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指算来,母亲离世快四年了。她在北京打工,有十三年的光景。
2003年秋天,母亲忙完地里的最后一份活儿,平静地说:“我想去北京打工,顺便帮你妹妹照看下孩子。你父亲也入土为安了,家里一切都不需要我料理了,在北京看看干些活挣点钱,帮家里减轻些负担。”母亲本来没话,这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十五年过去,我至今还记得她离家去北京时的模样。她穿着那件青蓝色女式西服、白色衬衣、青蓝色的裤子、藏青色的毛呢鞋。临上车时,母亲又回头用坚定语气说:“放心吧,你娘走到哪里都行得正,站得直,走到哪里也不会让人戳我的脊梁。”那一年母亲55岁,父亲因病离世已半年。
直到两年后,2005冬天,我去北京朝阳区一建筑工地打工才见到母亲。此时母亲住在妹妹那儿。母亲说在干路边的绿化,一天三十元,干八小时。开始在附近,后来远了,弄了一辆破脚踏三轮,每天来回,就这活儿却很让她自豪。母亲说,我成工人了,過上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了。
我问母亲累不累,母亲说不累,“你们小时候家里几亩大地的麦子玉米,春种秋收我一个人都能干了,别说这一点活了。最近冬天腊月天太冷了,所以路边栽花种树搞绿化的都停了,所以才闲下来。”其实在北京的母亲真没有闲的时候,两年来除了给妹妹照看孩子之外,摆过地摊,卖过服装,不管冬冷夏热挤到那间放衣服小铁屋里。母亲以吃苦耐劳、沉默无语的性格,挤在这座都市里。
我临离开时,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二十五元钱,说什么也让我拿着。“知道你在外面干建筑打工不易,这点钱你拿着零花。”我说不用。母亲不愿意,推搡中,我触摸到她带茧子凹凸的手掌,硌得我心一疼。
母亲的打工信息来源全依赖于附近的人才劳动市场。一开始在大兴劳动局,后来转到大兴桥底。为了不让招聘人看出年过半百,母亲把一头白发染黑,打扮得年轻健康,问及年龄时说四十出头。介绍时母亲操着一口转调的土话加京腔,那种严肃的样子很让人想笑。但好多年轻人都不好找的工作却让她很轻易找到,也难怪,母亲不怕脏累,不怕吃苦,又不嫌工资低。
母亲一开始干家政,打扫房间卫生擦玻璃,后来干保姆,照顾城里的独居老人。已是57岁的母亲,应当被儿女照料了,却要照顾别人。母亲说没事。母亲总是这样,面对苦累,总是这样淡淡回应。
后来在京郊有独居老人需要照顾,对方应许给高一些薪酬。母亲欣然同意,说苦些没什么。每天早上天不亮她便起来挤公交车,一路颠颠簸簸,八点之前要赶到人家的住处。洗涮、拖地、做饭等。母亲血压低,一上车没一会儿便颠簸得难受呕吐,她捂着嘴强忍着,一直忍到下车才哇地吐在地上。后来她带上方便袋,呕吐时便吐到袋里,下车后还不忘找个垃圾箱丢在里面。
母亲以她的勤快话少与朴实平和博得小区里人们的称赞,许多被她照料过的老人都成为她的知心朋友,见面总是以姐妹相称。
但有一次例外。母亲被家政上调派去照料一位儿子千万资产的老太太。母亲像往常一样勤快地干着。而那老太却尖刻嘲弄起母亲,一会儿说她手糙脚大,一会儿嫌她不会说话哄开心,一会儿说这儿不干净那里没扫好。母亲一开始忍着,心想,吃人家的饭受人家的管,给别人打工哪有不受人说的。但时间长了那老太认为母亲老实无话拿她开涮,说母亲是野村妇,无文化教养之类的话。母亲一气之下不干了,说钱多有什么了不起,钱多就要拿别人的自尊开涮吗?人穷志不短,穷要有穷的尊严!后来那老太后悔了,再去叫家政找母亲回去,母亲说什么也不回去。
2008年,我也开始了北漂打工的生活。母亲开始了工厂做饭的工作。先后去过大兴的央视星光基地、西红门镇的刘村等,那时工厂只招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此时母亲已到花甲,是她的吃苦耐劳与干练的气质,一次次让工厂厂长挽留。
那年初夏,我在北京见到了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的母亲。她身穿洁白衬衫,一脸的白胖,做饭时挥勺端锅,干脆利落,动作敏捷,连我也自叹弗如,完全不像花甲的年纪。
后来工厂因2008年金融危机停产时,厂长看母亲勤劳朴实,许诺再开工时一定第一个招母亲进厂,母亲答应了,可是一等就是多半年无因信。连妹妹和旁人都劝她别等了,母亲说做人要守时诚信。果然没多久,厂长亲自开车接母亲去工厂上班了。母亲在那儿一干就是四五年。
那年夏天,我又去看母亲,看见她正在烈日下挥着铁铲往锅炉里添煤,毒毒的太阳照着母亲,黑红的脸上渗满汗珠,煤灰的工作服上都洇透了。我看到后忙过去帮忙,母亲挥着手连说不用,“在家夏天玉米地里施肥拔草浇水,比这里累热我都没事,别说这点活了,等我换上新工作服,戴上洁白的厨师帽,在干净的餐厅给姑娘打饭时,她们一个个口甜地对我说‘大妈谢谢’,我还挺美的!”母亲笑着说。
临走时,母亲低声说不要让我再来看她了。“工厂要裁员,把年纪大的裁掉,我谎称五十出头,你一来别人都看我,哪有四十几岁的儿子呀,厂长想留我也没个借口呀,以后不要来了。”我说:“要不别干了,年纪大了歇歇吧,我养你老。”母亲嗔怒道:“年龄大找个工作不容易呀,我得珍惜,能干就多干点,也为你们儿女以后减轻些负担。”后来我几次打电话说去看她,她都推说不让去,累了病了自己拿点药吃,母亲这样坚持着。
2013年冬天,母亲一个人在大兴区市郊的农村又找了一个活,母亲说这里到处跑着拉炭的大货车,空气又黑又脏,活儿还累,不但要做饭打扫厂区,还要闲时搬铁干活,老板一会儿也不让休息。我回电话说:“娘咱不干了,我打工养得起你。”她说不干了,干到年底后不干了,歇歇。那一年冬天临过年,母亲总给我打电话说不干了、不打工了,她第一次打电话那么主动。
年底,母亲第一次同我坐车从北京回家过年,春节过后,她又踏上北京打工的征途,说工厂忙要回去上班。其实她还要到劳务市场自己找活,那年她66岁。直到在北京刘村的一个服装厂打工做饭时感觉心烧,查出重症,却无力回天。
在家乡的病院里,亲友们说:“病好还回北京吗?”母亲想了一会儿沙哑着说:“病好了,在家待一阵子,然后再回北京。”
如今母亲已离世几年。她在北京打工的日子虽然苦和累,也许是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我想如果人有灵魂,也许她还在北京。
责任编辑 张琳琳
2003年秋天,母亲忙完地里的最后一份活儿,平静地说:“我想去北京打工,顺便帮你妹妹照看下孩子。你父亲也入土为安了,家里一切都不需要我料理了,在北京看看干些活挣点钱,帮家里减轻些负担。”母亲本来没话,这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十五年过去,我至今还记得她离家去北京时的模样。她穿着那件青蓝色女式西服、白色衬衣、青蓝色的裤子、藏青色的毛呢鞋。临上车时,母亲又回头用坚定语气说:“放心吧,你娘走到哪里都行得正,站得直,走到哪里也不会让人戳我的脊梁。”那一年母亲55岁,父亲因病离世已半年。
直到两年后,2005冬天,我去北京朝阳区一建筑工地打工才见到母亲。此时母亲住在妹妹那儿。母亲说在干路边的绿化,一天三十元,干八小时。开始在附近,后来远了,弄了一辆破脚踏三轮,每天来回,就这活儿却很让她自豪。母亲说,我成工人了,過上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了。
我问母亲累不累,母亲说不累,“你们小时候家里几亩大地的麦子玉米,春种秋收我一个人都能干了,别说这一点活了。最近冬天腊月天太冷了,所以路边栽花种树搞绿化的都停了,所以才闲下来。”其实在北京的母亲真没有闲的时候,两年来除了给妹妹照看孩子之外,摆过地摊,卖过服装,不管冬冷夏热挤到那间放衣服小铁屋里。母亲以吃苦耐劳、沉默无语的性格,挤在这座都市里。
我临离开时,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二十五元钱,说什么也让我拿着。“知道你在外面干建筑打工不易,这点钱你拿着零花。”我说不用。母亲不愿意,推搡中,我触摸到她带茧子凹凸的手掌,硌得我心一疼。
母亲的打工信息来源全依赖于附近的人才劳动市场。一开始在大兴劳动局,后来转到大兴桥底。为了不让招聘人看出年过半百,母亲把一头白发染黑,打扮得年轻健康,问及年龄时说四十出头。介绍时母亲操着一口转调的土话加京腔,那种严肃的样子很让人想笑。但好多年轻人都不好找的工作却让她很轻易找到,也难怪,母亲不怕脏累,不怕吃苦,又不嫌工资低。
母亲一开始干家政,打扫房间卫生擦玻璃,后来干保姆,照顾城里的独居老人。已是57岁的母亲,应当被儿女照料了,却要照顾别人。母亲说没事。母亲总是这样,面对苦累,总是这样淡淡回应。
后来在京郊有独居老人需要照顾,对方应许给高一些薪酬。母亲欣然同意,说苦些没什么。每天早上天不亮她便起来挤公交车,一路颠颠簸簸,八点之前要赶到人家的住处。洗涮、拖地、做饭等。母亲血压低,一上车没一会儿便颠簸得难受呕吐,她捂着嘴强忍着,一直忍到下车才哇地吐在地上。后来她带上方便袋,呕吐时便吐到袋里,下车后还不忘找个垃圾箱丢在里面。
母亲以她的勤快话少与朴实平和博得小区里人们的称赞,许多被她照料过的老人都成为她的知心朋友,见面总是以姐妹相称。
但有一次例外。母亲被家政上调派去照料一位儿子千万资产的老太太。母亲像往常一样勤快地干着。而那老太却尖刻嘲弄起母亲,一会儿说她手糙脚大,一会儿嫌她不会说话哄开心,一会儿说这儿不干净那里没扫好。母亲一开始忍着,心想,吃人家的饭受人家的管,给别人打工哪有不受人说的。但时间长了那老太认为母亲老实无话拿她开涮,说母亲是野村妇,无文化教养之类的话。母亲一气之下不干了,说钱多有什么了不起,钱多就要拿别人的自尊开涮吗?人穷志不短,穷要有穷的尊严!后来那老太后悔了,再去叫家政找母亲回去,母亲说什么也不回去。
2008年,我也开始了北漂打工的生活。母亲开始了工厂做饭的工作。先后去过大兴的央视星光基地、西红门镇的刘村等,那时工厂只招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此时母亲已到花甲,是她的吃苦耐劳与干练的气质,一次次让工厂厂长挽留。
那年初夏,我在北京见到了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的母亲。她身穿洁白衬衫,一脸的白胖,做饭时挥勺端锅,干脆利落,动作敏捷,连我也自叹弗如,完全不像花甲的年纪。
后来工厂因2008年金融危机停产时,厂长看母亲勤劳朴实,许诺再开工时一定第一个招母亲进厂,母亲答应了,可是一等就是多半年无因信。连妹妹和旁人都劝她别等了,母亲说做人要守时诚信。果然没多久,厂长亲自开车接母亲去工厂上班了。母亲在那儿一干就是四五年。
那年夏天,我又去看母亲,看见她正在烈日下挥着铁铲往锅炉里添煤,毒毒的太阳照着母亲,黑红的脸上渗满汗珠,煤灰的工作服上都洇透了。我看到后忙过去帮忙,母亲挥着手连说不用,“在家夏天玉米地里施肥拔草浇水,比这里累热我都没事,别说这点活了,等我换上新工作服,戴上洁白的厨师帽,在干净的餐厅给姑娘打饭时,她们一个个口甜地对我说‘大妈谢谢’,我还挺美的!”母亲笑着说。
临走时,母亲低声说不要让我再来看她了。“工厂要裁员,把年纪大的裁掉,我谎称五十出头,你一来别人都看我,哪有四十几岁的儿子呀,厂长想留我也没个借口呀,以后不要来了。”我说:“要不别干了,年纪大了歇歇吧,我养你老。”母亲嗔怒道:“年龄大找个工作不容易呀,我得珍惜,能干就多干点,也为你们儿女以后减轻些负担。”后来我几次打电话说去看她,她都推说不让去,累了病了自己拿点药吃,母亲这样坚持着。
2013年冬天,母亲一个人在大兴区市郊的农村又找了一个活,母亲说这里到处跑着拉炭的大货车,空气又黑又脏,活儿还累,不但要做饭打扫厂区,还要闲时搬铁干活,老板一会儿也不让休息。我回电话说:“娘咱不干了,我打工养得起你。”她说不干了,干到年底后不干了,歇歇。那一年冬天临过年,母亲总给我打电话说不干了、不打工了,她第一次打电话那么主动。
年底,母亲第一次同我坐车从北京回家过年,春节过后,她又踏上北京打工的征途,说工厂忙要回去上班。其实她还要到劳务市场自己找活,那年她66岁。直到在北京刘村的一个服装厂打工做饭时感觉心烧,查出重症,却无力回天。
在家乡的病院里,亲友们说:“病好还回北京吗?”母亲想了一会儿沙哑着说:“病好了,在家待一阵子,然后再回北京。”
如今母亲已离世几年。她在北京打工的日子虽然苦和累,也许是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我想如果人有灵魂,也许她还在北京。
责任编辑 张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