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布会上朴树对我说,觉得我是音乐上晚熟的人。我后来想了想,觉得他说得很准确。但换句话讲,我还真不愿意早熟”
2017年,我发行了这九年来的第一张唱作专辑《流浪途中爱上你》。11月13日发布会那天,郑钧告诉我,他在新专辑中感受到了明显的进步和变化,觉得我脱胎换骨了。我认同这些歌是我的成长和蜕变,因为它们都是我写的,唱自己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连结。以往唱片中,自我体系不是特别完整,有些是别人的歌,有些是自己的只言片语,经常在特别商业的场合唱不商业的歌,有时会有点格格不入,统一度不是那么高。但是这次,我用了九年去沉淀,发出的声音相对统一一致。
我18岁,刚上大学没多久就入这行了。每周四去外地演出、周一回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生活的常态。十多年后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毫无吸引力,就选择回归生活。但回归生活之后又发现,其实是少不了音乐这个事儿。所以做了调整和反省,发现音乐对我来讲真的挺重要的,再度重启的感觉如同关上一扇窗的同时打开一间房,隔了几年之后我感觉视角更大了。所以我不愿意只花一点点力气、只做一首单曲就回归市场并取得成绩。当然市场也跟我没什么关系,其实我就是不想骗自己。
这张专辑发行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做成一件事的不容易。因为发行之前没想过会难度这么大,有很多没经历过的事儿。比如说要和平台谈合作、对合同细节、翻来覆去地把我调至理性思维,这简直是一种折磨,和我平时经历的、感性的世界全然不同,它是商业的、现实的一个过程,我承认在这方面的承受力挺脆弱的。想过逃离。以前和高晓松、许巍合作专辑时,我年龄还小,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唱片公司会为我去安排宣传、找制作人,这次做唱片什么东西既然都想自己完成,就要面临所有的艰难。后来我想明白了,这其实就是一个游戏的方式,过分强调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者纠结在里面,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
發行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适应的过程。这些年唱片市场不断变化,每个人都要调整,有些人适应能力强,有些人不玩了,就像老狼在发布会那天说的:大家对音乐这事儿其实经历这么多年都逐渐淡了,只有小叶还在吭哧吭哧地做专辑。因为喜欢嘛,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看到我身上的很多光芒。比如做事情时认真的状态,我就觉得是光芒万丈的,只有认真做事儿时,才会收获到自己跟事件之间的波动。不过我现在还没有体会丰收的感觉,只觉得是刚刚卸货。对于我来说,我不希望特别多地被荣誉所影响,因为我知道有时候成绩一定是让人骄傲的。这些音乐现在刚上线,就跟生小孩一样,还在剪小孩脐带的阶段,等它过了发酵的时间,成长之后才会觉得可爱、好玩。现在需要时间让它们慢慢绽放。
虽然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但我还是不会有“争抢”的欲望。我依旧在花很长的时间和自己相处、规整整个价值体系。
这几年,我更知道如何用音乐准确表达自己了,更知道自己要去的地儿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了。对我来说,通透这个状态,是循序渐进进化而来的。这个阶段刚好出现在我人生相对成熟的年龄阶段。如果特别小,提前过度揣摩思考,我可能会是个特别不高兴的人。发布会上朴树对我说,觉得我是音乐上晚熟的人。我后来想了想,觉得他说得很准确。但换句话讲,我还真不愿意早熟,因为我觉得那个活泼的年纪是应该去享受快乐和没头脑的,如果提前进入特别沉闷的思考和自我审视,准确和严谨,会让人窒息,会丢掉很多成长的快乐的。所以我觉得我就是命特别好,老天给我安排的步骤是特别照顾我的。
现在我也不担心接受采访了,反而有点期待创作者和创作者之间的互动和探讨。以前接受访问,我会把归纳出的几点在采访时说出来,也害怕被问到不会答的问题。但写歌创作之后,好像从以前的单调切割变成钻石切割了,看展览、和别人探讨问题的时候,会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了。想得可能也不对,但就是丰富了这个层面的脑洞。
我以前有傲慢,没有仰视很多的唱作人,但当我从歌手变成创作人的时候,我发现那种丰富的感受和喜悦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妙不可言。2017年夏天,天气特别好,我的新唱片还没有发出来时,我每天去公园走路,找一些生活的细节。我写了一个系列的六七首歌,也给自己找到了一些写作的新方法,首先是要放松,然后要聆听自己的声音,不做任何世故的、套路上的限制,反正就是随便写。我不知道这些歌会不会被放进下一张专辑里、先写着吧、玩得开心最重要,反正我最享受的是自己在屋子里,有光线照进来,我坐在钢琴边随便玩的时光。
她来自永远的纯真年代,她去往幽深的心灵秘境。她的声音是青春记忆里抹不去的光华,她的坚持是对“出淤泥而不染”的最好诠释。出道二十年,她始终与名利保持距离,与自我亲密万分。2017年11月,她携带新专辑 《流浪途中爱上你》 重回乐坛,依然如清风、如朗月,不世故、不谄媚。她甘做速食时代的慢行者,她愿当游离世外的远行客。她是歌手叶蓓,一只正在天上自由飞翔的云雀。
编辑 翁倩 rwzkstar@163.com
2017年,我发行了这九年来的第一张唱作专辑《流浪途中爱上你》。11月13日发布会那天,郑钧告诉我,他在新专辑中感受到了明显的进步和变化,觉得我脱胎换骨了。我认同这些歌是我的成长和蜕变,因为它们都是我写的,唱自己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连结。以往唱片中,自我体系不是特别完整,有些是别人的歌,有些是自己的只言片语,经常在特别商业的场合唱不商业的歌,有时会有点格格不入,统一度不是那么高。但是这次,我用了九年去沉淀,发出的声音相对统一一致。
我18岁,刚上大学没多久就入这行了。每周四去外地演出、周一回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生活的常态。十多年后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毫无吸引力,就选择回归生活。但回归生活之后又发现,其实是少不了音乐这个事儿。所以做了调整和反省,发现音乐对我来讲真的挺重要的,再度重启的感觉如同关上一扇窗的同时打开一间房,隔了几年之后我感觉视角更大了。所以我不愿意只花一点点力气、只做一首单曲就回归市场并取得成绩。当然市场也跟我没什么关系,其实我就是不想骗自己。
这张专辑发行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做成一件事的不容易。因为发行之前没想过会难度这么大,有很多没经历过的事儿。比如说要和平台谈合作、对合同细节、翻来覆去地把我调至理性思维,这简直是一种折磨,和我平时经历的、感性的世界全然不同,它是商业的、现实的一个过程,我承认在这方面的承受力挺脆弱的。想过逃离。以前和高晓松、许巍合作专辑时,我年龄还小,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唱片公司会为我去安排宣传、找制作人,这次做唱片什么东西既然都想自己完成,就要面临所有的艰难。后来我想明白了,这其实就是一个游戏的方式,过分强调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者纠结在里面,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
發行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适应的过程。这些年唱片市场不断变化,每个人都要调整,有些人适应能力强,有些人不玩了,就像老狼在发布会那天说的:大家对音乐这事儿其实经历这么多年都逐渐淡了,只有小叶还在吭哧吭哧地做专辑。因为喜欢嘛,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看到我身上的很多光芒。比如做事情时认真的状态,我就觉得是光芒万丈的,只有认真做事儿时,才会收获到自己跟事件之间的波动。不过我现在还没有体会丰收的感觉,只觉得是刚刚卸货。对于我来说,我不希望特别多地被荣誉所影响,因为我知道有时候成绩一定是让人骄傲的。这些音乐现在刚上线,就跟生小孩一样,还在剪小孩脐带的阶段,等它过了发酵的时间,成长之后才会觉得可爱、好玩。现在需要时间让它们慢慢绽放。
虽然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但我还是不会有“争抢”的欲望。我依旧在花很长的时间和自己相处、规整整个价值体系。
这几年,我更知道如何用音乐准确表达自己了,更知道自己要去的地儿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了。对我来说,通透这个状态,是循序渐进进化而来的。这个阶段刚好出现在我人生相对成熟的年龄阶段。如果特别小,提前过度揣摩思考,我可能会是个特别不高兴的人。发布会上朴树对我说,觉得我是音乐上晚熟的人。我后来想了想,觉得他说得很准确。但换句话讲,我还真不愿意早熟,因为我觉得那个活泼的年纪是应该去享受快乐和没头脑的,如果提前进入特别沉闷的思考和自我审视,准确和严谨,会让人窒息,会丢掉很多成长的快乐的。所以我觉得我就是命特别好,老天给我安排的步骤是特别照顾我的。
现在我也不担心接受采访了,反而有点期待创作者和创作者之间的互动和探讨。以前接受访问,我会把归纳出的几点在采访时说出来,也害怕被问到不会答的问题。但写歌创作之后,好像从以前的单调切割变成钻石切割了,看展览、和别人探讨问题的时候,会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了。想得可能也不对,但就是丰富了这个层面的脑洞。
我以前有傲慢,没有仰视很多的唱作人,但当我从歌手变成创作人的时候,我发现那种丰富的感受和喜悦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妙不可言。2017年夏天,天气特别好,我的新唱片还没有发出来时,我每天去公园走路,找一些生活的细节。我写了一个系列的六七首歌,也给自己找到了一些写作的新方法,首先是要放松,然后要聆听自己的声音,不做任何世故的、套路上的限制,反正就是随便写。我不知道这些歌会不会被放进下一张专辑里、先写着吧、玩得开心最重要,反正我最享受的是自己在屋子里,有光线照进来,我坐在钢琴边随便玩的时光。
她来自永远的纯真年代,她去往幽深的心灵秘境。她的声音是青春记忆里抹不去的光华,她的坚持是对“出淤泥而不染”的最好诠释。出道二十年,她始终与名利保持距离,与自我亲密万分。2017年11月,她携带新专辑 《流浪途中爱上你》 重回乐坛,依然如清风、如朗月,不世故、不谄媚。她甘做速食时代的慢行者,她愿当游离世外的远行客。她是歌手叶蓓,一只正在天上自由飞翔的云雀。
编辑 翁倩 rwzksta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