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育人理念是否体现以生为本”是德育绩效评估的第一项指标要求。表面看起来,绝大多数学校在自评报告中都用了一定的篇幅来说明自己学校是怎样“以学生为本”的。但是,当我们深入到课堂和学生中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学生访谈环节,评估组成员问及:“当你没完成作业或不守纪律时,老师常用什么方法来对待?”学生们纷纷反映:“罚大量抄写作业”“罚站立”“不准参加活动课”“板着脸孔骂”……不一而足。在某学校的评估现场,我们就发现有一位学生被罚到课室外面“上课”(单人单桌)。此外,评估组还在几所初中学校看到一种屡禁不止的现象:将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并公布在课室的墙上。还有,在课堂上,我们发现老师们习惯了“我说你听”的灌输方法,“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可以说,在现实中,老师谩骂与惩罚学生、以分数评价学生、课堂教学以学科和教师为中心等非生本现象,仍相当普遍。
由此可见,校长们在自评报告中所说的“以生为本”理念,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和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校长和老师的心中,“分数”要比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更重要。在老师的行为中,“我说你听”“我打你通”习以为常,难以转变,存在强大的行为惯性。
当我们喊出“以生为本”的口号时,对应的现实情况是我们“不以生为本”已经到了何其严重的程度!学校作为人类社会的“制度化教育组织”,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是为孩子而设计和存在的。为何我们的学校在现实运行中却是为成人而存在?或者说是为了成人的功利化目的而存在?管理者从这里找政绩,老师向这里要职称、奖金、荣誉,家长向这里要分数。我们的学校,成了成人的名利场,偏偏本应作为校园主人的孩子,却被边缘化了。一套明明是为孩子设计的“成长系统”,却异化为成人的“名利系统”。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一个“迷局”。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流弊和起因被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但局里局外人人都不想或不能采取行动去改变它的“迷局”。迷局之迷,表现在认识与行动的脱节上,表现在体制的巨大惯性对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强大裹胁上,表现在对教育常识的漠视和麻木上,表现在教育者追逐功利的狂热上……我知道,很多老师,特别是很多年轻老师,每天都是抱着很高的热情、很强的责任感去工作的,其初衷是真诚地想为了学生好,并非故意要去伤害学生。但在当今教育体制的强烈气场中,老师作为个体显得太渺小,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不由自主地被导向功利,被导向学生成长和教育真理的对立面。大部分老师被“体制化”了。
这样的“迷局”,也许我们在短时间内尚无法改变,但在这里我想给校长、老师提一点建议。怎样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呢?有一个“黄金法则”——“你想让别人怎么去对待你,那你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我觉得,假如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平常对待学生和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先“换位”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我期望老师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或怎样对待我?”然后,才用你认为“学生”也希望的方法去对待学生、处理学生的问题,那一定可以将“以生为本”的理念慢慢地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老师也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以生为本”,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广东广州 51055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在学生访谈环节,评估组成员问及:“当你没完成作业或不守纪律时,老师常用什么方法来对待?”学生们纷纷反映:“罚大量抄写作业”“罚站立”“不准参加活动课”“板着脸孔骂”……不一而足。在某学校的评估现场,我们就发现有一位学生被罚到课室外面“上课”(单人单桌)。此外,评估组还在几所初中学校看到一种屡禁不止的现象:将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并公布在课室的墙上。还有,在课堂上,我们发现老师们习惯了“我说你听”的灌输方法,“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可以说,在现实中,老师谩骂与惩罚学生、以分数评价学生、课堂教学以学科和教师为中心等非生本现象,仍相当普遍。
由此可见,校长们在自评报告中所说的“以生为本”理念,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和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校长和老师的心中,“分数”要比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更重要。在老师的行为中,“我说你听”“我打你通”习以为常,难以转变,存在强大的行为惯性。
当我们喊出“以生为本”的口号时,对应的现实情况是我们“不以生为本”已经到了何其严重的程度!学校作为人类社会的“制度化教育组织”,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是为孩子而设计和存在的。为何我们的学校在现实运行中却是为成人而存在?或者说是为了成人的功利化目的而存在?管理者从这里找政绩,老师向这里要职称、奖金、荣誉,家长向这里要分数。我们的学校,成了成人的名利场,偏偏本应作为校园主人的孩子,却被边缘化了。一套明明是为孩子设计的“成长系统”,却异化为成人的“名利系统”。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一个“迷局”。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流弊和起因被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但局里局外人人都不想或不能采取行动去改变它的“迷局”。迷局之迷,表现在认识与行动的脱节上,表现在体制的巨大惯性对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强大裹胁上,表现在对教育常识的漠视和麻木上,表现在教育者追逐功利的狂热上……我知道,很多老师,特别是很多年轻老师,每天都是抱着很高的热情、很强的责任感去工作的,其初衷是真诚地想为了学生好,并非故意要去伤害学生。但在当今教育体制的强烈气场中,老师作为个体显得太渺小,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不由自主地被导向功利,被导向学生成长和教育真理的对立面。大部分老师被“体制化”了。
这样的“迷局”,也许我们在短时间内尚无法改变,但在这里我想给校长、老师提一点建议。怎样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呢?有一个“黄金法则”——“你想让别人怎么去对待你,那你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我觉得,假如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平常对待学生和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先“换位”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我期望老师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或怎样对待我?”然后,才用你认为“学生”也希望的方法去对待学生、处理学生的问题,那一定可以将“以生为本”的理念慢慢地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老师也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以生为本”,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广东广州 510550)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