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kill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立足于学生认知的主动建构,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
  
  1、有利于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思维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的思维误区,这就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时的困惑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供帮助。
  2、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物理知识,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有利于发展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获取更多知识、培养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势智慧,大胆想象,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1、把握培养问题意识的正确时机。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表面的“创新”而进行问题讨论,要注意培养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即可展开讨论;在小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带到较大范围内进行讨论;学生不易发现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教师适当铺垫,分层次地引导思考和质疑。教师要努力避免在学生充分思考之前过早地主动发问、超前解答。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不同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也不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体验与把握。
  2、营造宽松和谐的提问环境。
  目前,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还普遍习惯于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来学习。因此,物理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去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要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要通过师生互动,从问题出发,充分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参与者、帮助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不要给学生造成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是知识权威的感觉,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强硬地纠正。宽松和谐的问题环境能保持学生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3、倡导多向提问,鼓励发散思维。
  一个好的问题必定是一个有利于发展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多人参与,集思广益,互相补充,互相启发,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敢说、敢做、敢疑、敢议。让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展现,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多向提问、多向思考、多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4、倡导探究式教学方式。
  科学探究既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没有科学探究就不会有物理学,所以物理课堂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科学探究的机会。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由问题或任务出发,展开学生自己的活动,在学生自主归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各种能力获得了提高。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国家教育部现行修订新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重点提出:“注重语文的感悟,培养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即语文的直觉能力,是个体心灵对语言文字特有的感觉,是人们通过长期的语言实践,在各种语文现象的反复触摸中感悟和积淀的。它是对语言的知识性内容和人文精神的综合把握。而阅读教学则恰恰体现的是从语言文字到内容、思想,再从
期刊
有些教师,一说上实验课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课好上,学生喜欢上实验室,积极性高,因而不认真备课,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就走进实验室。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上好实验课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每个实验在他
期刊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只重视对“双基”的培养,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死、偏、狭”的不足,偏重于考试内容,局限于孤立的化学知识,忽视了实验探究的价值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可以讲“重结果、轻方法”是传统教学中的一大弊端。而在当今社会中,化学与生活已密不可分,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学会解决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
期刊
当今教育的新理念是自主学习,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对学习充满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学习中,注重学生独立性的培养    数学素质是人类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和语言素质一样重要,因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
期刊
摘 要:现代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会学”、“乐学”,也就是说,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教师上课和言悦色,学生会感到可敬可亲、心理相融,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语言的幽默与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地理 幽默语言 素质教育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通俗的语言正是反映了现代教学追求目标的哲理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们背了很多的名句,可是他们不喜欢文化;看了许多小说,可是他们不喜欢语文。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在语文教学中过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输灌和能力训练,而放松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丽的世界中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享受。这应该是对语文情感教育的手段和方式
期刊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教学都应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可是,目前处在农村的中小学生却普遍存在读文本时结结巴巴、掉字加字、停顿不当等问题,他们对于文章的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更是一头雾水、无从知晓。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能力呢?不妨
期刊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这些素质的培养仅靠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是不行了,通过现代信息媒体将书本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调动了积
期刊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如何使素质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已迫在眉睫。语文教育将向何处去,是在校园闭门造车还是另辟蹊径?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究的问题。刘国正先生在北京语文座谈会上指出,语文教育要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让语文走向生活。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使语文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使语文走向生活?在多年的语文教育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的:    一、从生活实践中不断获取养料  
期刊
一、反思与现状    写作作为人类高级的心智活动之一,其实质是什么?言为心声,写作是人内心情感冲动与思想郁结的话语体现。写作应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心内有声,然后才是言之有法。心内有声关乎写作内容,即情感、思想;言之有法关乎写作技术。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人人都有写作潜质,因为人人都有情感冲动、思想意识的活动,只是情感有强弱之分、思想有高下之别而已;二是一个人能否写作要靠其写作技术来具体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