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弗莱石宝石中的圣女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cui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7月,中国地质博物馆迎来了建馆100周年。为庆贺建馆百年,中国地质博物馆举办了专题展览,平时难得一见的各种宝石和矿物纷纷亮相。其中,在四层西侧展厅入口处最显眼的地方,用玻璃罩起来一块独具特色的宝石,它切工精湛,晶莹剔透,翠色欲滴;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然重达144克拉。这块宝石被赞誉为中国地质博物馆“镇馆之宝”。
  乍一看,不少人以为这是一块祖母绿,可它的标识牌上写的是“沙弗莱石”。
  非洲宝石之王
  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乞力马扎罗山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虽然这里的山顶终年冰雪,但它其实是一座火山。地下深处喷发出来的岩浆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珍宝,人们在这附近曾经发现过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碧玺、石榴石、橄榄石、水晶以及坦桑石等30多种珍贵的宝石。
  1967年,一位名叫坎布尔·布里奇斯的英国地质学家来到坦桑尼亚东北部寻找宝石。他发现一块美丽的绿色矿物,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具有极高的透明度。他意识到,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新宝石。可坦桑尼亚禁止出口这种宝石,坎布尔无奈之下只好另辟蹊径。他根据自己丰富的地质知识推测,紧邻坦桑尼亚的肯尼亚应该也会有类似的宝石。于是,他来到了肯尼亚的察沃国家公园,这里距离乞力马扎罗山也不远,风景秀美,野草丛生,但毒蛇横行,狮子出没,处处充满了危险。1971年,坎布尔终于有了发现。在与当地政府沟通之后,他获得了开采权。为了躲避野生动物的袭击,坎布尔将屋子建在一棵大树之上。还有传言说,为防止宝石被偷,坎贝尔利用手下工人怕蛇的心理弱点专门弄来一条巨蟒看护宝石。
  然而,在刚开始的那几年,没有人认识到这些新兴宝石的价值。直到1974年,美国珠宝公司蒂芙尼对它进行包装、宣传和推广,并根据其产地——察沃国家公园,将宝石取名为“察沃石”,后来被翻译为“沙弗莱石”,原意为“随我来”。这么富有浪漫意味的名字一下子吸引了世人的注意。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沙弗莱石名声大噪,逐渐流行起来。如今,有很多人是沙弗莱石的忠实粉丝,赞誉它为“宝石中的圣女”,甚至称它为“非洲宝石之王”。
  遗憾的是,沙弗莱石的发现者坎布尔在2009年遭到谋杀。据说,这次袭击行为与坎布尔的宝石矿山控制权争端有关。现如今,除了肯尼亚、坦桑尼亚之外,在马达加斯加、巴基斯坦以及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等,也发现了沙弗莱石;我国四川和新疆等地也有零星产出。不过,质量最好的沙弗莱石仍然来自于东非。
  年轻的“二当家”
  沙弗莱石的魅力究竟在哪里?绿是其最大魅力!它浑身上下带有春天般的绿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沁人心脾的感官效果。在宝石家族中,绿色宝石有很多,比如祖母绿、绿水晶、绿碧玺等,其中以历史悠久、价格昂贵的祖母绿最为著名,被称为“绿宝石之王”。而自从沙弗莱石出现之后,它的魅力远远超过了绿水晶、绿碧玺,后来者居上,一跃成为绿宝石家族中仅次于祖母绿的“二当家”。在祖母绿日益稀缺的国际市场上,沙弗莱石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沙弗莱石的绿色是如何产生的呢?矿物学家研究发现,这种绿色得益于它所含的微量铬和钒元素。铬的英文名称来源于希腊语,原意就是“颜色”。它的化合物颜色十分丰富,号称化学世界的“变色龙”。红宝石的红色是由它造成的,祖母绿的绿色也来源于它。钒也类似,它的化合物有红、绿、黄、蓝、黑等多种颜色,绚丽多彩。极其微量的铬与钒进入到沙弗莱石中,改变了它原来的晶格结构,从而使其对自然光中不同波长的光谱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发生变化,结果就形成了令人惊艳的翠绿色。
  当然,沙弗莱石的魅力还得益于它的另外一个特性:折射率高达1.74。一般来说,宝石的折射率越大,光泽越强,比如,钻石的折射率为2.417,呈现出的光泽为闪亮的金刚光泽;天然水晶的折射率为1.544~1.553,呈现出玻璃光泽。沙弗莱石虽比不上钻石光彩夺目,但明显比水晶更耀眼。
  石榴石中的翘楚
  从矿物学角度来看,沙弗莱石的化学式为Ca3Al2(SiO4)3,符合石榴石的化学通式A3B2(SiO4)3,其中A是二价阳离子铁、钙、镁、锰等,B是三价阳离子铝、铁、钛、铬等。由此可见,沙弗莱石是石榴石中的钙铝榴石。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石榴石具有很强的“火彩”,虽然那时候的人们尚不知道这是因为它具有高折射率所造成的。在传说中,石榴石是一种难以隐藏的东西,由于它闪闪发光,即使隔着衣服,也能被看到。现在的珠宝商人为了增加宝石的光学效应,往往会进行加热或辐射处理;石榴石则不同,它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就足以达到人们想要的那种闪亮的效果,可谓是一种纯天然的宝石。沙弗莱石不仅保留了石榴石的优势,而且混入了微量的铬和钒元素,使之获得了迷人的绿色,从而在宝石家族中逐渐崭露头角。
  此外,沙弗莱石具有很高的硬度。对于宝石而言,硬度极其重要。所谓硬度,反映的是这种矿物抵抗外界物体刻划、研磨及摩擦的能力。硬度越高,抵抗力就越强。红纹石(菱锰矿)、萤石这些矿物虽然颜色都很漂亮,但硬度太低,一不小心就会被破坏,并不适宜作为宝石;而沙弗莱石的莫氏硬度为7~7.5,仅次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及托帕石等,几乎与祖母绿的硬度相当。因此,沙弗莱石具备了“美观、耐久、稀有性”的宝石“三要素”,很容易就在宝石家族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出道青涩 身世古老
  沙弗莱石成为宝石的历史虽然年轻,但作为一种矿物,它十分古老。地质学家认为,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沙弗莱石主要存在于区域变质矿床中,大约形成于5亿~6.5亿年前,不仅产量极少,而且开采十分困难。天然产出的沙弗莱石原矿晶体超过5克拉的就十分少见。如果被切割成宝石,超过2克拉的已经十分稀有而又珍贵;超过20克拉以上的,即为世界级珍品。2006年,一块重达925克拉的沙弗莱原石被发现,后被切割成椭圆刻面宝石,其重量仍然达到了325.13克拉,堪称世界之最。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的沙弗莱石重达144克拉,尺寸为35.21毫米×29.45毫米×18.61毫米,产自于东非,也称得上是世界著名藏品。
  目前,沙弗莱石已经成为石榴石中最流行、最昂贵的品种,在很多戒指、吊坠、项链、耳环等饰品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国际市场上,低质量(非宝石级)的沙弗莱石仅为每克拉几美元而已,而最贵的可达到每克拉数千美元。在2016年6月11日举行的一场国际拍卖会上,一枚51.73克拉天然沙弗莱石配钻石戒指以130万港元成交,创沙弗莱石世界拍卖纪录。
  尽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人工合成的沙弗莱石,我们在购买时仍然需要小心,因为市场上会有一些仿冒品,比如绿色玻璃和人工制造的钇铝榴石等。保养沙弗莱石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温肥皂水清洗,并要避免与酸接触及长时间暴露在热源之下。
  【责任编辑】赵 菲
其他文献
在现代人成为唯一存活的人类物种之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曾经和人类祖先智人在地球上共同生活。虽然这两种原始人已先后灭绝,但通过与智人杂交,他们的一些基因得以流传至今。美国遗传学家在分析美拉尼西亚岛民DNA时发现,他们除了携带源自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遗传信息,还有部分“无主DNA”。研究人员推测,这部分DNA可能源自第三种非智人的原始人。美拉尼西亚群岛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西太平洋,因为地理
2014年1月29日,日本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RIKEN CDB)年仅30岁的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关于“刺激触发多能性获得”(STAP)的论文,提出酸浴(把细胞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和挤压等方式可以更为简便地培养出多能细胞(又称万能细胞),即STAP细胞,这种细胞被视为类似干细胞。  调查委员会认定小保方晴子造假  由于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非凡的意义
今天的中国面临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项目,需要大量经费,为什么还要花钱去探索月球、火星和太阳系?  太阳系探索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这一事业关乎人类未来的命运,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好奇,遂上下而求索  好奇是创新的源泉,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的天性。太空探索的本质是鼓励创新和探索,浩瀚的宇宙,壮丽的星空,让人类的好奇心得到充分释放。  从空间上讲,宇宙无边无际,即使小到太阳系,其半径也达10万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土星的光环最为明亮和壮观,整体直径超过27万千米,主要成分是尘埃颗粒、小石块与小冰块。B环是土星光环结构中最大的一个。科学家们对其“螺旋密度波”进行了分析。这种波的结构模式直接受到光环质量大小的影响,因此对这种波的结构进行测量将帮助科学家反推出光环的质量,就像给光环“称重”。结果显示,B环的“表面质量密度”约在每平方米40~140克之间。对土星B环进行精确称重,有助于科学家判断土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火葬是现代社会“移风易俗”的产物,火葬很现代。其实不然。宋元时期,京师汴梁、临安、河东路、两浙路等地,都盛行火葬,“相习成风”。  宋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蔚然成风的火葬现象呢?一个原因跟佛教的普及有关。火葬乃是佛家之俗,随着佛教影响力的扩大,火葬之风也扩散开来。都城汴京、河北、两浙、福建、四川等地是宋代火葬盛行的地区,同时也是佛教最为发达的区域。还有一个原因是土地资源的限制,宋朝的国
山东义和团外溢,只是一个内政问题,假如清廷采取一个全国性措施,这种情形也不是不能根治,至少不会像后来那样成为无法收束的全国性动荡。  所谓宣战诏书  义和团之所以闹到这样,特别是能够堂而皇之进入严密防范的京城,显然如果没有来自高层的默许,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清廷自从为光绪帝选择了大阿哥之后,中外交涉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各国公使或许听信那些政治流亡者的分析,以为光绪帝代表中国的未来,而端王载漪则
流言:近日,一则“桉树有毒会污染环境,引发白血病”的帖子将桉树推上了风口浪尖,让桉树在短短数周之内成为“众矢之的”。还有人说桉树是“抽水机”,制造“绿色沙漠”等。事实果真如此吗?  真相:所谓“桉树会释放有毒物质,对农作物和人畜有害”,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粤西有50余年的桉树栽培历史,目前80%以上林地都种桉树,桉树木片出口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2014年,针对桉树种植是否会污染水源的质疑,
大自然是一个五颜六色的世界,从雨后彩虹的绚丽多姿,到旭日初升的红色朝霞,从大江南北的青山绿水,到奇花异草的五彩缤纷,无不体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多彩……人们对于颜色的向往自古有之,但古代人主要是用天然染料染色的。由于天然染料产量极低,所以在古代是异常珍贵的。  满朝朱紫贵——一个时代的写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之一,从紫草中提取紫色染料进行染色就是一个重要的案例。春秋战国时,齐桓公的
日本一直享有同族社会、和谐社会的声誉,但是,这其中隐藏着一个例外现象:“贱民”的存在。在日本,屠夫、殡仪人员、皮草工或其他一些与所谓不干净事物打交道的人,一直都遭遇着被边缘化。对于在芝浦屠宰场工作的人来说就是如此。要知道,这里的工作人员大都经手的是地球上一些最昂贵的动物、最高档的食材。世界闻名的日本神户牛肉就是在这里处理的。而且,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很多技能,甚至要从事10年才能称得上熟练掌握。但是,
为何一心不可二用?  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日本研究人员利用猕猴实验从科学角度证实了这一说法。人在同时干两件事情时,往往不是出错就是多花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双任务干扰”。但在“双任务干扰”下,脑内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则一直没有弄清。研究人员让日本猕猴同时完成需要记忆和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两项任务,结果发现猕猴完成任务的准确率会降低,反应时间也会增加。研究人员调查了猕猴大脑前脑联合中枢的活动后,发现与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