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典籍的道德背反性省察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be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学典籍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内蕴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也含有道德解约的自我背反性。由于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发展,蒙学典籍立论的道德信念及其基本规范已不适应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的要求,资之以蒙学典籍进行的少儿道德教育不宜采取全盘灌输方式。蒙学典籍教育中出现的“有用却又不能搬用”的矛盾和困境,呼唤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Mongolian learning classic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e, both rich in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 but also contains the self-contradictory moral opposition. Due to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moral conviction and its basic norms of studying the classics of classics have not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adopt a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money and classics. The contradictions and dilemmas that appear in the education of Mongolian classics but are “useful but not transferable” call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raditional moral and cultural education.
其他文献
荀子的礼是独立于性情之外的礼之理,具有道德理性的知性特征,这种知性不是脱离情感欲望的抽象理智,它的智能正好就表现在把可教化的本能情感和欲求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可塑
以庄子对“辩”的否定为问题来源,进而通过公孙龙的“白马论”以及墨子的提示来探讨辩论的真实性、可行性与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可对“辩”、“真”、“可”、“悖”等古代概念
本文以对西方方法论原著的透辟理解为基点,结合笔者多年海外研究治学实践,对定性研究在教育学的特点和研究范式予以全面的梳理,廓清含混概念,辟出全面的方法论图景.
管志道是明末三教融合的重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他的专门研究除了日本学者荒木见悟先生外,中文学术界研究者问津寥寥,这可能与管志道的资料收集不全有关.本文预以笔者有限的能力
完整的现存世极少.本文主要就重庆图书馆所收藏的这部大藏经,对其内容、来历及程德全居士购买此经的经过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休谟是现代宗教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宗教哲学的主要目标是要理清道德与宗教的关系,还道德以本来面目。为了完成这个目的,休谟从逻辑和历史两个维度对自然神论展开了分析与
企业伦理管理“如何可能”问题是伦理管理的技术性或工具性实现难题,尽管美国经验可资借鉴,但我国实践中仍存在许多操作难题,研究也以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解决之策为主,缺乏
愤恨是人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斯密看来,这种通常似乎令人憎恶的激情,其基于合宜性的表达却成为捍卫社会正义与平等的心理机制。作为立即和直接促使人们去惩罚的情感,
本文在查阅相关中外文献资料和多次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晚清以来天主教在桂西民族山区、桂中大瑶山区、桂南十万大山等三个广西民族山区
除了极少数报刊涉猎宗教话题外,我国大多数传统媒体对宗教话题集体“过敏”。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那么怎样才能让媒体对宗教话题“脱敏”呢?作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