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双方资源、信息的共享,达到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工学结合是发展内涵建设、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学生在校通过一定专业理论学习后,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或直接参与相关工作,是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实践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汽修专业 生产实践
一、实施背景
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真正造福于民,促进人的职业发展,促进就业能力的提高,有效的实训实习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在2+1模式下,学生在校期间,有计划地、按步骤地实施教学,只限于2年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在学校全面管理的视野下,怎样开展与企业对接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加快探索的问题。这个思考的提出给予以下两个方面:
(一)2+1模式的第三学年是顶岗实习阶段。在这一时期,虽然与其他一些专业相比,汽修专业已经能够做到对口实习,但由于汽修专业对应企业多为小企业、4S店、维修店的特点,实习点分散,有序实施实习教学的条件已经不具备,而且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其技术技能含量参差不齐,学生只能根据实际条件,"有啥吃啥",很难确定明细的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实习目标主要是预备就业。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学质量只能保持在一般的水平线上。
(二)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环境,学生到企业一线的技术岗位上实习,是一个非常高远的目标。企业在难以取得实际利益的情况下,接受学生实习,造成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容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和生产故障,不能得到补偿。所以,学生到一线企业的技术岗位上实习是难上加难。汽修专业了解了企业实际情况,瞄准了企业的一线技术岗位向学生实习开放的可行性,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实践探索,找到了使学生到企业实习能够学到真才实干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目标
组织针对品牌、对接岗位,汽修专业综合生产实践月。是与肇庆美轮汽车贸易公司这一大型汽车销售和维护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在第四学期,组织学生分品牌,分小组,到企业一线技术岗位开展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在师傅的带领下,直接参加汽车维护维修岗位的生产实践,把学校学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放到企业生产中进行验证,拓展知识和技能面,学习企业文化和环境的相关内容,体验职业人的具体要求,从而有效缩短学校教学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距离。实现教学和实践的有效对接。同时,提出分汽车品牌实习的策略,即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品牌,整个企业提供十个品牌的岗位,保证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一个品牌的学习中学得深、学得细、学得到位,大幅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实施过程
(一)第四学期的安排。学生在第四学期进入企业开展生产实习,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学生在学校已经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学完,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习也已大致完成,特别是汽修专业全面开展专业课教学改革,普遍推行教、学、做一体教学,并给学生比较充分的实训时间,学生的操作技能已经有一定基础,进入企业后可以较快地上手。二是学生在这一阶段,身心走向成熟,对职业取向、社会责任、是非观念、职业道德等都已经有较高的意识,进入企业,能够较高的自律并服从师傅的带教。三是第四学期还处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采取每天专车接送的方式,便于管理,也有利于学校与企业频繁对话,完善实习模式。
(二)对接品牌的学习。汽车产业的特点是品牌竞争,在实际企业状况中,每个汽车品牌的结构、零部件虽然大同小异,但各汽车品牌的维修标准、保养维护方式、市场销售方式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对专业教学来说,汽修专业普适性的知识和技能,还不能满足一线岗位的操作要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必须学习针对品牌的知识,才有利于上岗就业。而有影响的汽车品牌达几十种,学生竭全力不能兼顾,只能选择几个。我们的做法是,与企业合作,由肇庆美轮汽车贸易公司提供十多个品牌的近40个维修实习岗位给一个班级的学生对应实习。
肇庆美轮汽车贸易公司经营有以下十多个汽车品牌:雪佛兰、别克、北京现代、福特、马自达、大众、斯柯达、标致、雪铁龙、传祺、宝骏、荣威、吉奥等。
(三)小团队学习。实习的学生被分为十个左右的小组,作为一个工作团队,选定一名组长,每个小组4~5人。一个团队到一个品牌的维修服务站实习。他们在一线岗位上,有分有合,视维修项目而定。亦即当维修项目下来后由师傅带领1~2名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操作。
(四)循序渐进、全过程参与。汽车维护和维修,涉及许多项目,企业按照与学校合作的有关要求,基本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实习。主要工作任务包括:维护小修、四轮保养、拆装护杠、变速器维修、拆装半轴、拆装制动器、汽车四轮定位、轮胎动平衡、测气压、更换机油、更换机油格、更换空气格、添加防冻液、清洗节气门等。从简单的换机油、换轮胎、四轮保养这些工作开始,逐步提升难度。学生逐步参与要求比较高、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例如总成修理等。这种递进式的安排,遵循了教学规律。特别是全过程参与,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实习的维修项目能够至始至终,从而在全过程的学习中掌握全部的知识,大大提升了学习成效。
(五)师傅带教。企业承诺全部实习时间,每个学生都由师傅带教。做到边学边教,言传身教。师傅的带教,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技能,还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规章纪律、交往合作等进行指导。
(六)引入实践性评价。针对实践月是对生产实践和具体操作进行评价,汽修专业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法,构建了适应企业实践月的评价体系。评价包括十个维度: 1.纪律、考勤占10分;2.服从安排占10分;3.工作态度占5分;4.工作责任心占5分;5.安全意识占10分;6.专业水平占20分;7.动手能力占25分;8.职业素养占5分;9.5S管理占5分;10.创新能力占5分。
在按照实践特点设计维度和分值的同时,突出了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两个方面,并强调了创新能力。而综合素养部分的分值,综合达到全部分值的一半。这为学校校内实践教学的评价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四、条件保障
(一)校企深度合作。对准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参与一线生产的可行性,寻找出一个包含多种著名汽车品牌的汽车销售维护公司,一方面企业得到可备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分品牌的针对性实习做到了真才实学,从而在校企利益上通过合作得到互补。
(二)学校全程管理,早晚由学校班车接送,进入企业与进入实训车间一样得到安全保障,学生学习情况、出勤情况在学校掌控之中,解决了学生下厂难管理、安全隐患多、有效学习不够、甚至"放羊"随意等问题。
(三)推行现代学徒制。组织学生在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实习,每一位学生都由企业配备师傅,实行全程带教。同时建立实习管理、评价制度,提高实习质量。
(四)训练条件完备且针对性强。品牌企业的维修一线有大量先进设备,直接维护对象是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类汽车,学生可以学到大量最新的技术技能。
(五)指导教师全程跟进。在企业生产实践期间,每天有一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并参与组织实习的实施。
五、成果与成效
(一)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新方式新途径,解决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问题。汽修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用一个整月的时间下厂参加生产实习。针对品牌,在既定的一个品牌范围内,在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学习。学习目标明确,主要学习的是维护维修等关键岗位的操作环节。解决了汽车行业的品牌多样、差别较大、普适性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岗位技能要求这一难题。
(二)探索了第四学期实训与实习环节相结合,提高实习质量的教学新途径。第四学期是职业学校校内教学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实习,使学生较早跨入企业和社会,学习基本知识,为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
(三)补充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整个办学水平。由于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是在学校全面管理的状态下开展,学校教师和学生与企业一线师傅的对接,处在极为频繁的阶段,把一线岗位遇到的典型任务、典型故障问题,迅速引入教学中,补充了教学案例,大大缩短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的距离。
(四)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和参与的有效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寻求能为自己所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以往大量的合作,由于学校与企业没有仔细分析科学可行的合作点,校企合作的收益不大,影响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实践采取分品牌、集中实习的战略针对性强,一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入企业,上手快,已经能够在师傅的指导下分担一部分生产任务,支持了企业生产,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还成为企业招聘的对象,从而夯实了校企合作的基础。
(五)促进了学生就业。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业能力实际上就是毕业生从事企业岗位工作、承担生产任务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过去限于学校的环境条件,很难取得成效。而这一平台的建设就是旨在培养岗位实际能力,由于针对性强、实训实习条件好,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提高显著,直接促进了就业。
六、体会与思考
(一)把示范校建设作为专业改革的一次重要难得的机遇,抓住时机,进行改革,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突破长期困扰专业发展的瓶颈,这应该是示范校建设最大的成果。
(二)职业教育的改革需要创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情况各异,专业对应的产业特点多样,不能照搬一种模式,肇庆地区汽车销售企业多、品牌齐全、用人需求紧迫等特点,决定了在这里举办职业教育的汽修专业,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而实践证明,这种探索是有效的。
(三)校企合作,虽然是一个经常困扰职业教育的瓶颈问题,但是,只要对准企业需求,找准机会和条件,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汽修专业 生产实践
一、实施背景
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真正造福于民,促进人的职业发展,促进就业能力的提高,有效的实训实习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在2+1模式下,学生在校期间,有计划地、按步骤地实施教学,只限于2年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在学校全面管理的视野下,怎样开展与企业对接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加快探索的问题。这个思考的提出给予以下两个方面:
(一)2+1模式的第三学年是顶岗实习阶段。在这一时期,虽然与其他一些专业相比,汽修专业已经能够做到对口实习,但由于汽修专业对应企业多为小企业、4S店、维修店的特点,实习点分散,有序实施实习教学的条件已经不具备,而且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其技术技能含量参差不齐,学生只能根据实际条件,"有啥吃啥",很难确定明细的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实习目标主要是预备就业。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学质量只能保持在一般的水平线上。
(二)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环境,学生到企业一线的技术岗位上实习,是一个非常高远的目标。企业在难以取得实际利益的情况下,接受学生实习,造成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容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和生产故障,不能得到补偿。所以,学生到一线企业的技术岗位上实习是难上加难。汽修专业了解了企业实际情况,瞄准了企业的一线技术岗位向学生实习开放的可行性,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实践探索,找到了使学生到企业实习能够学到真才实干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目标
组织针对品牌、对接岗位,汽修专业综合生产实践月。是与肇庆美轮汽车贸易公司这一大型汽车销售和维护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在第四学期,组织学生分品牌,分小组,到企业一线技术岗位开展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在师傅的带领下,直接参加汽车维护维修岗位的生产实践,把学校学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放到企业生产中进行验证,拓展知识和技能面,学习企业文化和环境的相关内容,体验职业人的具体要求,从而有效缩短学校教学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距离。实现教学和实践的有效对接。同时,提出分汽车品牌实习的策略,即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品牌,整个企业提供十个品牌的岗位,保证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一个品牌的学习中学得深、学得细、学得到位,大幅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实施过程
(一)第四学期的安排。学生在第四学期进入企业开展生产实习,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学生在学校已经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学完,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习也已大致完成,特别是汽修专业全面开展专业课教学改革,普遍推行教、学、做一体教学,并给学生比较充分的实训时间,学生的操作技能已经有一定基础,进入企业后可以较快地上手。二是学生在这一阶段,身心走向成熟,对职业取向、社会责任、是非观念、职业道德等都已经有较高的意识,进入企业,能够较高的自律并服从师傅的带教。三是第四学期还处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采取每天专车接送的方式,便于管理,也有利于学校与企业频繁对话,完善实习模式。
(二)对接品牌的学习。汽车产业的特点是品牌竞争,在实际企业状况中,每个汽车品牌的结构、零部件虽然大同小异,但各汽车品牌的维修标准、保养维护方式、市场销售方式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对专业教学来说,汽修专业普适性的知识和技能,还不能满足一线岗位的操作要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必须学习针对品牌的知识,才有利于上岗就业。而有影响的汽车品牌达几十种,学生竭全力不能兼顾,只能选择几个。我们的做法是,与企业合作,由肇庆美轮汽车贸易公司提供十多个品牌的近40个维修实习岗位给一个班级的学生对应实习。
肇庆美轮汽车贸易公司经营有以下十多个汽车品牌:雪佛兰、别克、北京现代、福特、马自达、大众、斯柯达、标致、雪铁龙、传祺、宝骏、荣威、吉奥等。
(三)小团队学习。实习的学生被分为十个左右的小组,作为一个工作团队,选定一名组长,每个小组4~5人。一个团队到一个品牌的维修服务站实习。他们在一线岗位上,有分有合,视维修项目而定。亦即当维修项目下来后由师傅带领1~2名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操作。
(四)循序渐进、全过程参与。汽车维护和维修,涉及许多项目,企业按照与学校合作的有关要求,基本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实习。主要工作任务包括:维护小修、四轮保养、拆装护杠、变速器维修、拆装半轴、拆装制动器、汽车四轮定位、轮胎动平衡、测气压、更换机油、更换机油格、更换空气格、添加防冻液、清洗节气门等。从简单的换机油、换轮胎、四轮保养这些工作开始,逐步提升难度。学生逐步参与要求比较高、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例如总成修理等。这种递进式的安排,遵循了教学规律。特别是全过程参与,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实习的维修项目能够至始至终,从而在全过程的学习中掌握全部的知识,大大提升了学习成效。
(五)师傅带教。企业承诺全部实习时间,每个学生都由师傅带教。做到边学边教,言传身教。师傅的带教,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技能,还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规章纪律、交往合作等进行指导。
(六)引入实践性评价。针对实践月是对生产实践和具体操作进行评价,汽修专业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法,构建了适应企业实践月的评价体系。评价包括十个维度: 1.纪律、考勤占10分;2.服从安排占10分;3.工作态度占5分;4.工作责任心占5分;5.安全意识占10分;6.专业水平占20分;7.动手能力占25分;8.职业素养占5分;9.5S管理占5分;10.创新能力占5分。
在按照实践特点设计维度和分值的同时,突出了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两个方面,并强调了创新能力。而综合素养部分的分值,综合达到全部分值的一半。这为学校校内实践教学的评价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四、条件保障
(一)校企深度合作。对准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参与一线生产的可行性,寻找出一个包含多种著名汽车品牌的汽车销售维护公司,一方面企业得到可备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分品牌的针对性实习做到了真才实学,从而在校企利益上通过合作得到互补。
(二)学校全程管理,早晚由学校班车接送,进入企业与进入实训车间一样得到安全保障,学生学习情况、出勤情况在学校掌控之中,解决了学生下厂难管理、安全隐患多、有效学习不够、甚至"放羊"随意等问题。
(三)推行现代学徒制。组织学生在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实习,每一位学生都由企业配备师傅,实行全程带教。同时建立实习管理、评价制度,提高实习质量。
(四)训练条件完备且针对性强。品牌企业的维修一线有大量先进设备,直接维护对象是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类汽车,学生可以学到大量最新的技术技能。
(五)指导教师全程跟进。在企业生产实践期间,每天有一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并参与组织实习的实施。
五、成果与成效
(一)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新方式新途径,解决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问题。汽修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用一个整月的时间下厂参加生产实习。针对品牌,在既定的一个品牌范围内,在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学习。学习目标明确,主要学习的是维护维修等关键岗位的操作环节。解决了汽车行业的品牌多样、差别较大、普适性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岗位技能要求这一难题。
(二)探索了第四学期实训与实习环节相结合,提高实习质量的教学新途径。第四学期是职业学校校内教学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实习,使学生较早跨入企业和社会,学习基本知识,为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
(三)补充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整个办学水平。由于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是在学校全面管理的状态下开展,学校教师和学生与企业一线师傅的对接,处在极为频繁的阶段,把一线岗位遇到的典型任务、典型故障问题,迅速引入教学中,补充了教学案例,大大缩短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的距离。
(四)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和参与的有效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寻求能为自己所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以往大量的合作,由于学校与企业没有仔细分析科学可行的合作点,校企合作的收益不大,影响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实践采取分品牌、集中实习的战略针对性强,一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入企业,上手快,已经能够在师傅的指导下分担一部分生产任务,支持了企业生产,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还成为企业招聘的对象,从而夯实了校企合作的基础。
(五)促进了学生就业。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业能力实际上就是毕业生从事企业岗位工作、承担生产任务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过去限于学校的环境条件,很难取得成效。而这一平台的建设就是旨在培养岗位实际能力,由于针对性强、实训实习条件好,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提高显著,直接促进了就业。
六、体会与思考
(一)把示范校建设作为专业改革的一次重要难得的机遇,抓住时机,进行改革,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突破长期困扰专业发展的瓶颈,这应该是示范校建设最大的成果。
(二)职业教育的改革需要创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情况各异,专业对应的产业特点多样,不能照搬一种模式,肇庆地区汽车销售企业多、品牌齐全、用人需求紧迫等特点,决定了在这里举办职业教育的汽修专业,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而实践证明,这种探索是有效的。
(三)校企合作,虽然是一个经常困扰职业教育的瓶颈问题,但是,只要对准企业需求,找准机会和条件,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可以大有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