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家都认为旁观者的印象往往比当局者的辩白更有说服力,但因此,我们误信了多少谗言,忽视了多少真相?当旁观者戴着有色眼镜吹毛求疵时,当局者若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当在沉默中灭亡——
此声明仅代表我们——三个90后。我们不想代表更多的同龄人,一如我们不希望被舆论口中的“90后”们代表。
声明一:我们对高考 “有所谓”
我们这一代人,在上一代人的眼里,似乎独享很多人生的特权。爸爸高考的时候,考场里还悬挂着横幅: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当年,对于很多人来说,能不能考上大学,已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此后几十年的命运。30年草长莺飞时过境迁,对于我们,高考虽有压力,却似乎并非无路可退,我们可以去留学,可以读一所普通的学校,甚至可以重头再来。可是你知道,当一个人真正着手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才开始渐渐浮现出来。无论时代怎么变,高三永远都是那个样子,你在流汗流泪,可你看看周围,还有更多人在流血。
在我们学校有个风云人物,他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在学校传为奇谈。老师曾经问他,难道你不打瞌睡吗?他说,我也想睡,可得用毅力支撑着。不幸的是,加倍付出未必能得到哪怕一倍收获——他发挥失常落榜了。
“落榜”无论是发生在什么时代都能让人万箭穿心,哪怕我们是21世纪的90后。我依然记得两年前高考后估分的那个上午。班上气氛很压抑,同桌坐在窗户旁对着答案估分,看着看着眼泪就滚了下来。她一哭,班里随即嗡嗡啜泣声一片。我慢慢地走到她身边,她抬头看着我,说:“我文综选择题错了17道啊!”错17道,合计68分。她其实是在告诉我,她上不了朝思暮想的上海财经大学了,甚至连一本都上不了,她该怎么办?为什么没有摄影机记录下这一刻?好让这个社会看看,你们口中“不重视高考”的我们脸上无奈的泪,看看他们眼中狂傲的90后是怎么舔舐伤口的,看看我们如何对高考“无所谓”的。
90后的高考没有享受特殊化待遇。我们的辅导资料多了,信息多了,娱乐方式也多了,但依旧要一步步走过高考,依旧会有很多人在高三的压力中精神衰弱,视睡个好觉为奢侈;依旧会有很多人对着不尽如人意的考卷暗自流泪;依旧会有很多人在没人的地方对着墙歇斯底里地大叫。
声明二:我们拜的不是金,是独立
80后口口声声批评我们拜金,可他们工作后还不是照样为工资斤斤计较吗?与其遮遮掩掩,何不直白地承认金钱的重要?金钱不是人生价值的全部体现,却是重要体现。我们拜的不是金,是独立。经济独立才能人身独立。
在社会批评90后享受富足的物质、对任何所得都“理所当然”的时候,有没有人看到有些90后在高中就已经开始创业呢?
朋友小梁,广西南宁市二中的学生,17岁的他个人存款就已经达到了五位数,他不是富二代,银行里的一分一毫都是“血汗钱”。中考结束后,他用攒了3年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做本钱,做小工艺品生意,联系厂家、讨价还价、策划、预算、经销全由他一手包办。上高中后,他当机立断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部拿去投资股市。两年的摸爬滚打后,股市里的资金翻了几倍。他对我说:“这将是我的公司启动资金。”
不是所有90后都能像小梁一样给力,更多人还像我一样花着父母的钱。我承认90后中有人就想一辈子过着啃老的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样的人能在任何时代找到,不是90后的专利。
60后说70后投机,70后带来了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70后批评80后懒惰,80后建立了一个更为强盛开放的中国;80后大骂90后脑残,90后一定会给出掷地有声的回应。
声明三:我懂我的迷茫
两年前,当我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才发现身边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报什么志愿。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原来很多人的终极理想就是考个高分,“考完之后怎么办?”每个人都迷茫了。成熟如创业狂人小梁,在提起高考后的选择时,也是一句“我不知道”。于是大家开始临时抱佛脚,翻阅院校资料,分数最高能报什么学校便报,尽管连它有几个校区也不懂;看哪些专业热门、专业就业率最高、工资最高就一窝蜂去选。考大学就像是买菜,我有660分,我可以买“金融牌燕窝”;你有500分,就只能选“考古学牌白菜”了。
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这个在很多人眼中的“白菜专业”。记得开学第一天,老师统计第一志愿报汉语言文学的人数,整个中文系有150号人,却只有14人第一志愿是汉语言文学,其余同学都是被调剂的牺牲品。我们不喜欢由别人来设计自己的未来,但我们又将设计未来的权利拱手相让,真是莫大的讽刺。
我们在努力地去独立,去表现。而在面临有可能影响人生的关口,我们并不清楚到底想要争取什么,又或者我们想要的太多。高考,对于绝大多数90后来说是唯一也是最佳选择,所以我们会全力以赴;可在高考之后的选择太多,我们在东西南北中迷失了方向。
声明四:我们和你们一样
二十多年前,崔健在北京吼出“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现在听依然有切肤之痛。1986年,整整一代人为歌中的自由痴狂。那是一群明明知道一无所有却又带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野蛮”,叫喊着自由和追求的年轻人。
后来,70后老了。80后来到世界,他们和前辈一样渴望自由和个性。和80后一起来到世界的,还有游戏机、动画片、港台乐坛的靡靡之音,以及丰盛的物质生活。于是,在70后口中,80后成了堕落的代名词。80后也愤怒地要撕掉上一代人贴上的标签。
再后来,最老的80后也已经31岁。我们的话语、形象在80后的口诛笔伐、网络轰炸中,慢慢从“非主流”变为“主流”。
90后身上有着时代痕迹,但更多的还是和过去的那一代代年轻人一样,在时代的压力中追求自由和独立,奋斗并迷茫着,快乐并痛苦着。我们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里拥有过同样的东西:年轻。谁的年少不轻狂?谁的高三不在奋斗?谁在年轻的时候不和梦想、迷茫纠结在一起呢?
我们走过的路,有一天再想起的时候,一定会心怀温暖。坎坷和流言都不可怕,毕竟,我们是中国最年轻的一代人。
此声明仅代表我们——三个90后。我们不想代表更多的同龄人,一如我们不希望被舆论口中的“90后”们代表。
声明一:我们对高考 “有所谓”
我们这一代人,在上一代人的眼里,似乎独享很多人生的特权。爸爸高考的时候,考场里还悬挂着横幅: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当年,对于很多人来说,能不能考上大学,已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此后几十年的命运。30年草长莺飞时过境迁,对于我们,高考虽有压力,却似乎并非无路可退,我们可以去留学,可以读一所普通的学校,甚至可以重头再来。可是你知道,当一个人真正着手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才开始渐渐浮现出来。无论时代怎么变,高三永远都是那个样子,你在流汗流泪,可你看看周围,还有更多人在流血。
在我们学校有个风云人物,他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在学校传为奇谈。老师曾经问他,难道你不打瞌睡吗?他说,我也想睡,可得用毅力支撑着。不幸的是,加倍付出未必能得到哪怕一倍收获——他发挥失常落榜了。
“落榜”无论是发生在什么时代都能让人万箭穿心,哪怕我们是21世纪的90后。我依然记得两年前高考后估分的那个上午。班上气氛很压抑,同桌坐在窗户旁对着答案估分,看着看着眼泪就滚了下来。她一哭,班里随即嗡嗡啜泣声一片。我慢慢地走到她身边,她抬头看着我,说:“我文综选择题错了17道啊!”错17道,合计68分。她其实是在告诉我,她上不了朝思暮想的上海财经大学了,甚至连一本都上不了,她该怎么办?为什么没有摄影机记录下这一刻?好让这个社会看看,你们口中“不重视高考”的我们脸上无奈的泪,看看他们眼中狂傲的90后是怎么舔舐伤口的,看看我们如何对高考“无所谓”的。
90后的高考没有享受特殊化待遇。我们的辅导资料多了,信息多了,娱乐方式也多了,但依旧要一步步走过高考,依旧会有很多人在高三的压力中精神衰弱,视睡个好觉为奢侈;依旧会有很多人对着不尽如人意的考卷暗自流泪;依旧会有很多人在没人的地方对着墙歇斯底里地大叫。
声明二:我们拜的不是金,是独立
80后口口声声批评我们拜金,可他们工作后还不是照样为工资斤斤计较吗?与其遮遮掩掩,何不直白地承认金钱的重要?金钱不是人生价值的全部体现,却是重要体现。我们拜的不是金,是独立。经济独立才能人身独立。
在社会批评90后享受富足的物质、对任何所得都“理所当然”的时候,有没有人看到有些90后在高中就已经开始创业呢?
朋友小梁,广西南宁市二中的学生,17岁的他个人存款就已经达到了五位数,他不是富二代,银行里的一分一毫都是“血汗钱”。中考结束后,他用攒了3年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做本钱,做小工艺品生意,联系厂家、讨价还价、策划、预算、经销全由他一手包办。上高中后,他当机立断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部拿去投资股市。两年的摸爬滚打后,股市里的资金翻了几倍。他对我说:“这将是我的公司启动资金。”
不是所有90后都能像小梁一样给力,更多人还像我一样花着父母的钱。我承认90后中有人就想一辈子过着啃老的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样的人能在任何时代找到,不是90后的专利。
60后说70后投机,70后带来了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70后批评80后懒惰,80后建立了一个更为强盛开放的中国;80后大骂90后脑残,90后一定会给出掷地有声的回应。
声明三:我懂我的迷茫
两年前,当我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才发现身边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报什么志愿。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原来很多人的终极理想就是考个高分,“考完之后怎么办?”每个人都迷茫了。成熟如创业狂人小梁,在提起高考后的选择时,也是一句“我不知道”。于是大家开始临时抱佛脚,翻阅院校资料,分数最高能报什么学校便报,尽管连它有几个校区也不懂;看哪些专业热门、专业就业率最高、工资最高就一窝蜂去选。考大学就像是买菜,我有660分,我可以买“金融牌燕窝”;你有500分,就只能选“考古学牌白菜”了。
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这个在很多人眼中的“白菜专业”。记得开学第一天,老师统计第一志愿报汉语言文学的人数,整个中文系有150号人,却只有14人第一志愿是汉语言文学,其余同学都是被调剂的牺牲品。我们不喜欢由别人来设计自己的未来,但我们又将设计未来的权利拱手相让,真是莫大的讽刺。
我们在努力地去独立,去表现。而在面临有可能影响人生的关口,我们并不清楚到底想要争取什么,又或者我们想要的太多。高考,对于绝大多数90后来说是唯一也是最佳选择,所以我们会全力以赴;可在高考之后的选择太多,我们在东西南北中迷失了方向。
声明四:我们和你们一样
二十多年前,崔健在北京吼出“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现在听依然有切肤之痛。1986年,整整一代人为歌中的自由痴狂。那是一群明明知道一无所有却又带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野蛮”,叫喊着自由和追求的年轻人。
后来,70后老了。80后来到世界,他们和前辈一样渴望自由和个性。和80后一起来到世界的,还有游戏机、动画片、港台乐坛的靡靡之音,以及丰盛的物质生活。于是,在70后口中,80后成了堕落的代名词。80后也愤怒地要撕掉上一代人贴上的标签。
再后来,最老的80后也已经31岁。我们的话语、形象在80后的口诛笔伐、网络轰炸中,慢慢从“非主流”变为“主流”。
90后身上有着时代痕迹,但更多的还是和过去的那一代代年轻人一样,在时代的压力中追求自由和独立,奋斗并迷茫着,快乐并痛苦着。我们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里拥有过同样的东西:年轻。谁的年少不轻狂?谁的高三不在奋斗?谁在年轻的时候不和梦想、迷茫纠结在一起呢?
我们走过的路,有一天再想起的时候,一定会心怀温暖。坎坷和流言都不可怕,毕竟,我们是中国最年轻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