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我校实施了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把六年级纳入初中,由初中老师进行教学与管理,让学生提前进入初中的学习生活。今年我送走了初三毕业班,接了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我的意识里,小学的知识简单、内容少、科目少,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应该考八九十分,然而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后,感到要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下面谈谈自身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最主要是做好二学段与三学段知识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衔接。
一、教师行为上的衔接
1.语言上,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
六年级学生虽与初一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但接受新知识能力,课堂专注力,观察能力等还不强。课堂上教师仍要放慢语速,每句话说清楚,每个问题交待清楚,而且重要的知识点要反复强调。六年级学生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能保持在13分钟左右,教师语言要尽量有亲和力,保持一颗童心不断的用鼓励的语言,刺激学生保持专注力,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防止学习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思想上,切勿拔苗助长
六年级学生由于受到知识宽度、广度的限制,对知识及问题重点的把握较弱。教师们普遍感到:今天讲的知识,第二天再问,几乎没几个人能想起来了,需要翻书才能找到答案。初中教师长期与初中生打交道,尤其是刚教过初三的教师,对六年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听课的效果、表达的能力、思维能力等都会不自觉的与初三学生对比,心里产生较大的落差。会有“这些孩子怎么这么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讲都不理解?”的感觉。这时教师就要转变思想,放低要求,不断的提醒自己:这些学生仍是小学生,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需要多年的培养。并且教师要多查阅十一二岁孩子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学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
1.课堂上,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学生虽已纳入初中,但仍是小学生,六年级的学生还存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缺乏主动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意识。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识记的方式学习,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抱着不在意的态度,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因此,六年级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都与初中的学习要求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前学后忘的想象较严重。为了六年级学生到了初中能够尽快适应学习上能力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知识点,归纳题型,渗透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如:六年级上册中,分数的乘法、分数的除法、比、百分数这四个单元的实际应用问题,都是围绕一个数学模型:“单位“1”的量对应量的分率=对应量的具体数量“展开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使用这个关系式。再如:发芽率、命中率、及格率、增长率等都是:考查对象的数量单位“1”的量 100%这种模型,在解决应用问题时,把问题抽象出模型来解决。刚开始学生不能顺利的接受这种思维训练的方式,但在不断的渗透过程中,在这学期第三个月时,部分头脑聪明的学生已经有意识去主动归纳、对比所学的知识,主动获取知识,明显感觉到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的本质
小学课堂较重视数学的趣味性,但冲淡了课堂上的数学味。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本质,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百分数时,通过情景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存在的意义,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百分数,加深对百分率概念的理解,通过应用反复体会,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四个单元的实际应用问题分析中,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
3.指导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课上指导学生要处理好“听”、“思”、“做”的关系。指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听懂”例题的解法及思路和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要听“懂”,就要弄清“为什么?怎么回事?”把听到的和观察到的去对比、分析、归纳。重视学生接受式学习与主动学习的结合,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的环节,切实落实数学学习中:“听的懂---说的清---做的对”三个重要环节,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高效学习。
三、夯实计算基本功,注重计算方法的算理及联系
很多初中学生都有这种现象,试题都会做,但一做就错。分析原因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计算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小学,因此在六年级就要重视这一点。在学习分数乘法、除法及混合运算时要用到约分,要能准确找到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及通分,这其中就要用到乘法口诀及常用的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让学生记忆:51=17 3,48=16 3,34=17 2,75=15 5=25 3等等,在学习比、百分数时学生要会进行小数、分数的互化,可以让学生将常用的小数分数互化进行记忆。再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时常用小数运算,将3.14 2,3.14 3,
3.14 4,3.14 16等、1—20的平方的运算结果让学生积累记忆。这样不仅提高约分、通分、小数运算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数感,还为初中二次根式化简、分式运算等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对初中的教学及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瞻前”还要“顾后“,还要从多方面研究六年级学生与初中学生的智力、情感等变化规律,才能更好的做好中小學数学衔接工作。
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最主要是做好二学段与三学段知识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衔接。
一、教师行为上的衔接
1.语言上,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
六年级学生虽与初一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但接受新知识能力,课堂专注力,观察能力等还不强。课堂上教师仍要放慢语速,每句话说清楚,每个问题交待清楚,而且重要的知识点要反复强调。六年级学生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能保持在13分钟左右,教师语言要尽量有亲和力,保持一颗童心不断的用鼓励的语言,刺激学生保持专注力,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防止学习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思想上,切勿拔苗助长
六年级学生由于受到知识宽度、广度的限制,对知识及问题重点的把握较弱。教师们普遍感到:今天讲的知识,第二天再问,几乎没几个人能想起来了,需要翻书才能找到答案。初中教师长期与初中生打交道,尤其是刚教过初三的教师,对六年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听课的效果、表达的能力、思维能力等都会不自觉的与初三学生对比,心里产生较大的落差。会有“这些孩子怎么这么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讲都不理解?”的感觉。这时教师就要转变思想,放低要求,不断的提醒自己:这些学生仍是小学生,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需要多年的培养。并且教师要多查阅十一二岁孩子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学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
1.课堂上,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学生虽已纳入初中,但仍是小学生,六年级的学生还存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缺乏主动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意识。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识记的方式学习,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抱着不在意的态度,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因此,六年级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都与初中的学习要求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前学后忘的想象较严重。为了六年级学生到了初中能够尽快适应学习上能力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知识点,归纳题型,渗透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如:六年级上册中,分数的乘法、分数的除法、比、百分数这四个单元的实际应用问题,都是围绕一个数学模型:“单位“1”的量对应量的分率=对应量的具体数量“展开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使用这个关系式。再如:发芽率、命中率、及格率、增长率等都是:考查对象的数量单位“1”的量 100%这种模型,在解决应用问题时,把问题抽象出模型来解决。刚开始学生不能顺利的接受这种思维训练的方式,但在不断的渗透过程中,在这学期第三个月时,部分头脑聪明的学生已经有意识去主动归纳、对比所学的知识,主动获取知识,明显感觉到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的本质
小学课堂较重视数学的趣味性,但冲淡了课堂上的数学味。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本质,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百分数时,通过情景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存在的意义,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百分数,加深对百分率概念的理解,通过应用反复体会,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四个单元的实际应用问题分析中,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
3.指导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课上指导学生要处理好“听”、“思”、“做”的关系。指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听懂”例题的解法及思路和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要听“懂”,就要弄清“为什么?怎么回事?”把听到的和观察到的去对比、分析、归纳。重视学生接受式学习与主动学习的结合,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的环节,切实落实数学学习中:“听的懂---说的清---做的对”三个重要环节,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高效学习。
三、夯实计算基本功,注重计算方法的算理及联系
很多初中学生都有这种现象,试题都会做,但一做就错。分析原因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计算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小学,因此在六年级就要重视这一点。在学习分数乘法、除法及混合运算时要用到约分,要能准确找到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及通分,这其中就要用到乘法口诀及常用的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让学生记忆:51=17 3,48=16 3,34=17 2,75=15 5=25 3等等,在学习比、百分数时学生要会进行小数、分数的互化,可以让学生将常用的小数分数互化进行记忆。再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时常用小数运算,将3.14 2,3.14 3,
3.14 4,3.14 16等、1—20的平方的运算结果让学生积累记忆。这样不仅提高约分、通分、小数运算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数感,还为初中二次根式化简、分式运算等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对初中的教学及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瞻前”还要“顾后“,还要从多方面研究六年级学生与初中学生的智力、情感等变化规律,才能更好的做好中小學数学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