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班族在实战中该如何运用“善良心机”?年轻工作者又应如何看待这件事?有丰富人力资源顾问经验的经纬智库台湾分公司总经理许书扬,以及台湾畅销作家吴若权,从职场生态的观点出发,展开一场犀利对话。
以善为出发点,利己但别损人
吴若权(以下简称吴):通常我们对“心机”的感觉都很负面,上班族都不想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心机就是一种策略——为了达成某种目标所采取的方式;若加上“善良”两字,则形成新的界定:在往高处爬的过程中,是否有些策略性的目标,让当中做的每件事情都和目标连接。
许书扬(以下简称许):所谓的“善良心机”,简单说就是要眼利、心细、嘴甜。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开亚太区的会议,中午用餐时,通常大家都不想跟老板吃饭,同事各自形成一小桌。老板发现有同事的桌子都满了,他就自己去没有人的桌子,后续来的同事也没人愿意和老板同桌,最后变成老板自己吃饭。
这时我们新加坡的总经理自告奋勇:“老板一个人吃饭,这样好像不太好,有没有人要跟我一起过去?”但大家都头低低当作没听到,因为早上才刚被骂了3小时。在别人心里,这可能是心’机的一种,觉得他想去巴结老板,但我觉得他的出发点是善意的。
跟老板一起吃饭,不用怕!
吴:我有一次去一家公司演讲,当天刚好是尾牙,他们在送我回来的路上讨论,除了晚上尾牙,中午还有部门聚餐。其中有人不理解:“不是晚上要吃尾牙了,中午为什么还要聚餐?”有一位资深同事就说:“因为晚上和中午的话题不一样。”不能让老板听到的在中午讲,晚上讲的,才是老板可以听的。
这是亚洲职场普遍的现象。我们从小被教育“高处不胜寒”,看到老板就觉得他有权威感,除了尊重,甚至有些害怕。其实,如果平常和老板有很好的沟通与互动,吃一顿饭根本不是问题。每个人本来就该多制造自己和老板交流的机会,对于其他同事异样的眼光,反而不用太在意。以我的职场经验来说,那些不在意同事眼光的,最后都会高升。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反而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许:在职场上,不要幻想讨好所有人,但有两种人绝对不能得罪,第一是老板,第二是同事间的意见领袖。
年轻工作者可能会觉得这些事很无聊,为什么不能“做好自己”就行?但事实上,在职场中,位子愈高,“做人”就愈比“做事”重要。在基层看的是工作能力,随着工作提升,都更需要做人能力,包括领导、沟通等。
我再举个例子,有的老板出书时,会婉转建议公司福利委员会,替每位同事都买一本。有些员工会抱怨:“福委会的钱大家都有份,干嘛花钱买这书,平常听老板讲还不够吗?”结果老板过一阵子去看大家的座位,有些人把书摆着积灰尘,这就是没有心机的人;有心机的人不只会看,还会贴标签,让老板知道自己很重视这本书。这看起来很麻烦,又是件小事,但就是这些细节会影响老板对你的观感。
会做人的员工,容易被看到
吴:从老板的角度,会做人的员工真的比较容易被看到。我曾做过广告公司主管,有时候隔天报纸要出的广告,看打样都会弄到很晚,一定要有人确认过打样才能走。有位很会做人的员工,很贴心地发短信告诉我:“打样确认过了,应该没有问题。我想让你放心,但因时间很晚了,就不打电话打扰你。”
隔天早上看到短信,我才知道原来前一天晚上他忙到1点多,如果没有那短信,坦白说,我可能不会注意到他忙到多晚。
这个例子要说的是,年轻工作者应该建立一种习惯,不是要你“做假”给别人看,而是认真去处理每件事。善良心机回归基本面,就是一种诚恳的态度,其实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对工作者来说,做人甚至已经成为做事的一部分。因为现在很少有一件事能靠一个人独立完成,除非是艺术创作。办公室的工作通常都需要横向的人际联系,更应该把对人的态度放人工作的一部分。反过来说,做人成功,相对也会得到更多资源与帮助。
许:若以刚加入公司的新人来说,先做人比先做事重要,简单说就是眼睛亮、嘴巴小。我曾经碰过一位新人,刚报到没多久,就主动帮大家订便当,这马上就会给大家好印象。从这些小细节中,可以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因为新人做事的能力,可能需要时间验证,但会不会做人,可能报到第一天就会被大家知道。
“尊重”的互动,就是出头关键
吴:一般人常常觉得,会被老板升职的人,一定是最巴结老板的人,但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却不是这样。老板一定是升价值观相近的人当主管,因为平常跟老板互动很差的人,老板不知道他到底想什么。但没被升迁的人总觉得:“我就吃亏在不会狗腿。”实际上,是因为老板要找他确认过适合当主管的人。
许:比如说,下班了,谁会先跟老板打招呼:“我要下班了,还有没有其他事?没有的话我要走了。”在别人眼中或许会觉得是狗腿,但对老板来说,这样的员工却很棒,因为展现出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毕竟“职场如战场”,有时候需要演戏的时候,还是得演。
站在老板的角度,若3个同样年资、能力的人让他选,他肯定会升互动最好的那个。要让老板觉得他有存在的价值、他罩得住你,所以不妨经常请教老板,即使心里已经有决定了,还是可以多问,沟通彼此的想法与价值观。
吴:做人的基本就是尊重。就算有些老板已经充分授权,不用事事请示,但也许可以每周给老板一份报告,把当周做的决策让他知道,有问题需要调整还来得及。只要是出于“尊重”,通常都错不了。
有时候,不用一定非要跟最高阶的老板互动好,和他周边的人互动也不错。例如我最近认识一位企业主管,他就跟CEO的秘书互动很好。他也不是刻意的,是有次开会认识,后来常常一起吃饭,无形中对他帮助很大。比如说,他打算提方案给CEO前,会先跟秘书聊天,秘书会提到老板对这件事的看法可能会怎样。虽然本来是无心的,但后来发现,多了这些信息,让他的案子和预算更容易过。
也就是说,与人互动好,是获得更多关键信息的最佳管道。通过这些良好互动,更能让他凸显自己的能力,自然能提高成功的几率。
以善为出发点,利己但别损人
吴若权(以下简称吴):通常我们对“心机”的感觉都很负面,上班族都不想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心机就是一种策略——为了达成某种目标所采取的方式;若加上“善良”两字,则形成新的界定:在往高处爬的过程中,是否有些策略性的目标,让当中做的每件事情都和目标连接。
许书扬(以下简称许):所谓的“善良心机”,简单说就是要眼利、心细、嘴甜。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开亚太区的会议,中午用餐时,通常大家都不想跟老板吃饭,同事各自形成一小桌。老板发现有同事的桌子都满了,他就自己去没有人的桌子,后续来的同事也没人愿意和老板同桌,最后变成老板自己吃饭。
这时我们新加坡的总经理自告奋勇:“老板一个人吃饭,这样好像不太好,有没有人要跟我一起过去?”但大家都头低低当作没听到,因为早上才刚被骂了3小时。在别人心里,这可能是心’机的一种,觉得他想去巴结老板,但我觉得他的出发点是善意的。
跟老板一起吃饭,不用怕!
吴:我有一次去一家公司演讲,当天刚好是尾牙,他们在送我回来的路上讨论,除了晚上尾牙,中午还有部门聚餐。其中有人不理解:“不是晚上要吃尾牙了,中午为什么还要聚餐?”有一位资深同事就说:“因为晚上和中午的话题不一样。”不能让老板听到的在中午讲,晚上讲的,才是老板可以听的。
这是亚洲职场普遍的现象。我们从小被教育“高处不胜寒”,看到老板就觉得他有权威感,除了尊重,甚至有些害怕。其实,如果平常和老板有很好的沟通与互动,吃一顿饭根本不是问题。每个人本来就该多制造自己和老板交流的机会,对于其他同事异样的眼光,反而不用太在意。以我的职场经验来说,那些不在意同事眼光的,最后都会高升。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反而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许:在职场上,不要幻想讨好所有人,但有两种人绝对不能得罪,第一是老板,第二是同事间的意见领袖。
年轻工作者可能会觉得这些事很无聊,为什么不能“做好自己”就行?但事实上,在职场中,位子愈高,“做人”就愈比“做事”重要。在基层看的是工作能力,随着工作提升,都更需要做人能力,包括领导、沟通等。
我再举个例子,有的老板出书时,会婉转建议公司福利委员会,替每位同事都买一本。有些员工会抱怨:“福委会的钱大家都有份,干嘛花钱买这书,平常听老板讲还不够吗?”结果老板过一阵子去看大家的座位,有些人把书摆着积灰尘,这就是没有心机的人;有心机的人不只会看,还会贴标签,让老板知道自己很重视这本书。这看起来很麻烦,又是件小事,但就是这些细节会影响老板对你的观感。
会做人的员工,容易被看到
吴:从老板的角度,会做人的员工真的比较容易被看到。我曾做过广告公司主管,有时候隔天报纸要出的广告,看打样都会弄到很晚,一定要有人确认过打样才能走。有位很会做人的员工,很贴心地发短信告诉我:“打样确认过了,应该没有问题。我想让你放心,但因时间很晚了,就不打电话打扰你。”
隔天早上看到短信,我才知道原来前一天晚上他忙到1点多,如果没有那短信,坦白说,我可能不会注意到他忙到多晚。
这个例子要说的是,年轻工作者应该建立一种习惯,不是要你“做假”给别人看,而是认真去处理每件事。善良心机回归基本面,就是一种诚恳的态度,其实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对工作者来说,做人甚至已经成为做事的一部分。因为现在很少有一件事能靠一个人独立完成,除非是艺术创作。办公室的工作通常都需要横向的人际联系,更应该把对人的态度放人工作的一部分。反过来说,做人成功,相对也会得到更多资源与帮助。
许:若以刚加入公司的新人来说,先做人比先做事重要,简单说就是眼睛亮、嘴巴小。我曾经碰过一位新人,刚报到没多久,就主动帮大家订便当,这马上就会给大家好印象。从这些小细节中,可以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因为新人做事的能力,可能需要时间验证,但会不会做人,可能报到第一天就会被大家知道。
“尊重”的互动,就是出头关键
吴:一般人常常觉得,会被老板升职的人,一定是最巴结老板的人,但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却不是这样。老板一定是升价值观相近的人当主管,因为平常跟老板互动很差的人,老板不知道他到底想什么。但没被升迁的人总觉得:“我就吃亏在不会狗腿。”实际上,是因为老板要找他确认过适合当主管的人。
许:比如说,下班了,谁会先跟老板打招呼:“我要下班了,还有没有其他事?没有的话我要走了。”在别人眼中或许会觉得是狗腿,但对老板来说,这样的员工却很棒,因为展现出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毕竟“职场如战场”,有时候需要演戏的时候,还是得演。
站在老板的角度,若3个同样年资、能力的人让他选,他肯定会升互动最好的那个。要让老板觉得他有存在的价值、他罩得住你,所以不妨经常请教老板,即使心里已经有决定了,还是可以多问,沟通彼此的想法与价值观。
吴:做人的基本就是尊重。就算有些老板已经充分授权,不用事事请示,但也许可以每周给老板一份报告,把当周做的决策让他知道,有问题需要调整还来得及。只要是出于“尊重”,通常都错不了。
有时候,不用一定非要跟最高阶的老板互动好,和他周边的人互动也不错。例如我最近认识一位企业主管,他就跟CEO的秘书互动很好。他也不是刻意的,是有次开会认识,后来常常一起吃饭,无形中对他帮助很大。比如说,他打算提方案给CEO前,会先跟秘书聊天,秘书会提到老板对这件事的看法可能会怎样。虽然本来是无心的,但后来发现,多了这些信息,让他的案子和预算更容易过。
也就是说,与人互动好,是获得更多关键信息的最佳管道。通过这些良好互动,更能让他凸显自己的能力,自然能提高成功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