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成就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剧《白毛女》是在总结了自秧歌剧《兄妹开荒》到《周子山》等经验的础上,采用北方民间晋乐曲调,吸收戏曲晋乐和北方秧歌为‘新秧歌剧”的主要表现手段,借鉴西欧歌剧的创咋经验,在新秧歌运动的基础上发晨起来的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其思想内容的战斗性和艺术上的创新与民族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戏剧、晋乐吏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歌剧;《白毛女》;重要地位
  歌剧《白毛女》是在1943年延安开展的新秧歌剧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部新歌剧。它创作与1945年,由贺敬之、丁毅作词编剧,马可、张鲁、李焕之、瞿维等人作曲。《白毛女》的作者总结了自秧歌剧《兄妹开荒》到《周子山》的经验为创造一种真正适合我国广大群众的新型的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后来人们都称这部歌剧为“新歌剧”的主要原因。这部歌剧是作者根据“1935年在河北省某县杨各庄贫农杨白劳外出躲债,回家时被地主黄世仁逼死。闺女喜儿被抢到黄家,受尽虐待。喜儿的未婚夫王大春痛打地主狗腿子穆仁智后,投奔八路军。荒淫无耻的黄世仁奸污了喜儿,还要将她卖掉以灭罪迹。经女仆张二婶帮助,喜儿逃往深山野林,苦熬了三年,头发也变白了。她坚信苦日子总会熬到头。1938年春,大春所在部队来到杨各庄,把喜儿从山洞中救出,并发动群众清算了黄世仁的罪恶,为喜儿和千千万万的受苦人报了仇”。
  一、歌剧《白毛女》的诞生背景
  1945年4月底《白毛女》在延安首演30余场。《白毛女》就是在我国阶级矛盾由非对抗性转为对抗性矛盾这历史背景下,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迫害及农民的反抗。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缩影,它适应了20世纪40年代后半叶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需要。这部具有深刻现实感,又有华美幻想的歌剧,足以代表那个时代崭新艺术世界的典范之作,其诗意的语言和浓郁的民族音调,对社会矛盾的深刻揭露在20世纪40年代震动了大半个中国,使亿万人民为之振奋。
  二、歌剧《白毛女》的主题及剧情介绍
  歌剧《白毛女》的主要创作思想就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主题是通过剧情和人物形象得到生动深刻表现的。(剧情)贫民杨白劳是旧社会老一辈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形象。最后走投无路,活活被逼死。杨白劳的命运,是旧社会农民的共同命运,他代表了旧中国被压迫的典型形象,剧中的主要人物喜儿。她虽然生活于贫苦之中,但性格活泼开朗,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但是,厄运接踵而来父亲被逼死,自己被逼迫到黄家,遭黄世仁奸污,还要把她卖给人贩子。她逃进深山,非人的野人生活使她头发变白,变成了“白毛仙姑”,“人变成了鬼”。但喜儿倔强的性格身受苦难不向命运低头,怀着深仇大恨决心复仇的坚强女性形象。但是,喜儿的复仇愿望和生存意志,只有在八路军到来,向黄世仁讨还血债。喜儿由“鬼变成人”,表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把旧社会变成人民當家做主的新社会,喜儿为代表的受苦难的人民群众,才能报仇血恨翻身得解放。它借一个佃农的女儿的悲惨身世,一方面集中的表现了封建黑暗的旧中国和它统治下的农民的痛苦生活,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农民得到翻身。歌剧剧本也富有浪漫主义的保留了民间有关“白毛仙姑”传奇式的情节,并使之提高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哲理高度,故事表现了积极意义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三、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成就
  歌剧《白毛女》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細致地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如对主要角色喜儿、杨白劳和黄世仁的音乐刻画作到了贴切而富有个性,尤其对杨白劳心理变化的音乐刻画是比较深刻的,在刻画正反面人物是也作了妥善处理,没有简单的用丑化的办法来刻画反面人物,而是力图本质的突出反面人物的阶级本性和不同的心理状态,从而揭示角色的特殊性格。作者对群众集体形象的刻画也很成功,如群众把喜儿从山洞里救出来的群众合唱《太阳出来了》充分表达了解放区人民群众坚强豪迈的气魄,以及对喜儿的深厚感情。其次,作曲家不仅吸取了民歌的音调作为人物的主导主题的音调,而且还开始有意识地广泛汲取了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的音调,值得注意的是作曲家对这些民间音调的汲取已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和歌剧情节发展的需要,创造性的加以改造和发展的,例如刻画喜儿基本性格的主导主题是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作为基础的,《小白菜》深刻表现了一个失去亲娘孤苦无依的贫苦女孩悲伤痛苦的心情,也是对旧社会不合理的家庭关系的控诉,旋律的哭泣音调多为下行级进节奏先短后长更接近哭腔,使悲惨的气氛加强,特别是最后句尾衬句,在音乐上起了补充的作用,同时使思念,孤苦无依的情绪得到进一步渲染,但是在歌剧中作者根据喜儿本身性格发展的需要,写出了《北风吹》、《昨天黑夜爹爹回到家》等不同的新腔。当喜儿被黄世仁侮辱悲愤欲绝而想自尽时在她的唱腔中又出现了近似哭腔的音调;当描述喜儿怀着强烈的仇恨从地主家里逃走时,作者没有拘泥于原来的主导主题,而是引进了一个取自河北梆子的更为高亢悲愤的主导主题,来描写喜儿性格的剧烈的变化发展。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巴洛克”一词最初应用于17世纪的建筑学,用来形容雕刻怪诞、华丽、复杂的线条,并带有夸张的纹饰建筑风格,“康塔塔”脱胎于17世纪初的单身节歌变体,后来发展为一种由若干短小对比段组成的形式,至17世纪后半叶最后定型为更为轮廓分明的模式,即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宣叙调和咏叹调(通常各为两或三首交替出现),由于演唱康塔塔体裁的作品需要精湛的演唱技巧,并且音樂充分突出了无与伦比的旋律性,所以研究康塔塔的
期刊
摘要:生活本就是艺术,也许中国剪纸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解。剪纸产生于老百姓的心灵和日常生活中,是民风淳朴的乡间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创作者非但不是专门从事艺术之人,反而都是一些平常的乡间民众。本文通过论述中国传统民俗剪纸产生的前提生活条件、创作技法的方式来源以及传达的人文涵义,阐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并表现生活的这一真理性观点。为艺术的创作来源和发展作了很好的论证梳理,并且就剪纸艺术在当今形式的发展
期刊
摘要:电视媒体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要想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需要漫长的过程。主持人需要创新和改革主持风格,逐渐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风格,将主持人的魅力展现出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本文主要论述了播音主持人支持风格的形成和创新,对于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主持风格;创新方式  主持风格指的就是播音员
期刊
摘要:电影中运动语言有三个方面,被拍摄主体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主客体复合运动以及剪辑带来的蒙太奇运动。在叙事语境中,运动摄影造成的时空联系不仅有助于推进故事情境的变化,丰富故事结构形式,還可以对树立人物形象、情感表述起到很好的外化作用,包含象征和隐喻功能的运动摄影,还可以升华电影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运动语言;视知觉;叙事语境;修辞  运动是影视艺术中最独特、最重要的特征。这种运动性包括被拍摄
期刊
摘要:歌曲《鸿雁》是一首蒙古乌拉特民歌,乌拉特部落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这是一个由能工巧匠组成的部落,在蒙古族举行盛会或宴会的时候,总会唱起了特定的歌曲,即蒙古宴歌,而歌曲《鸿雁》就属于宴歌,这首歌曲带有丰富的生活性和风俗特点,表达了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对于远方客人的欢迎和友善之情,在由吕燕卫重新填了汉语新词以后,额尔古纳乐队呼斯楞演唱让这首歌声名鹊起,传唱度极高,沙宝亮、韩磊、降央卓玛、王莉等歌唱家
期刊
辅助符号的运用与背景语义的有效表征,在整个事物的符号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映到平面设計上,这种作用甚至更加明显。平面设计作品的语义传达,是核心符号与辅助符号、背景语义相互整合的结果,辅助符号、背景符号及其语义表达建构了核心图像及其核心语义表征的置放环境,即符号交流平台或上下文的图像、语义情境,也形成了作为图像系统社会历史背景的文化环境,它在设计作品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辅助符号
期刊
摘要: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活动属于一种造型艺术教育活动,而造型艺术教育活动具有它的特殊功能,它对培养幼儿全面发展极为有力。从自己多年的幼儿教育實践经验中得知,运用好它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感知、想象、思维、技能、审美和情趣等方面的品格和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剪纸;培养;兴趣;方法  一、培养幼儿剪纸的意义  (1)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幼儿剪纸的兴趣我们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珠宝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在其中,能够使珠宝佩戴者彰显出个性和独特的品味,并能够发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介绍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珠宝设计中的工艺。  关键词:珠宝设计;首饰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  在古代,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会在身上佩戴珠宝,女性也多用珠宝来做装饰品,凸显出优雅气质,给人一定的美感
期刊
摘要:《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最著名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人和巴黎上流社会最有名的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女主角微奥列塔的人物性格特点、戏剧、音乐两个方面对《茶花女》这部歌剧进行赏析。  关键词:茶花女;抒情花腔女高音;轻巧抒情女高音  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改编自小仲马的同名名著,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最初的中文译本是在19世纪末由林纾翻译的《茶花女遗事》,到上一世纪30年代,
期刊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面临考研或就业的不同选择。然而特别在独立院校中,这种矛盾会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研究独立院校中艺术专业毕业生的现状,针对其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就业情况,分析当今大学生择业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就业方向  随着当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就业仿佛不再是那么简单,社会形式的变化导致毕业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问题。比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