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来,我们深切地体验到了该教材所富有的科学性及现代意识。如何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语言实践能力,对于全体语文教师,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一、从趣着手,让孩子爱上阅读
“课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中强调指出:应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的阅读要求中也特别地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些表述都说明,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该意识到: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感受快乐的过程。
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们首先要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教育因素。教材在阅读篇目的选择上,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有些课文为学生展现了祖国迷人的风光,有些课文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写照,有些课文则以故事的形式启发学生热爱自然、关爱他人,还有一些课文,不但联系了儿童的经验世界,而且也关注了儿童的想象世界,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他们去思考、去感受、去触摸未知世界。应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潜心钻研教材,就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受。
其次,要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在阅读材料的呈现形式上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教材中的课文有的是语言优美、画面感强的韵文、儿歌,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元宵节》《水乡歌》等,可以借助课文插图、音像、实物等等创设情境,再现生活画面,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课文内容描写了生活中的景象,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手》等课文,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带学生到户外亲眼看一看,让学生在观赏、触摸中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产生读书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应该是学生在深入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因为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遇到长句子和不好理解的句子,教师要进行示范,也可以让读的好的同学示范朗读。
朗读的训练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要有不同的要求,使学生拥有不同的收获。如:初读课文,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畫出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难问题;在深入读文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消化、弄懂这些疑难,获得对课文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如:分组读 、齐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等。
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游戏。画画、唱歌、表演都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可以采取画、唱、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教学的情趣与乐趣。
三、尊重差异,注重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实验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呢?
一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从容、充分、创造性地读书。如果学生没有真正走进课文,而是教师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把一些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学生对课文当然不会有深刻的记忆,也不可能有个性化的体验。所以在课上要让学生把整篇课文多读几遍,对课文获得完整的认识。学生读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要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引导时,可通过品味有特点的重点词句等途径,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读完之后,要开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对学生的发言教师也不要强求一律,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真正是自己读书过程中体验到的东西就应当给以鼓励。当然,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某些想法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交流的过程其实也是互相借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修正、发展自己的认识,所以,我们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必操之过急,“一棒子打死”,要在呵护学生交流欲望的前提下,恰当引导,让学生广泛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补充,交流阅读后的感受。交流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语文知识方面的收获,可以是人文知识方面的认识,也可以是自己在情感方面受到的启示等等,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关注儿童的想象世界”这是实验教材中选文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低年级学生想象丰富、独特,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时空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好办法。因为有些文章本身就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认识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即便是同一篇文章,读后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四、注重积累,为语言实践奠基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包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背诵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而且学生背的多了,积累多了,不仅受益于眼前而且也受益于终生。所以在阅读课上我们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好的词语、句子、片段或是整篇文章。背诵要与朗读训练同步,不要割裂开来,引导学生边读边背,让学生多遍读书,熟读成诵。而且为了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可以在游戏中背,在表演中背等等。
另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推荐优秀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同时对于学生课外积累的情况我们要及时检查,给他们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这样更能促进学生课外多阅读、多积累。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等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就会相得益彰。这样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修养就不会是件难事。低年级阅读教学要着眼孩子的一生,为孩子在语文天地里健康成长打好底色。既要立足课内扎实打好基础,又要结合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既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从趣着手,让孩子爱上阅读
“课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中强调指出:应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的阅读要求中也特别地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些表述都说明,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该意识到: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感受快乐的过程。
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们首先要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教育因素。教材在阅读篇目的选择上,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有些课文为学生展现了祖国迷人的风光,有些课文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写照,有些课文则以故事的形式启发学生热爱自然、关爱他人,还有一些课文,不但联系了儿童的经验世界,而且也关注了儿童的想象世界,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他们去思考、去感受、去触摸未知世界。应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潜心钻研教材,就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受。
其次,要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在阅读材料的呈现形式上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教材中的课文有的是语言优美、画面感强的韵文、儿歌,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元宵节》《水乡歌》等,可以借助课文插图、音像、实物等等创设情境,再现生活画面,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课文内容描写了生活中的景象,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手》等课文,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带学生到户外亲眼看一看,让学生在观赏、触摸中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产生读书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应该是学生在深入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因为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遇到长句子和不好理解的句子,教师要进行示范,也可以让读的好的同学示范朗读。
朗读的训练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要有不同的要求,使学生拥有不同的收获。如:初读课文,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畫出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难问题;在深入读文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消化、弄懂这些疑难,获得对课文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如:分组读 、齐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等。
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游戏。画画、唱歌、表演都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可以采取画、唱、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教学的情趣与乐趣。
三、尊重差异,注重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实验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呢?
一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从容、充分、创造性地读书。如果学生没有真正走进课文,而是教师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把一些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学生对课文当然不会有深刻的记忆,也不可能有个性化的体验。所以在课上要让学生把整篇课文多读几遍,对课文获得完整的认识。学生读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要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引导时,可通过品味有特点的重点词句等途径,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读完之后,要开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对学生的发言教师也不要强求一律,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真正是自己读书过程中体验到的东西就应当给以鼓励。当然,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某些想法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交流的过程其实也是互相借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修正、发展自己的认识,所以,我们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必操之过急,“一棒子打死”,要在呵护学生交流欲望的前提下,恰当引导,让学生广泛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补充,交流阅读后的感受。交流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语文知识方面的收获,可以是人文知识方面的认识,也可以是自己在情感方面受到的启示等等,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关注儿童的想象世界”这是实验教材中选文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低年级学生想象丰富、独特,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时空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好办法。因为有些文章本身就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认识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即便是同一篇文章,读后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四、注重积累,为语言实践奠基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包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背诵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而且学生背的多了,积累多了,不仅受益于眼前而且也受益于终生。所以在阅读课上我们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好的词语、句子、片段或是整篇文章。背诵要与朗读训练同步,不要割裂开来,引导学生边读边背,让学生多遍读书,熟读成诵。而且为了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可以在游戏中背,在表演中背等等。
另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推荐优秀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同时对于学生课外积累的情况我们要及时检查,给他们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这样更能促进学生课外多阅读、多积累。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等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就会相得益彰。这样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修养就不会是件难事。低年级阅读教学要着眼孩子的一生,为孩子在语文天地里健康成长打好底色。既要立足课内扎实打好基础,又要结合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既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