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布鞋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74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的朋友阿斐是一名出色的律师,她在工作上的拼搏劲儿,无人能及。看她现在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超级勤奋,看她今日出类拔萃备受赞赏的表现,没有人知道,她曾经是一个让老师灰心、使父母痛心的孩子,一个迷失的孩子。
  父母在熟食中心经营一个小摊位,早出晚归。身为独生女的她,是父母心中一抹璀璨的亮光。父母经济并不宽裕,可是,在生活里,她要啥有啥,穿得好、吃得好、过得好,风和雨,随呼随到。
  阿斐有着一双明亮的眸子,遗憾的是,她患上了“有眼无珠”的“失明症”——她看不到父亲的手被菜刀切割而留下的深浅疤痕,她也看不到母亲的手被洗碗液腐蚀而留下的斑驳淤痕。她的眼睛,定格在五光十色的网络上。她通宵达旦地上网,玩玩玩、玩玩玩,玩出了一身的疲惫,玩出了一颗涣散的心。她迟到、旷课、怠于学习、不交作业。老师疾言厉色地训她,父母温言软语地劝她。然而,老师硬如石头的语言投落在她心湖上,泛起了几圈微不足道的小涟漪,乍起乍灭;父母软似棉花的话语进入她耳中,化成了两股无关痛痒的轻风,风过无痕。
  那天,学校举行家长日,满身油腻的母亲匆匆赶到学校。老师的投诉,化成了尖利的刀子,把母亲脸上的笑容全都刮走了;赤裸裸地留下的,是被刮伤后的疼痛,是坑坑洼洼的失望。在回家的路上,母亲紧抿着嘴,脸上长出了许多荊棘,尖尖的刺,闪着阴冷的光。
  阿斐怎么也想不到,一向温柔如猫的母亲,在迈入家门后,竟变成了一头虎,一头她前所未见的猛虎。只见她蹲下身来,快速地脱了那双黑色的布鞋,顺手抄起其中一只布鞋,劈头盖脸便朝她打过去,一下一下地打,毫不留情地打,啪啪啪、啪啪啪。阿斐没有闪避,任挥飞如雨的鞋子在她头上脸上留痕留印。
  之后,母亲抛下鞋子,疾步走入房间,由始到终没说一句话。她佝偻的背影,灰蒙蒙的,像秋天一棵枝秃叶落的树。痛极惊极的阿斐,明明有着汹涌澎湃的泪,却一滴也流不出来。她呆呆地看着那只六亲不认地“耀武扬威”的布鞋,看着看着,浑浑噩噩的脑子,骤然响起雷声,闪过电光。
  啊,母亲的鞋子。
  此刻,这双黑色的布鞋,一只面朝上,一只面朝下,旧,而且破。鞋面和鞋底,已“劳燕分飞”了,丑恶不堪地咧开了口。原本个性分明的黑色,因为多次的洗涤,已变成了暧昧不明的灰色。其中一只布鞋,鞋底还破了一个洞,像一颗冷看世情的眼珠。
  母亲由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然而,此刻,许许多多的话,却从那双咧开着口的布鞋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阿斐沉滞的目光由那双残破的布鞋慢慢地移到了自己的脚上。她穿着的,是一双名牌运动鞋,189元。那回,在百货公司,她说她要,母亲把鞋子捧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然后,说:“好鞋,好鞋呀,耐穿。”就去柜台付钱了,没有任何阻挠的冗言赘语。
  现在,母亲这双残破的布鞋,张着口,对她说话。她听着听着,突然缩着肩膀,抖抖索索地哭了起来,在满室荧荧的灯火中,在满屋沉沉的寂静里,她愈哭愈大声,哭声把原本凝固成团的空气也击碎了。就在这时,一双柔软的手臂,温暖地揽住了她的肩膀。
  现在,每当有人和阿斐谈起她的奋斗历程,阿斐总不忘和别人说起这一双布鞋的故事……
  [怦然心动]
  在我们身边,像少年阿斐一样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要啥有啥,穿得好、吃得好”。可他们却是迷失的孩子,患了有眼无珠的“失明症”,看不见父母的艰辛,看不见生活的不易,更看不见自己的未来。他们沉溺于网络里,在虚拟的游戏中不可自拔。疾言厉色的训斥、温言软语的规劝、暴风骤雨的捶打,对他们而言,都只是无关痛痒的轻风,风过无痕。面对迷失的孩子,还有什么能够唤醒他们?“母亲的布鞋”会说话。一双破旧的布鞋,鞋面和鞋底已经分了家,丑陋的张口令人不忍卒视。然而,当孩子的目光和破旧的布鞋交接的一瞬,竟然有电光石火一般的力量刺痛了心灵。生活的真相不是自己脚上的名牌运动鞋,而是母亲破旧的布鞋。它从来没有过轻松的日子,艰辛的生活一步一步磨耗着它;它从来没有过安稳的人生,奔波的生活一步一步催促着它。谁会关注这双破旧的布鞋?谁还记得它曾有过的光鲜模样?它好像永远都是破旧的,未来只能更加破旧。这双破旧的布鞋,宛如低到尘埃里的母亲,令人不禁悲从中来。母亲用破旧的布鞋,阻击生活的种种磨难,被保护得很好的孩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不努力改变这种卑微的生活,和感恩母亲的默默付出呢?
  【文题延伸】一双布鞋背后的故事;那一刻,我读懂了生活;奋斗成就精彩人生……(小引)
其他文献
重回菜市场,熟悉的鸡鸣声又在耳畔响起。带着乡音的谈笑声依旧,但我总觉得,少了什么熟悉的声音。  忽然忆起那熟悉的叫卖声——对,就是吆喝声。那充满市井气息的菜场,那布满油污的地板,那甚至还带着泥土芬芳的蔬菜,那熟悉的、悠长的叫卖声——这是远去的声音,也是我童年里最熟悉的一隅温柔乡。  不过,那已是在岁月中泛黄的记忆了。每到周末,吃完早饭,奶奶便带着我去菜场里买菜。经过飘香的肉店,一排排酱鸭舌高高悬起
“明天又会有明天的星,不断地在尼罗河上,升起,又沉落,永无休止。”尼罗河畔,星辰明灭,仿佛一则神谕,隐喻着生命的循环。  《星落尼罗河》是一篇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从开罗沿尼罗河一路南下,途径卢克索、帝王谷,最终抵达阿斯旺,记录了埃及的风土人情,揭示了埃及贫富分化严重、文化没落的现状,传递了作者对生命循环的思考。  这种“循环”,小而言之,是个人的穷通得失。文中一位参加过阿以战争的
有一种苦,是沁人心脾的苦,这种苦叫做中国茶;有一种甜,是令人陶醉的甜,这种甜叫做中国画。  中國画,不必说当代流行的素描,黑灰白三色如同冰激凌一般融化在一起,传神处一张张照片腾空出世;也不必说让人至今仍迷惑不解的古代石壁上的神秘符号,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单单是那一幅《清明上河图》,就会让人有极大的兴趣。想象一下张择端的作画情景吧:先是略点几笔,犹如兰花绽放,乌黑墨迹映于纸上;接着又是连挥狼毫,一时间
【模拟金题】  每个人都拥有一座记忆的花园。我们种下的花,就是我们生活的喜怒哀乐,它记录着我们经历的酸甜苦辣。在这座花园里,有的花正开得艳丽,有的已飘零在岁月的深处……我们在不断长大,我们记忆的花园也越来越多姿多彩。  这段话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感悟?请以“开在记忆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导引】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但也提供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命题作文是初中生写得最
在这个加速旋转的世界上,人们很难找到完整纯真的东西,来安顿自己的心。在越来越热的地球上,我们的心越来越躁,也越来越荒。生存的地址不断变成遗址,记忆的圣地不断变成废墟。在废弃破碎的生活里,我想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停靠点,好让前进时的脚步不再凌乱。  来到梦里见过的山谷,迎接我的是迷雾重重,抑或是道路坦荡。面对难以预料的明天,是该冒险闯荡,还是安于现状?行止自在人心。心灵的脚步乱了,便会被未知的
有一年,作家铁凝去看望杨绛先生。  在杨绛家的客厅,铁凝看到天花板上有几个手印。铁凝很好奇,杨绛解释说,那是她自己换日光灯时留下的。接着,杨绛很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古稀之年,如何把两只凳子摞在一起,又如何小心翼翼站在椅子上更换灯管。  后来,铁凝向采访她的记者说起她和杨绛的那次见面,以及天花板上留下的黑手印。  过了一段时间,铁凝再次拜访杨绛。一进门,杨绛很认真地说,我看过记者的那篇报道,但里面有一个
腊月的乾安,丝丝寒风峭;乡村的书屋,阵阵暖意洋。午后,阳光透窗,席炕而坐,一杯清茗,一部经典,浸润心灵……  莫负好时光  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这些都可以重新来过,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年少。过去的时间,我们不能再追寻回来。想一想身边的故事,上学期间,我们每天都进行课间跑步。以往跑步的时间,脑袋里或许想着游戏的情节,或许想着午饭的美味……而新任校长让我们时刻准备一个知
齐白石16岁就在湖南家乡拜师学木工,跟着师父在家具上雕一些花鸟虫草。  20岁时,齐白石开始不满足于只是做手艺,就放弃木工从事起了绘画和篆刻艺术。之后的20年里,齐白石不断地观察生活,领会万物的神态和精髓,到了40岁的时候,已经是家乡一带小有名气的画家。与此同时,齐白石渐渐意识到了自己艺术创作的局限性,为了开阔眼界,他开始了十多年的游历生活,祖国的美丽河山和风土人情让齐白石大开眼界。  1919年
阳光倾泻而下,暖意融融。我一个人站在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梅瓣的红和老木匠的白发重叠成醒目的风景。  去河下古镇游览,喧闹的人群络绎不绝,小贩叫卖茶馓糖画的声音充斥耳蜗。喧嚣的俗音,划过斑驳的阳光,散落于小镇的青砖黛瓦上。  一颗心,浮着,难以沉静。  刹那间,一缕刺目的苍白撞入眼帘,一位老人,佝偻着身躯,一脚深一脚浅地走着,却显得很坚定。我好奇,不动声色地跟着他。  顺着老人的足迹,经过一片片荒
“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有特别执著的、愿意付诸一生的梦想。那些深夜里的翻江倒海、涕泗滂沱,现在想来也仍然再起波澜。庆幸自己化为灰烬的悲欢,也感激此生所不负的苦难。”  在我的身边,有多少这样平凡而倔强的故事在悄悄地发生着?  我隐隐听见一个声音,柔柔地在对我述说一个故事。它说,有这样一种小小的昆虫,注定看不到春花的烂漫,因为那时它们还静静地蛰伏在深深的泥土之下。它们有着幼嫩的青色身体,每时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