识形态力量和和长久的时间获得的,立法者、牧师、科学家以及哲学家都促成了父女从属观念的发展和巩固。女性主义者要想打破这种父权统治,就必须从理论的层面上向男人挑战,同时要防止男性用语进入理论领域。美国教授伊莱恩·肖瓦尔特1977年出版了《她们自己的文学一英国女小说家:从勃朗特到莱辛》一书。她对妇女写作进行了界定,鼓励出版社重新印行“遗失了”的作品,理清妇女写作的脉络和传统。伊莱恩·肖瓦尔特的《她们自己的文学》描述了从勃朗特姐妹那一代至今的女性文学传统,并说明这一传统的发展与一切亚文化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相似性。
作家把女性写作的历史主要分成了三个阶段,即女性的,女权的和女人的(Feminie,Feminist,and Female),分别对应模仿阶段,抗议阶段和自我发现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模仿阶段(19世纪40年代到1880年乔治·艾略特去世),作者谈到了女性小说的起源以及她们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即“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小说家发现自己处于双重困境。她们因男性批评家的俯就恩赐而感到屈辱,强烈表达了不想受特殊对待,而要做到真正优秀的愿望,然而她们又深感焦虑,怕这样一来自己就不会像一个女人了”这个阶段中的佼佼者便是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有批评家认为她们分别属于奥斯丁和乔治·桑(Sand)两个支系。“夏洛特选择了如火山般易爆的文学,它不仅关乎心灵,也是写肉体的,是个充满性欲的,又往往超自然的世界。乔治艾略特则被视为勃朗特的对立面:作为作家和女人是奥斯丁的传人,考虑精心,有智识,有教养。”而女作家的性格也与其作品里女主人公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同时,女作家在描写男性人物的时候受到了种种质疑。她们笔下的男主人公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模范男主人公,肖认为他们是女性“幻想的投射”。第二类是野兽般的男人,如简爱中的罗切斯特。“这些英雄好汉确实具有族类相似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英俊相貌,还往往丑陋至极,目光锐利,出口粗鲁,愤世嫉俗,做事莽撞冲动。他们的叛逆精神强力刺激了女主公,同时也调动起她欲改造之的能量”(130)
第二个阶段即女权阶段(1880-1920),往往与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女权阶段,痛斥对女性的限制,但是对社会的愤怒和证明自己的正当性的需要常使他们脱离写实主义,变得过于简单化,情绪化,沉溺于空想,纯粹女权主义文学成为妇女选举的宣传品。女权主义作家在拒斥男人社会和男性文化时,越来越后撤到空间的分离主义文学中去。这种文学聚焦心理而非社会,寻求躲避男性世界严酷现实和不良行止。最爱用的符号——封闭的房间,阁楼的隐密处。选举权论者的陋室蜗居都代表着另外的世界,成为逃离男人和成熟的性的象征。
第三个阶段即女人阶段,从1920年开始至今,作者认为从1960年开始女性小说开始进入自我意识阶段。女人阶段也可以称之为女性美学阶段,所谓女性美学是一个暧昧而又微含矛盾的词语。一方面企图打破男性文化的壁垒,追求女性意识,另一方面则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被包围在所谓的男性经验之中,因为用来说明文化的字词“都是男人造的”。不论是多萝西·理查德,还是弗吉尼亚·沃尔夫或者凯瑟琳·曼斯菲尔德,都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困境。她们渴望以自己的方式描写所谓的“女性经验”,却又发现处在男性话语无处不在的枷锁之中。理查森最开始进行意识流的实验,使用阴性的心理句子,这种句子标点很少,使用省略、句子破碎。这些都是在阻断句子的结构潜能,不让句子达到智慧、高潮,体现主要意思和从属意思。无论是女性美学还是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论,作者认为都是女作家们接受“自我毁灭”的一种消极的探索。
肖瓦尔特提出了著名的双性同体理论,女性作为两性关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后殖民语境下的女性主义者越来越认识到,只停留在争取男女平等阶段,仅仅关注两性性别差异是不够的,只顾眼前利益或日常琐事的陈旧观念,已不攻自破了。女性主义批评要求撼动女性以及男性和整个社会的意识,但撼动并非是要取得女性霸权,建立女权社会,而是谋求与男性的媾和,与社会的和谐,与世界的沟通,女性携同男性一起救赎,这是根本目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应仅限于一个国家,而应是跨国界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未来,需要不同因素差异的相互融合。伊莱恩·肖瓦尔特作为美国女性主义批评的领军人物,其在学术上取得的卓越建树,极大促进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流变与发展。通过分析其《她们自己的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我们在对作者本人深入了解的同时,能够更清楚地把握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英]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伊莱恩·肖瓦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女性主义
性主义是基于女性经验发起的有关妇女的不平等和两性伦理议题的政治运动。女性主义批评是女性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欧美诞生,是西方妇女运动高涨的产物。美国女性主义批评的任务是要阐明女性主义的批评原则和理论态度,肯定女性经验,并对以往和现存的文学史进行重新探索和研究,深入分析两性文学传统的差异性,同时要求构建全新的女性主义批评理念。
德·波伏娃于1949年创作的《第二性》确立了现代女性主义的原则。她指出:男人的支配权是通过意识形态力量和和长久的时间获得的,立法者、牧师、科学家以及哲学家都促成了父女从属观念的发展和巩固。女性主义者要想打破这种父权统治,就必须从理论的层面上向男人挑战,同时要防止男性用语进入理论领域。美国教授伊莱恩·肖瓦尔特1977年出版了《她们自己的文学一英国女小说家:从勃朗特到莱辛》一书。她对妇女写作进行了界定,鼓励出版社重新印行“遗失了”的作品,理清妇女写作的脉络和传统。伊莱恩·肖瓦尔特的《她们自己的文学》描述了从勃朗特姐妹那一代至今的女性文学传统,并说明这一传统的发展与一切亚文化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相似性。
作家把女性写作的历史主要分成了三个阶段,即女性的,女权的和女人的(Feminie,Feminist,and Female),分别对应模仿阶段,抗议阶段和自我发现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模仿阶段(19世纪40年代到1880年乔治·艾略特去世),作者谈到了女性小说的起源以及她们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即“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小说家发现自己处于双重困境。她们因男性批评家的俯就恩赐而感到屈辱,强烈表达了不想受特殊对待,而要做到真正优秀的愿望,然而她们又深感焦虑,怕这样一来自己就不会像一个女人了”这个阶段中的佼佼者便是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有批评家认为她们分别属于奥斯丁和乔治·桑(Sand)两个支系。“夏洛特选择了如火山般易爆的文学,它不仅关乎心灵,也是写肉体的,是个充满性欲的,又往往超自然的世界。乔治艾略特则被视为勃朗特的对立面:作为作家和女人是奥斯丁的传人,考虑精心,有智识,有教养。”而女作家的性格也与其作品里女主人公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同时,女作家在描写男性人物的时候受到了种种质疑。她们笔下的男主人公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模范男主人公,肖认为他们是女性“幻想的投射”。第二类是野兽般的男人,如简爱中的罗切斯特。“这些英雄好汉确实具有族类相似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英俊相貌,还往往丑陋至极,目光锐利,出口粗鲁,愤世嫉俗,做事莽撞冲动。他们的叛逆精神强力刺激了女主公,同时也调动起她欲改造之的能量”(130)
第二个阶段即女权阶段(1880-1920),往往与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女权阶段,痛斥对女性的限制,但是对社会的愤怒和证明自己的正当性的需要常使他们脱离写实主义,变得过于简单化,情绪化,沉溺于空想,纯粹女权主义文学成为妇女选举的宣传品。女权主义作家在拒斥男人社会和男性文化时,越来越后撤到空间的分离主义文学中去。这种文学聚焦心理而非社会,寻求躲避男性世界严酷现实和不良行止。最爱用的符号——封闭的房间,阁楼的隐密处。选举权论者的陋室蜗居都代表着另外的世界,成为逃离男人和成熟的性的象征。
第三个阶段即女人阶段,从1920年开始至今,作者认为从1960年开始女性小说开始进入自我意识阶段。女人阶段也可以称之为女性美学阶段,所谓女性美学是一个暧昧而又微含矛盾的词语。一方面企图打破男性文化的壁垒,追求女性意识,另一方面则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被包围在所谓的男性经验之中,因为用来说明文化的字词“都是男人造的”。不论是多萝西·理查德,还是弗吉尼亚·沃尔夫或者凯瑟琳·曼斯菲尔德,都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困境。她们渴望以自己的方式描写所谓的“女性经验”,却又发现处在男性话语无处不在的枷锁之中。理查森最开始进行意识流的实验,使用阴性的心理句子,这种句子标点很少,使用省略、句子破碎。这些都是在阻断句子的结构潜能,不让句子达到智慧、高潮,体现主要意思和从属意思。无论是女性美学还是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论,作者认为都是女作家们接受“自我毁灭”的一种消极的探索。
肖瓦尔特提出了著名的双性同体理论,女性作为两性关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后殖民语境下的女性主义者越来越认识到,只停留在争取男女平等阶段,仅仅关注两性性别差异是不够的,只顾眼前利益或日常琐事的陈旧观念,已不攻自破了。女性主义批评要求撼动女性以及男性和整个社会的意识,但撼动并非是要取得女性霸权,建立女权社会,而是谋求与男性的媾和,与社会的和谐,与世界的沟通,女性携同男性一起救赎,这是根本目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应仅限于一个国家,而应是跨国界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未来,需要不同因素差异的相互融合。伊莱恩·肖瓦尔特作为美国女性主义批评的领军人物,其在学术上取得的卓越建树,极大促进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流变与发展。通过分析其《她们自己的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我们在对作者本人深入了解的同时,能够更清楚地把握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英]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