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往往就只认为音乐和美术才是美育的重点,而忽略了其他学科的美育功能,其实,在初中阶段的各个学科里,都有美育的内容,特别是语文学科。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美育方面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美的教育应该如何运用于语文课堂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重视美的熏陶
美读既是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适宜于美读。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通过对美再造想象的活力,在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如朗读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较为舒缓、轻柔、欣赏的语调和语气,使学生从坚韧的春草、温柔的春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和璀璨的百花这些鲜明的形象中感受到图文并茂的意境美、语文的形式美。又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对偶句密集,对仗工整,读来极具回环美,整体美,富有音乐感。通过美读,便可使学生感受洞庭湖阴晴变化的自然美,鉴赏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美;学习其结构环环相扣,语言高度凝炼的艺术美。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弊端是忽视美读,在课堂上听不到或很少听到朗朗读书声,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吟诵课文,这是一个重大的失策。
二、抓住美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字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的句型、语调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在领略其语言美中得以美的享受。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断”“开”二字传神,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断”给人的感觉是,东西天门山原为一体,雷霆万钧的江流将它们冲断的,可以使人联想到长江波涛汹涌的情景。“开”:山断而后江开,使人的眼界突然变得开阔,能想象出长江中波澜壮阔的图景。又如,《荷花淀》中“夫妻话别”这段情节中,水生很晚才回来,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了”。一个“笑”字显露了水生嫂的温柔、体贴、机敏,将她这一问题所蓄含的深深关切,轻轻责备表现出来。当水生说要报名参军,家中的事只好请她多劳累了,她的回答是:“你总是很极积的”,“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这些话语,既含怜爱又有微微幽怨,但更是深明大义,其中有言之不尽的深情厚意,活脱脱地凸现了水生嫂她善良而又贤惠的人性美。
三、注重美的感染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是在抽象的思想”。美,寓于形象之中,它首先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注重形象感染,对作品的形象进行有血有肉的分析,作品中不朽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富有强大的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 蔡老师,她外貌温秀美丽,心地慈爱,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甘苦,及时为孱弱的孩子排除痛苦悲伤,是一位老师的美好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形象美也表现在对整体画面美的欣赏上,如月色朦胧的荷塘、虚无缥缈的海市、喷薄欲出的红日,风狂海啸的暴雨,戈壁滩上的沙漠驼铃……事实证明优美的艺术形象可以匡正粗俗或妄动;壮美的艺术形象,可以激起人们战斗的激情;悲剧之美,可以帮助人认识落后的、丑恶的事物,使人们哭着和过去告别。
四、“披文入情,以情悟文”以情动人
美感除了具有形象性以外,还有感染性的特点。好文章总是情深意切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如教材展示了《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怀念之情;《我的老师》的师性情,《一面》的战友情;《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救国之情;《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积极、健康、的送别之情;《白毛女》中表达了作者对黄世仁的虚伪、凶狠、贪财好色,骄奢淫逸的丑恶灵魂的厌恶之情;《最后一次讲演》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的无比愤慨之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赤诚忠贞之情,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景仰之情,对贤臣的爱慕渴求之情,对小人的鄙视厌恶之情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感染。
五、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审美教育不限于鉴赏,还必须创造。因此,语文教学还要在说写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语言去创造美。这就需引导学生学习吸收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材料,借鉴前人创造美的经验,表现“美”的方法,来表达对生活的各种美的感情。说话是口头语言表达的有效方法,在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中,说话训练占有重要的地位。言为心声,说话文明,有礼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精神世界,所以要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创造性复述、演讲辩论,一方面训练优美的音质、音律,使说话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另一方面训练他们说话得体,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句子的语气,力求达到语言美。
作文是书面语言表达活动,是综合性的创造性的智力训练。用书面语言描绘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是一种难度更大的创造美的过程,因此,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以读促写,由模式到创造,逐渐达到创造美的境界,另外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挖掘思想深度,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下功夫。也许这样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它也会有许多不足,但这毕竟是自己的创造,它显示了创造美的能力。
一、重视美的熏陶
美读既是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适宜于美读。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通过对美再造想象的活力,在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如朗读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较为舒缓、轻柔、欣赏的语调和语气,使学生从坚韧的春草、温柔的春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和璀璨的百花这些鲜明的形象中感受到图文并茂的意境美、语文的形式美。又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对偶句密集,对仗工整,读来极具回环美,整体美,富有音乐感。通过美读,便可使学生感受洞庭湖阴晴变化的自然美,鉴赏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美;学习其结构环环相扣,语言高度凝炼的艺术美。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弊端是忽视美读,在课堂上听不到或很少听到朗朗读书声,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吟诵课文,这是一个重大的失策。
二、抓住美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字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的句型、语调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在领略其语言美中得以美的享受。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断”“开”二字传神,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断”给人的感觉是,东西天门山原为一体,雷霆万钧的江流将它们冲断的,可以使人联想到长江波涛汹涌的情景。“开”:山断而后江开,使人的眼界突然变得开阔,能想象出长江中波澜壮阔的图景。又如,《荷花淀》中“夫妻话别”这段情节中,水生很晚才回来,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了”。一个“笑”字显露了水生嫂的温柔、体贴、机敏,将她这一问题所蓄含的深深关切,轻轻责备表现出来。当水生说要报名参军,家中的事只好请她多劳累了,她的回答是:“你总是很极积的”,“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这些话语,既含怜爱又有微微幽怨,但更是深明大义,其中有言之不尽的深情厚意,活脱脱地凸现了水生嫂她善良而又贤惠的人性美。
三、注重美的感染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是在抽象的思想”。美,寓于形象之中,它首先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注重形象感染,对作品的形象进行有血有肉的分析,作品中不朽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富有强大的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 蔡老师,她外貌温秀美丽,心地慈爱,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甘苦,及时为孱弱的孩子排除痛苦悲伤,是一位老师的美好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形象美也表现在对整体画面美的欣赏上,如月色朦胧的荷塘、虚无缥缈的海市、喷薄欲出的红日,风狂海啸的暴雨,戈壁滩上的沙漠驼铃……事实证明优美的艺术形象可以匡正粗俗或妄动;壮美的艺术形象,可以激起人们战斗的激情;悲剧之美,可以帮助人认识落后的、丑恶的事物,使人们哭着和过去告别。
四、“披文入情,以情悟文”以情动人
美感除了具有形象性以外,还有感染性的特点。好文章总是情深意切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如教材展示了《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怀念之情;《我的老师》的师性情,《一面》的战友情;《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救国之情;《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积极、健康、的送别之情;《白毛女》中表达了作者对黄世仁的虚伪、凶狠、贪财好色,骄奢淫逸的丑恶灵魂的厌恶之情;《最后一次讲演》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的无比愤慨之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赤诚忠贞之情,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景仰之情,对贤臣的爱慕渴求之情,对小人的鄙视厌恶之情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感染。
五、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审美教育不限于鉴赏,还必须创造。因此,语文教学还要在说写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语言去创造美。这就需引导学生学习吸收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材料,借鉴前人创造美的经验,表现“美”的方法,来表达对生活的各种美的感情。说话是口头语言表达的有效方法,在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中,说话训练占有重要的地位。言为心声,说话文明,有礼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精神世界,所以要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创造性复述、演讲辩论,一方面训练优美的音质、音律,使说话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另一方面训练他们说话得体,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句子的语气,力求达到语言美。
作文是书面语言表达活动,是综合性的创造性的智力训练。用书面语言描绘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是一种难度更大的创造美的过程,因此,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以读促写,由模式到创造,逐渐达到创造美的境界,另外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挖掘思想深度,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下功夫。也许这样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它也会有许多不足,但这毕竟是自己的创造,它显示了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