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的师生比不断降低,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翻转课堂、慕课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本文提出将非理性管理方法运用于课堂的日常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和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知识。最后,提出了在日常教学中运用非理性管理的实施流程。
关键词:慕课;非理性管理;课堂教学
一、慕课现状
从2003年起至今,我国已经有286门大学视频公开课上传到互联网。而且依据“十二五”划定的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将有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免费向公众开放。但是根据网易公开课的一份调查数据,用户关注国内高校公开课的比例不足20%[1]。
慕课从开始以来就备受国内外教育人士的关注,慕课是英文缩写词MOOC的汉语音译,翻译过来就是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是最近几年开放式教育领域涌现出来的一种划时代的课程模式,其具有大规模、开放性、社会性和自组织等特点[2]。
如今,慕课已经从一种新生类的教育形式,成为一种被广为关注的社会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它为教育教学带来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本身又会因这些新技术而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二、研究背景
(1)慕课平台存在的问题。慕课平台的信息量非常大,虽然量大但没有做到精,而且很多知识点缺乏梳理。在平台上的教师和学生人数也很多,但是他们对慕课上的学习资料利用率不高,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料显得无从下手,造成学生学习深度不足,大多是只看前面的一部分内容而放弃后续的学习。慕课本身缺乏监督机制,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2)教师实施有难度。现在的教师一般身兼数职,有很多的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录制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即使录制完一个完整的视频,现在的信息时代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教师亦无法同步于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教师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还没有一定的教学规范,对线上或线下的课堂掌控能力有限,无法顺利开展丰富的课堂讨论。同时学校也缺乏对教师录制慕课课程的必要支持。
(3)学生接受有限。由于老式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对线上教学方式一时并不能完全接受,对慕课教学方式不认同,认为教师不备课才让课下看视频。也正是过去的“填鸭式”教学造成学生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教师安排的作业不会主动去观看,不懂的问题不知道问谁,也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非理性管理
(1)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面貌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方法早已不能满足当代管理的需求,所以进行一场“管理革命”势在必行,由此,非理性主义管理应运而生。
“非理性”,顾名思义,是指主观精神世界中与理性相对的范畴,是理性思维所不能理解的、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其中主要包含意志、本能、直觉和无意识的力量。人际间的摩擦、碰撞、调节、竞争、合作等大多也属于非理性问题。
根据非理性主义理论的观点分析,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所以应当以人为核心,探索出一种新的以人为重点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管理模式。
(2)慕课教学的非理性管理方法。①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其发现慕课的优势,从而改变对网络课程的看法。在课程的整个过程中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前观看所授课的有关视频课程,以一个同样是学习者的身份为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待学生们确定要学习那些教学视频后,由教师监督学生是否完成相关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阶段性测试。②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创造更多的与学生交流的机会,答疑、讨论,课下的时间同学去进行教学视频的学习,课上与教师进行交流或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借助慕课的学习平台,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
四、实施流程
在整个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分为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的流程。
在教师方面,首先根据课程的要求及目前该课程的情况确定需求,或在课堂上做一些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出题对本课程执行考试。
在学生方面,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及兴趣选择课程,然后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知识积攒问题,在线下课堂中与教师进行讨论,并参与测试,在最后完成考试,并对课程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建议反馈(如右图)。
五、 注意事项
学生可选择教师、课程; 教师跟踪学生学习进度进行测试; 学习完课程获得成绩后,对教师进行公正评价(如网络购物),提高教师主动性; 学校对教师也要非理性管理,给予教师充足的精力与鼓励去准备慕课课程。
六、 结论
慕课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拥有大量的优势,向传统的教学方式发出了挑战。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慕课本身进行一定的改善,要使教师方面存在的客观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要改变学生对慕课这种教学方式的不良观念,并通过非理性的管理模式对课程进行管理,使得慕课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郎大鹏,董宇欣,吕天阳,黄少滨.基础课教学中结构化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13(22).
[2]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江苏高教,2013(02).
关键词:慕课;非理性管理;课堂教学
一、慕课现状
从2003年起至今,我国已经有286门大学视频公开课上传到互联网。而且依据“十二五”划定的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将有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免费向公众开放。但是根据网易公开课的一份调查数据,用户关注国内高校公开课的比例不足20%[1]。
慕课从开始以来就备受国内外教育人士的关注,慕课是英文缩写词MOOC的汉语音译,翻译过来就是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是最近几年开放式教育领域涌现出来的一种划时代的课程模式,其具有大规模、开放性、社会性和自组织等特点[2]。
如今,慕课已经从一种新生类的教育形式,成为一种被广为关注的社会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它为教育教学带来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本身又会因这些新技术而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二、研究背景
(1)慕课平台存在的问题。慕课平台的信息量非常大,虽然量大但没有做到精,而且很多知识点缺乏梳理。在平台上的教师和学生人数也很多,但是他们对慕课上的学习资料利用率不高,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料显得无从下手,造成学生学习深度不足,大多是只看前面的一部分内容而放弃后续的学习。慕课本身缺乏监督机制,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2)教师实施有难度。现在的教师一般身兼数职,有很多的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录制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即使录制完一个完整的视频,现在的信息时代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教师亦无法同步于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教师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还没有一定的教学规范,对线上或线下的课堂掌控能力有限,无法顺利开展丰富的课堂讨论。同时学校也缺乏对教师录制慕课课程的必要支持。
(3)学生接受有限。由于老式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对线上教学方式一时并不能完全接受,对慕课教学方式不认同,认为教师不备课才让课下看视频。也正是过去的“填鸭式”教学造成学生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教师安排的作业不会主动去观看,不懂的问题不知道问谁,也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非理性管理
(1)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面貌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方法早已不能满足当代管理的需求,所以进行一场“管理革命”势在必行,由此,非理性主义管理应运而生。
“非理性”,顾名思义,是指主观精神世界中与理性相对的范畴,是理性思维所不能理解的、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其中主要包含意志、本能、直觉和无意识的力量。人际间的摩擦、碰撞、调节、竞争、合作等大多也属于非理性问题。
根据非理性主义理论的观点分析,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所以应当以人为核心,探索出一种新的以人为重点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管理模式。
(2)慕课教学的非理性管理方法。①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其发现慕课的优势,从而改变对网络课程的看法。在课程的整个过程中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前观看所授课的有关视频课程,以一个同样是学习者的身份为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待学生们确定要学习那些教学视频后,由教师监督学生是否完成相关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阶段性测试。②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创造更多的与学生交流的机会,答疑、讨论,课下的时间同学去进行教学视频的学习,课上与教师进行交流或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借助慕课的学习平台,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
四、实施流程
在整个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分为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的流程。
在教师方面,首先根据课程的要求及目前该课程的情况确定需求,或在课堂上做一些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出题对本课程执行考试。
在学生方面,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及兴趣选择课程,然后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知识积攒问题,在线下课堂中与教师进行讨论,并参与测试,在最后完成考试,并对课程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建议反馈(如右图)。
五、 注意事项
学生可选择教师、课程; 教师跟踪学生学习进度进行测试; 学习完课程获得成绩后,对教师进行公正评价(如网络购物),提高教师主动性; 学校对教师也要非理性管理,给予教师充足的精力与鼓励去准备慕课课程。
六、 结论
慕课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拥有大量的优势,向传统的教学方式发出了挑战。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慕课本身进行一定的改善,要使教师方面存在的客观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要改变学生对慕课这种教学方式的不良观念,并通过非理性的管理模式对课程进行管理,使得慕课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郎大鹏,董宇欣,吕天阳,黄少滨.基础课教学中结构化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13(22).
[2]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江苏高教,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