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在探讨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管理。本文指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的“道”与“术”上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出应该结合西方管理的经验,有目标、有方法才能较好的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管理 融合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传统与习俗的支配。因而管理越是能够利用当地社会的传统,价值与信念,则越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进入二十一世纪,管理界对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有必要探讨一下两者如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思想經过几千年的积累和传承,形成了符合中国人的独特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体系,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我们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毫无例外地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紧密的联系,但要看到,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初级的、无意识的,并没有和现代管理相对应,也没有形成能系统性地影响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管理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初引进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到开始反思这种简单的照搬照抄的模式,探讨如何突破瓶颈,开始有意识地在管理中实践传统文化,有意识地在管理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因素,整个社会兴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高潮。比如管理界兴起了“中国智慧热”,相当多的企业家开始在企业中实践《弟子规》、学习中国式的领导学等等。
可以说,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之间的融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辩证地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传统文化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先天性的不足之外,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它,也要正确的看待它与西方管理的关系,从而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的管理实践。
1、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
从目前来看,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在于它能从“道”的高度指导现代管理,甚至有些高度与西方现代管理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关于企业的根本定位,在理论上,《论语。雍也》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在实践中,“全聚德”、“德发长”、“信祥和”、“同仁堂”、“荣昌祥”等等,无一不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满足社会正当需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制造或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均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与西方管理学中的“企业的目的必然定位于企业的外部,事实上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器官,企业的目的必然居于社会之中,因此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定义:创造顾客。”(《管理的使命》彼得。德鲁克著)的说法一模一样,但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再如对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的描述,在《易经》中有“群龙无首,吉”的说法,就是说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每个人都能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么组织就能达到最佳的效率。而在西方管理实践中,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目的也是能让每个人发挥出自己最好的能量,从而帮助员工实现他的各种需求(马期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既是文化,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管理智慧的结晶,但是如何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入现代企业的创新管理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更多的去领悟,去实践。
2、传统文化在管理中薄弱的一面
与西方管理学的发展相比,传统文化薄弱的一面体现在它缺少“术”的一面。传统管理文化局限就在于它在境界上高,但在如何实现它所追求的结果方面并没有相应的方法。这就好像我们都知道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但如何去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只能去探索、去总结经验,但无法直接去实现共产主义。而现代西方管理学在“术”的方面比我们要好得多。如在如何赢得顾客方面,有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在管理学中,有德鲁克的《管理的任务、使命、实践》,在战略方面,有波特的《战略管理》……,可以说,几乎所有涉及到管理的东西,西方管理能从理论到方法实践提供指导,也就是说,西方的现代管理已经形成了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而我国传统文化只是停留在哲学高度,而缺乏具体方法。
从吸收掌握的角度看,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的要求要更高一些。中华文化的基本要求是“知行合一”,要在管理中去实践,必然就要求实践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实践更多地开始于企业家、开始于领导者,内容上大多偏向于提高领导的个人修养,偏向于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在实践中却很少能应用到底的原因。
三、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管理
1、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不能丢弃西方管理学。
上面已经说过,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学是“道”与“术”的关系,两者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而且,现代社会是多种文化、多种观念、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社会,我们不迷信于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并不是不去借鉴他们的取得成功的方法与策略;我们不去复制他们的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并不是不去研究欧美的管理学。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中国人的处事哲学、文化习惯到底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要将的东西中国化,使其具有中国特点而后再实行,让其“为我所用”。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包治企业管理百病的良方,它所提供的只是一种予以人的思想的启迪,取精华而去糟粕,辩证的应用才是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如果说西方管理好比参与竞技的装备和武器,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则是驾驭这些装备的智慧和技巧,单纯的任何一方都不足以战胜对手,只有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克敌制胜。
2、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不能脱离基本的管理常识
现代管理依然是市场经济下的管理,它就必须具备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比如说市场经济的基础就是人性是自私的,人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就要先使服务目标得到利益,也就是先达人后达己。在管理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管理者经常忘记这一规律,如老板让员工学习《弟子规》,让员工用《弟子规》来规范日常行为,员工因为实践不实践《弟子规》,对自己的利益增加没有任何帮助,最终的结果是一如往常,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始终结合不到一块去。
3、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还需要结合整个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的接收主要靠教育,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内外结合”、“知行合一”的特点决定了教育与接收的最佳阶段是从青少年。而目前的管理却是直接面向成人,这就给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因为接收对象的价值观已成型,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有很能大一部分与当前社会的价值观不一至。这就决定了传统文化的融合不是一项短期或轻松的工作,而是要根据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
二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素质要求较高。当前我国的管理学界,既对传统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又具备一定的管理素养,两者兼而有之的大师级人物较少,造成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结合、融汇、传播上难以形成推动力。例如,说到法家,大多数人认为法家便是主张法学、实行法制,但冯友兰先生则说:“如果对法家望文生义,这便错了。法家的主张,用现代语言来说,乃是一套组织领导的理论和方法。”这套法家理论和方法在现代管理上如何得到合理的应用,如果不是大师很难抓住要害,更勿论在管理实践中实施之。
四、结束语
任何管理模式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文化对于形成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起着根基性的作用。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有着诸多契合之处。作为企业管理者,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在实际工作中提炼、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之见,有什么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管理 融合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传统与习俗的支配。因而管理越是能够利用当地社会的传统,价值与信念,则越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进入二十一世纪,管理界对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有必要探讨一下两者如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思想經过几千年的积累和传承,形成了符合中国人的独特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体系,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我们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毫无例外地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紧密的联系,但要看到,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初级的、无意识的,并没有和现代管理相对应,也没有形成能系统性地影响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管理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初引进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到开始反思这种简单的照搬照抄的模式,探讨如何突破瓶颈,开始有意识地在管理中实践传统文化,有意识地在管理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因素,整个社会兴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高潮。比如管理界兴起了“中国智慧热”,相当多的企业家开始在企业中实践《弟子规》、学习中国式的领导学等等。
可以说,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之间的融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辩证地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传统文化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先天性的不足之外,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它,也要正确的看待它与西方管理的关系,从而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的管理实践。
1、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
从目前来看,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在于它能从“道”的高度指导现代管理,甚至有些高度与西方现代管理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关于企业的根本定位,在理论上,《论语。雍也》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在实践中,“全聚德”、“德发长”、“信祥和”、“同仁堂”、“荣昌祥”等等,无一不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满足社会正当需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制造或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均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与西方管理学中的“企业的目的必然定位于企业的外部,事实上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器官,企业的目的必然居于社会之中,因此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定义:创造顾客。”(《管理的使命》彼得。德鲁克著)的说法一模一样,但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再如对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的描述,在《易经》中有“群龙无首,吉”的说法,就是说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每个人都能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么组织就能达到最佳的效率。而在西方管理实践中,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目的也是能让每个人发挥出自己最好的能量,从而帮助员工实现他的各种需求(马期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既是文化,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管理智慧的结晶,但是如何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入现代企业的创新管理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更多的去领悟,去实践。
2、传统文化在管理中薄弱的一面
与西方管理学的发展相比,传统文化薄弱的一面体现在它缺少“术”的一面。传统管理文化局限就在于它在境界上高,但在如何实现它所追求的结果方面并没有相应的方法。这就好像我们都知道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但如何去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只能去探索、去总结经验,但无法直接去实现共产主义。而现代西方管理学在“术”的方面比我们要好得多。如在如何赢得顾客方面,有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在管理学中,有德鲁克的《管理的任务、使命、实践》,在战略方面,有波特的《战略管理》……,可以说,几乎所有涉及到管理的东西,西方管理能从理论到方法实践提供指导,也就是说,西方的现代管理已经形成了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而我国传统文化只是停留在哲学高度,而缺乏具体方法。
从吸收掌握的角度看,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的要求要更高一些。中华文化的基本要求是“知行合一”,要在管理中去实践,必然就要求实践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实践更多地开始于企业家、开始于领导者,内容上大多偏向于提高领导的个人修养,偏向于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在实践中却很少能应用到底的原因。
三、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管理
1、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不能丢弃西方管理学。
上面已经说过,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学是“道”与“术”的关系,两者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而且,现代社会是多种文化、多种观念、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社会,我们不迷信于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并不是不去借鉴他们的取得成功的方法与策略;我们不去复制他们的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并不是不去研究欧美的管理学。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中国人的处事哲学、文化习惯到底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要将的东西中国化,使其具有中国特点而后再实行,让其“为我所用”。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包治企业管理百病的良方,它所提供的只是一种予以人的思想的启迪,取精华而去糟粕,辩证的应用才是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如果说西方管理好比参与竞技的装备和武器,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则是驾驭这些装备的智慧和技巧,单纯的任何一方都不足以战胜对手,只有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克敌制胜。
2、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不能脱离基本的管理常识
现代管理依然是市场经济下的管理,它就必须具备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比如说市场经济的基础就是人性是自私的,人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就要先使服务目标得到利益,也就是先达人后达己。在管理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管理者经常忘记这一规律,如老板让员工学习《弟子规》,让员工用《弟子规》来规范日常行为,员工因为实践不实践《弟子规》,对自己的利益增加没有任何帮助,最终的结果是一如往常,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始终结合不到一块去。
3、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还需要结合整个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的接收主要靠教育,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内外结合”、“知行合一”的特点决定了教育与接收的最佳阶段是从青少年。而目前的管理却是直接面向成人,这就给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因为接收对象的价值观已成型,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有很能大一部分与当前社会的价值观不一至。这就决定了传统文化的融合不是一项短期或轻松的工作,而是要根据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
二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素质要求较高。当前我国的管理学界,既对传统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又具备一定的管理素养,两者兼而有之的大师级人物较少,造成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结合、融汇、传播上难以形成推动力。例如,说到法家,大多数人认为法家便是主张法学、实行法制,但冯友兰先生则说:“如果对法家望文生义,这便错了。法家的主张,用现代语言来说,乃是一套组织领导的理论和方法。”这套法家理论和方法在现代管理上如何得到合理的应用,如果不是大师很难抓住要害,更勿论在管理实践中实施之。
四、结束语
任何管理模式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文化对于形成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起着根基性的作用。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有着诸多契合之处。作为企业管理者,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在实际工作中提炼、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之见,有什么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