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推进法治建设的主体,大学生的法治素质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当前大学生法治素质存在着一些问题,法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41-01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大学生法治教育就是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使其基本具备履行法律义务和依法行使法律权利素质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未来将成为我国立法、执法、司法等国家机关的后备力量,对于我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法治意识、法治品质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整个国家法治化水平的提升。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加速推进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2.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觀要求。市场经济要求人们遵守法治规则,依法办事,同时也要求人们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我国当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高新科技产业占领先地位,其产业的法律保护需要从业者法治意识的提高。大学生是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群体,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其法律素养,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客观需求。
3.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阶段是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法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适应法治社会。大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今后的发展将会面临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对个人法律素养的培养,提高综合素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容乐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氛围的改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整体有所提高,但现实生活屮时有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和一些大学生法治意识淡漠的现象,又让我们意识到当前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法律知识缺乏,法治意识淡薄。大学生基本知道自身权利义务,但对具体部门法律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特别是对于一些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部门法律知识如民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主动摄取法律知识用法的意识仍然是比较淡薄的。二是法治理念尚未形成。由于权力、关系等其他社会调节手段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部分大学生中还盛行着权力本位、官本位的思想,对于法治的现实作用缺乏信任。三是法治行为缺乏。不善于将法律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如在学生会选举、班委选举及奖学金评定等能够实际行使自己权利,践行法治精神的校园民主生活中,大部分学生的表现并不积极。在择业过程中被用人单位扣押证件、押金,签订不平等合同时不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四是守法意识淡薄。对大学生犯罪问题认识不全面,很多大学生不了解大学生犯罪是法律意识淡薄、心理疾病、社会风气不良、人性的弱点、人生经历灰暗、高校法治教育缺乏、就业压力大、家庭贫困、恋爱和性心理问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甚至一些大学生认为敢于违反法律就是敢于挑战世俗。
2.高校“法治”教育不够
根据“一五”普法部署,从1987年起,在高校遍开设了“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纳入了思想教育课程体系。但很多学校法治教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也缺乏科学性,效果不佳,在教学实践中被“边缘化”。大学生在接受了法治教育后没有学到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利的技能。
3.学生自身原因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学生急功近利,重视计算机、外语等操作性、实用性强的课程,忽视法律素质的提高,把法律课程作为一种修学分工具来学习。不去挖掘法律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深层次底蕴,不能全面掌握与灵活运用法律,自然不能树立健全的法治观念。
三、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1.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需要建设一批法律专业知识过硬、思想素质高尚、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教师队伍,让他们积极承担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其次,还可以聘请优秀司法工作人员来兼任法律课程,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拓展学生的法治理念视野。
2.优化法治教育校园环境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理念教育,必须营造法治教育校园环境。第一,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要健全民主参与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党代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组织,让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到学校发展和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中来。在制订或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过程中,参照法律,结合实际,采纳学生的建议,培养学生权利和责任意识。第二,培养学校各级人员法治意识,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执教的能力。教职工充分理解并在工作中贯彻法治理念,才能带动学生增强法治意识。
3.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载体
首先要改善大学生法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应当将理解法的价值和法治的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增加法学界的热点话题和案例。釆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设职业法律规范、常用法律规范等实用型法律选修和辅修课,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保障。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法治教育充分结合,形成协同教育机制。第二,创新法治教育活动。通过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宣传教育专题影片、法制动漫创作、法律知识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组建法律社团、模拟法庭、学生去法院旁听、到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参观访问、到监狱或劳改场所进行调研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培养法治理念。第三,占领网络法治教育阵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法律需求,开展融法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和引导。通过网络把高校校报、广播、电视等宣传教育媒体整合起来,加大信息传播的力度,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魏丽婷.大学生法治意识及教育途径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2]朱好杰.张海艳.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黑龙江史志,2008.3.
[3]赵博.新时期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时代教育,2015.1.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41-01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大学生法治教育就是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使其基本具备履行法律义务和依法行使法律权利素质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未来将成为我国立法、执法、司法等国家机关的后备力量,对于我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法治意识、法治品质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整个国家法治化水平的提升。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加速推进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2.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觀要求。市场经济要求人们遵守法治规则,依法办事,同时也要求人们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我国当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高新科技产业占领先地位,其产业的法律保护需要从业者法治意识的提高。大学生是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群体,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其法律素养,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客观需求。
3.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阶段是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法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适应法治社会。大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今后的发展将会面临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对个人法律素养的培养,提高综合素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容乐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氛围的改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整体有所提高,但现实生活屮时有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和一些大学生法治意识淡漠的现象,又让我们意识到当前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法律知识缺乏,法治意识淡薄。大学生基本知道自身权利义务,但对具体部门法律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特别是对于一些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部门法律知识如民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主动摄取法律知识用法的意识仍然是比较淡薄的。二是法治理念尚未形成。由于权力、关系等其他社会调节手段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部分大学生中还盛行着权力本位、官本位的思想,对于法治的现实作用缺乏信任。三是法治行为缺乏。不善于将法律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如在学生会选举、班委选举及奖学金评定等能够实际行使自己权利,践行法治精神的校园民主生活中,大部分学生的表现并不积极。在择业过程中被用人单位扣押证件、押金,签订不平等合同时不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四是守法意识淡薄。对大学生犯罪问题认识不全面,很多大学生不了解大学生犯罪是法律意识淡薄、心理疾病、社会风气不良、人性的弱点、人生经历灰暗、高校法治教育缺乏、就业压力大、家庭贫困、恋爱和性心理问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甚至一些大学生认为敢于违反法律就是敢于挑战世俗。
2.高校“法治”教育不够
根据“一五”普法部署,从1987年起,在高校遍开设了“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纳入了思想教育课程体系。但很多学校法治教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也缺乏科学性,效果不佳,在教学实践中被“边缘化”。大学生在接受了法治教育后没有学到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利的技能。
3.学生自身原因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学生急功近利,重视计算机、外语等操作性、实用性强的课程,忽视法律素质的提高,把法律课程作为一种修学分工具来学习。不去挖掘法律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深层次底蕴,不能全面掌握与灵活运用法律,自然不能树立健全的法治观念。
三、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1.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需要建设一批法律专业知识过硬、思想素质高尚、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教师队伍,让他们积极承担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其次,还可以聘请优秀司法工作人员来兼任法律课程,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拓展学生的法治理念视野。
2.优化法治教育校园环境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理念教育,必须营造法治教育校园环境。第一,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要健全民主参与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党代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组织,让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到学校发展和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中来。在制订或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过程中,参照法律,结合实际,采纳学生的建议,培养学生权利和责任意识。第二,培养学校各级人员法治意识,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执教的能力。教职工充分理解并在工作中贯彻法治理念,才能带动学生增强法治意识。
3.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载体
首先要改善大学生法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应当将理解法的价值和法治的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增加法学界的热点话题和案例。釆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设职业法律规范、常用法律规范等实用型法律选修和辅修课,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保障。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法治教育充分结合,形成协同教育机制。第二,创新法治教育活动。通过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宣传教育专题影片、法制动漫创作、法律知识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组建法律社团、模拟法庭、学生去法院旁听、到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参观访问、到监狱或劳改场所进行调研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培养法治理念。第三,占领网络法治教育阵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法律需求,开展融法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和引导。通过网络把高校校报、广播、电视等宣传教育媒体整合起来,加大信息传播的力度,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魏丽婷.大学生法治意识及教育途径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2]朱好杰.张海艳.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黑龙江史志,2008.3.
[3]赵博.新时期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时代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