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敖包,首先让人们想到的大概是令人耳熟能详的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其实,最初的敖包并非谈情说爱之地,而是祭祀的场所。
敖包,在蒙古语中为“堆子”或“鼓包”之意。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一般为单个敖包,也有多个敖包集于一处者。其必为单数,一般以7个或13个敖包为一组,居中间者是主敖包,比周围敖包高大。主敖包一般呈锥状、圆包状或方身圆顶,有3层基座,其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挂有哈达或各色绸布条。
蒙古族曾长期深受萨满教义影响,坚信“万物有灵”,尤其崇拜蓝天。蒙古先民的观念里,天和地浑然一体,天赋予人以灵魂,地赋予人以形体,因此,他们尊称天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尊称大地为“快乐善良的母亲”。此外,自然万物皆由神灵掌管,万物亦皆是神灵之具象,所以必须将万物作为神灵来崇拜。而敖包就是山川及土地神灵的具象,也是先民心目中的圣地,所以祭敖包不是单一的祭天或祭地,而是祭祀各种神灵,是一种综合祭祀。
敖包的出现,可追溯到氏族社会时期。它由各氏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所建,具有祭祀祖先留下的一方天地一方山水的意义,因而既是祖先崇拜的象征,也是区分不同氏族的标志。
祭敖包的时间并不固定。祭祀一般都在农历五月中旬至七八月举行。此时正值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几十里、上百里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骑马或乘汽车、拖拉机,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制品等祭品赶来敖包处。
祭祀仪式大致分为四种,即血祭、酒祭、火祭和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蒙古先民认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则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
在古代,祭敖包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明末清初,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族的全民信仰。因此,喇嘛和诵经便成为敖包祭祀活动中的主角和重要内容。届时,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
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会之期。这就是所谓的“敖包相会”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观念的更新,今天的祭敖包,在其内容、形式方面都有了变化,祭敖包的文化意义不断提升,而宗教意义日趋淡化。如今,敖包不只是神圣之物,也是浪漫之所。每当夏季的傍晚,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漫步在草原,双双坐在敖包附近,相互敞开心扉,倾诉着情和爱,让敖包为其作证,保佑有情人成为眷属。
责任编辑 姜 冰
敖包,在蒙古语中为“堆子”或“鼓包”之意。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一般为单个敖包,也有多个敖包集于一处者。其必为单数,一般以7个或13个敖包为一组,居中间者是主敖包,比周围敖包高大。主敖包一般呈锥状、圆包状或方身圆顶,有3层基座,其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挂有哈达或各色绸布条。
蒙古族曾长期深受萨满教义影响,坚信“万物有灵”,尤其崇拜蓝天。蒙古先民的观念里,天和地浑然一体,天赋予人以灵魂,地赋予人以形体,因此,他们尊称天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尊称大地为“快乐善良的母亲”。此外,自然万物皆由神灵掌管,万物亦皆是神灵之具象,所以必须将万物作为神灵来崇拜。而敖包就是山川及土地神灵的具象,也是先民心目中的圣地,所以祭敖包不是单一的祭天或祭地,而是祭祀各种神灵,是一种综合祭祀。
敖包的出现,可追溯到氏族社会时期。它由各氏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所建,具有祭祀祖先留下的一方天地一方山水的意义,因而既是祖先崇拜的象征,也是区分不同氏族的标志。
祭敖包的时间并不固定。祭祀一般都在农历五月中旬至七八月举行。此时正值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几十里、上百里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骑马或乘汽车、拖拉机,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制品等祭品赶来敖包处。
祭祀仪式大致分为四种,即血祭、酒祭、火祭和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蒙古先民认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则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
在古代,祭敖包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明末清初,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族的全民信仰。因此,喇嘛和诵经便成为敖包祭祀活动中的主角和重要内容。届时,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
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会之期。这就是所谓的“敖包相会”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观念的更新,今天的祭敖包,在其内容、形式方面都有了变化,祭敖包的文化意义不断提升,而宗教意义日趋淡化。如今,敖包不只是神圣之物,也是浪漫之所。每当夏季的傍晚,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漫步在草原,双双坐在敖包附近,相互敞开心扉,倾诉着情和爱,让敖包为其作证,保佑有情人成为眷属。
责任编辑 姜 冰