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爬过险峻的华山,登过巍峨的泰山,见过秀丽的峨眉山,但我最喜爱的还是岳麓山。
岳麓山是美丽的山。 “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凤凰山、玉屏山、天马山、桃花岭、金牛岭等连峦叠嶂,如众星拱月簇拥岳麓主峰。岳麓山四季风景宜人,秀美多姿。春天,清幽微碧,溪水淙淙,令人心旷神怡。夏天,树木葱葱,绿草如茵,鸟叫虫鸣,繁花似锦。登高远眺,湘江如练舞南北,六桥如带连东西。更妙的是橘子洲浮碧江心,如巨型航母,青年毛泽东雕塑如船长傲立船头。秋天,“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诗如画。冬天,雪花轻舞,落地多融;落叶铺地,柔软如绵;松鼠跳跃,斑鸠迎宾。此时最宜探访岳王庙、白鹤泉、禹王碑等名胜,发思古之幽情。近年来,长沙市、区两级投入50多亿元,将岳麓山、橘子洲打造成了5A景区,免费向社会开放,每天数万人游乐其中。
岳麓山是文化的山。历千年弦歌不绝的岳麓书院居麓山之下,仁智之士风云聚会于此。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与张栻在此会讲,听者摩肩接踵,“舆马之众至饮池水立竭”。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岳麓书院当记一等功。“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门联体现了当时书院的骄傲与自豪。半山之上,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的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岳麓山巅,有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的云麓宫,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直上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岳麓山集儒、道、释三大中国主流文化于一体,以儒建功、以道修身、以佛净心,交融互促、相得益彰。如今,岳麓山下聚集了湖南大學、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三大名校,涌现出黄伯云、何继善等一大批两院院士,每年数以万计的英才在此学习深造。
岳麓山是英雄的山。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到“若道中华国亡,除非湖南人尽死”那份担当与自信,都源于英雄的岳麓山。且不说晚清时曾国藩、胡林翼等中兴名臣名将,从麓山之下走向全国,以至“无湘不成军”“天下督抚半湘人”;也不说蹈海警醒国人的陈天华、“长留浩气壮名山”的蔡锷、“有史必有斯人”的黄兴等50多名辛亥革命烈士勋臣在此长眠;单是山脚下蔡和森、毛泽东创建的新民学会以育新民创造新世界发“建党先声”就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他们聚有志之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而在岳麓书院领悟“实事求是”的精髓,时而在爱晚亭读书议政,甚至赤膊冒雨登山磨砺心志,喊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抗战时期的岳麓山,不仅是文化抗战的主要阵地,又是“断手断脚、弹片如衣”拼死捍卫长沙的炮兵阵地。清风峡至今保留着长沙会战的指挥所。麓山忠烈祠有联云:“当年酣战,风声、枪声、炮声,声声雷鸣,铸成民族不屈魂;如今长悼,游人、学人、教人、人人深思,誓让国家得强盛!”“忠骨犹如山上石,丹心恰似墓地枫”。从“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毛泽东,血性十足的湖南人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此生根。
湖湘文化圣地,山水洲城奇观。岳麓山是湖南人的精神摇篮,是中国近代史的活化石,岳麓山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新标杆。能不爱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