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郭北平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_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北平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个成就卓著、创作颇丰的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地视觉语言触动着观者的心弦,今天重读他的作品,内心有一种倾诉的冲动,赘述于此,以期与读者探讨。
  郭北平生长并定居于古都西安,从那里瞭望四野便是唐诗中所咏叹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广袤辽阔、充满神奇和诗意的大西北,正如郭北平自己所说:“这里的传统肩蕴厚重,是十三朝古都,既是滋养也是包袱。这里的慢节奏造就了普遍的正统观,崇尚含蓄,较少对文化潮流的关注,也赶不了时髦,所以写实绘画在这里是一片好的土壤”。(摘自郭北平《自序》)作为生于西北长于西北,深受西部文化滋养的一个画家,郭北平的血液里渗透着一种浓郁的西部文化精神。
  一、现实主义艺术追求
  我的探索表达了我的感受和理解,感受西部、感受北方和中国,力排隔靴搔痒和扭捏作态,经得起咀嚼的深厚品格是我的一贯追求。——(摘自郭北平《自序》)
  无论艺术流向何处,生活永远是艺术的源泉,朴素现实主义永远是艺术保持它鲜活的生命力的存在方式。深入生活,亲身体验社会现实与西部人民的生存状况,感受西部和北中国的博大、宽厚、朴素的人文精神,是郭北平作品之所以感動我们的原因。
  在郭北平的油画作品《高原千秋》中,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是众多人物幻化为挺拔而浑厚的黄土高原.画面中,高原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悠悠岁月的历史变迁,并在写实的形式里融入大西北沉稳、浑厚的文化情味,展现出厚重而又坚挺、朴素、豪迈悠远的气度。
  在郭北平先生的一幅陕北老农的肖像画《天下黄河》中,郭北平先生忠实的描绘了陕北的天空与大地。春天气候干燥。天空白而苍茫。郭北平描绘的老农坐在高原的土黄色土坡上,这是陕北的劳动人民休息的真实场景。他扎着羊肚子手巾两个巾翅只露出一点点,显得利落精神。
  郭北平先生在文革期间曾经被下放到陕北,对陕北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亲身体验,所以能在作品中信手拈来,自然真实。画面描写的是春天,陕北春天的气温依然很冷,所以他们还没有脱去棉袄。但也不至于像冬天,需要穿皮衣。陕北人民崇尚勤俭,不尚奢华。尤其广大农民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闲情逸致装扮自己,因而服饰以淡雅朴素为主,追求宽松舒适和经济实用。上衣下裤的两截装,是陕北人最基本的传统服装式样。他创作的这幅陕北老农的肖像画,怎能不是他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又怎样可能不是以当事人的角度去感受创作对象呢。他画的陕北老农,就是画他自己的故事,画他对陕北生活与陕北人民的爱。在这样的现实主义手法的表现里,灌注着郭先生深刻的人文关怀。
  二、写实手法中的表现性因素
  我崇尚“感觉”,对绘画本体的东西有浓厚兴趣,与“观念艺术”无缘。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画画?我想绝非是因为有什么观念或哲学思考需要表露的冲动。我常在颜色和画布问留连忘返,总想听听它们究竟能诉说什么。——(摘自郭北平《絮语》)
  在郭北平油画中,不仅有典型形象和生活细节的描绘,更有在自由创作过程中的艺术表现语言的游刃有余的随意泼洒,在自由的创作过程中释放自己的心灵和情愫。
  郭北平对于油画艺术语言的关注和研究,有独特的理解。他强调语言与内心的一致。一个艺术家不仅要善于用某种艺术语言表达一时一地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在某种语言状态中进行思考。这是一种思维与创作同步的思考,观念与表现一致的思考,是画布上的思考,是色彩与形象在运笔中的流露,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在用笔方面,郭北平不拘小节,敢于大面积的纵横捭阖,无论用笔用刀都很放得开。但同时对某些局部又如庖丁解牛,审慎入微。反复调整。他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这种特色,即表面上看画面运笔自如似乎很快画成,实际上他绝少有一次完成,多是反复思考,不断摸索,多层次覆盖才形成最后的画面效果。这使他的作品既有一种生动运笔的气韵,又有耐人寻味的色彩肌理,既有严谨的构图布局,又有自由运笔写意的视觉快感。这一切,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长期在画面上的默默探索是不可能的。在一遍遍的修改和画面色彩的转换中作品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厚重与力度。郭北平画面中的轻松是“举重若轻”的轻松,是长期劳动后所形成的自由境界。这种多层次的由大笔触到小笔触的覆盖,既是印象派的基本用笔语言,也是塞尚在他的《圣维克多山》中对自然的不断研究的方式。塞尚创作了自己的艺术世界,他在画布上再造了一个自然将创作当作对自然界的色彩的等值翻译,每改动一个局部都要调整相邻的色彩多次反复。在他的画面上积淀了很多过去没有的东西,如同中国画中的“积墨”多次落墨皱染的效果是不同于一次性的涂绘的。并且郭北平的表现性写实绘画不拘泥于一个局部的形似,也不以某一局部的精细刻画为能事,而注重画面整体气氛的把握。只要是整体造型意味表达的需要就可以对任何局部进行淡化和虚化的处理。艺术家对其进行不同的技术处理、使之或隐或现,具体或是抽象,精细或是模糊,并不等于某一局部的重要与否,而在于它们各自获得应有的位置。共同表达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就如同一个交响乐团每一个演奏员,每一种乐器与音色,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要的是各就其位,在最合适的时候发出最合适的声音。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郭北平是一个优秀的色彩指挥家,他有一双高度敏感的眼睛。他对色彩的细致变化都能体会入微,他张弛有度地控制着画面上的色彩与色调、笔触与节奏,让它们在一种综合的气氛中共同奏响生命的乐曲, 表达了一种“结构”的力度与整体的力量。郭北平作品中的所谓“结构”,不是建筑学意义上的物理结构,也不是设计学中的平面的构成,而是指艺术语言中的每一个基本单元在一个更为宏观的整体把握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它们通过相互间的冲突、对比 以及和谐、共鸣,达到鲜明强烈的整体效果。所以我们说郭北平的油画作品给人的美感是整体之美,是和谐之美 是结构之美,同时具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流畅气势。这种看似不假思索的流畅与自由是长期工作与思考的结果,是高度复杂与细腻的油画艺术对一个辛勤的艺术求道者的慷慨回报。   三、中西结合的现实主义气度
  东方艺术崇尚意味,而西方艺术强调理性。在郭北平表现性写实的油画里,既体现了东方艺术的意味,又遵循了西方艺术理性写实的原则。这不能不使人想到郭北平先生兼具中西方艺术素养。而在这种中西交融的表现性创作手法中,郭北平又融入了对本土文化的人文关怀。之所以具有这样的气度与胸怀,与郭北平早年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
  郭北平二十岁左右就受石鲁等国画名师的艺术指导和潜移默化的启发,之后遍访名家,奠定郭北平对中国画及中国文化的全面领悟。 1980年,郭北平师从于阳太阳导师名下,专攻油画。作为一代国学大家和画坛巨擘,阳太阳先生早年曾东渡日本学习国画和油画,他的基本出发点是横跨中、西的新民族理论,因此郭北平自由出入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治学方略也就成为必然。在植根于民族传统的同时,融汇西方的表现手法,郭北平的这种主攻油画,兼容并蓄的成长模式也就一直持续至今。
  郭北平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国画、油画穿插进行,对他来说,这既是一种休息方式,也是两种艺术相互促进发展的实践探索。郭北平的油画作品,在酣畅淋漓的写实中,气韵深厚师法自然的基调,高度概括的笔墨等都得益于他国画的丰富底蕴和学养。他的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吸收借鉴油画的造型进行创新,写意融合写实,画面既有含蓄的超乎想象的悠远意境,又有真实的令人共鸣的心灵震撼。油画是通过透视、解剖、色彩等自然科学,把逼真地再现自然当作最主要的手段和目的,而國画则是从社会科学出发,重人文和意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画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写形来达意抒情、借物写心和抒志畅神。郭北平早期步于国画,得国画意蕴之精髓。后又潜心于油画,将西方油画之客观写实的审美理想用于写意与写实的中国本土人物肖像画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现实主义精神的宽阔的气度。
  郭北平先生在中西文化中广泛汲取营养,以国学的修养化解油画表现中的难题,把中西艺术创造规律融会贯通,并很好地运用于艺术创造实践之中,这样才造就了他今天独特的艺术面貌。他油画作品之所以能体现出西方与东方的高度融合,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在油画表现中恰到好处地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因素和创造法则,把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精神贯穿于油画语言的创造中。观其油画作品的总体面貌,不是小心谨慎的描摹,致使作品陷入呆板的地步,而是在有的放矢的刻画与表现中达到收放自如的境地,把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精神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在《丹青无言》中,画家用生动而随意的笔触,表现出了长安画派领军人物的鲜明个性,石鲁的刚毅、赵望云的豁达、何海霞的谦逊,都在看似不经意的笔触中被表现的熠熠生辉。正是这种中国绘画写意精神在油画写实中的体现,超越了西方传统绘画中写实必然是时空具体的束缚,巧妙地把写实与写意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天下黄河》中,画家以一种满怀深情的笔调,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如同黄河一样伴随着岁月变迁,从上个世纪走来。整幅画的用笔刚劲有力,人物和环境浑然一体,坚若磐石,铭刻了岁月的销蚀,但身躯依然坚强。画家在凝重的色彩和厚实的笔触中,赞扬着生命精神和黄河的博大气度,并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有序地勾画在一起。《天下黄河》尽管有着写实的表现特点,但是画面由里到外无不体现着浓郁的象征色彩,处处洋溢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可以说,正是因为郭北平先生能够自如地融会中西传统绘画的创造规律,徜徉在中西文化的长河之中,把写实与写意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他的作品体现出深厚的现实主义宽阔的气度,实现了西方语言的东方转换,使作品焕发出本土文化的风采。
  郭北平油画,在严谨中见随机,给予人的美感是整体之美,是和谐之美,是结构之美,同时具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流畅气势。他被称为“才情型实力派”的油画大家。他在中西两种文化中自由出入,娴熟地驾驭着具有高难度的西方油画艺术语言,又精湛地表现着中国当代人物的心灵。郭北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且富有神采,既有中国淳朴与豪放之美,又有西方柔情与细腻的人性关怀。郭北平深得西方油画的内在精髓--将油画视为表达情感的媒介,在自由的创作中敞开自己的灵魂,他的极具写意的肖像、人体、静物和风景,又都在有意无意地表现着中国人对待自然与生活的态度,即散淡怀抱、畅神抒怀、情志相融、物我两忘的审美情趣。从写实向写意深入,将造型与写意相融汇,郭北平纵横捭阖的用笔、用色技巧,使作品既有动态的气韵,又有耐人寻味的色彩,既有厚重与力度,又有轻松的视觉快感。
  从郭北平先生的油画总体面貌方面来看,他谙熟西方传统绘画的表现技巧,而且他对于造型、色彩的运用都是对西方传统绘画的经典诠释。同时最为突出的是,他用一种审美感动驾驭画面,使人们感到画面激情飞扬。郭北平先生的油画作品就是在不断激起的审美冲动中完成的,因此他的画常画常新,"陌生感"弥漫于画面之中,不像一些成名后的画家,一旦风格成熟就无休止的仿造,给观者的感觉一生好像只画了一幅画,陷入难以自拔的自我重复之中。郭北平先生以激情驾驭画面,使他的作品在每个时期和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中都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视觉面貌,观者也被这种常新的"陌生感"和澎湃的激情所感染,作品一经光顾,则有流连忘返之感。另外,作者的审美冲动也化作本土的表现语汇而使作品呈现出中国本土文化的光彩。他对油画语言的独到感悟,使他在油画语言中渗透了中国艺术的创造精神,把作为舶来品的油画成功转变为表达中国人独特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他又凭借其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实现了中西艺术创造法则的互为体用,在艺术表现中更加自由。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把中西艺术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艺术实践基础上.从而他的艺术创造能自如地纵横捭阖在西方与东方之间.使作品体现出了丰厚而独特的本土文化审美趣味,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他并非如现代或者后现代艺术那样用不为大众所懂的语言传达他的审美观,而是深入生活创作着油画作品,实现了本土文化语境与艺术创作语境的同一。
  中国油画自五四以来始终面对着西方艺术的强大传统和中国本土社会的文化要求。前者导致中国油画家一代又一代不懈地向西方(包括前苏联)学习并引进各种风格流派进行实验。后者要求中国油画家关注现实生活,努力满足中国人的气质和审美惰趣,又不失油画艺术的本来面目。郭北平先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中,一方面深入地研究西方油画的传统 寻找更为丰富的艺术语言资源;另一方面将眼光转向东方美学,在保持油画艺术的特性的同时创作着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精神的油画作品。
  自西学东渐以来,现实主义美学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定意义。他的形态特征虽然随着生活的发展不断展开和丰富,然而他的内在生命却是永存的。郭北平先生油画中的现实主义审美意味让我们既看到了现实主义诞生之初的核心精神,又看到了现实主义在一个新的时代与本土环境中演绎出的新的表现形式。但当我们回首中国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经历的美学思潮与艺术探索,郭北平油画中的现实主义特征至少也应该是这些历经沧桑的探索中一种值得安慰与肯定的结果。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郭北平油画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特征闪耀着有着历史厚度的独有的美感。
  作者简介:
  胡秀芬(1975-),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学位,讲师,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設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还存在许多函待我们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加强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是新时期思政治教育教师和学校长期研究、不断探讨的共同课题,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初探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千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热衷于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的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研究证实了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但他们的研究更多
单片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设施,其在智能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更具简洁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需要将各种指令输入到单片机中,
一年一度的市级、镇级、园中文艺会演,对我们老师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特别是舞蹈,选得过难,怕教不会,跳不好,选得简单些,怕不好看,不获奖.于是许多老师在网上寻找、选择,然而
随着团队工作方式的普遍化,团队已取代个体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团队创造力水平的高低也逐渐演变为企业创新乃至国家创新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开展团队创造力研究既是管理前
摘 要:教会学校不应仅仅看作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它促进了中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发展。教会学校是否开设英语课的长久论争以及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实践,对我国早期的英语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探讨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模式对于促进当今英语教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会学校;英语教学  教会学校是在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的枪炮之下,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陆续在中国兴办起来的。从一开始,教会学校就给国人蒙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日益成长,为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在许多卓有成就的企业家的带领下,很多民营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
摘 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如果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是无法讲好讲活《市场营销》课的,因此,还要通过对市场营销案例的情景再现及深刻的分析,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觉思考,使他们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能,把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能熟练灵活地应用市场营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市场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摘 要: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文字表面意义的解释,或是注重语篇中的语法的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语篇中不同词、句、语法等选择的不同意义性。本文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解读了该方法在大学英语阅读中应用,认为在批评语篇分析方法的指导下,能帮助学生增强批评语言意识,加强学生接收外来信息时的判断和筛选能力。这是批评性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批评性语篇分析;大学
本文阐述了邓培在李大钊的指引下不断成长的历程,以及为中国工人运动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们二人不愧为革命的先驱者,他们的战斗情谊值得后人怀念。 This essay elaborate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