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
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把“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推进文化建设与繁荣。通过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我认为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创新内涵重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决定》更加突出文化体制改革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协同性,提出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等项原则,实施多部门协调联动,推动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决定》强调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要符合市场规律,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重点在转企改制、规范秩序基础上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这突出体现了中央在十多年文化领域改革的进程中,开始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及其方式方法。
二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明确提出要在统筹城乡基础上加快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多元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合理标准;提出该体系的特征应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显然,当代文化建设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服务理念更加明确,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公共文化工作导向更加具体。
三是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决定》提出要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指导下,统筹各种资源,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承担人文交流项目。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文化人才和技术。这对于经济社会国际化程度领先全国的江苏而言,意味着既有着更多的文化国际化发展机遇,又增加了更多引领国内其他地区实现文化开放型发展的义务和责任。
二、江苏应先行先试成为全国文化现代化示范区
江苏正值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和建设文化强省的关键期,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江苏应先行先试成为全国文化现代化示范区。
弘扬“三创三先”江苏精神,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快江苏文化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与政治保障,“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精神是江苏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写照。“三创三先”作为新时期江苏精神的高度新概括,是引导和鼓舞江苏人民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在此精神引领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
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尽快提升江苏文化产业竞争力。“十二五”时期是江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改革新突破的关键时期。江苏应在以下方面着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文化发展环境。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为江苏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应着眼于发挥国有文化资本在文化市场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文化领域多种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文化产业。降低文化产业的民间资本进入门槛,调动和保护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快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挥其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的格局,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积极建设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市场化、专业化、便利化程度。
加快建成现代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江苏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协调,而是要根据“三中全会”的新要求和新方向,协调自身创新,进一步提档升级。首先,要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制定高于全国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协调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其次,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地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再次,要依托科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鼓励各类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扩大文化开放,推动江苏文化国际化。首先,要把江苏文化国际化形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找准关节点,加强全省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扩大江苏文化的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要加快打造与培育一大批文化品牌,实现江苏文化品牌由“单项突破”向“品牌族聚”的转变,通过“品牌江苏”的带动,成功找到进入世界文化市场的钥匙。其次,要支持江苏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支持本省文化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拓海外市场,鼓励江苏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海外文化交流项目。再次,以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与国际文化组织合作为契机,推动南京等城市以“文化之都”身份加入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艺术家来江苏,激发出江苏文化的勃勃生机与开放活力。
(作者系南京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員、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黄 杰
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把“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推进文化建设与繁荣。通过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我认为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创新内涵重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决定》更加突出文化体制改革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协同性,提出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等项原则,实施多部门协调联动,推动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决定》强调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要符合市场规律,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重点在转企改制、规范秩序基础上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这突出体现了中央在十多年文化领域改革的进程中,开始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及其方式方法。
二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明确提出要在统筹城乡基础上加快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多元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合理标准;提出该体系的特征应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显然,当代文化建设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服务理念更加明确,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公共文化工作导向更加具体。
三是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决定》提出要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指导下,统筹各种资源,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承担人文交流项目。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文化人才和技术。这对于经济社会国际化程度领先全国的江苏而言,意味着既有着更多的文化国际化发展机遇,又增加了更多引领国内其他地区实现文化开放型发展的义务和责任。
二、江苏应先行先试成为全国文化现代化示范区
江苏正值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和建设文化强省的关键期,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江苏应先行先试成为全国文化现代化示范区。
弘扬“三创三先”江苏精神,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快江苏文化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与政治保障,“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精神是江苏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写照。“三创三先”作为新时期江苏精神的高度新概括,是引导和鼓舞江苏人民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在此精神引领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
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尽快提升江苏文化产业竞争力。“十二五”时期是江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改革新突破的关键时期。江苏应在以下方面着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文化发展环境。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为江苏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应着眼于发挥国有文化资本在文化市场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文化领域多种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文化产业。降低文化产业的民间资本进入门槛,调动和保护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快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挥其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的格局,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积极建设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市场化、专业化、便利化程度。
加快建成现代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江苏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协调,而是要根据“三中全会”的新要求和新方向,协调自身创新,进一步提档升级。首先,要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制定高于全国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协调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其次,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地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再次,要依托科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鼓励各类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扩大文化开放,推动江苏文化国际化。首先,要把江苏文化国际化形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找准关节点,加强全省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扩大江苏文化的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要加快打造与培育一大批文化品牌,实现江苏文化品牌由“单项突破”向“品牌族聚”的转变,通过“品牌江苏”的带动,成功找到进入世界文化市场的钥匙。其次,要支持江苏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支持本省文化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拓海外市场,鼓励江苏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海外文化交流项目。再次,以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与国际文化组织合作为契机,推动南京等城市以“文化之都”身份加入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艺术家来江苏,激发出江苏文化的勃勃生机与开放活力。
(作者系南京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員、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黄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