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问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q78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向国人提出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在《新中国》杂志预言万国博览会将在上海浦东开幕。由此,奥运和世博两颗梦想的种子便深深植于中华民族和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它们成为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成为心中难解、难舍的情结。
  回首这个波澜壮阔、千回百转的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感慨万千。2008年,我们以坚强的意志和如火的热情奉献了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终于回答了1908年《天津青年》的“世纪之问”。2010年,陆士谔勾勒的“百年世博”之梦也得以实现。这两颗梦想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落地开花,奥运和世博与中国的激情相拥在这个复兴的伟大民族。
  
  圆梦之路
  
  梦圆摩纳哥
  2002年12月3日,风景秀丽的地中海小国摩纳哥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展览局第132次成员国代表大会将在这里投票决定哪个城市将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俄罗斯人在期待,墨西哥人在期待,波兰人在期待,韩国人在期待。中国人更加期待,世界能给中国一个机会吗?上海能有一份幸运吗?
  摩纳哥当地时间下午2时55分,格林马迪会议宫,第一轮投票结果:中国36票,韩国28票,俄罗斯12票,墨西哥6票,波兰2票。中国领先!第二轮投票结果:中国38票,韩国34票,俄罗斯10票,墨西哥5票,这一轮中国增长2票,而韩国增长了6票!中韩的差距缩小,竞争加剧!第三轮:中国44票,韩国32票,俄罗斯12票。在场的中国人开始欢呼,只要再有一票45票,就超过国际展览局成员国参加会议数的半数以上!中国能赢!最后一轮,最靠近会场的中国人突然间发出巨大的欢呼声,整个会议中心顿时成为沸腾的海洋。54票对韩国34票,“中国赢了!”“中国万岁!”欢呼声响成一片。中国胜出!历史定格在这一瞬间: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时间下午3时8分。
  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就在五星红旗前庄严地宣布: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会场内,人们高高举起两面五星红旗,《歌唱祖国》即刻唱响。会场外,48名特意赶来为中国申博助威的上海制皂集团员工,挥舞着大大小小的国旗,早已是热泪盈眶。那一时刻,万里之遥的中国上海,已经火树银花,万众欢腾。世博会在其150多年的历史上,将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一个充满希望的城市实现了自己伟大的梦想,璀璨的东方明珠在夜空的星海中显得更加熠熠闪亮。
  优势难比肩
  2001年5月2日上午9时,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代表中国政府第一个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了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申请书,而这天,是按国际展览局规定允许提出正式申请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第一天。第一时间,包含着中国人对申办世博的祈盼。
  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一书中,就有《赛会》一篇,强调“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但在国力衰弱,外侮频仍的中国,举办世博会无疑是萦绕在爱国志士心头的梦。
  但是今日的中国,已是今非昔比。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六,对外贸易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在世博会举办的今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19万亿元。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中国设立了约4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近400家已在华设立了企业,中国已连续数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举办世博会毫无疑义也将使中国持续成为世界上最富吸引力的国际贸易投资大市场之一。
  充满活力的上海,别的城市难以比肩。1999年,上海成功举办全球《财富》论坛,参加的跨国企业数量达到历届之最。2001年APEC会议,更是让世界见证了上海的独特魅力。
  自从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创造了6400万人次的参观纪录后,世博会与会观众一直在低谷徘徊。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只吸引到全世界18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预计超过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参观规模,更是世博会之树焕发青春亟须的“肥沃土壤”。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申办主题,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世界各国城市无论大小,都正面临着众多难题与困惑,倘能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进行专题切磋,所有参展国参观者都将受益。
  精诚终得果
  2002年6月,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办公室收到一幅来自苏州的刺绣复制品《耶稣像》,这与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的中国展品《耶稣像》极为相像。更巧的是,复制者曹美姐正是87年前获奖作者沈寿的后世弟子。听说上海正在申办2010年世博会,她和姐妹们根据留存的照片影印件,费时5个多月,终于让昔日轰动世博会的《耶稣像》再现风采。她说:“我们想尽一份力,表达中国百姓对世博会的憧憬和支持,同时也说明中国人对世博会充满怀念,渴望与世界融合。”
  为了寻找上海和世博历史的渊源,上海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大量原始文献中找到了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荣记丝绸参加1851年首届世博会并获金、银大奖的记载。在此之前,作为徐家后裔的徐希曾老人,也从家中劫后余存的《香山徐氏宗谱》中找到相关的记载。
  国际展览局考察团对中国早在1851年就参加世博会的史实惊讶不已,对上海在世博会文献搜集方面所下的工夫深感钦佩,他们由衷地表示:你们是在用“心”申博!
  上海黄浦江畔的白莲泾小区,地处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址规划区,有3000多居民。随着申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小区居民一起动手做了一艘大纸船,里面撒满了3000颗晶莹透亮的幸运星,船上三面风帆祝愿申博一帆风顺。居民说:“如果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我们就要搬离这儿。但白莲泾的明天会更加美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好。”
  从“大学生骑车申博万里行”到2010名上海市民代表宣誓,从“万人签名”到“长江三角洲申博之旅”,中国民众支持、参与申博的各种活动如银河之星,难以计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有了这份坚持,那一刻,中国梦圆。
  
  世纪使命
  
  自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博会后,西方各国为促进商品生产和贸易发展,纷纷举办大型博览会。1867年巴黎世博会开始,清政府授权由海关组织中国展品赴展。
  随着参展次数的增加,清政府逐渐认识到举办世博会对经济、贸易的促进作用,开始予以重视。与此同时,民间要求中国自行举办博览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1905年,清政府在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压力之下,终于决心要“力图变法”。就在这一年,清廷为了“预备立宪”,派出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分两路前往欧美及日本等国考察政治。
  五大臣在国外参观了政治、教育、文化等各类设施,其中也包括世界博览会。如端方等人到达意大利时,正值米兰世博会举办期间。他们参观了博览会,亲身感受到西方社会的文明,感触颇深。
  回国后,五大臣及其随员们纷纷上书朝廷,除了学习西方宪政外,还建议在中国设立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开民智、化民俗。端方还建议,仿“外国赛会之例”,在中国也举办类似的博览会,这成为中国南洋劝业会举办的契机。
  许多人不知道,在距离上海世博会一个世纪前的1910年,南京曾举办过一次规模盛大的商业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历史上以政府名义主办的第一个全国性博览会。
  两江总督端方是劝业会的主要发起人,因两江总督同时兼任南洋大臣,故此次江宁(南京旧称)劝业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当年6月开幕,历时近半年,吸引了超过30万人次的中外宾客,东南亚、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国也多有展品参会。
  南洋劝业会自筹办之初,端方就表示将借鉴日本及欧美的博览会,“以资比较,以供研求”;而劝业会举办的章程、办法、奖评等也都是效法各国博览会。当年的《申报》曾发文寄语:“深望吾国农工品物,经此盛会,而由有比较而竞争,由竞争而谋改进,则吾国实业前途,虽未能递与欧美相颉颃,而亦差足自存于世界。”
  首个官办全国博览会
  端方被认为是清末开明派官员。1905年,刚刚升任闽浙总督的端方未及上任,被召回北京,清政府委派他与载泽等四大臣一起,出使欧美各国考察宪政,预备制定宪法。端方一行五人当年12月出发,历访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十国,于次年8月回国。
  端方在国外除考察各国政治外,还特别留意各国举办的各类博览会,对博览会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和认识。回国之后,1908年他与江苏省巡抚陈启泰联名奏请朝廷,在江宁举办第一次劝业会,“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并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年6月,端方改调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遗缺由两广总督张人骏接替。7月13日,清廷正式批准了奏请,任命张人骏为南洋劝业会会长,并命各省筹划本省产品参展。
  南洋劝业会从最初就确定为官商合办,即政府与民营企业界共同举办。端方在筹办之初就确立了几条原则,其中首要是“宗旨宜纯”,政府“当尽实力提倡之责,未便存因以为利之心”。其目的是借劝业会实现各省农、工、商、科技、教育等互通有无,互相竞争,以实现“农工竞劝,商业勃兴”的目标。
  主办方发布的《南洋劝业会通告》也大赞竞争之益处,认为竞争的实质即各国之间的较量。“故无比较,则世界亘古无竞争;无竞争,则世界亘古无进步;无进步,则社会亘古不能进于文明之域。”
  为筹办这一空前的大型博览会,主办方专门成立了工作机构——南洋劝业会事务所。开办费用初定白银50万两,由江苏省官商各半分筹,后追加至白银100万两。
  鲁迅率200师生参会
  南洋劝业会于1910年6月5日在江宁开幕。会场设在江宁城北江宁公园内,占地约1000亩。包括江苏、浙江、直隶、东三省等在内的22个行省参加了南洋劝业会。劝业会设置的最大场馆是东道主所在地的两江馆,另外设有工艺、农业、机械、通运、教育等15个分馆;为切实倡导实业,特设了湖南瓷业馆、博山玻璃馆、江宁缎业馆等3个专门馆;还有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兰锜馆,广东的教育出品馆,江浙渔业公司水产馆等特别馆。
  劝业会还特意为海外参展的华侨设置了暨南馆,专门陈列南洋华侨出品物,还设置了第一、第二、第三参考馆,陈列外国出品物,供游客观摩。
  会场内外附设了剧场、马戏场、动植物园等娱乐、游戏场所30多座,每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常。会场外铺设轻轨小铁路,每节车厢可容纳二三十人的小火车,每小时一趟,游客花10个铜元即可坐上火车环游会场一周。江宁城商家还新建旅馆、店铺200多家,接待来此观光的中外游人。
  劝业会让当时追求近代文明的中国人大开眼界。当年,任职浙江绍兴中学学堂学监兼博物教员的鲁迅,便率全校200多名师生赶来观摩。一位在劝业会江西馆工作的绍兴同乡、鲁迅的老朋友徐季龙,还特地赠送鲁迅师生每人一只特制细瓷茶杯,杯上刻写“南洋劝业会纪念”字样。
  劝业会开展的6个多月里,近代实业家荣德生曾连去参观三次,说道:“地场大,各省有馆,一次看不了,全国物产有朝气。”许多实业界巨头,如张骞、李平书、虞洽卿、周金箴等直接参与其事;一些省份和海外华人居住地相继成立了“出品协会”,负责本地产品参展事宜;国内各界人士及华侨踊跃捐款赞助,并成立了“协赞会”。
  当时的报界也高度评价劝业会:“全国之大钟表也,商人之大实业学校也,产品之大广告场也,输送本国货以向外国之轮船、铁道也”,甚至称“一日观会,胜于十年就学”。
  30万人观摩劝业会
  第一次南洋劝业会持续了近6个月,于1910年11月闭幕。
  展会共接展各省送展展品达100多万件,分24部,420类。劝业会临近结束时,在审查总长、农工商部右侍郎杨士琦主持下,以江宁学者李瑞清为首的700余名专家评出一等奖66个、二等奖214个……共有5269件展品获奖。商务印书馆1910年版的《南洋劝业会审查给奖名册》,记述了南洋劝业会获奖名录,在获一等奖的66件展品中,以丝、茶、工艺品居多,机械类甚少,获奖地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和北京。
  当年的《申报》记者在采访完南洋劝业会后,一一指出劝业会的种种缺失:除农业馆、工艺馆、教育馆稍有可观外,机械馆只有“北洋、上海、通州各局厂所制之小机数种”;医药馆仅“药瓶数橱”;“至于通运馆,则空屋一所”……所展出物品都是些农产品、工艺品,少数机器、人造物品,却“绝少发明”,“多美术而少实用,仅能耗财而不能生利”。
  一些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认为,南洋劝业会基本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的现状,一方面仍然是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家,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刚刚萌芽的近代工业还未获得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偏远省份经济极其落后。
  不过,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的历史意义不可磨灭。这一次展会带动了南京地区经济发展,一些基础设施诸如电灯、电话、旅馆、铁路等都因展会而得到突破性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开一时之风气,策异日之富强”的作用。
  南洋劝业会吸引了约30万观摩者,总成交额数千万银元,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来自美国、日本等国考察团对劝业会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会后,南京一带的社会风气更加注重实业与教育,南洋华侨与国内的联系也得以加强,华侨纷纷回国兴办实业。
  南洋劝业会闭幕后,当时的会址和建筑被保存了起来,预备以后定期再办。但因社会动荡、历史变迁而终止,场馆建筑有的改做他用,有的被拆除。如今,南京鼓楼区开辟了一个以“南洋劝业会”为主题的纪念广场,广场石柱上镌刻着南洋劝业会的历史资料,以此纪念那个百年前的盛会。
  
  链接······
  南洋劝业会
  1910年6月至1910年11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这是中国以政府名义主办的第一个博览会,其倡导的“生计之竞争,世界之教育,国家之盛典,国民之外交”宗旨在百年后的上海世博会上依然得到体现。
  “劝业”,意指提倡和奖励实业。发起人两江总督端方认为当时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初次举办,应“暂避博览之名”,“劝业”则有“劝百业之进步”之意。“南洋劝业会”就此得名。
  南洋劝业会的规模与当时西方国家经常举办的博览会相比,算不了很大,但它对于数千年来司于乡居独处,只逛过集市、庙会的中国人来说,的确如当时人所说的令人“荡心骇目,巍然焕然”,大开眼界。当时各家报刊在谈到南洋劝业会的意义时说:“一日观会,胜于十年就学。”有人将劝业会比喻为:全国之大钟表也,商人之大实业学校也,产品之大广告场也,输运本国货以向外国之轮船、铁道也。”
  
  世博岁月
  
  在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中国商人选送的“荣记湖丝”获得金银大奖。自此,“中国制造”便在世博会上屡获殊荣,见证了近代中国对接世界的不懈努力。
  在1906年意大利世博会上,喝惯了葡萄酒、威士忌和白兰地的西方人,发现中国江苏的颐生酒不仅口感醇正,且具有保健之功用。“颐生酒”也代表中国制酒业在世博会上获得了第一块金牌。
  在1915年为纪念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而举行的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中国酒”更是让西方大开眼界。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的产品在这一届世博会上击败西方同行,荣获金质奖章和奖状,“金奖白兰地”就此得名;而贵州茅台酒在展台上故意摔瓶于地、酒香四溢而荣获金奖的故事,更是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段佳话,茅台酒也因此成为“中国酒”的代表。
  在1915年的旧金山世博会上,绣像、景泰蓝等中国传统工艺品同样“沉醉”了西方。上海知名绣家沈寿的苏绣作品《耶稣像》,用色多达100多种,耗时一年多方才完成。这件绣品荣获一等大奖,备受好评,当时就有富商愿出1.3万美元求购这幅来自东方的《耶稣像》。
  旧金山世博会,后世被惯称以巴拿马世博会,成为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展品在这届世博会上共获奖1211项,在30余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创造了中国参展历届世博会获奖成绩最辉煌的一章。
  据记载,张小泉剪刀、冠生园食品、天厨味精等中国驰名产品,也曾在历届世博会上博得过喝彩和奖励,这些获奖产品历经百余年考验,依然经久不衰。
  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的常州梳篦,曾“梅开二度”,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和1926年费城世博会上分别荣获银奖和金奖。制作一把常州木梳,需经历28道工序,而制作一把篦箕,则要经过多达70多道工序,世博会的奖状承认了常州梳篦作为人类一大发明,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中国制造”的代表作。
  今天,在常州梳篦博物馆里,世博会颁发的两张奖状摆放在展馆醒目处。这段历经久远依然为人记忆的历史,说明世博会对中国已不再陌生,在近代中国,世博会就曾经历过一个知名度不断提升的过程,而一件件传统气息浓郁的“中国制造”也通过世博会走向了世界。
  在早期世博会上,中国展出的大多是以茶叶、丝绸、瓷器、古董、名酒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展品,与近代科技相关的展品少之又少。对近代工业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世博会无疑起到了让中国与世界实现对接的桥梁作用,也映衬出近代中国的封闭和落后。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上海照相业“四大天王”之一的耀华照相馆展出的摄影放大照片喜获“奖凭”,是清末中国在世博会上获奖的唯一一家照相馆。
  在早期传入中国的西洋文明中,摄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产业,中国的照相馆产业更是几乎与国外同步。自1839年法国人发明“银版摄影技术”,一年后美国人率先在纽约开设了全球第一家照相馆,而到了1864年,中国第一家照相馆就开始登广告招徕顾客。到了19世纪末,上海开设的照相馆多达50余家,主要集中于外滩一带。
  耀华照相馆的成功在于其在平光照明的摄影业中另辟蹊径,突出“以黑出白”的用光美学,拍出来的人像照片立体感强,光线层次饱满有序。由于生意甚为火暴,耀华照相馆不得不挂出每天只拍3小时的“免战牌”。在世博会上获奖后,耀华照相馆还将“奖凭”印在其出品的照片背面,借着世博会的名望,让“耀华”传进了千家万户。这也是世博会在近代中国激发市场意识的萌芽。
  近代中国的两大民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也参加了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和1926年费城世博会。除了展出出版物,还展出了中国制造的打字机等展品,这也是近代中国参展世博会为数不多的有工业制造和科技含量的展品。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中国展品总重达2000吨,展馆共有农业、工艺、教育、食品、美术、文艺、交通和矿业八大展示领域,其中,农业和工艺两馆占到了展馆总面积的一半左右,而交通和矿业两馆所占展馆面积还不到十分之一。
  192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虽然参展,但由于国内“天灾兵祸”,“工商仅延残喘”,相关展品及获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庇,非我今日之德能”。当时参展世博会的政府官员恽震的相关记忆,进一步让国人认清了自身的落后以及变革的紧迫。在后来的几届世博会上,上海的一些民族工商业产品也曾登台亮相并得奖。
  尽管近代中国工业展品较为初级、简单,但中国人渴望通过世博会走向世界的热情始终未曾改变。这些参展世博会的近代民族工商业产品,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表明世博会很早就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开展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明阶梯
  
  1982年5月1日,阳光明媚,在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一条溪谷旁的山坡上,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开幕了。随着展会开始,人群拥向一个带有梁枋彩画的大门,在橘黄色琉璃瓦屋檐下排起几里长队。在这里,人们迎来了一个世博会上消失已久的神秘国度—— 中国。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参加的第一次世博会,也是1939年纽约世博会后,这一久经战乱和动荡的东方国度首次回到世博会舞台。
  中国重返世博会这一天,世博会组委会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中国的参加是世博会筹备工作进展的里程碑。”《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中国迷住了博览会观众》的文章。短短时间内,中国展馆的纪念商品被观众抢购一空,中国的回归在美国大陆掀起一阵“中国热”的狂潮。不仅如此,改革开放的中国也被世博会所带来的热效应吸引,1982年世博会成为中国世博会的起步,此后每届世博会,都能看到中国的身影。
  半个世纪的召唤
  1981年末,美国世博会组委会主席罗伯茨带着里根总统的愿望来到中国,距离世博会只有半年了,他们还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确切答复,他们此行的目的是,竭尽全力说服中国参加世博会。经过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的三年路程,美国迫切希望在1982年世博会上出现中国的身影。
  1939年纽约世博会,二战前的最后一次博览会。自这年开始,全世界又一次陷入战火纷争。这一届世博会的主题叫做“建设明天的世界”。它呼吁人类互相依存,以今天的力量建设明天和美好世界,这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无异于一种讽刺,因为不久后,希特勒的德国军队攻入波兰,二战炮火打响,全球陷入一片混乱。中国也进入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1939年世界博览会击碎了人类对明天的梦想,世博会从此进入了黯淡的休眠期。直到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万头攒动,这是二战后第一次大型综合类博览会,经历了19年的沉睡之后,人们企图在战后的废墟上重建“科学文明和人道主义”。而新中国错过了这场文明的召唤。
  在近半个世纪里,中国错过了很多。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一掷千金在世博会上制造狂欢,当可口可乐与迪士尼走向世界,人类的一小步迈上月球,人们开始倾听宇宙的声音……中国还在经历新中国的艰难复兴,遭遇冷战的封锁,以及数十年的动荡,革命口号并不被欢迎出现在主要由西方世界主宰的博览会上。
  不仅如此,据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原副总经理乔木荣回忆,当年的中国,对世博会的作用和影响认识得不够清楚,也自然没有迫切参加的要求。
  直到1978年与1979年之交,两件大事几乎同时开始发生,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国开始受到关注。此后不久,经历了石油危机的美国人急切发起了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而在中国参加这届世博会这件事上,美国比中国更迫切。
  一波三折,万里一锤定音
  美国认为,此届博览会的成败,取决于苏联和中国能否参加。当时,苏联正深陷入侵阿富汗的泥淖,中国成为美国的注意力所向。
  1981年年末,美国世博会组委会主席罗伯茨带着里根总统的愿望来到中国。实际上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收到邀请,参加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博览会”。改革开放的中国是愿意参加的,不过却经历了几番曲折。
  乔木荣回忆,最初,国务院把邀请信转到当时国务院下属的能源委员会 。能源委员会研究过后 ,很快向国务院呈送报告参展,国务院也批示同意了。结果能源委员会一想,这次世博会上各国都要展示能源的高新技术,而我们能够展出的就只有农村的小沼气,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又向国务院报告,说能源部门不办了,还是建议农业部门办。国务院也同意了。
  农业部门研究后,觉得若参加世博会只展出农村的小沼气,不足以展示中国的建设成就,还应同时展出其他领域的展品,所以又提议交给中国贸促会来办。
  就这样,三番转折,事情还没定下来。美国世博会组委会主席罗伯茨就是这时来到北京的,和他同行的是美国纽约华侨联合会主席应行久。应行久与当时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万里是朋友,二人直接在北京饭店受到了万里的接见。
  罗伯茨对万里直言,若无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影响力就没有那么大,中国的参加将是世博会的里程碑。应行久则以这样的理由相劝:过去台湾在美国田纳西州影响非常大,很多人知道台湾,却不知道中国大陆,中国应该借机展示自己。
  万里当面答应了下来,当场找来当时的副总理谷牧,向中国贸促会下了指示。当时的贸促会主任王耀庭和谷牧也是朋友。王耀庭对世博会一事表示担心,这世博会别人都不干,现在剩下半年的时间叫我们干。挡在面前的有两个问题:一、世博会大,时间太紧,重新写报告审批时间不够;二、铁路运输不够用。
  万里的答复很果断:先办事,后写报告。再向铁路部门发出特殊指令,下达政治任务,确保世博展品运输。
  中国的保证令罗伯茨震惊
  第二天一早,贸促会派副会长李文学和出展部副部长乔木荣来到北京饭店,见到了罗伯茨和应行久,当面说出保证:“作为具体负责人,我们将全力以赴,作为政治任务,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完成世博会!”
  本来想做中国参展的动员工作,没想到得到了一份保证,罗伯茨感到十分震惊。从抵达北京饭店到听到来自中国的保证,罗伯茨只用了两天时间。令他更为惊讶的是,当时距离世博会只有半年时间,而中国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赶上了。
  “就像一次打仗,每个人都要下决心下保证,贸促会兵分八路到全国各地挑选展品,铁路运输是政治任务,展品运输的各个环节都是特字号,带有特殊标志。”乔木荣说,这次参展世博会的筹备工作效率之高,动作之快,简直是一场奇迹。
  这其中还有个小插曲,当贸促会派人向罗伯茨下决心的同时,乔木荣还向罗伯茨提了一个要求,“第一次参加世博会,各项费用开支较大,世博会能否在展品运输,展团在美国境内的交通运输费,展馆租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因此1982年世博会,美方支付了中国展品全程往返运输费、中国展团在美国境内的交通费,并减少了展馆租金。
  可是到田纳西州究竟展些什么呢?这是困扰中国的问题。那年中国和能源相关的技术只有农村小沼气,这还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但不能只有农村的,还要突出科技,那就展出火箭模型;当然要显示古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于是就有了西安兵马俑和长城砖。至于丝绸、工艺品一类,那是中国传统的参展项目。
  中国热,迷住美国人
  1982年5月1日,天气凉爽,阳光明媚,世博会在美国壮丽的田纳西河流域一条溪谷旁的山坡上开幕。它的主题是:“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阿尔弗雷德·海勒曾任《世博会季刊》的出版人和编辑,参加了1981-1995年的世博会。他在回忆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展出场景,“日本馆里,一个叫做‘日本’的机器人正对一个名叫‘美国’的女士说,在他的国家里,人均能源消耗只是美国的零头……而在中国馆,玻璃橱窗后展示着现代的花瓶和围巾,地毯、椅子、绘画、屏风……”他甚至不无讽刺地评论,“我想知道,中国馆里展出的艺术品会不会就是日本馆里会画画的机器人制造出来的呢?中国人完全忽视了世博会的能源主题。”但他同时说,“但至少他们参加了这届世博会,尽管他们已经错过了这个世纪的绝大多数世博会。”
  这是自1939年纽约世博会后,中国人首次出现在世博会场,以美国结束,以美国开始。而根据世博会的多方数据显示,中国成为观众的首选,一时引起轰动。对于西方观众心中的神秘国度来说,并不需要机器人和高科技,一个返身亮相已足够响亮。
  据中国参展人员的回忆,每天早上世博会大门一开,绝大多数观众便直奔中国馆,自觉排长队等候进馆。有时观众排队长达1公里,等待三四个小时而兴趣不减,秩序井然。中国展馆的小丝绸、小工艺品没有多少天就被抢购一空。为应付观众的购买热潮,只好临时由国内和纽约空运纪念章、扇子、邮票、剪纸、小件景泰蓝等纪念品,再次被一抢而空,断档20多天无货可售,就连当地华人店铺里的中国商品也拿到展会上卖光。满腔热情的西方人甚至拿着宣传资料找中国参展团人员讨要签名,由于人数太多,只好收钱,每张签名2美元。
  一时掀起的“中国热”在美国引起轰动,《纽约时报》因此还特地发表了专题文章,题目就是《中国迷住了博览会观众》。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世博会,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大型国际展览会上的首次亮相。中国迅速成为世博会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界博览会上,中国馆得到了“五星级展馆”的称号。从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苏日并列的主要参展国。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中国馆参观观众达570万人次,成为观众人数最多的外国馆。1982年至2008年,中国连续十几次参加世博会,都取得圆满成功。
  最初中国参展的展品主要以农副产品、工艺品为主,渐渐地,轻工、科技产品的含量越来越大,展览形式也开始加入声像、环幕电影,成为表演艺术。在乔木荣看来,展览会就是最大的广告公司,以展览的形式走出国门,可以穿越政治,实现从民众到政府的了解。1993年5月,国际展览局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其第46个正式成员国。从此,中国拥有了申办世博会的资格。
  乔木荣说,“回想起来之前的一个小小决定会使结果全然不同。这就像是搭房子,如果没有当年领导人的果断决定,参加世博会又将推迟到何年?如果没有第一次奇迹般地参加世博会,国际展览局也不会那么快接纳中国为其正式成员国,那么中国这次就没有申办权利,也就没有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城市之光
  
  2010年5月1日,中国兑现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向世界奉献了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举办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的大事;办好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责任,也是全国的责任。
  走过159年历史、无数次点燃人类文明智慧火花的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便选中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这昭示着世界各国对改革开放的中国充满信任和期待,全世界人民看到了最棒的上海和中国!
  前世今生
  世界博览会(WorldExpo)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古代农耕社会在庆贺丰收、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界博览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1851年5月,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内的“水晶宫”举行,世界博览会由此诞生。
  答疑解惑
  自上海申博成功后,有不少网友在网上指责媒体:上海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博会的城市,那昆明算什么?
  的确,1999年,昆明代表中国第一次承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有网友站出来解释,昆明那个“博览会”前面有“园艺”作限定词,上海这个“博览会”前面没有限定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综合性的。“一个是园艺世博会,一个是世博会。就好像世乒赛和奥运会,您说,能一样吗?”
  本届概况
  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意寓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的家庭,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吉祥物海宝(HAIBAO)以“人”为核心创意,寓意为“四海之宝”。
  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开始,10月31日结束,会期184天。举办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目前已有200个国家、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31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参展。国际参展方数量创造了世博会的历史纪录。
  以环保的名义
  以“环保”名义“号令”全球的哥本哈根方兴未艾,而属于未来的环保概念就这样近距离地来到我们身边。
  “环保概念”在世博园随处可见。5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墙,世界最大;4.6兆瓦太阳能发电机组容量,全国第一;42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超过1000辆新能源汽车,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低碳世博”可谓费尽心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作出减排目标的郑重承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下,世界更加关注中国如何践行低碳理念,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在承诺后面临的第一次“能力测试”。
  以旅游的名义
  有关人士表示,逛一次上海世博会,相当于旅游近200个国家。
  守望了哥本哈根海港96年的“小美人鱼”雕像,出自高更、塞尚的名画,还有雕塑大师罗丹的《青铜时代》,这些“国宝”将第一次集体走出国门,来到中国;在这里,不仅可坐享360度全景水幕电影,还能够坐上专门从阿尔卑斯山运来的缆车,走入北欧田园。
  
  链接······
  惊世的预言
  关于上海世博会,曾有过一个非常传奇的百年前的梦想。100年前,也就是1910年,一位名叫陆士谔的晚清小说家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畅想百年后的上海风貌。陆士谔在这部小说中预言一百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便在上海,更具体到会址选择在浦东陆家嘴、洋泾浜一带。这样的畅想,在当时饥寒交迫的国人看来无疑十分荒诞和离奇,可百年后的今天,书中的描述竟然完全应验了!
  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陆士谔一百年前勾勒的梦想世界,我们不禁惊叹于他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和潇洒、浪漫的情怀。在晚清那个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年代里,他在幻想小说《新中国》中以第一人称写下这样的故事: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初一,人们均为过年忙碌,小说中的主人公陆云翔独自喝酒,一会就昏昏欲睡,似睡又醒,夫人李友琴约他逛街,陆云翔便鬼使神差随其出门,举目一望,惊诧万分,世界已发生了巨变,一个全新的中国扑面而来: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因为“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陆云翔与妻前往参观,只见“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大桥是为开博览会才建造的。为了去会场和市民的出行方便,还在上海滩筑就了越江隧道和电车隧道(地铁)。有趣的是为造地铁,还发生了争执,有说造在地下,有说要造高架,辩论结果:机车在高架上行驶噪音太大,且支撑高架的铁柱影响市容,又不方便,最终定下造地下电车隧道,“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
  小说最后,陆云翔被门槛绊了一跤后跌醒,方知是南柯一梦。夫人李友琴对他说:“这是你痴心梦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陆士谔答:“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妻子又说:“我与你都在青年,瞧下去自会知道。”陆士谔答:“我便把这梦记载下来,以为异日之凭证。”看到这里,无法不让人为之叫绝。
  现实世界里满目疮痍,而梦中世博之花开在眼前,这是文学家陆士谔的精彩想象,更是他天才而神奇的预言。那梦里的浦东大铁桥不就是今天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的影子吗?小说中提到的越江隧道和地铁站已是今天人们司空见惯的交通方式。尤其令人称奇的是陆士谔竟准确预言博览会的举办地是上海浦东。更为有趣的是,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友琴,是陆士谔夫人李友琴的真姓名!如此耐人寻味的结局让每一位读到它的国人都不由自主地激荡起满腔热血,都燃烧起奋发向上的激情。
  然而,更令现在的人们叹服的不是他梦想的精准,而是他做梦的勇气。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可作为一位爱国者,陆士谔却让他的主人公陆云翔在梦中看到一个独立、自由、赢得尊严的中国:海外法权已经收回,马路中站岗的英捕、印捕皆已不见;裁判所的裁判官、律师皆为中国人,所判均极公平;外国人侨寓在吾国的,一律遵守吾国的法律;洋人变得谦和,国人则个个扬眉吐气。陆士谔甚至向读者展现了他梦想的中国近代教育的发达:南洋公学共设26个专科,学生数万,欧美日都派有留学生。对中国制造和民族语言文字的前景,陆士谔乐观预言:汉文汉语成了世界的公文公语;工厂中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产品胜欧货远甚。
  《欧洲时报》的一个评论写道:“1910年,代表中国的清王朝已病入膏肓,中国五千年的国运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知识精英并没有丧失信心——这也许是中华文明能够独步世界并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衰落后可以再复兴的原因。”复旦大学中文系黄霖教授也感叹说,当时的老百姓迫切盼望国家能够强盛起来,这源自于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
  现在,陆士谔的奇书《新中国》,老版本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了。在此书出版后的100年的今天,永正图书公司将其再版。
其他文献
“智者乐,仁者寿。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们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给祖国。”  学术巨擘任继愈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走了。他们带走了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满怀的关爱与责任,带走了自己的朴素、真诚和淡泊名利,留下了宝贵的人文学术遗产、令人敬仰的高尚品格和对文化传承的反思。     壹    季羡林在东方学、古文字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主要社会学科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留给后世珍贵无比的
期刊
高山流水  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以一种深入的孤寂来询问:知音几何,醉歌可也?云水间,山的姿势近乎完美地谦卑;当下切的流水还没有断流的时候,形与象,声与影,色与香,开拓着崭新的通视走廊。让沧桑如山,让岁月如水;让苦难成山,让心志如水;让情怀为山,让琴声为水。  水行地中,堤岸之下,河水却浸泡着远山,水洋洋兮山巍巍。  俞伯牙还在田埂上忘我地弹琴,钟子期也出现了。那一天太阳真暖和,子期打的
期刊
中国人大多背诵过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而那句脍灸人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诗句,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同时也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一切有志之士的座右铭。    壹    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官到了岳州,巴陵郡是岳州的旧称。滕子京来到岳州之后,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仅一年时间,岳州就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了。理政之余,滕子京又重修了岳阳楼,将古今的诗
期刊
王者悦号紫风散人,吉林省养生保健协会会长,扶兴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中医古籍出版社特邀编审,世界养生联合会主席,长期从事中医药古籍整理文献研究与养生保健工作,参编主编各类图书40余部,主要有《中国药膳大辞典》、《中华养生大辞典》、《历代各体诗歌精品千首》等。    观 登  山高似竖剑,  人轻如飞猿。  霍出青石底,  忽立白云巅。    晋祠观鱼  玉池水草鲜,  神波清我眼。  鱼轻自如
期刊
“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这是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诗句,极力盛赞以“诗仙”“谪仙”闻名于世的大诗人李白。言其诗浪漫飘逸,犹如天籁之音;言其人豪迈洒脱,好似天外来客。而孕育这位旷世诗人的故乡则是四川江油。  江油,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近一千九百年的历史,四川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火药之乡”、“武术之乡”、“附子之乡”、“辛夷之乡”闻名遐迩。  江油,古谓“九省通衢,龙门锁钥”,今誉“九寨门
期刊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文化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的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壹    在先秦人士中,庄子是很独特的一位,我认为当时沸沸扬扬色彩斑斓的文士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像苏秦、张仪,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卖友求荣。而他们中的走运者最终也进入了实际的政治生活,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合纵连横,权倾朝野,名满天下。第二类人如孟子者。孔墨孟荀等人,
期刊
清代雍正年间,江南地区丝绸纺织业盛极一时。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頫礼贤下士,多才勤学,与一个名叫菲得浦·温士顿的英国丝绸商人结下了深厚情谊。菲得浦学识渊博,开朗健谈,不但给曹頫传授西方先进的纺织技术、讲述英国王室的情况,还绘声绘色地讲到远在重洋之外,他的祖国有个叫莎士比亚的伟大天才,一生写下无数传奇之作:《罗蜜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那些闻所未闻的莎氏戏剧,千回百转的莎氏故事,让曹
期刊
7月11日,一个哀恸的早晨。  4时30分,北京医院,93岁的任继愈先生静静地合上了双眼;4个半小时后,在301医院,98岁的季羡林先生驾鹤西去。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半个多世纪前,臧克家曾以诗歌道破生命的真谛。今天,两位大儒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襟怀与器识,再次印证了生命的力量和价值。  壹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征程中,或相遇
期刊
有一位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老锁匠的年纪渐渐大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技艺失传,他决定为自己物色一个接班人。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其中一个人。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个房间里,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
期刊
富州和穷州的州官职位出现了空缺,皇帝手上正好有两个人选,一个是能官,另一个是庸官。满朝文武百官不约而同地认定,能官会去富州,而庸官会去穷州。道理很浅显,能官大刀阔斧,肯定会将富州治理得更加繁华;庸官碌碌无为,纵然把穷州治理得一团糟又有多大损失?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皇帝最后把能官派往穷州,却把庸官派往富州。五年过后,监察御史巡查各州归来,向皇帝禀报地方官员的政绩。监察御史在奏章中说,能官到了穷州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