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造成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解决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 成因 对策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但是,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焦点往往局限于学生,而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然而,作为学校的两大主题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学业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教师能通过自身的健康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但是目前,受到经济发展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忽视了经济欠发达、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甚至还是空白的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而这一部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最令人担忧的。
一、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成因
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我认为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教师一直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广大教师也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他们也曾勤奋工作,乐于奉献过。但是,近几年来,教师职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物质待遇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工作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主要指标,许多教师原来所坚持的理想和境界受到了来自物质方面的强烈冲击,致使许多教师对教学失去兴趣,热衷于办家教班、培训班,面对本职工作只是被动完成任务,失去原有的工作价值,产生心理上的空虚。
(二)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
据统计我国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比我国实行的8小时工作制约高出1.67小时,这还不包括许多隐性的劳动付出。尤其是班主任,在学校就要工作10多个小时,而批改作业、备课、查资料、写论文等工作只能带到家里去做。而应试教育下学校、社会、家庭“唯分是举”的做法更使教师不能享受到教育生活的快乐和乐趣,而是充满了疲惫和无奈。
(三)多重角色带来的心理冲突。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他们既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传承者,又是管理者、学习者(评比进修),还得担当父母的角色(教育子女)、子女的角色(照顾父母双亲)。多重心理角色的要求常常使教师左右为难,应接不暇。而一旦为人师表,社会、学校、学生、学生家长无形中就给了你许多的限定,你就得随时应对来自社会的舆论、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议论、家长的批评、学生的意见等等,教师正是在这样多方位的角色转换中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心理疲惫和精神恍惚。
(四)教师正面临教育体制改革。
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绩效工资等一系列的教育体制改革使每一个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遇事一些心理本来就比较脆弱的老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疾病。
二、解决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策略
“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師心理的健康,还得靠教师自己。现实虽然不尽人意,但既然我们当初选择了“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职业,就得坚决的、问心无愧地做下去,应该从教书育人中获取乐趣,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而教师自身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去享受教育生活的快乐和乐趣呢?
(一)调整认知,放松情绪法。
教师也要学会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缓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首先可以调整认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世界。认识到压力及其反映不一定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作为教师还要学会放松情绪,减轻压力。因为心理压力产生后必然会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重要。
当我们心绪不佳时,应避开那些引起我们不愉快的事物,换换环境、换个想法,如:听音乐、唱歌、散步、参加体育活动等。或者把不良情绪升华,把它转移到较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上,有意识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二)磨练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系统刺激所感到的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对于系统刺激所感到的压力就较大。所以,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1)教师要明确自己行为的目的性,增强教师育人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不屈从于周围人为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2)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方法,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3)教师要注意自己自制力的培养,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不良情绪。
(三)师生交往,有效沟通法。
人际间亲密友好的情感,会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和力量感,从而提高人们的心理稳定性,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不好,就会引起双方的心理防备,从而使双方产生紧张、压抑、烦恼的消极情绪,最终影响身心健康。教师要学会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入到各种人际关系中,保证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教书育人。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成为与学生沟通的 “高手”,知晓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之,改善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优化农村中学教师心理,有效排除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并结合当前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实际,把握规律,不断开拓,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3010)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 成因 对策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但是,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焦点往往局限于学生,而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然而,作为学校的两大主题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学业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教师能通过自身的健康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但是目前,受到经济发展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忽视了经济欠发达、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甚至还是空白的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而这一部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最令人担忧的。
一、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成因
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我认为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教师一直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广大教师也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他们也曾勤奋工作,乐于奉献过。但是,近几年来,教师职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物质待遇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工作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主要指标,许多教师原来所坚持的理想和境界受到了来自物质方面的强烈冲击,致使许多教师对教学失去兴趣,热衷于办家教班、培训班,面对本职工作只是被动完成任务,失去原有的工作价值,产生心理上的空虚。
(二)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
据统计我国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比我国实行的8小时工作制约高出1.67小时,这还不包括许多隐性的劳动付出。尤其是班主任,在学校就要工作10多个小时,而批改作业、备课、查资料、写论文等工作只能带到家里去做。而应试教育下学校、社会、家庭“唯分是举”的做法更使教师不能享受到教育生活的快乐和乐趣,而是充满了疲惫和无奈。
(三)多重角色带来的心理冲突。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他们既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传承者,又是管理者、学习者(评比进修),还得担当父母的角色(教育子女)、子女的角色(照顾父母双亲)。多重心理角色的要求常常使教师左右为难,应接不暇。而一旦为人师表,社会、学校、学生、学生家长无形中就给了你许多的限定,你就得随时应对来自社会的舆论、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议论、家长的批评、学生的意见等等,教师正是在这样多方位的角色转换中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心理疲惫和精神恍惚。
(四)教师正面临教育体制改革。
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绩效工资等一系列的教育体制改革使每一个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遇事一些心理本来就比较脆弱的老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疾病。
二、解决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策略
“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師心理的健康,还得靠教师自己。现实虽然不尽人意,但既然我们当初选择了“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职业,就得坚决的、问心无愧地做下去,应该从教书育人中获取乐趣,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而教师自身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去享受教育生活的快乐和乐趣呢?
(一)调整认知,放松情绪法。
教师也要学会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缓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首先可以调整认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世界。认识到压力及其反映不一定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作为教师还要学会放松情绪,减轻压力。因为心理压力产生后必然会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重要。
当我们心绪不佳时,应避开那些引起我们不愉快的事物,换换环境、换个想法,如:听音乐、唱歌、散步、参加体育活动等。或者把不良情绪升华,把它转移到较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上,有意识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二)磨练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系统刺激所感到的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对于系统刺激所感到的压力就较大。所以,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1)教师要明确自己行为的目的性,增强教师育人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不屈从于周围人为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2)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方法,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3)教师要注意自己自制力的培养,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不良情绪。
(三)师生交往,有效沟通法。
人际间亲密友好的情感,会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和力量感,从而提高人们的心理稳定性,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不好,就会引起双方的心理防备,从而使双方产生紧张、压抑、烦恼的消极情绪,最终影响身心健康。教师要学会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入到各种人际关系中,保证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教书育人。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成为与学生沟通的 “高手”,知晓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之,改善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优化农村中学教师心理,有效排除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并结合当前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实际,把握规律,不断开拓,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301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