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应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充分发挥新旧媒体各自的作用;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应创新手段与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新媒体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 政治意识形态的挑战
互联网全球化时代,以新媒体为载体带来各种意识形态思潮的传播,特别是通过镶嵌在一些娱乐游戏产品中,隐含在手机电子阅览、民生热点评论、政论时事导读里面的所谓正义、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观,必然给大学生带来思想认识冲击和判断选择的混乱;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开自由表达政治见解的社会化的广播论坛,而社会转型时期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浮躁心态,形成“游戏人生”的网络态度、“戏谑、调侃、娱乐、抹黑”的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群体无可避免地影响和渗透。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站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的战略高度,与时俱进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办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既面临机遇,又存在挑战。代永建认为,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和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学生通过QQ、BBS、博客、手机短信等载体进行人际交流更平等、轻松、自由、保护个人隐私和休闲娱乐需求的满足,同时,新媒体也提升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成长的需求。徐海鑫认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会缺少理性辨别能力,带来思想和价值观的迷茫、人格的异化和道德的滑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面临挑战等问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1. 利用新媒体“随拍随传、转播点评”功能,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随着百度贴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青年新媒体群的日益壮大,打造资源共享、服务至上的新媒体阵地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建立微观点、微话题、微就业、微招领等板块,在学生中发起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开设身边的雷锋、校园美景、感动人物等微原创版块,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具有魅力。此外,可以发挥微信的“语音对讲”功能,在各班团组织建立微信群,学生工作者将通知等内容直接“说”给每一位学生,只要学生随身携带手机,就可以及时“听”到信息。这种方式既快捷、高效,又增强了互动性,效果也明显强于传统方式。
2.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好抓手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抓手。这就需要从大学生最常用的通讯交流工具入手,通过QQ、飞信、微信、微博、博客等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通讯交流工具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打造学生班级QQ群。大学生是QQ的主要用户,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QQ号。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要积极利用QQ这一通讯工具,建立班级QQ群,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平常的交流聊天中,这不但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够通过交流思想、谈心聊天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打造学生班级飞信短信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飞信短信这一信息传播工具,将飞信短信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情感纽带,及时了解和洞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教育者要及时通过飞信短信使学生了解事情的真相,做好积极的应对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也可以通过飞信短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等通讯交流工具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激发队伍工作动力,增强话语数量
一批数量可观、政治可靠、掌握过硬新媒体技术、熟悉学生思想特征和行为习惯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但是,这样得力的工作团队并不能自发产生,有赖于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该摸索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机制,通过认定工作业绩、评优评奖、宣传报道先进典型事迹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 从教育者的视角,加快培养有新媒体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主要包括高校思政队伍的构建、素质的提升、教育方法的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为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政工作者必须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传播学的理论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提高正确辨别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高校应加强对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培训,并开展丰富多彩、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各项活动,邀请相应的媒体机构与高校思政工作者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如重庆市教育工委开设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讲座,对高校部分思政工作者就网络背景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系统培训。
5.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型教学理念的消解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快捷的获取信息,轻松地获得比课堂教学更全面、更丰富、更有趣的知识,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上找到答案,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知识依赖程度大大下降,比起传统的“接受式教育”,大学生更倾向于“自我教育”。而且新媒体环境的无中心、无权威和自由平等等特性也促进了大学生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的觉醒,不愿一味顺从和接受思政课教师的观念,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造成了传统的教育权威被消解,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自我挺立”的新媒体时代的逐渐失落,在削弱了思政课教师信息和理论权威角色的同时,也消解了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型的教学理念。
6. 整合智力资源,丰富话语内涵
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海量信息和智力资源,充分整合、合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智力资源是“全员育人”目标在虚拟空间实现的有益尝试。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跟踪观察、分类整理、重点推荐、即时转播等方式将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智慧“草根”的理性思想、精彩观点、积极态度传递给学生群体。得益于这些智力资源,一方面,鲜活的思政教育素材和形式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开发;另一方面,其自身拥有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内心,取得实效。
三、结束语
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应该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好抓手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参考文献
【1】陈平财,胡忠青. 媒介素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0期.
【2】孙海鹏. 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年06期.
【3】张见超,陈艳. 高校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新媒体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 政治意识形态的挑战
互联网全球化时代,以新媒体为载体带来各种意识形态思潮的传播,特别是通过镶嵌在一些娱乐游戏产品中,隐含在手机电子阅览、民生热点评论、政论时事导读里面的所谓正义、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观,必然给大学生带来思想认识冲击和判断选择的混乱;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开自由表达政治见解的社会化的广播论坛,而社会转型时期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浮躁心态,形成“游戏人生”的网络态度、“戏谑、调侃、娱乐、抹黑”的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群体无可避免地影响和渗透。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站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的战略高度,与时俱进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办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既面临机遇,又存在挑战。代永建认为,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和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学生通过QQ、BBS、博客、手机短信等载体进行人际交流更平等、轻松、自由、保护个人隐私和休闲娱乐需求的满足,同时,新媒体也提升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成长的需求。徐海鑫认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会缺少理性辨别能力,带来思想和价值观的迷茫、人格的异化和道德的滑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面临挑战等问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1. 利用新媒体“随拍随传、转播点评”功能,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随着百度贴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青年新媒体群的日益壮大,打造资源共享、服务至上的新媒体阵地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建立微观点、微话题、微就业、微招领等板块,在学生中发起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开设身边的雷锋、校园美景、感动人物等微原创版块,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具有魅力。此外,可以发挥微信的“语音对讲”功能,在各班团组织建立微信群,学生工作者将通知等内容直接“说”给每一位学生,只要学生随身携带手机,就可以及时“听”到信息。这种方式既快捷、高效,又增强了互动性,效果也明显强于传统方式。
2.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好抓手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抓手。这就需要从大学生最常用的通讯交流工具入手,通过QQ、飞信、微信、微博、博客等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通讯交流工具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打造学生班级QQ群。大学生是QQ的主要用户,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QQ号。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要积极利用QQ这一通讯工具,建立班级QQ群,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平常的交流聊天中,这不但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够通过交流思想、谈心聊天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打造学生班级飞信短信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飞信短信这一信息传播工具,将飞信短信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情感纽带,及时了解和洞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教育者要及时通过飞信短信使学生了解事情的真相,做好积极的应对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也可以通过飞信短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等通讯交流工具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激发队伍工作动力,增强话语数量
一批数量可观、政治可靠、掌握过硬新媒体技术、熟悉学生思想特征和行为习惯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但是,这样得力的工作团队并不能自发产生,有赖于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该摸索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机制,通过认定工作业绩、评优评奖、宣传报道先进典型事迹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 从教育者的视角,加快培养有新媒体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主要包括高校思政队伍的构建、素质的提升、教育方法的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为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政工作者必须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传播学的理论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提高正确辨别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高校应加强对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培训,并开展丰富多彩、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各项活动,邀请相应的媒体机构与高校思政工作者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如重庆市教育工委开设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讲座,对高校部分思政工作者就网络背景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系统培训。
5.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型教学理念的消解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快捷的获取信息,轻松地获得比课堂教学更全面、更丰富、更有趣的知识,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上找到答案,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知识依赖程度大大下降,比起传统的“接受式教育”,大学生更倾向于“自我教育”。而且新媒体环境的无中心、无权威和自由平等等特性也促进了大学生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的觉醒,不愿一味顺从和接受思政课教师的观念,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造成了传统的教育权威被消解,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自我挺立”的新媒体时代的逐渐失落,在削弱了思政课教师信息和理论权威角色的同时,也消解了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型的教学理念。
6. 整合智力资源,丰富话语内涵
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海量信息和智力资源,充分整合、合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智力资源是“全员育人”目标在虚拟空间实现的有益尝试。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跟踪观察、分类整理、重点推荐、即时转播等方式将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智慧“草根”的理性思想、精彩观点、积极态度传递给学生群体。得益于这些智力资源,一方面,鲜活的思政教育素材和形式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开发;另一方面,其自身拥有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内心,取得实效。
三、结束语
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应该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好抓手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参考文献
【1】陈平财,胡忠青. 媒介素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0期.
【2】孙海鹏. 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年06期.
【3】张见超,陈艳. 高校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