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再婚这十年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路夫妻,十年风风雨雨,真正相濡以沫。
  
  1995年,母亲和父亲离婚了,以相夫教子为己任的母亲濒临崩溃,时有过激的念头和言语。母亲一向洁身自好,视离婚为奇耻大辱,从此在人前抬不起头。矜持清高的她拒绝接受前夫的资助,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担。当时我虽然年幼,却深知我是母亲活下去的唯一理由,我迅速成长,好好学习,只为母亲安心。为了维持生计,母亲曾在洗衣店为人熨衣服,亦在粉丝厂打过工。几年的辛苦严重损伤了她的身体,孱弱的双肩终于承不住压力,频频在工作时体力不支倒地。
  
  母亲开始相亲。中年妇女,带着女儿离异,找个好归宿谈何容易。谈了两个男人,我对他们都带有敌意。第二个男人是卫生所的老太太介绍的,形容猥琐,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当时我在卫生所外面暴跳如雷,痛哭流涕。母亲哭着对我说,她坚持不下去了,别无选择。偏偏我就不认命——不,他们都不好,他们都不配我的母亲。猥琐男的老母亲竟然提出不结婚先同居,母亲毅然拂袖离去。
  冥冥之中如有神力,老天原来早有安排,安排母亲和继父相遇。继父是北京一著名大学的教授,我们都觉得高攀不起,偏偏他一眼相中了母亲。他有过不堪回首的婚姻,几十年来自己洗衣做饭,当爹又当妈,儿女长大,他却垂垂老矣,面黄肌瘦,身患重病,就想找个知冷知热的老伴共度晚年。他的儿女极力反对他再婚,但我向来娇弱的母亲头一次如此坚定不移,顶住了重重压力。
  母亲远嫁北京,与我分离了一段时间,当时母亲和我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压力。彼时我太小,又从不曾与母亲分开一天,每次母亲从北京回来,走时我拼着全身的力气笑着挥手送母亲下楼梯,却又在关门后虚脱在地,久久哭着不能站起。我一夜一夜地在清冷灯光下对着母亲的照片拼命读书,成绩在县城那所中学里无人匹敌。
  
  为了一个“爱”字,人真可以戴起微笑的面具,各自吃尽苦头却从不提及。分离两年后,我和母亲在北京团聚,我喊他父亲,他叫我闺女。
  在北京,我没了骄人的成绩,蜕下曾经的荣誉,热忱待同学亦换不来友谊,无知的我四处碰壁。加上我在北京的居所不定,曾经彷徨逃学。正值青春叛逆期的我,和母亲冲突不断,对父亲若即若离,拒绝他任何形式的亲昵。父亲对我从不大声言语,但这恰恰表明我们一直疏离。母亲一再伤心,几乎再度丧失生活的勇气,不用说,夫妻关系也进入了剧烈的动荡期。我相信,如果父亲不是对母亲无限心疼,绝不会容忍我无礼的冷言冷语。
  为了大家不在一起互相伤害到精疲力尽,为了我可怜的母亲,我选择离去,去上海读大学。我在北京,父亲的好,母亲永不珍惜;我在北京,母亲始终以我为生活重心。
  在母亲的精心调理下,父亲的身体大有好转,红光满面,宛若返老还童。他是个顶可爱的男人,高兴了就笑,生气了就怒,吃到好吃的就无比开心,关心时政,热爱体育,迂腐善良,一生清贫,刚直不屈。
  2007年五一长假,母亲说她要去北医三院彻查身体,父亲执意要跟着。母亲认为父亲的腿不好需要休息,因而生了气,疾言厉色地说了他几句。当时年过六旬的父亲,骑着辆破旧自行车,他人坐在自行车上,脚支着地,竟然在车水马龙的北京路边大哭了起来:“如果没有你,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半路夫妻,十年风风雨雨,真正相濡以沫。
  所谓颐养天年,就是父母一起躺在午后的阳光里慵懒地说话聊天;所谓美满幸福,就是父母一起包饺子煮面条,一起在阳台上照料花花草草。时间可以沉淀从前的伤痛记忆,滤去往日的隔阂猜忌,剥离硬撑的坚硬外壳,拥在怀里握在手心的全是温存甜蜜。
其他文献
不喜欢你的继子,贼心不死的前妻,墙头草的公婆。    倾城你好:  本来不想给你写这封信,因为你可能不能理解。但,我真的无人可以倾诉。  我28岁,我先生大我14岁,而他的儿子,比我小14岁。是的,你没猜错,我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他儿子的后妈。  我和他在同一个公司工作。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在闹离婚,全世界都知道他老婆给他戴了绿帽子,因为他前妻的男友的老婆曾经打上办公室,让他管好自己的老婆。当时写字
期刊
我好想爱情一把    柯老师:  八年前,我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他那时三十四岁,身高一米八四,学识渊博,举止高雅,为人大方诚实,在一家外企当总经理,收入很高。一句话,钻石王老五!  我比他小十岁,名校毕业,也在外企工作,所有的人都说我们很般配。  从认识到结婚用了一年,交往并不多,说不上恋爱。那时他在外地负责一个项目,只有回总部开会我们才有机会接触。当然电话联系几乎每天都有,但和面对面的接
期刊
6月1日后,去食堂买馒头、超市买东西都成了件麻烦事。我跟妈妈说,在超市买些塑料袋用也花不了几个钱,妈妈却说:“你这孩子就是浪费啊。”于是,退休在家的妈妈重新支起多年不用的缝纫机,开始制作各式各样的购物袋。  第一件作品是买馒头用的布口袋,别瞧它不时尚,却特别实惠、好用。妈妈先找出来两块以前不用的方形餐巾布,纯棉质地,把这两块餐巾布剪成一样大小,然后重叠对合,留一个边作为袋口,其余三边用缝纫机缝合,
期刊
口述/方珉  整理/曾村    拿到博士学位后我开始挨打    孙恒敲门的时候,已经快凌晨1点了。我急忙从床上跳下来,鞋都顾不上穿就去给他开门,把醉醺醺的他扶进卧室,又端过早已准备好的凉开水。一切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触怒了他,直到他鼾声响起,我才能松一口气。  怆然地看着这个枕边人,许多的夜晚,我都是在惊恐中度过的。他明明身上装着钥匙,却从不自己开门,偏要连敲带喊,不管我正在哄孩子或者在电脑前工作
期刊
这是一张特殊的结婚照,上面不是只有两个人,而是有着38张面孔;穿的不是喜庆红装,而是泛白戎装,还架着两挺机关枪!手指尖轻轻滑过岁月沧桑的淡黄色历史照片,老奶奶夏妮的声音也幽幽地传过来……    俺是1930年生人,这是俺唯一的结婚照。你看见机枪了吗?俺人老了,眼早花了,甭管远近都看不清了。考考你,数数这照片上一共有多少个人!38?不对!应该算54个人。纳闷了吧?那好,俺就讲给你听……  俺有两个姐
期刊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父亲满身的酒气,就是在他酒瘾发作时叮叮当当摔盆打碗的声音。我想努力地回忆起什么,但脑子里全是我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看他跟母亲吵架的情景。再后来,只要一闻到父亲身上有酒气,我就感到毛骨悚然。  当时,我惟一的愿望就是赶紧考上高中,离开家。  后来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县城一中,然后又顺利地考上大学。从此,我很少回家,看到有的同学在周末兴冲冲地打点行装,我就躲在自习室,拿一本书遮住几
期刊
足球可以没有你,国家、民族可以没有你,事业、单位都可以没有你,但是——    亲人的离去,对于活着的人究竟会有怎样的打击,没有亲历的人是难以体会到的。或者说,这些事如果不是发生在你熟悉的人身上,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你是难以想象那种延绵不绝的伤痛的。失去了家庭的支柱?失去了主心骨?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这些在报章上常见的描述性语言,比起失去亲人的人们在漫长的日子里——那种白昼也像黑夜
期刊
厂里的同事为她捐了四万块钱,她拿出两万给了比她更穷的人。    33岁,一个叫马吉英的女人开始独自抚养六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和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她明白,如果她放弃了,这四个家庭就都垮了。  一开始,故事的调子是沉重的,但故事的结局,是每个人都获得了饱满的幸福,包括这个叫做马吉英的女人。   这多么让人欣慰。    公公婆婆,养父养母,还有生身父母——都靠她了。    谈起丈
期刊
真失败!25岁还没人追,我正常吗?  今年25了,看看周围,恋爱的恋爱,结婚的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就我自己一个人。  我个性不太外向,长相普通,平常工作时话不多,一度很自闭,没事时喜欢一个人呆着上网。最近也没有交什么新朋友,前两天被一男性朋友逼问现在有没有人追,看我没有回答,他的语气变得痛心疾首起来。看到别人在我这个年纪被众星捧月,就想起自己,没男人,做女人的滋味也没有。  25岁还没人追,我正
期刊
黑暗里还有一个人,丈夫,父亲——是男人,他在这黑暗中摸索着,去完成一件已经习惯了的,与日常生活浑然一体的事情——    家庭生活的诗意,往往在那些最平常的细节上洋溢开来。  夜深归来,总是蹑手蹑脚地上楼,轻轻地掏出钥匙,用最小的转匙声把门打开,然后再轻轻地关上。妻和女儿已经熟睡,惟恐自己稍不小心发出声响惊醒她们。假如还要夜读,总是把她们的房门轻轻扣上,哪怕是极轻的翻书声也可能吵醒她们的啊!  星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