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我听一位初三历史老师上九年级历史(上)第12课《美国的诞生》。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美国的诞生》,大家看一下这篇课文有几段,每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看完后,请大家归纳。”当时我有点纳闷:这不是语文教师的口气吗?然后讲美国诞生后,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老师先介绍星条旗的来历,又详细说出各个州的面积、人口及地理环境等地理知识,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地理课堂。当提到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华盛顿当了美国第一任总统时,又联系到今天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由奥巴马是一位黑人总统拓展到美国的种族问题。“政治”色彩非常浓郁。客观地说,这堂课老师是认真准备的;从体现学科共性目标的角度看,还是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如他重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注意了不同学科知识的渗透,这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但是他的“硬伤”非常明显,忽略了所上的是历史课,学科个性目标不明,随心所欲,扯得太远,把历史课上成了具有语文、政治、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元素的“综合课”,这不能不说是学科教学中的一种失误,可能会让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变得模糊起来,严重影响了学科个性目标的达成,制约了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这个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在中小学课堂中不是个别的。它表现出的是学科老师对本学科课程标准掌握不透,对学科个性研究不深,造成学科个性目标定位不准,自然很难实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为此,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厘清学科的共性目标,还要认真研究并准确把握所教学科的个性目标。
关于学科共性目标,可能包括很多方面,但我觉得以下几点尤为重要: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四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目标要求。
现在的学科分类虽然很细,中考学科就有8门,高考学科涉及9门,而实际开设的科目还要多,但不管什么学科,其教学目标总有许多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目标着眼于宏观,也比较抽象,但它是各科教学的统领,指引着各科教学的方向,奠定学科教学之底,具有基础性、常态性、渗透性的特点。教师只有心装共性目标,才能克服狭隘的学科本位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真正着眼于完整的、全面的人的培养,使自己的教学有宏大的境界和开阔的气象,使学生的兴趣、习惯、智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具有奠基性、迁移性的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如果忽视了这些共性要求,过分强调学科个性,过分拘泥于学科特点,那就可能陷入狭隘和片面。
教师在厘定了学科共性目标以后,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准确把握个性目标,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进入新课改以后,各学段的课程结构发生了变化,比如高中的课程结构就是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整个课程有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而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除外)又有若干科目构成,每一科目又包括若干模块,,情况比较复杂。但不管课程结构有什么变化,作为老师,无论他任教哪一门学科,在明确学科共同目标的基础上,都要仔细研究本学科特有的个性化目标,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这些目标有效分解,并一一加以落实。学科个性教学目标是因科而异的,但归纳起来,可以从这样一些角度去思考:一是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教学要给学生本学科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完成独立的学科知识建构;二是学科思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某门学科,形成独特的学科思维,从而真正感受到学科的“味道”;三是学科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通道,我们要引导学生摸索到独特的学科路径;四是学科能力。通过学科教学,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学科感悟力,并自能学习;五是学科应用。要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科知识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六是学科创造。要点燃学生的创造热情,激发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能的基础上,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并开发出成果来。老师应围绕上述几个方面,结合每一课的教学实际,努力达成学科个性目标。
现实教学中,一些老师对本学科的个性有所忽视,满足于共性目标的体现,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不能有机地交融,甚至出现了学科与学科间的交叉杂糅现象,像文章开头所呈现的那堂历史课一样表现出的“四不像”,个性目标得不到落实,共性目标也浮于表面,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那么,上面所说的历史课怎么上,就可以在实现学科共性目标的同时又能很好地达成学科个性目标?下面的设计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首先,老师展示《课标》规定:(1)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2)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然后,教学过程就围绕这两方面来展开。以美国今天的国旗图案(可网上下载)为背景,导入新课,简单介绍一下国旗图案的含义。“13条”代表美国诞生时的13个殖民地(创始州),“50颗星”代表美国现在共有50个州(独立后不断扩张而至)。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制作表格:独立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讨论《独立宣言》的意义,分析美国在很短时间里发展成世界霸主的原因。再下去,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评价华盛顿,一是独立战争后确立的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从制度层面确保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二是领导独立战争的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开创了只做总统、不做国王,而且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不搞终身制的先例。我们说,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历史知识的具体性、生动性。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学的原则,通过史实说明观点,实现历史学科的最重要的“资政”、“教化”功能。这样组织教学,作为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有关“美国诞生”的历史知识,学会了用史实去说明观点的方法,感悟到独特的历史学科的学习思想和学习路径,会自觉地去联系渗透,有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科个性目标一一实现达成,具有浓浓的“历史味”。而同时,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强了,习惯得到培养,阅读水平得到提高,学科共性目标也体现得恰到好处。这,不正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吗?
这个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在中小学课堂中不是个别的。它表现出的是学科老师对本学科课程标准掌握不透,对学科个性研究不深,造成学科个性目标定位不准,自然很难实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为此,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厘清学科的共性目标,还要认真研究并准确把握所教学科的个性目标。
关于学科共性目标,可能包括很多方面,但我觉得以下几点尤为重要: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四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目标要求。
现在的学科分类虽然很细,中考学科就有8门,高考学科涉及9门,而实际开设的科目还要多,但不管什么学科,其教学目标总有许多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目标着眼于宏观,也比较抽象,但它是各科教学的统领,指引着各科教学的方向,奠定学科教学之底,具有基础性、常态性、渗透性的特点。教师只有心装共性目标,才能克服狭隘的学科本位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真正着眼于完整的、全面的人的培养,使自己的教学有宏大的境界和开阔的气象,使学生的兴趣、习惯、智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具有奠基性、迁移性的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如果忽视了这些共性要求,过分强调学科个性,过分拘泥于学科特点,那就可能陷入狭隘和片面。
教师在厘定了学科共性目标以后,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准确把握个性目标,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进入新课改以后,各学段的课程结构发生了变化,比如高中的课程结构就是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整个课程有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而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除外)又有若干科目构成,每一科目又包括若干模块,,情况比较复杂。但不管课程结构有什么变化,作为老师,无论他任教哪一门学科,在明确学科共同目标的基础上,都要仔细研究本学科特有的个性化目标,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这些目标有效分解,并一一加以落实。学科个性教学目标是因科而异的,但归纳起来,可以从这样一些角度去思考:一是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教学要给学生本学科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完成独立的学科知识建构;二是学科思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某门学科,形成独特的学科思维,从而真正感受到学科的“味道”;三是学科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通道,我们要引导学生摸索到独特的学科路径;四是学科能力。通过学科教学,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学科感悟力,并自能学习;五是学科应用。要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科知识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六是学科创造。要点燃学生的创造热情,激发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能的基础上,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并开发出成果来。老师应围绕上述几个方面,结合每一课的教学实际,努力达成学科个性目标。
现实教学中,一些老师对本学科的个性有所忽视,满足于共性目标的体现,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不能有机地交融,甚至出现了学科与学科间的交叉杂糅现象,像文章开头所呈现的那堂历史课一样表现出的“四不像”,个性目标得不到落实,共性目标也浮于表面,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那么,上面所说的历史课怎么上,就可以在实现学科共性目标的同时又能很好地达成学科个性目标?下面的设计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首先,老师展示《课标》规定:(1)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2)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然后,教学过程就围绕这两方面来展开。以美国今天的国旗图案(可网上下载)为背景,导入新课,简单介绍一下国旗图案的含义。“13条”代表美国诞生时的13个殖民地(创始州),“50颗星”代表美国现在共有50个州(独立后不断扩张而至)。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制作表格:独立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讨论《独立宣言》的意义,分析美国在很短时间里发展成世界霸主的原因。再下去,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评价华盛顿,一是独立战争后确立的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从制度层面确保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二是领导独立战争的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开创了只做总统、不做国王,而且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不搞终身制的先例。我们说,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历史知识的具体性、生动性。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学的原则,通过史实说明观点,实现历史学科的最重要的“资政”、“教化”功能。这样组织教学,作为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有关“美国诞生”的历史知识,学会了用史实去说明观点的方法,感悟到独特的历史学科的学习思想和学习路径,会自觉地去联系渗透,有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科个性目标一一实现达成,具有浓浓的“历史味”。而同时,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强了,习惯得到培养,阅读水平得到提高,学科共性目标也体现得恰到好处。这,不正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