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中活动相结合的理论和技术。它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及应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目标。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代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仅依靠教师和教材的单调的教学方式,学生面对的不再仅仅是文字教材和教师的板书,还包括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的灵活宜动的现代教学系统。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统一服务于共同的教学目标,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其最直接的就是课件的使用。恰当地运用课件,使之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让“枯燥、乏味”的课堂生动起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件中采用“多变”的文字、图像和动画,可唤醒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一方面色彩斑斓,生动丰富的画面,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另一方面动态图景与教材内容互补,图文互相映衬,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利用直观的图片,创设真实的情景。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创设与主题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选择能较好地体现重点和难点,又具有启发性,如此可使教学内容情景化,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形象逼真的屏幕图象和动画,能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同时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事物的本质。有了学习积极性,学生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才会活跃,课件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内容更新
教学内容的更新,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实行的课程内容,多是依据各门学科背后的学问进行组织。具体的说,就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压缩与精选。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重要的不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而是为学生揭示知识的结构——经过精选的高质量的系统知识,并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加以组织。学生所要学习的不仅有以课本为载体的信息,声音、图像等多元化的信息也都将作为教学内容被引入课堂。这种教学内容的更新,必将极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知识,更多是各学科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再仅是“授学生以鱼”,而更多地是“授学生以渔”,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递载体,它仅是本学科知识的压缩与精选,以多种媒体组合成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和学生的认知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涉猎学科空间,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学科的最新知识,这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将会大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化静为动,培养学生思维
教材上的知识,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只有把这些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即由静而动,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才能打破学生平静的思维状态,激发其思维转向活跃。现代教育技术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利用教育技术手段,采用新兴的科技,教师也面临着再学习。教师要重新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各项技能,这就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课堂上重言语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角色,课前要组织设计、制作、处理教学信息,课堂上应胜任操作、控制教学信息,协调媒体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做好质疑答题,并积极消除学生注意力过于转移或过多依赖媒体等不利因素。实际上,教师充当了控制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等多种角色。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还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学科工具平台和教育软件通过多媒体来写教案,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可以拿到最好的特级教师的教案,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组合出自己风格的教案,从而将节省出的大量时间花在学生的辅导上,更好地充当“先行组织者”。
(六)教育技术的适度应用
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所以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从而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作者单位:徐州空军学院航空军需系)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中活动相结合的理论和技术。它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及应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目标。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代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仅依靠教师和教材的单调的教学方式,学生面对的不再仅仅是文字教材和教师的板书,还包括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的灵活宜动的现代教学系统。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统一服务于共同的教学目标,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其最直接的就是课件的使用。恰当地运用课件,使之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让“枯燥、乏味”的课堂生动起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件中采用“多变”的文字、图像和动画,可唤醒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一方面色彩斑斓,生动丰富的画面,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另一方面动态图景与教材内容互补,图文互相映衬,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利用直观的图片,创设真实的情景。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创设与主题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选择能较好地体现重点和难点,又具有启发性,如此可使教学内容情景化,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形象逼真的屏幕图象和动画,能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同时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事物的本质。有了学习积极性,学生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才会活跃,课件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内容更新
教学内容的更新,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实行的课程内容,多是依据各门学科背后的学问进行组织。具体的说,就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压缩与精选。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重要的不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而是为学生揭示知识的结构——经过精选的高质量的系统知识,并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加以组织。学生所要学习的不仅有以课本为载体的信息,声音、图像等多元化的信息也都将作为教学内容被引入课堂。这种教学内容的更新,必将极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知识,更多是各学科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再仅是“授学生以鱼”,而更多地是“授学生以渔”,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递载体,它仅是本学科知识的压缩与精选,以多种媒体组合成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和学生的认知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涉猎学科空间,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学科的最新知识,这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将会大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化静为动,培养学生思维
教材上的知识,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只有把这些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即由静而动,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才能打破学生平静的思维状态,激发其思维转向活跃。现代教育技术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利用教育技术手段,采用新兴的科技,教师也面临着再学习。教师要重新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各项技能,这就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课堂上重言语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角色,课前要组织设计、制作、处理教学信息,课堂上应胜任操作、控制教学信息,协调媒体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做好质疑答题,并积极消除学生注意力过于转移或过多依赖媒体等不利因素。实际上,教师充当了控制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等多种角色。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还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学科工具平台和教育软件通过多媒体来写教案,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可以拿到最好的特级教师的教案,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组合出自己风格的教案,从而将节省出的大量时间花在学生的辅导上,更好地充当“先行组织者”。
(六)教育技术的适度应用
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所以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从而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作者单位:徐州空军学院航空军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