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菱鳖混养技术,包括养殖池塘的准备、苗种的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起捕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了菱鳖混养的经济效益,以为菱鳖混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湖菱;中华鳖;混养技术;饲养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6.5;S6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266-01
菱鳖混养模式中中华鳖是纯鲜活饵料喂养进行仿生态养殖,所以相对来讲养殖成本比较大,对于基础比较雄厚的养殖单位来说可以进行试点推广。通过种养结合的合理搭配养殖,可以有效发挥各混养品种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南湖菱能对养殖水体中富养成分实现有效吸收,从而净化水体,提高水质;而南湖菱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将成为鱼以及甲鱼的天然饵料,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降低用药的使用量和生产的成本,以减少农业面源的污染。菱鳖混养模式通过近几年的试点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该养殖模式能产南湖菱1 725 kg/hm2,中华鳖1 560 kg/hm2,产值可达25.5万元/hm2,效益达到9.75万元/hm2,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该模式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
1 养殖池塘準备
菱鳖混养应选择水面开阔、光照充分、水质优良的水域,人工开挖池塘一般面积为4 000 m2左右,水深1.5~1.8 m。并在进排水口及池塘周围设置围栏及防逃罩。池底注意保持10~15 cm的砂壤土。缓坡以1.0∶2.5的坡度比与陆地带接壤,以便于中华鳖上岸活动,其中晒背台放置密度为30 m2/hm2左右,用拱型毛竹架与聚乙烯网布制作而成;缓坡与水面衔接处设置食台,放置宽60 cm、长100 cm的食台板45 m2/hm2。干池清塘:商品鳖起捕后将池塘排干水,让池底风吹、日晒、冰冻,可杀死病原体和寄生虫卵,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提高池塘肥力。苗种放养前1个月,用生石灰1 500 kg/hm2化浆全池泼洒,杀灭塘内有害生物,改善养殖条件,15 d后注水至放养要求水位培育水质,种植水生植物[1-2]。
2 苗种放养
菱种种植:4月上中旬为播种期,播种前要清除水中青苔、杂草和野菱等杂物。取出菱种,剔除烂果,置清水中保湿,播种密度为75 kg/hm2,直播一般多用条播法。育苗移栽,选取水位10~20 cm、土壤肥沃的池塘作为育苗池。播后50 d左右菱苗3叶1心时移栽。菱面积控制在池面积的2/3左右。
中华鳖苗种放养:放养时间为每年的5—8月,水温控制在25~32 ℃之间(因是自繁自育苗种,故放养周期较长),选择晴天操作,选用自繁自育、体质健壮、行动活泼、反应敏捷、无创伤的优质健康苗种,按0.5只/m2放养,即约4 500只/hm2,雌雄分开放养[3-5]。
3 饲养管理
3.1 南湖菱的管理
日常管理:菱定植后水池水位高度宜维持在10~30 cm,水层深度应逐渐加深,但每周不宜超过10 cm,以80~150 cm为度,秋季天气转凉时,应逐渐降低水位。防除杂草:菱塘的杂草有杏菜、槐叶萍和野菱等,应于定植前及时清除;定植后至封行前应人工去除塘内杂草。整理菱盘:一般在菱初花期检查菱塘,夏季出现高温前,及时整理菱盘。除去直径小于20 cm的菱盘,但应注意不要伤及大菱盘,并将被掀翻、刮乱的菱盘理顺拨正,保证能顺利开花结果[6-8]。
3.2 中华鳖的管理
3.2.1 投入品管理。由于中华鳖食性较广,多种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粗料均可以作为中华鳖的饲料。在养殖过程中应以采用自然水体生态系统中所存在的或从外地采集的野生小杂鱼作为中华鳖的主要饲料。饵料处理应先充分清洗,后用盐水浸泡5~10 min,最后再用清水漂洗1遍即可投喂。为了保证养殖中华鳖的肉质与营养价值,应坚持全程使用鲜活饲料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鳖体重的5%~10%,并根据水温调节投喂次数,水温为18~20 ℃时,每2 d投喂1次;水温为20~25 ℃时,每天投喂1次;水温高于25 ℃时,每天投喂2次。每次投喂的饲料量应该保证鳖能在2 h内食用完毕。投喂后应该尽量保持周围的环境安静,有利于鳖的摄食。同时,投喂饲料时应该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的原则。
3.2.2 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应勤巡塘勤检查,及时发现鳖的摄食及活动异常,并定期检查池塘防逃设施,保证围栏及防逃罩的完好,同时在养殖全程中注意防除杂草、杂物,及时消灭池塘敌害,为池塘养殖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做好养殖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3.2.3 水质的培育与调节。中华鳖是水生爬行动物,水质的好坏将对中华鳖的最终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水体一般为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过程中用生石灰定期消毒,每年5—10月用外源优质水换水,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此外,在养殖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为中华鳖养殖始终保持一个卫生、安全的养殖水体环境。
4 病害防治
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倡健康养殖与生态综合防治,合理使用生物制剂和中草药控制病害的发生。针对在中华鳖整个养殖过程中的生态、健康等特点,养殖过程中每15~20 d对养殖池塘进行1次消毒。发现病害应该立即查明原因,做到正确诊断,对症用药。同时对投喂的鲜杂鱼用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从口入,最大限度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用药量。此外,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鳖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查明病因,对症下药。
5 起捕
南湖菱在每年8月集中采摘上市,通过人工采摘的方式进行采集,中华鳖的集中捕捞时间为12月下旬至翌年2月初,采取脚踏和翻泥捕捞法相结合。先将池塘内水排至20 cm深,然后边捕捉边将池水搅浑,再将池水全部排干,人不再入池,等到夜晚,泥沙中的甲鱼会全部爬出。此时可用灯光照捕,一般可一次捕尽。
6 参考文献
[1] 高培国,费永根.中华鳖生态混养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06(2):32.
[2] 刘知.张成华池塘鱼鳖混养效益高[J].渔业致富指南,2010(20):22-23.
[3] 林逸兰,张秋明.养殖池种植凤眼莲对左江鳖幼鳖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9(4):100-102.
[4] 黄斐群,张秋明.左江鳖大规格苗种健康培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215,220.
[5] 金全永,陶冶.中华鳖与鳜鱼池塘生态混养技术[J].科学养鱼,2008(1):38.
[6] 周志强,刘长军,郑凯宏,等.南美白对虾混养中华鳖试验[J].河北渔业,2007(03)38-39.
[7] 王鸣,马晶晶,邵庆均.中华鳖外塘养殖技术[J].水利渔业,2007(1):30-32
[8] 王玉堂.试论水产养殖用水质底质调节剂的管理[J].中国水产,2007(3):70-72.
关键词 南湖菱;中华鳖;混养技术;饲养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6.5;S6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266-01
菱鳖混养模式中中华鳖是纯鲜活饵料喂养进行仿生态养殖,所以相对来讲养殖成本比较大,对于基础比较雄厚的养殖单位来说可以进行试点推广。通过种养结合的合理搭配养殖,可以有效发挥各混养品种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南湖菱能对养殖水体中富养成分实现有效吸收,从而净化水体,提高水质;而南湖菱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将成为鱼以及甲鱼的天然饵料,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降低用药的使用量和生产的成本,以减少农业面源的污染。菱鳖混养模式通过近几年的试点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该养殖模式能产南湖菱1 725 kg/hm2,中华鳖1 560 kg/hm2,产值可达25.5万元/hm2,效益达到9.75万元/hm2,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该模式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
1 养殖池塘準备
菱鳖混养应选择水面开阔、光照充分、水质优良的水域,人工开挖池塘一般面积为4 000 m2左右,水深1.5~1.8 m。并在进排水口及池塘周围设置围栏及防逃罩。池底注意保持10~15 cm的砂壤土。缓坡以1.0∶2.5的坡度比与陆地带接壤,以便于中华鳖上岸活动,其中晒背台放置密度为30 m2/hm2左右,用拱型毛竹架与聚乙烯网布制作而成;缓坡与水面衔接处设置食台,放置宽60 cm、长100 cm的食台板45 m2/hm2。干池清塘:商品鳖起捕后将池塘排干水,让池底风吹、日晒、冰冻,可杀死病原体和寄生虫卵,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提高池塘肥力。苗种放养前1个月,用生石灰1 500 kg/hm2化浆全池泼洒,杀灭塘内有害生物,改善养殖条件,15 d后注水至放养要求水位培育水质,种植水生植物[1-2]。
2 苗种放养
菱种种植:4月上中旬为播种期,播种前要清除水中青苔、杂草和野菱等杂物。取出菱种,剔除烂果,置清水中保湿,播种密度为75 kg/hm2,直播一般多用条播法。育苗移栽,选取水位10~20 cm、土壤肥沃的池塘作为育苗池。播后50 d左右菱苗3叶1心时移栽。菱面积控制在池面积的2/3左右。
中华鳖苗种放养:放养时间为每年的5—8月,水温控制在25~32 ℃之间(因是自繁自育苗种,故放养周期较长),选择晴天操作,选用自繁自育、体质健壮、行动活泼、反应敏捷、无创伤的优质健康苗种,按0.5只/m2放养,即约4 500只/hm2,雌雄分开放养[3-5]。
3 饲养管理
3.1 南湖菱的管理
日常管理:菱定植后水池水位高度宜维持在10~30 cm,水层深度应逐渐加深,但每周不宜超过10 cm,以80~150 cm为度,秋季天气转凉时,应逐渐降低水位。防除杂草:菱塘的杂草有杏菜、槐叶萍和野菱等,应于定植前及时清除;定植后至封行前应人工去除塘内杂草。整理菱盘:一般在菱初花期检查菱塘,夏季出现高温前,及时整理菱盘。除去直径小于20 cm的菱盘,但应注意不要伤及大菱盘,并将被掀翻、刮乱的菱盘理顺拨正,保证能顺利开花结果[6-8]。
3.2 中华鳖的管理
3.2.1 投入品管理。由于中华鳖食性较广,多种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粗料均可以作为中华鳖的饲料。在养殖过程中应以采用自然水体生态系统中所存在的或从外地采集的野生小杂鱼作为中华鳖的主要饲料。饵料处理应先充分清洗,后用盐水浸泡5~10 min,最后再用清水漂洗1遍即可投喂。为了保证养殖中华鳖的肉质与营养价值,应坚持全程使用鲜活饲料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鳖体重的5%~10%,并根据水温调节投喂次数,水温为18~20 ℃时,每2 d投喂1次;水温为20~25 ℃时,每天投喂1次;水温高于25 ℃时,每天投喂2次。每次投喂的饲料量应该保证鳖能在2 h内食用完毕。投喂后应该尽量保持周围的环境安静,有利于鳖的摄食。同时,投喂饲料时应该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的原则。
3.2.2 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应勤巡塘勤检查,及时发现鳖的摄食及活动异常,并定期检查池塘防逃设施,保证围栏及防逃罩的完好,同时在养殖全程中注意防除杂草、杂物,及时消灭池塘敌害,为池塘养殖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做好养殖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3.2.3 水质的培育与调节。中华鳖是水生爬行动物,水质的好坏将对中华鳖的最终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水体一般为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过程中用生石灰定期消毒,每年5—10月用外源优质水换水,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此外,在养殖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为中华鳖养殖始终保持一个卫生、安全的养殖水体环境。
4 病害防治
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倡健康养殖与生态综合防治,合理使用生物制剂和中草药控制病害的发生。针对在中华鳖整个养殖过程中的生态、健康等特点,养殖过程中每15~20 d对养殖池塘进行1次消毒。发现病害应该立即查明原因,做到正确诊断,对症用药。同时对投喂的鲜杂鱼用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从口入,最大限度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用药量。此外,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鳖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查明病因,对症下药。
5 起捕
南湖菱在每年8月集中采摘上市,通过人工采摘的方式进行采集,中华鳖的集中捕捞时间为12月下旬至翌年2月初,采取脚踏和翻泥捕捞法相结合。先将池塘内水排至20 cm深,然后边捕捉边将池水搅浑,再将池水全部排干,人不再入池,等到夜晚,泥沙中的甲鱼会全部爬出。此时可用灯光照捕,一般可一次捕尽。
6 参考文献
[1] 高培国,费永根.中华鳖生态混养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06(2):32.
[2] 刘知.张成华池塘鱼鳖混养效益高[J].渔业致富指南,2010(20):22-23.
[3] 林逸兰,张秋明.养殖池种植凤眼莲对左江鳖幼鳖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9(4):100-102.
[4] 黄斐群,张秋明.左江鳖大规格苗种健康培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215,220.
[5] 金全永,陶冶.中华鳖与鳜鱼池塘生态混养技术[J].科学养鱼,2008(1):38.
[6] 周志强,刘长军,郑凯宏,等.南美白对虾混养中华鳖试验[J].河北渔业,2007(03)38-39.
[7] 王鸣,马晶晶,邵庆均.中华鳖外塘养殖技术[J].水利渔业,2007(1):30-32
[8] 王玉堂.试论水产养殖用水质底质调节剂的管理[J].中国水产,2007(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