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摆脱化学概念教学直接传授的方法,应用活动前置的教学构想,呈现并简析了九年级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案例。
关键词:活动;化学概念;化学式与化合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1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编排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式与化合价”,一般第1 课时内安排“化学式”。实施本部分缺少实验的化学概念的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直接传授的方法,再通过学生反复练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即首先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其次教师归纳总结化学式的意义;再次通过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的意义的综合练习加以巩固;化学式的写法、读法这部分内容属于规则性质, 没有多少道理可讲, 则要求学生记住老师归纳的规律并且会应用;其间学生学习活动则是听课、记录、做练习等。
对于这种缺少实验的化学概念的教学,一般都会采取教师教和讲、学生听和练的模式,极少安排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对于“方法导引”类教学更是鲜有出现,致使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率较低,基本是被动接受知识,从而鲜有真正的师生互动、有效的讨论与争辩,学生思维“钝化”、学习效果低下,课堂缺乏生命活力。这样的课堂缺少“探究味”,削减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探究的兴趣,所以将教学活动置于各个知识点之前。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仔细观察思考、相互讨论、总结规律,用自己的头脑获取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究学习结束,教师再来温习学生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将探究获得的片面、不完整甚至错误的认识进行整理和纠正,教师真正做到是知识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这种活动前置的化学概念教学可以促成学生从“ 盲从” 走向“ 探索”,从而利于他们更为持久地保持知识、经验。
一、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投影:生活中或实验室中药品的化学式。
问题:①化学式H2O代表什么?学生回答:水。老师追问真的是代表水吗?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拿出直观的水分子的微观模型,告诉学生其中两个代表氢原子,另一个代表氧原子,整个代表了一个水分子,从而启发学生H2O还可以代表水分子。通过模型让学生了解了化学式可以代表宏观和微观两种意义,拓宽学生的知识和思维。
投影:化学式H2O的意义。
学生根据化学式H2O的意义讨论:请说出CO2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练习:请写出P2O5所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P2O5表示五氧化二磷
B. P2O5表示五氧化二磷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P2O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一个五氧化二磷表示由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书写化学式的意义花费时间太长,为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所以采用了学生讨论说出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使知识点得到强化,同时通过做选择题来巩固化学式的意义。
挑战一下,总结规律:你能总结出化学式代表的意义吗?
问题:②上面总结的化学式的意义是针对分子还是原子呢?
教师归纳总结提出要点,投影:
问题:③回忆:元素符号前有数字代表的意义?那么化学式前加数字呢?那我们来将所学的知识练习一下看看掌握得怎么样,见书本83页讨论。
此探究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化学式代表了宏观和微观两种意义的初级理解,由于此内容比较枯燥、内容又比较繁琐容易混淆,所以为了给学生减压同时再给学生梳理一下思路,采用了接龙游戏环节,也就是小组合作将纸条首尾相接来表达出每个2的意义,此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活动三:单质的化学式
学生回忆常见单质①氦(气)、氖(气)、氩(气)、铁、汞、铝、碳、硫、磷、氧气、氢气、氮气的写法并找出规律。
回忆常见单质C、S、P、Fe、O2、H2、He的读法。
教师归纳总结提出要点。
(四)活动四:化合物的化学式
(1)氧化物
常见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二氧化锰、二氧化氮的写法并总结规律。
(2)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写法,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教师归纳总结提出要点。
活动三和活动四,老师通过同学已有知识储备出发,从中找出读写化学式的一般规律,摆脱了传统的直接传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总结归纳,虽然学生回答的不够全面,但使学生在观察与自我解惑中学习知识,形成了“具体-抽象”的思维方式。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让学生阅读书本83~84页本堂课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提出还有什么疑惑。有学生就提出:为什么氧化铝的化学式下方的原子个数比是2∶3?化学式下方的原子个数怎么得来的?碳酸钙的化学式怎么书写,怎么会含有氧元素?等等。老师于是为下堂课埋下了伏笔。
二、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标准的第一主题,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等形式对化学概念进行自主构建。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了解了化学式的概念;又通过分子模型,学生了解了化学式不仅代表宏观的物质还可以代表微观的分子,通过讨论得出化学式的意义;又通过老师归纳的常见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讨论得出由特殊到一般的读写化学式的规律。通过“触类旁通”产生新的生成,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真正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通过四个活动,实现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使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习惯,摆脱了沉闷的说教式概念教学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在这堂教授概念的课堂中,通过自我的探究得到概念,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打开了、敢于质疑了、善于合作了。
参考文献
[1] 常鸣. 生成式的化学概念教学现状及对策[J]. 化学教学,2013,(2):26—28
[2] 王万青.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初探[J].数理化学习,2013,(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11
关键词:活动;化学概念;化学式与化合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1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编排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式与化合价”,一般第1 课时内安排“化学式”。实施本部分缺少实验的化学概念的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直接传授的方法,再通过学生反复练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即首先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其次教师归纳总结化学式的意义;再次通过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的意义的综合练习加以巩固;化学式的写法、读法这部分内容属于规则性质, 没有多少道理可讲, 则要求学生记住老师归纳的规律并且会应用;其间学生学习活动则是听课、记录、做练习等。
对于这种缺少实验的化学概念的教学,一般都会采取教师教和讲、学生听和练的模式,极少安排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对于“方法导引”类教学更是鲜有出现,致使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率较低,基本是被动接受知识,从而鲜有真正的师生互动、有效的讨论与争辩,学生思维“钝化”、学习效果低下,课堂缺乏生命活力。这样的课堂缺少“探究味”,削减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探究的兴趣,所以将教学活动置于各个知识点之前。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仔细观察思考、相互讨论、总结规律,用自己的头脑获取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究学习结束,教师再来温习学生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将探究获得的片面、不完整甚至错误的认识进行整理和纠正,教师真正做到是知识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这种活动前置的化学概念教学可以促成学生从“ 盲从” 走向“ 探索”,从而利于他们更为持久地保持知识、经验。
一、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投影:生活中或实验室中药品的化学式。
问题:①化学式H2O代表什么?学生回答:水。老师追问真的是代表水吗?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拿出直观的水分子的微观模型,告诉学生其中两个代表氢原子,另一个代表氧原子,整个代表了一个水分子,从而启发学生H2O还可以代表水分子。通过模型让学生了解了化学式可以代表宏观和微观两种意义,拓宽学生的知识和思维。
投影:化学式H2O的意义。
学生根据化学式H2O的意义讨论:请说出CO2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练习:请写出P2O5所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P2O5表示五氧化二磷
B. P2O5表示五氧化二磷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P2O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一个五氧化二磷表示由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书写化学式的意义花费时间太长,为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所以采用了学生讨论说出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使知识点得到强化,同时通过做选择题来巩固化学式的意义。
挑战一下,总结规律:你能总结出化学式代表的意义吗?
问题:②上面总结的化学式的意义是针对分子还是原子呢?
教师归纳总结提出要点,投影:
问题:③回忆:元素符号前有数字代表的意义?那么化学式前加数字呢?那我们来将所学的知识练习一下看看掌握得怎么样,见书本83页讨论。
此探究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化学式代表了宏观和微观两种意义的初级理解,由于此内容比较枯燥、内容又比较繁琐容易混淆,所以为了给学生减压同时再给学生梳理一下思路,采用了接龙游戏环节,也就是小组合作将纸条首尾相接来表达出每个2的意义,此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活动三:单质的化学式
学生回忆常见单质①氦(气)、氖(气)、氩(气)、铁、汞、铝、碳、硫、磷、氧气、氢气、氮气的写法并找出规律。
回忆常见单质C、S、P、Fe、O2、H2、He的读法。
教师归纳总结提出要点。
(四)活动四:化合物的化学式
(1)氧化物
常见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二氧化锰、二氧化氮的写法并总结规律。
(2)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写法,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教师归纳总结提出要点。
活动三和活动四,老师通过同学已有知识储备出发,从中找出读写化学式的一般规律,摆脱了传统的直接传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总结归纳,虽然学生回答的不够全面,但使学生在观察与自我解惑中学习知识,形成了“具体-抽象”的思维方式。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让学生阅读书本83~84页本堂课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提出还有什么疑惑。有学生就提出:为什么氧化铝的化学式下方的原子个数比是2∶3?化学式下方的原子个数怎么得来的?碳酸钙的化学式怎么书写,怎么会含有氧元素?等等。老师于是为下堂课埋下了伏笔。
二、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标准的第一主题,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等形式对化学概念进行自主构建。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了解了化学式的概念;又通过分子模型,学生了解了化学式不仅代表宏观的物质还可以代表微观的分子,通过讨论得出化学式的意义;又通过老师归纳的常见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讨论得出由特殊到一般的读写化学式的规律。通过“触类旁通”产生新的生成,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真正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通过四个活动,实现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使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习惯,摆脱了沉闷的说教式概念教学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在这堂教授概念的课堂中,通过自我的探究得到概念,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打开了、敢于质疑了、善于合作了。
参考文献
[1] 常鸣. 生成式的化学概念教学现状及对策[J]. 化学教学,2013,(2):26—28
[2] 王万青.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初探[J].数理化学习,2013,(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