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均编有练习题,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整体,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体现了教材编排意图,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后练习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体现了课文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课文练习的作用,将它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以国标苏教版三年级的教材为例,谈一谈课后练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 紧扣课后练习,进行扎实的字词训练
“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与写字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学习识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综观课后练习的编排,不难发现在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中,均编排有描红的练习,以及读抄常用词语的练习,旨在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以及巩固复习所学生字,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处理这一类练习时,应进行扎实有效的指导与训练,切不可把它当作常规练习而忽略不计。
教材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专门设计安排的田字格生字表和用钢笔描红(红色田字格中的字),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读帖”“描红”“仿影”“临帖”的实际操作,掌握多识字、写好字的本领。在指导观察时,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如教学“姿”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知道“姿”一般都是用来形容女子的,所以“姿”字下面是一个“女”字。另外在学生“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为了支撑整个字,给人一种平衡之美,所以“姿”字中的“女”横要写得长一些,托住上面的“次”字,然后让学生描仿入体,品析评价,体会汉字的书写美。
二、 钻研课后练习,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
词语和句子的感悟、积累是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的共同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如此要求,目的是强调读书的内化,注重语感的培养。课后练习中的词句训练均是教材编者依据课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课文特点,紧扣教学重点而设计的。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课后练习中的词句理解课文,揣摩语言。
《石榴》课后练习4:“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1)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2)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其实这一道题是让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用法及好处。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落实这一练习的:我让学生通过看书上的插图,感受石榴成熟时惹人喜爱的样子,并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话,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蕴含在“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等词语中的喜爱之情,使学生领悟到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进行造句。这样的训练既完成了课后练习,又让学生学会了拟人句的表达方法。
三、 巧用课后练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有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它是一种综合素质,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也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有这样的要求: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哪吒闹海》一文课后练习4:“练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都非常喜欢小哪吒,学了这篇课文孩子们便完全被他的机智勇敢所吸引。于是在学完课文后,我结合课后练习4开展讲故事比赛,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练习,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当然是讲得不亦乐乎了,然后再让小组推荐,评出最佳讲故事小能手。在教学时,将复述课文与口语交际有效结合,学生所经历的过程既是对课文复述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 依托课后练习,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模仿是学习语言的必经之路,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模仿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可见,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语文教材时代性、典范性强,文中的那些精美规范的词句除了应要求学生品读背诵积累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石榴》课后练习5要求:“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石榴》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好的描写水果的习作范文,特别是第四自然段描写有一定的顺序,层次清楚。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起步,引导学生依托范文品味语言,进行仿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课后练习的要求,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手拿一个石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首先剥开石榴的外皮,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子儿。”问:“这子儿是怎样的?”答:“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教师接着问:“这正是子儿的什么?”学生齐声答:“形状。”继续问:“紧接着介绍的是什么?”答:“颜色和味道。”这样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看,学生很快能体会到写一种水果时,要写清楚水果的形、色、味,并且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此时教师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趁势拿出了一个橘子说:“我们班谁喜欢橘子?请他来品尝一下这个橘子,并给我们介绍介绍。”此时的学生当然是情绪高涨了。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台边做边说,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经过这个环节,学生对第四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已经能完全领会了。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去品尝一种水果,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写。这样的练习通过对课文词句的模仿,向学生进行了规范语言的启蒙,连词造句、积句成段的语言训练。
五、 拓展课后练习,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语文是母语教学,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为建构“大语文”教学观,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内与课外沟通,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一些这类练习题,如《孙中山破陋习》课后练习5:“什么叫‘陋习’?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对于这样的练习,如果只是匆匆过场,那么就失去了它真正的价值。如果教师能认真思考,对它进行合理的拓展,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篇课文中所讲的是封建社会的陋习,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中也有许多陋习。于是我们便可以确立“古今陋习大比拼”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查资料、问身边的老人、观察生活等,了解以前及现在生活中存在着的陋习,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叫“陋习”了。同时这样的练习设计,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了出来,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会,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课后练习并不是简单的课后作业,它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虚晃一枪,应重视课后练习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一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教学活动,扩大语文学习的容量与空间,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和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常州市教坛新秀。
一、 紧扣课后练习,进行扎实的字词训练
“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与写字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学习识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综观课后练习的编排,不难发现在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中,均编排有描红的练习,以及读抄常用词语的练习,旨在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以及巩固复习所学生字,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处理这一类练习时,应进行扎实有效的指导与训练,切不可把它当作常规练习而忽略不计。
教材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专门设计安排的田字格生字表和用钢笔描红(红色田字格中的字),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读帖”“描红”“仿影”“临帖”的实际操作,掌握多识字、写好字的本领。在指导观察时,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如教学“姿”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知道“姿”一般都是用来形容女子的,所以“姿”字下面是一个“女”字。另外在学生“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为了支撑整个字,给人一种平衡之美,所以“姿”字中的“女”横要写得长一些,托住上面的“次”字,然后让学生描仿入体,品析评价,体会汉字的书写美。
二、 钻研课后练习,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
词语和句子的感悟、积累是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的共同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如此要求,目的是强调读书的内化,注重语感的培养。课后练习中的词句训练均是教材编者依据课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课文特点,紧扣教学重点而设计的。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课后练习中的词句理解课文,揣摩语言。
《石榴》课后练习4:“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1)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2)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其实这一道题是让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用法及好处。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落实这一练习的:我让学生通过看书上的插图,感受石榴成熟时惹人喜爱的样子,并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话,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蕴含在“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等词语中的喜爱之情,使学生领悟到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进行造句。这样的训练既完成了课后练习,又让学生学会了拟人句的表达方法。
三、 巧用课后练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有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它是一种综合素质,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也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有这样的要求: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哪吒闹海》一文课后练习4:“练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都非常喜欢小哪吒,学了这篇课文孩子们便完全被他的机智勇敢所吸引。于是在学完课文后,我结合课后练习4开展讲故事比赛,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练习,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当然是讲得不亦乐乎了,然后再让小组推荐,评出最佳讲故事小能手。在教学时,将复述课文与口语交际有效结合,学生所经历的过程既是对课文复述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 依托课后练习,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模仿是学习语言的必经之路,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模仿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可见,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语文教材时代性、典范性强,文中的那些精美规范的词句除了应要求学生品读背诵积累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石榴》课后练习5要求:“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石榴》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好的描写水果的习作范文,特别是第四自然段描写有一定的顺序,层次清楚。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起步,引导学生依托范文品味语言,进行仿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课后练习的要求,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手拿一个石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首先剥开石榴的外皮,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子儿。”问:“这子儿是怎样的?”答:“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教师接着问:“这正是子儿的什么?”学生齐声答:“形状。”继续问:“紧接着介绍的是什么?”答:“颜色和味道。”这样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看,学生很快能体会到写一种水果时,要写清楚水果的形、色、味,并且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此时教师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趁势拿出了一个橘子说:“我们班谁喜欢橘子?请他来品尝一下这个橘子,并给我们介绍介绍。”此时的学生当然是情绪高涨了。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台边做边说,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经过这个环节,学生对第四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已经能完全领会了。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去品尝一种水果,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写。这样的练习通过对课文词句的模仿,向学生进行了规范语言的启蒙,连词造句、积句成段的语言训练。
五、 拓展课后练习,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语文是母语教学,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为建构“大语文”教学观,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内与课外沟通,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一些这类练习题,如《孙中山破陋习》课后练习5:“什么叫‘陋习’?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对于这样的练习,如果只是匆匆过场,那么就失去了它真正的价值。如果教师能认真思考,对它进行合理的拓展,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篇课文中所讲的是封建社会的陋习,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中也有许多陋习。于是我们便可以确立“古今陋习大比拼”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查资料、问身边的老人、观察生活等,了解以前及现在生活中存在着的陋习,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叫“陋习”了。同时这样的练习设计,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了出来,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会,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课后练习并不是简单的课后作业,它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虚晃一枪,应重视课后练习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一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教学活动,扩大语文学习的容量与空间,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和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常州市教坛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