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大学生入校前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都有了解,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安排才能更好地适应现状,让学生上课有兴趣,能够学有所用?从现状出发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了几点分析,最后介绍了本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改革 分层次教学 选修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0123-02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在学生大一时都开设有这门课程。随着计算机以及大量其他电子产品的普及,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具有相当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为了更适应学生的情况,很多高校原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做了一些变更和调整。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软件概念和因特网组成功能等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够具有一定的上机实际操作能力,熟练地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软件。开设这门课程后能够为后继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和计算机类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在上学期间的文档编辑、电子表格处理等方面派上用场(如毕业论文的编辑、排版等),在毕业工作的时候也能够将这些计算机基础知识用上。所以,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二、由于学生的水平差距很大,《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分层次教学
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学生间的计算机水平相差很大。这差异来源于:1.地域差异。来自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学生操作能力相差很大,甚至偏远地区的极个别学生都没有碰过计算机。2.兴趣差异。有些学生平时都使用计算机上网,但是其中有部分学生就是打字快、玩游戏上手快,涉及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实践方面的能力则明显不足。3.动手能力差异。不同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同,一部分同学记忆理论知识速度很快,但是动手操作时则略显不足,而另一部爱动的学生不喜欢记忆背诵,却自己能够摸索软件,学会操作。
三、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合理,将教学质量最大化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看,上理论课时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上机实践时积极性高涨。而且,从实际应用看,生活中使用计算机大都是实践操作。所以,应该理论与实践同行,但应更重操作实践。
这个现象在很多省市的计算机基础考试和全国一级考试中有所体现,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满分100分,理论部分占20分,剩下80分全是操作实践。
四、教师知识更新和教材知识更新要能够与时俱进
众所周知,计算机产品和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从1946年的庞然大物到小巧玲珑的笔记本、上网本甚至手机,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迅速。从事教学的教师如果还是使用本身上学时所学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很显然是会和现实脱节的,更别说加以应用。比如下面列出了USB的发展历史:
USB1.0:1.5Mbps低速,1996年1月。
USB1.1:12Mbps全速,1998年9月。
USB2.0:480Mbps高速,2000年4月。
USB3.0:5Gbps超速,2008年11月。
目前在很多出版时间较长的教科书上关于USB3.0都没有提及,这样显然无法让学生得到最新的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再比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更新发展,从八九十年代的DOS到WINDOWS的一系列变化,包括现在的vista和win 7,不同的版本是有相同的地方,但是肯定有改善和增加的知识。所以,教师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教师在上学时学到的知识已经好几年过去了,甚至十几年过去了。而就是短暂的这些年里,计算机的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必须要提高自己知识的层次,掌握新技术,了解新知识,课堂上教授的内容不能一成未变,知识更不能陈旧,而要能够将新知识新技术传达给学生。
五、提出选修课思想,解决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的矛盾
不同生活背景和教学背景的学生,入学时计算机的能力相差甚大,以致教学无法高质量地完成。这种情况其实也可以通过以选修课的做法实现教学。这在很多高校也已经实行。开课前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成绩出来后学校出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告知学生成绩处于什么层次应该上基础班、提高班还是免修。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为了保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学校统一组织考试进行测试。
六、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
鉴于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很多高校做出了很多改革。
我校依据实际出发,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做了如下改革:
(1)本科生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但要通过能力考试
原来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必修课,不管本科专科、理科工科全部必学,课时为64学时,理论和上机课时分别为32课时。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比预想的要高,打字、windowsXP基本操作和word2003的简单排版问题不大,难点在于excel的表格计算。
主要的特点和要求如下:
①目前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为学生自学,学校组织统一考试,学生必须通过考试,学分为1。参加考试而且通过考试是必须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知识充分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主要是实践操作能力。
②学生自学依靠我校的自动考试系统。自动考试系统不但能自评理论题,也可以自动评价操作题部分。这样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如晚自习、周末时间到机房练习,完成后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试卷得分情况。在考试系统里学生可以选择的试题有很多套,这样学生就可以连续地做题、找错,把不会的变成会做的。不断的持续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③试题的难易程度和标准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和考试试题为准,这样我们平时出试卷和对学生辅导时就具有了针对性。
(2)专科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本科生自学通过考试,但是对于专科生难度有点大。他们起点不同,原来的水平也有区别,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专科生,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应学习这门课程,最后要求通过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
(3)所有本科生开设二级语言类课程
不开设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不是不重视,而是为了更高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目前在我校不论文理生、本科生都要学习二级语言类课程,目前开设的课程有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
在这样的课程建设情况下,学生不但具有计算机基本的操作能力,而且具有程序设计的概念和思想,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当然,目前的实践和探索还有不足之处,还有待提高。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计算机能力的,能够满足将来工作需求的人才,是各大高校都面临的问题。如何设计课程、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需要我们——广大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不停探索,不停思考。
[ 参 考 文 献 ]
[1] 谢芳.浅谈高校公共计算机房管理与维护[J].宣春学院学报,2005,(S1):201-202.
[2] 黄素叶.浅谈高校公共计算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4):23-25.
[3] 宋正虹.学生计算机房的管理和维护[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26-28.
[4] 万立年.浅谈学校计算机室的管理[J].计算机教学,2000,2(3):56-57.
[5] 刘志高.学生计算机房管理的几点经验[J].计算机教学,2000,2(4):32-33.
[6] 徐冰.浅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J].大学教育,23012,(8):116.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改革 分层次教学 选修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0123-02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在学生大一时都开设有这门课程。随着计算机以及大量其他电子产品的普及,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具有相当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为了更适应学生的情况,很多高校原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做了一些变更和调整。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软件概念和因特网组成功能等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够具有一定的上机实际操作能力,熟练地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软件。开设这门课程后能够为后继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和计算机类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在上学期间的文档编辑、电子表格处理等方面派上用场(如毕业论文的编辑、排版等),在毕业工作的时候也能够将这些计算机基础知识用上。所以,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二、由于学生的水平差距很大,《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分层次教学
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学生间的计算机水平相差很大。这差异来源于:1.地域差异。来自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学生操作能力相差很大,甚至偏远地区的极个别学生都没有碰过计算机。2.兴趣差异。有些学生平时都使用计算机上网,但是其中有部分学生就是打字快、玩游戏上手快,涉及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实践方面的能力则明显不足。3.动手能力差异。不同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同,一部分同学记忆理论知识速度很快,但是动手操作时则略显不足,而另一部爱动的学生不喜欢记忆背诵,却自己能够摸索软件,学会操作。
三、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合理,将教学质量最大化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看,上理论课时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上机实践时积极性高涨。而且,从实际应用看,生活中使用计算机大都是实践操作。所以,应该理论与实践同行,但应更重操作实践。
这个现象在很多省市的计算机基础考试和全国一级考试中有所体现,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满分100分,理论部分占20分,剩下80分全是操作实践。
四、教师知识更新和教材知识更新要能够与时俱进
众所周知,计算机产品和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从1946年的庞然大物到小巧玲珑的笔记本、上网本甚至手机,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迅速。从事教学的教师如果还是使用本身上学时所学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很显然是会和现实脱节的,更别说加以应用。比如下面列出了USB的发展历史:
USB1.0:1.5Mbps低速,1996年1月。
USB1.1:12Mbps全速,1998年9月。
USB2.0:480Mbps高速,2000年4月。
USB3.0:5Gbps超速,2008年11月。
目前在很多出版时间较长的教科书上关于USB3.0都没有提及,这样显然无法让学生得到最新的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再比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更新发展,从八九十年代的DOS到WINDOWS的一系列变化,包括现在的vista和win 7,不同的版本是有相同的地方,但是肯定有改善和增加的知识。所以,教师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教师在上学时学到的知识已经好几年过去了,甚至十几年过去了。而就是短暂的这些年里,计算机的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必须要提高自己知识的层次,掌握新技术,了解新知识,课堂上教授的内容不能一成未变,知识更不能陈旧,而要能够将新知识新技术传达给学生。
五、提出选修课思想,解决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的矛盾
不同生活背景和教学背景的学生,入学时计算机的能力相差甚大,以致教学无法高质量地完成。这种情况其实也可以通过以选修课的做法实现教学。这在很多高校也已经实行。开课前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成绩出来后学校出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告知学生成绩处于什么层次应该上基础班、提高班还是免修。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为了保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学校统一组织考试进行测试。
六、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
鉴于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很多高校做出了很多改革。
我校依据实际出发,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做了如下改革:
(1)本科生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但要通过能力考试
原来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必修课,不管本科专科、理科工科全部必学,课时为64学时,理论和上机课时分别为32课时。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比预想的要高,打字、windowsXP基本操作和word2003的简单排版问题不大,难点在于excel的表格计算。
主要的特点和要求如下:
①目前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为学生自学,学校组织统一考试,学生必须通过考试,学分为1。参加考试而且通过考试是必须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知识充分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主要是实践操作能力。
②学生自学依靠我校的自动考试系统。自动考试系统不但能自评理论题,也可以自动评价操作题部分。这样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如晚自习、周末时间到机房练习,完成后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试卷得分情况。在考试系统里学生可以选择的试题有很多套,这样学生就可以连续地做题、找错,把不会的变成会做的。不断的持续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③试题的难易程度和标准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和考试试题为准,这样我们平时出试卷和对学生辅导时就具有了针对性。
(2)专科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本科生自学通过考试,但是对于专科生难度有点大。他们起点不同,原来的水平也有区别,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专科生,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应学习这门课程,最后要求通过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
(3)所有本科生开设二级语言类课程
不开设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不是不重视,而是为了更高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目前在我校不论文理生、本科生都要学习二级语言类课程,目前开设的课程有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
在这样的课程建设情况下,学生不但具有计算机基本的操作能力,而且具有程序设计的概念和思想,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当然,目前的实践和探索还有不足之处,还有待提高。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计算机能力的,能够满足将来工作需求的人才,是各大高校都面临的问题。如何设计课程、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需要我们——广大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不停探索,不停思考。
[ 参 考 文 献 ]
[1] 谢芳.浅谈高校公共计算机房管理与维护[J].宣春学院学报,2005,(S1):201-202.
[2] 黄素叶.浅谈高校公共计算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4):23-25.
[3] 宋正虹.学生计算机房的管理和维护[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26-28.
[4] 万立年.浅谈学校计算机室的管理[J].计算机教学,2000,2(3):56-57.
[5] 刘志高.学生计算机房管理的几点经验[J].计算机教学,2000,2(4):32-33.
[6] 徐冰.浅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J].大学教育,23012,(8):116.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