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事情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地是“自然写作”无法绕开的命题,那些奔走在大地之上的动物,依赖大地生存的植物,试图改造大地的人们,以及大地自身呈现的自然景观,共同建构着大地的伦理。庞余亮的《在那个湿漉漉的平原上》是一组以大地为书写对象的散文,平原上的一草一木、童年经验的吉光片羽、父子间的情感互动,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格外动人。对于如何书写自然,作者曾说过:“自然是我们恩情的胎衣。书写自然,溯流而上,一起寻回最初的笔画。”自然给予我们生存空间与精神的养料,是毋庸讳言的。在湿漉漉的平原上,作者聚焦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记忆中的人和事,换句话说,大地上的事情,就是作者心中的风景线。
   先来看大地上的动物。《早春的盐巴草》从破冰的捕鱼人起笔,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比人生存得更艰辛的是那些畜生门。鸡也好,狗也好,都不如猪“难受”,因为饭量大的缘故,猪的饲料成为冬天里困扰一家的难题。“我”拾猪草的童年经历再次重现,破冰,摇船去田里扯盐巴草的日子被唤醒了。这是一种生存的姿态,人与动物都竭力在大地上寻找生存的空间。盐巴草的甜味寄存着生活的希望,那是一种“穷日子里的那些顽强”。盐巴草、爬根草、铁线草、狗牙根,不同的命名方式传递出其骨子里的坚韧与抗争。《最先醒来的虫子》则刻画了一群忙碌的动物群像。“我”在土缝里摸蛇蛋的经历跃然纸上,蛇蛋里的幼蛇携带着冬天的气息;蜈蚣钻洞,也是把头“钻到寒冷无法侵入的深度”,经过冬眠的沉睡,才逐渐苏醒过来;蜈蚣的天敌是公鸡,公鸡与蜈蚣像是有血海深仇;蚯蚓的冬眠常常会遭到钓鱼人的打扰,卑微的它们时常会成为鱼竿上诱惑鱼的香饵;青蛙和癞蛤蟆的冬眠也是寂静的,“蛰伏”是它们的“沉默中的苦熬”。蚂蚁在入冬前先运虫草,但经不起人们一泡尿的摧毁……季节的更替,不以人和动物的意志为转移,忙碌的虫子们,才是平原上过日子的群体。《浩荡的春风吹遍》写的是燕子,春风送来了我们的老朋友燕子,燕子的垒窝筑巢与孵小燕子是春风的馈赠。在春风的浩荡之下,稻场上的草垛也不见了,“那些跳跃在麦田深处的野兔们的笑声”也消失了。
   再来看植物。《暮春的平原是最佳的掩体》写到了蚕豆和豌豆,“那个被玩伴遗忘的下午和黄昏,我吃下了平生最多的蚕豆和豌豆”,作者得出了“嫩豌豆甜,而蚕豆再嫩,也有一股青草的味道,留在我們的舌根处,挥之不去”的结论。“我”的味觉是一种有效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于是,“荞荞儿”,“薇”,“采薇”,词语之间经由味蕾串联起来。在作者的笔下,童年的记忆是贯穿行文始末的,“我们把那个在平原深处躲迷藏的孩子给忘记了”就是明证,植物的书写与童年经验的呈现是互为补充的。《那只害羞的南瓜》记录的是父亲教给“我”给南瓜套花的故事,这段近乎启蒙的经历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当初的脸红与身体悸动,传递出父子之间微妙的情感互动。经“我”套过花的南瓜,最后宛如一只地球在平原深处隐秘地长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作者的大地叙事中,“我”始终是在场并参与叙述的。“我”的童年记忆、生活经验,早已与那些动物、植物融为一体。比如《早春的盐巴草》中的打猪食,“我”是重要的参与者;《暮春的平原是最佳的掩体》中,蚕豆与豌豆也是在“我”的童年回忆中逐渐呈现的;《那只害羞的南瓜》中,套花的亲历者就是“我”……在我看来,《在那个湿漉漉的平原上》是一种有温度的写作,这种绵密的情感来自“我”的记忆与体验,“我”的参与程度高低,直接决定着情感的浓淡。
   在众多的“大地书写”的自然文学作品中,庞余亮的作品给人的感觉非常亲切,与那些冷静的白描式的自然景观呈现的作品有着明显的艺术分野。庞余亮善于将叙述的笔触伸向一只燕子、一只蚯蚓,一颗南瓜、一株盐巴草,当他把目光从容地投向书写的对象身上时,“大地”并非是以一种圣母或曰哺育者的形象出现的,平原只是静悄悄地在那里,大地的那种母性的“伟大性”退却了,取而代之的是关于“我”的童年经验,关于“我”母亲与父亲的故事,这种处理方式不显山不露水,但最能触摸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因为那些动物、植物,那些童年记忆,都是我们曾经熟知现在忘却始终无法重返的精神伊甸园。
   周聪,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湖北省作协第二届签约评论家。
其他文献
著名作家王蒙日前來到四川省图书馆,向广大读者讲述“永远的阅读”。讲座一开场,王蒙就鲜明地指出,要永远阅读。他从古人对待阅读的态度讲起,指出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大家都十分推崇阅读,也诞生了很多倡导读书的名句。有人质疑,阅读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其实,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理。”王蒙说,读书读得多,各种道理就知道得多,从阅读中习得人生智慧。在王蒙看来,读书也是锻炼思维的最好方式。“你可以看手机,浏览各种东
弋舟《庚子故事集》新书分享会日前在兰州理想国度书店华联店举办。《庚子故事集》是弋舟继《丙申故事集》《丁酉故事集》之后第三本以中国传统纪年方式为书籍命名的第三本短篇小说集。这部短篇小说集,收录《核桃树下金银花》《鼠辈》《人类的算法》《羊群过境》《掩面时分》五个故事。书中有193斤的失敗的胖子,有像男生的外贸公司女职员,有属鼠的年轻人……这部短篇小说集带有弋舟特有的明暗交界的美学风格,作者对物理人情有
近日,畅销书作家东野圭吾的《禁断的魔术》简体中文版在国内出版。在受到一部分“推理迷”的追捧外,该书也存在一些争议。有网友指出,《禁断的魔术》是由东野圭吾早年的短篇小说《猛射》改写而成,质疑“炒冷饭”。《禁断的魔术》依然以离奇的案情开头。自由撰稿人长冈在家中遇害,生前反对一项“新城计划”,并在调查该计划的发起者。负责此案的草薙警官在向汤川学寻求帮助时,却发现其与“新城计划”有关……有读者说,小说延续
1.可能性  我想列举一下星星存在的可能性:  第一:它总是出现在夜晚;  第二:它看起来,光线总不如月亮;  第三:它有点像女性,那么漂亮,那么有才华,却爱  把自己藏起来。  第四:在白天变成无形的东西无语默默。  又变成无声的事物默默。  第五:像没有行动力的字,  让笔画行动。  或者没有行动力的词,让字母行动——  像一个人的胳膊僵死了,是袖子  在行动,  或是空鞋子带着空身子行动。 
“兴”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一个概念,为《诗经》“六义”之一。一般谈新诗,很少论及新诗的“兴会”问题。其实,中国古典诗学中的“兴会”传统与西方诗学中的“象征”多有相似之处。谈新诗常常重象征而忽略“兴会”,是一种偏见。华清曾在其诗学文章中不止一次地论及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将进酒》、曹操《短歌行》等古代經典名篇,对于传统诗学中的“兴会”之义心领神会。从华清的各种解说中我们可以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巨作《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长时间以来我们看到的《四世同堂》是残本——其中第三部《饥荒》中多段内容是根据美国出版社“改造”过的英文版返译成中文的。日前有消息披露,近70年前的《四世同堂》遗失英译原稿已被找齐并译出,最后16章未发表佚稿将刊发于2017年第1期《收获》,约50页10.7万字。17年2月,全新版本 《四世同堂》将由活字文化
评论家、作家张柠的首部长篇小说《三城记》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品讲述“80后”成长史,聚焦主人公顾明笛在一线城市的生活与奋斗,直面当下中国城市生活,并以此为原点辐射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和精神状况。在建国70周年之际,小说以现实主义笔法勾勒出新青年、新时代的正面和侧影。小说以26岁、热爱文学的顾明笛毅然辞职,离开上海老家,决定闯荡世界为开篇。他先前往北京担任时报记者、进入B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
内容摘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过许多的咏花词,不仅花的种类繁多,且不同的时期还以不同的花来反映自身情况。人生的不同阶段与那些花开花落结合起来展现了自己的一生。她喜爱花、歌咏花、了解花,花不仅是她生命的寄托,也是她情感的升华,更是她及性情的写照。李清照词的“花意象”带着宋人的情感亮相于中国古代词坛,她的才华横溢,使得她撑起了文坛女子的半边天。  关键词:李清照创作女性意识 文学品格  据统计,李清照的
近日,2020“書香羊城”十大好书揭晓。《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清明上河图·十三郎》等社科类、文艺类和少儿类三大类别的30本好书入选。今年的十大好书评选活动着重采用线上评选的方式进行,评选活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评选价值导向,注重以中国本土原创书籍为主,兼顾对新人优秀作品的发掘,同时考察艺术性和科学性。书单中不乏体现国家发展历程、民众生活变迁的精品图书
歌诗的吟咏与讽诵是中国很早以来就奠定的文化传统。《汉书·艺文志》中说:《诗经》中的诗篇遭遇秦代焚书而到保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说明“讽诵”对保全诗歌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文化载体尚未出现或并不发达的历史时期,口耳相传乃诗歌进行传播的重要方式。当下中国的新诗领域,除了注重诗歌文本的创造之外,朗诵和演唱也渐渐被人重视。那么对于现代新诗而言,一篇优秀的朗诵诗应具备何种质素呢?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