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麦可思最新研究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率仍旧较低,不仅如此,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比例和国外相比差距也十分悬殊。大学生创业的严峻现实越发凸显创业教育的迫切性。从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创业教育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大学生都表达了接受创业教育与培训的迫切需求,但问题是,仅有不到二成的大学生满意高校提供的创业教育服务。高校是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主体,必须重视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在理论与实践教育结合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职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创业 创业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203-03
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比2010届(1.5%)高0.1个百分点,比2009届(1.2%)高0.4个百分点。然而,即便201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有所上升,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大学生20%至30%的创业比例,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仍然处于极低的水平。此外,根据南方日报的报道,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这一数字与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也有巨大的差距。
创业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创业和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则是全社会的责任。以创业带就业是国家鼓励的方向,大学生创业意愿不高,创业的成功率偏低实际上与创业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要改变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必须改进和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同时也将成为我国社会进程中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方面。
一、基于广义课程概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特殊能力往往影响创业活动的效率和创业的成功与否。创业能力一般包括组织领导能力和业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包括战略管理能力和决策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包括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交往协调和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
显而易见,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能力有些能够通过课堂学习习得,如专业技术能力,但是更多的能力是课堂之外、课本之外的。比如说协调交往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在书本上也往往是学不到的,它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大学生平时利用各种机会丰富社会经验,不断积累总结。因此,针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既需要相关的理论课程,更需要创设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再是几门课的问题,而是一个由课程、项目、情境所构成的一个体系,这种体系可名曰“广义创业课程”。
二、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就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而言,仍旧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科学的创业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开设时间及开设形式不合理、教育实践环节薄弱、教育模式改革滞后、良好的创业环境尚未形成、创业教育的开展缺乏普遍性、缺乏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等诸多问题。针对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典型操作模式,可以构建“理论 模拟 实践”的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如图1所示。
“理论-模拟-实战”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层次性。创业能力是一项要求很高的综合能力,考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可能通过简单几门理论课程或几项项目实践就能完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按照能力层次分步培养:在理论层,应当侧重于创业知识的传授,解决头脑问题;在模拟层,应当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解决动手的问题;在实践层,应当侧重风险教育,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当然,实际上,每个层次所培养的能力都具有复合性,如理论层也有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也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分层次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分步强化和检验大学生创业的核心能力。
其次,递进性。该模式设计了递进式的培养理念和思路,递进性意味着能力培养具有前后顺序和上升路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一步是创业知识传授,第二步是创业模拟检验,第三步是创业实战。知识传授是第一步,因为这是学生认识创业并对创业产业兴趣的条件,也是为后面的创业模拟或实战提供理论指导。创业模拟是第二步,模拟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能够“试错”并找到成功的方向,并从中锻炼技能和树立信心。创业实战是第三步,只有经过知识学习、技能强化后,才适合进入创业实战,这不仅仅是因为用真实情境来“试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成本太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实战中的失败对学生创业信心和意愿的打击要数倍于模拟训练。因此,前面两步的学习既是为了尽量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更是为了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在最后一步中,教育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风险管理。
最后,系统性。模式中实现三个层次的教育离不开支持平台的建设,从这一点上说,这个模式是一个系统。从支持平台本身来看,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场地保障也自成保障系统;从理念层来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支持课程也自成课程系统;从模拟层来看,创业比赛和创业实训也自成模拟系统;从实践层来看,项目工作室和真实企业也自成实战系统。因此,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科学的教育模式是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理论-模拟-实战”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创造力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使大学生创业动机不断增强,并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三、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精要
(一)支持平台
在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中,需要有一个重要的支持平台。无论是理论层、模拟层还是实践层的创业教育,都离不开平台的支持。支持平台至少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制度保障,二是组织保障,三是经费保障,四是场地保障。
以制度保障为例,首先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一是要对学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要推行完全学分制,使创业类课程不被限定在极其有限的学分内,增强课程的弹性与选择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最大化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各类课程;其次,要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成果进行学分认定,鼓励和肯定学生以创业业绩来代替某些理论课程成绩;最后,推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者推迟毕业,学生只要在一定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便可以随时申请毕业。这样既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创造了提前毕业的机会,也给予了想休学创业的学生更长的在校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其次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作为义乌唯一的一所大学,义乌工商学院为创业班学生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评价体系:上课时可以在下面接单发单;允许逃课,只要期末成绩合格;淘宝等级可以抵学分,一颗钻抵两个学分;学生们拥有两间教室,一间是仓储教室,一间是上课教室。要鼓励和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必须对现有的评价制度进行改革,采取更加灵活、宽容和弹性的学业评价方法,使创业有成的大学生不仅不会遇到挂科亮红灯的困惑,反而要让他们成为受表扬和奖励的对象。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最后还要改革学生管理制度。高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大学生实行弹性的管理方式,培养大学生独立的思想意识及坚忍不拔的性格。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该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的发展方面考虑,而不仅仅是从管理方便的角度着眼。
从组织保障上来看,首先要保障师资力量,教授创业教育的专家应来自经济管理、工程技术、政府经济部门、企业、投资公司等领域,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其次,还必须构建一个多元主体的组织体系,这个体系中应该有专门负责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部门和协会组织,也要有其他部门作为兼职的创业教育主体,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模块支持和后勤保障。
从经费保障上看,高校应该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和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及风险基金。无论是平台建设还是开展理论和实践教育,或是邀请专家开展各类讲座、培训和辅导,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就大学生创业实践来看,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开展都直接受限于学校经费的支持力度。此外,在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之外,高校也应该积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及风险基金,助力大学生圆梦创业。
从服务保障上看,应在校内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工作室及创业街(楼)等各种形式的场地资源,同时还应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高校应该提供创业场地资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平台。同时,高校应该对准创业者和创业者在服务保障方面提供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推动企业创办或者新创企业的成长。通过扶持学生真正开展创业活动,形成一系列的创业典型,其将能带动和培育创业教育新的资源。
(二)理论层
理论层面的创业教育由创业课程来完成。在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核心,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通识课程 专门课程 支持课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通识课程应该设置为必修课。必修课一般是基础性、常识性的课程,是大学生必须选修和掌握的知识,因此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课程就可以设定为必修课程,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在校学习一定的创新创业课程。
其次,创业所需的专门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课。选修课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选择。高校应该尽量设置范围广、数量多的选修课程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调查显示,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市场营销、民商法律和财务税收课程是大学生认为最值得开设的创业类课程,此外KAB、SYB等国际公认的创业课程也同样可以在专门课程中开设。
最后,还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课程作为创业课程的支撑。调查表明,“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是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两大创业领域之一,这也就是说,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课程实际上很可能是未来学生创业中可能会用到的。因此,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相关课程可以成为创业教育的支持课程,但前提是在有可能成为创业支持课程的专业课程教授时,应当加强创业意识的渗透和引导。
(三)模拟层
模拟层面的创业教育由创业比赛和创业实训构成。学生在学完创业相关课程以后,直接进入创业实战是不合适的。虽然在有些课程中也设计了一些操作和模拟的环节,但实际上学生的创业技能毫无疑问还是比较生疏的,对创业的整体内容和流程的感性认识还是不够的,而创业比赛和实训模拟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创业比赛和实训模拟,可以使学生在没有风险压力的情况下对创业内容和过程进行亲身体验。通过模拟层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模拟创业的成功喜悦,使其创业意愿得到正强化,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学生真实创业的失败率。
创业比赛包括职业规划大赛、创业项目设计大赛、大学生科技竞赛、商务策划大赛等。实际上,创业比赛为参赛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大赛提供的系统培训以及学习、交流,参赛大学生可以全面地接受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大赛还能锻炼参赛者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组织能力;大赛还能够让参赛大学生体验到前进中相互激励的力量和交流中灵感火花的跳跃,以及成功时分享的喜悦,从而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力量。最后,参赛大学生通过比赛,有机会结识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媒体,这将为其进一步创业或未来创业提供更多可能。
创业实训分为单项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单项模拟实训包括了单项技能模拟和单项技能实践。单项技能模拟指一些比较简单的模拟训练,通常可以在校内进行,如会计学院的学生可以在校内的做账实验室进行模拟的会计账务操作。单项技能实践主要是针对单个学生,给予他们去校外实习的机会,以体验社会的工作环境,如去银行实习,担任大堂服务人员,以亲身接触客户了解银行业的服务体系等。综合模拟实训是比较复杂的模拟训练,需要将生产操作、经营管理、社会活动等结合,比如创业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开小吃店,让学生自己管理经营,以体会创业的艰辛。
(四)实践层
实践层面的创业教育由项目工作室和真实公司构成。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的风险压力下进行创业实践,包含生产操作、经营管理、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实践。学生可以从风险较小的校园工作室开始进行小规模的创业活动,如创办一个物流站,学校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和银行贷款担保,其他由创业学生自己完成。成功的项目工作室最终将孵化成真正的公司。当然,学生也可以直接面向社会创办真实公司。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高校只有加强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在理论与实践教育结合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职业长远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莉.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2]施梅.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安徽大学,2010.
[3]张俊,颜吾芟.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
[4]李晓娟.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和追因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8(15).
[5]刘道玉.创业与人生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
[关键词]创业 创业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203-03
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比2010届(1.5%)高0.1个百分点,比2009届(1.2%)高0.4个百分点。然而,即便201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有所上升,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大学生20%至30%的创业比例,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仍然处于极低的水平。此外,根据南方日报的报道,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这一数字与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也有巨大的差距。
创业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创业和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则是全社会的责任。以创业带就业是国家鼓励的方向,大学生创业意愿不高,创业的成功率偏低实际上与创业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要改变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必须改进和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同时也将成为我国社会进程中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方面。
一、基于广义课程概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特殊能力往往影响创业活动的效率和创业的成功与否。创业能力一般包括组织领导能力和业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包括战略管理能力和决策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包括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交往协调和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
显而易见,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能力有些能够通过课堂学习习得,如专业技术能力,但是更多的能力是课堂之外、课本之外的。比如说协调交往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在书本上也往往是学不到的,它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大学生平时利用各种机会丰富社会经验,不断积累总结。因此,针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既需要相关的理论课程,更需要创设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再是几门课的问题,而是一个由课程、项目、情境所构成的一个体系,这种体系可名曰“广义创业课程”。
二、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就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而言,仍旧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科学的创业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开设时间及开设形式不合理、教育实践环节薄弱、教育模式改革滞后、良好的创业环境尚未形成、创业教育的开展缺乏普遍性、缺乏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等诸多问题。针对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典型操作模式,可以构建“理论 模拟 实践”的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如图1所示。
“理论-模拟-实战”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层次性。创业能力是一项要求很高的综合能力,考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可能通过简单几门理论课程或几项项目实践就能完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按照能力层次分步培养:在理论层,应当侧重于创业知识的传授,解决头脑问题;在模拟层,应当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解决动手的问题;在实践层,应当侧重风险教育,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当然,实际上,每个层次所培养的能力都具有复合性,如理论层也有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也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分层次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分步强化和检验大学生创业的核心能力。
其次,递进性。该模式设计了递进式的培养理念和思路,递进性意味着能力培养具有前后顺序和上升路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一步是创业知识传授,第二步是创业模拟检验,第三步是创业实战。知识传授是第一步,因为这是学生认识创业并对创业产业兴趣的条件,也是为后面的创业模拟或实战提供理论指导。创业模拟是第二步,模拟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能够“试错”并找到成功的方向,并从中锻炼技能和树立信心。创业实战是第三步,只有经过知识学习、技能强化后,才适合进入创业实战,这不仅仅是因为用真实情境来“试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成本太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实战中的失败对学生创业信心和意愿的打击要数倍于模拟训练。因此,前面两步的学习既是为了尽量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更是为了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在最后一步中,教育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风险管理。
最后,系统性。模式中实现三个层次的教育离不开支持平台的建设,从这一点上说,这个模式是一个系统。从支持平台本身来看,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场地保障也自成保障系统;从理念层来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支持课程也自成课程系统;从模拟层来看,创业比赛和创业实训也自成模拟系统;从实践层来看,项目工作室和真实企业也自成实战系统。因此,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科学的教育模式是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理论-模拟-实战”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创造力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使大学生创业动机不断增强,并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三、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精要
(一)支持平台
在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中,需要有一个重要的支持平台。无论是理论层、模拟层还是实践层的创业教育,都离不开平台的支持。支持平台至少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制度保障,二是组织保障,三是经费保障,四是场地保障。
以制度保障为例,首先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一是要对学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要推行完全学分制,使创业类课程不被限定在极其有限的学分内,增强课程的弹性与选择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最大化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各类课程;其次,要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成果进行学分认定,鼓励和肯定学生以创业业绩来代替某些理论课程成绩;最后,推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者推迟毕业,学生只要在一定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便可以随时申请毕业。这样既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创造了提前毕业的机会,也给予了想休学创业的学生更长的在校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其次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作为义乌唯一的一所大学,义乌工商学院为创业班学生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评价体系:上课时可以在下面接单发单;允许逃课,只要期末成绩合格;淘宝等级可以抵学分,一颗钻抵两个学分;学生们拥有两间教室,一间是仓储教室,一间是上课教室。要鼓励和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必须对现有的评价制度进行改革,采取更加灵活、宽容和弹性的学业评价方法,使创业有成的大学生不仅不会遇到挂科亮红灯的困惑,反而要让他们成为受表扬和奖励的对象。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最后还要改革学生管理制度。高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大学生实行弹性的管理方式,培养大学生独立的思想意识及坚忍不拔的性格。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该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的发展方面考虑,而不仅仅是从管理方便的角度着眼。
从组织保障上来看,首先要保障师资力量,教授创业教育的专家应来自经济管理、工程技术、政府经济部门、企业、投资公司等领域,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其次,还必须构建一个多元主体的组织体系,这个体系中应该有专门负责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部门和协会组织,也要有其他部门作为兼职的创业教育主体,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模块支持和后勤保障。
从经费保障上看,高校应该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和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及风险基金。无论是平台建设还是开展理论和实践教育,或是邀请专家开展各类讲座、培训和辅导,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就大学生创业实践来看,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开展都直接受限于学校经费的支持力度。此外,在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之外,高校也应该积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及风险基金,助力大学生圆梦创业。
从服务保障上看,应在校内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工作室及创业街(楼)等各种形式的场地资源,同时还应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高校应该提供创业场地资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平台。同时,高校应该对准创业者和创业者在服务保障方面提供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推动企业创办或者新创企业的成长。通过扶持学生真正开展创业活动,形成一系列的创业典型,其将能带动和培育创业教育新的资源。
(二)理论层
理论层面的创业教育由创业课程来完成。在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核心,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通识课程 专门课程 支持课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通识课程应该设置为必修课。必修课一般是基础性、常识性的课程,是大学生必须选修和掌握的知识,因此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课程就可以设定为必修课程,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在校学习一定的创新创业课程。
其次,创业所需的专门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课。选修课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选择。高校应该尽量设置范围广、数量多的选修课程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调查显示,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市场营销、民商法律和财务税收课程是大学生认为最值得开设的创业类课程,此外KAB、SYB等国际公认的创业课程也同样可以在专门课程中开设。
最后,还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课程作为创业课程的支撑。调查表明,“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是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两大创业领域之一,这也就是说,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课程实际上很可能是未来学生创业中可能会用到的。因此,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相关课程可以成为创业教育的支持课程,但前提是在有可能成为创业支持课程的专业课程教授时,应当加强创业意识的渗透和引导。
(三)模拟层
模拟层面的创业教育由创业比赛和创业实训构成。学生在学完创业相关课程以后,直接进入创业实战是不合适的。虽然在有些课程中也设计了一些操作和模拟的环节,但实际上学生的创业技能毫无疑问还是比较生疏的,对创业的整体内容和流程的感性认识还是不够的,而创业比赛和实训模拟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创业比赛和实训模拟,可以使学生在没有风险压力的情况下对创业内容和过程进行亲身体验。通过模拟层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模拟创业的成功喜悦,使其创业意愿得到正强化,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学生真实创业的失败率。
创业比赛包括职业规划大赛、创业项目设计大赛、大学生科技竞赛、商务策划大赛等。实际上,创业比赛为参赛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大赛提供的系统培训以及学习、交流,参赛大学生可以全面地接受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大赛还能锻炼参赛者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组织能力;大赛还能够让参赛大学生体验到前进中相互激励的力量和交流中灵感火花的跳跃,以及成功时分享的喜悦,从而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力量。最后,参赛大学生通过比赛,有机会结识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媒体,这将为其进一步创业或未来创业提供更多可能。
创业实训分为单项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单项模拟实训包括了单项技能模拟和单项技能实践。单项技能模拟指一些比较简单的模拟训练,通常可以在校内进行,如会计学院的学生可以在校内的做账实验室进行模拟的会计账务操作。单项技能实践主要是针对单个学生,给予他们去校外实习的机会,以体验社会的工作环境,如去银行实习,担任大堂服务人员,以亲身接触客户了解银行业的服务体系等。综合模拟实训是比较复杂的模拟训练,需要将生产操作、经营管理、社会活动等结合,比如创业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开小吃店,让学生自己管理经营,以体会创业的艰辛。
(四)实践层
实践层面的创业教育由项目工作室和真实公司构成。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的风险压力下进行创业实践,包含生产操作、经营管理、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实践。学生可以从风险较小的校园工作室开始进行小规模的创业活动,如创办一个物流站,学校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和银行贷款担保,其他由创业学生自己完成。成功的项目工作室最终将孵化成真正的公司。当然,学生也可以直接面向社会创办真实公司。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高校只有加强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在理论与实践教育结合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职业长远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莉.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2]施梅.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安徽大学,2010.
[3]张俊,颜吾芟.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
[4]李晓娟.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和追因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8(15).
[5]刘道玉.创业与人生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